本文的建立是在于讨论传统老师是否可以被机器ai代替,将会一直更新。" `( ?' }$ I- \
. T+ v8 j2 V+ ^$ H8 x: E
教育简单分为两类角色,一是教育者,一方为受教者。) ~4 @: D* ~1 x# f# m
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是老师-学生,二者充当教育者与受教者的成分。
# m' f- e7 r* e+ ^ n& H在线教育来了后,教育者的主体是发生了变化的,教育者变成了一段视频。。。一段文字。。* N& T5 \* @! H; {2 l" A% Z1 T
3 l/ m4 _$ [! D+ c' h* M% f7 {
最初的教育模式中,需要老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因为,没有老师,学生就不知道知识,这一层来看,老师充当了“知识库”的这样一名角色,学生无法接触到这些知识。再往后,有了书本这样的文字知识库,教育模式依然需要老师,老师在充当“知识库”这样一个角色外,依然有很多必要的职能,比如说:
9 h/ Q/ [" E# }" y0 X, C& h1.点拨思路。书本的文字是十分固定,同一句话,对不同的人来说,其理解的内容与深度也不一样。比如说:”等差数列和公式为:Sn=a1*n+[n*(n-1)*d]/2“有人在发现课本上写的这条公式,他会想:”嗯,等差数列求和我就这么带就行了。“有人则会去想到公式是由原数列倒过来逐项相加除以2得出。两名学生根据思考深度的不同,虽是同一串文字,学习的效果也大不相同
, l$ ?) f8 ~* _2.解惑。相同的公式,如果有人有心去理解推导过程,但却没有想出来,那么老师既可以为其讲解,无论他后面有没有推导出来,都是节省了很大一部分时间。
* I2 K9 K+ B1 c( G3.监督。正如道路设计不能全是直道,学习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在全凭自觉的情况下,没有强烈的意志支撑,很难将一本学习的书读下去,更不要提深度理解。所谓严师出高徒,莫不如此。
9 G1 b9 F2 R* ?* L7 e4.及时纠错。在本人临近毕业时,我的导师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导师的作用不是到最后批改一下你的论文就完毕的,而是在刚开始就能告诉你哪些论题可以选,哪些不能选。”学生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思考的方向会有不同,如果一开始就在错误的思考方向上一直研究,那将会浪费大量时间,甚至“走火入魔”,当然,苦心钻研并不是坏事,但一直苦心钻研永动机应该不是一件好事。1 N* q- n$ n+ X5 K3 o
5.陪伴。这是经常被世人忽略的一项,它不是被学习独占,而是一个人在干任何有难度的事情时,都非常需要的东西,人在攻克各种艰难事物的同时,也是一个情绪制造机,开心,失落,暴躁等,这些激动的情绪都会高频率触发。自己攻克难点而无人炫耀,久攻不下却没有任何稻草可以抓,情绪面对不当的处境,都会严重打击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热情没了,学习效果自然也是大大降低。* Q3 Q! K3 A- r
回顾本人前20年的学习生涯,上面4点中,前三点现代的老师都可以完美的发挥其职能,最后一点则是通过各种校园的规则安排来达成。
3 b, P. L1 H5 s h2 z$ b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教育中老师这个角色是不可缺少的,有了老师的角色,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缺少了教育者,先不论学习效果,可能一部分人学一半不到就放弃了。# Z: S5 H' z0 v+ D# R, H
* O1 h# D. A8 G! C
那么,老师的角色一定要是人吗?
$ t, y. K h" p) v; m& H1.点拨思路。需要老师去点拨思路,一是学生想的不够深,二是书上写的少。现在的弊端在于中国的教育一般都是大班,化学反应在大剂量时都会出现反应不完整的情况,大班也是,老师势必照顾不到所有学生。7 q9 ^( D- G. V. d) ` E1 l
2.解惑。这一点对于现在的网络基本不是问题,问题只在于怎么解决每个人都可以搜到答案
( ]0 S6 L2 A4 d. s4 H( {+ l- z7 }1 ?3.监督,纠错。线下的监督表面在于课堂提醒走神,最终体现在成绩出来后的措施,这样的弊端在于周期过长,如果可以在每一课都有一次”考试“,监督的效果会更好,学生压力也会变小。对于纠错,只需将学生的思维上传进行判断即可实现。
2 s" @0 X' r: t4.陪伴。现在的陪伴体现在与多方面,来自于学生与同学,家长,老师之间的互动。QQ的成功代表了线上依然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并且在网络上,一部分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8 s, Q0 i+ p* l2 ?
其实在写这些的时候,没有很详细的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愿景,终有一日,教育者的角色不一定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