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i6 C- n2 J! R) \
4 ~$ e" ^5 \/ ^" q& N
1943年6月,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同志被人残忍杀害。
" Q& G& W4 K( j W事发后,黄骅的战友们怒不可遏,当即就想要让凶手血债血偿。' p8 ?3 i S7 j8 Q/ o! T
6 P6 x2 Y# r1 o1 J$ _8 a# ~; h& @8 k% f O$ D! ?. K# k/ N
但不曾想这个凶手的官职非常高,一时间竟然没有人敢动他,最终这件事情被上报到了毛主席跟前。
& d# g7 B7 e7 \0 O a* U8 d( i毛主席看完报告后勃然大怒,当即作出指示:“将凶手找到后不必请示,立即处决!”。& }4 O- _/ n# C1 o& N7 n
这个凶手到底是谁?他的身份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呢?. f) x/ I/ \' j& ^/ S1 B
4 @0 ]/ e& J% g: e- k
8 N% t& v0 k6 |* p' |; v' P' g& s迷雾重重的凶杀案, S5 M- c, _8 J" n# B# |
* K& ?5 w+ b2 w3 X! Y
1941年4月,为了抗日需要,组织上把原鲁西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同志调到了冀鲁边军区,让他继续以副司令员的身份,配合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展开抗日工作。
9 p% N" f# N5 ^& w+ Z1 l黄骅是湖北阳新县人,18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经历过多次反“围剿”作战,是从长征时期一步步走过来的老兵,革命意志和党性都非常的强。) I1 ~, r7 i, {! I$ U
* z% v! s# g4 Y( }
- W" m; f9 o1 n$ F3 s% ?/ c% j正是因为心中时刻铭记着共产党人的操守,所以,30岁的黄骅虽然已经当上了军区副司令员,但日常生活中却过的非常朴素,从来都不搞特殊。
4 R B, M) l" x/ l他这种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让战士们都非常钦佩,因此黄骅在军区的威望很高,这一点是司令员邢仁甫都比不了的。6 I( A7 J4 s$ X, V6 O1 R6 N5 w
- Q& v7 J Q* z; ], U7 O9 H! ?# E/ _9 Q
1943年春天,中央决定调邢仁甫到延安党校学习,暂时由黄骅负责冀鲁边军区的工作。% C, V ]) f4 o- g2 E) t
肩负重担后黄骅每天都殚精竭虑,让冀鲁边军区的发展越来越欣欣向荣。
4 A# l4 W+ D& T" a+ w那个时期日军每年都会在秋天发起大规模的“扫荡”,6月29日,黄骅便通知基层指战员,让他们第二天到驻地下属的大赵村召开边区侦察工作会议,准备提前做好反“扫荡”安排。
4 c% o0 l& r8 @( t. k7 X' u, N/ z7 Z9 t; r! o1 }' W
: u) y0 `* U3 c5 s( f& X
邢仁甫 7 a8 m9 }/ D+ z6 ~6 o6 x
会议召开的这天上午,黄骅连饭都顾不上吃,早早就赶到了大赵村,把工作一一安排了下去。
4 Q. S, ~* ^' u: X2 X下午六点左右,所有的一切终于都安排妥当,黄骅这才疲惫的长舒了口气。. q s; b" p" c" k
就在此时,一个叫周云洪的人和军区手枪队队长冯冠魁从外面闯了进来,二话不说就对着毫无防备的黄骅等人展开了攻击。7 Q5 X* Y. l+ R% S; U; }& P
4 E6 Y- c9 [' m5 M
8 m2 Y( h2 a# X$ S2 z7 S前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包括黄骅在内的多位军区高层都倒在了血泊中。/ @+ z$ y# C2 t0 [0 B4 U0 d
等警卫人员听到枪声赶过来的时候,冯冠魁和周云洪已经逃进了茫茫的青纱帐中。9 o% y0 \* a6 v J0 v O: X
军区手枪队队长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同志,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呢?
( v b s- c" N8 w& O2 W4 x& F3 N |1 `8 J
" I) _0 G; D- E4 d- F9 P
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H+ Z+ I8 }1 ^" K
6 V& `& Z( Q9 ?. M Y军区副司令员被自己的同志杀害,这件事情的影响恶劣到了极点,因此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严令萧华彻查此案。
; {6 a \* u# A; J& b萧华在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迟疑,亲自带人进驻冀鲁边军区,以行凶的冯冠魁为突破口调查了起来。
a: o% D3 d8 N9 f* z3 m5 U ~- p/ W& x) r3 o8 |' q
+ M, X Y9 M9 S2 Z/ D冯冠魁这个人之前是一名心狠手辣的土匪,他不但经常迫害老百姓,还和当地的汉奸们相交莫逆,就不是个好东西。
( o$ o7 w8 b3 v3 i按说像冯冠魁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进入革命队伍的,但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却破例收下了他,还让他担任了军区手枪队的队长。
5 I5 s4 u: T! q1 R1 s# F, O1 y- f1 d: j% |0 n! p3 q. H
& r& R3 z2 q6 F5 M4 ^- N
冯冠魁身份的曝光顿时让萧华有了一个不好的预感,他便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督查此案的罗荣桓。
) b9 z7 u+ m* V听完肖华的报告,罗荣桓突然想到前几天邢仁甫曾发来电报,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由请求暂缓前往延安。
* U7 D, x3 \0 s$ \8 g5 ]. a9 N6 m" H, j, {
, r V5 b: H A* i' ^& u7 Q如此巧合的事情不由让罗荣桓对邢仁甫产生了一丝怀疑。/ S( J8 ^+ J. [0 s
邢仁甫这个人虽然1929年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他曾经在马鸿逵的队伍当中待过,身上沾染了不少军阀的坏习气。2 E5 m" C6 } X5 d
当上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后,他一直都奉行极端个人利己主义,安于享乐,和作风朴素的黄骅完全就是两个极端。8 g1 I H: y& T; V' L: ^
/ N4 x$ K- |7 x( ]
1 }& T3 D3 [9 w5 K" C* j6 L
黄骅非常看不惯邢仁甫的这种习气,曾多次当面对其提出批评,这让邢仁甫很烦黄骅,私底下一直都称呼黄骅为“黄蛮子”。
# Z" b1 Z! n7 s& C; d) O, r难道这次的恶性事件背后真的是邢仁甫在捣鬼吗?
/ s# y% b; {- \$ L. V; J3 s就在罗荣桓准备让萧华秘密彻查邢仁甫时,事情突然出现了巨大的转机。+ \. \% I2 j1 q9 q1 J( e, x" Z5 ]
# w" u9 @. K0 |" O8 G
9 z; o6 z: D" [4 S) c7 i: P一个叫冯鼎平的团长主动自首,讲述了邢仁甫实施罪恶的全过程。
) ]8 v6 Y+ ^5 t/ H4 w# g' _, B原来,前两天邢仁甫把冯鼎平叫到了望子岛,想要拉拢这位老部下跟着他一起背叛革命。
4 X4 T1 z/ [. j- V3 j为了让冯鼎平没有后顾之忧,在酒桌上邢仁甫得意洋洋的讲述了他引以为傲的阴谋。
% q9 Q1 ` p6 e Z$ g: c1 }; P2 s; S7 M3 r8 E/ T0 _
1 y" B; E/ ~0 _冯鼎平虽然和邢仁甫私交不错,但他是个坚定的革命者,从来都没有想着当叛徒。
0 F/ m# C g+ N7 e) @. [( V. `因此,稳住邢仁甫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找萧华交代了所有问题。* J; z( B/ m, \( u W
有了冯鼎平的主动交代,这件扑朔迷离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8 m) b F% T3 v/ v1 Q/ B: P: N' i! K2 i6 m- n' K2 K
/ `3 y' K$ W b
因为这个幕后凶手是军分区的司令员,身份职位在党内不容小觑,所以调查组的人也不敢随便处置,最后,也只能把此事原原本本的上报中央。4 o" U9 Q# n) d/ `9 d
报告到了毛主席手中后,他勃然大怒,拍着桌子说道:“将凶手找到后不必请示,立即处决!”
+ d4 D# E2 x8 m2 R' D6 }* R) T8 Y2 A( s$ G
: y% ~4 J/ I% E9 b有了中央的指使,调查组的工作人员终于可以放开手抓捕这些罪大恶极的叛徒。
+ a! B! W8 `! k" L9 h但此时冯冠魁和邢仁甫都已经闻风而逃,他们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吗?
& w6 d: q# e- ?迟来的正义9 l& u. m% M8 x E, L o/ C/ T3 p
5 N6 A! V& w5 C冯冠魁之所以甘愿冒险亲自刺杀黄骅,是因为邢仁甫给他许诺了很多的大洋和团长的职位。$ ?2 X, Q, C5 v( t8 l* f3 @* K. _. W$ V
可当他真的杀害了黄骅等同志逃到邢仁甫的老巢望子岛上时,邢仁甫却根本没有兑现承诺的想法。, c' z# ^ B3 k0 y- z% T
8 K4 z* x) z$ ?+ C
! \6 z! E0 h! \
这让冯冠魁大为不满,心生怨恨的他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到处宣扬邢仁甫的丑恶嘴脸。
. x- C" \ Y$ G" w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后,冯冠魁麻溜的投靠了日本人,准备抱着日寇的大腿继续作威作福。
1 ]9 `+ x6 I( b: o5 w起初他的这番谋划确实成功了,顺利当上了一名汉奸。
4 r4 Q2 I& x5 c* V9 w; ~4 p$ t# Q
( F! @+ L+ ^1 a4 c( ?2 w; t
5 J' k) u! }5 | @ c但好景不长,冯冠魁就因跳的太欢,被其他的日伪汉奸设局陷害,死在了日本人的刀下。
9 j5 I5 n( x/ ]7 a邢仁甫是1939年10月的时候来到鲁西地区的,他在这里经营了许多年,拉拢了不少人,是名副其实的地头蛇。
& y; y" s p: a9 u所以,他一度以为自己的阴谋能够瞒天过海,没有人能把他怎么样。
7 u1 J% o3 s" b" s% l
) m% i, W4 @( n8 E2 v7 W
p6 v7 n) J1 ~8 z' X/ _% q9 H( u+ ~6 V但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邢仁甫指使人杀害黄骅副司令员的罪行很快便暴露了。! Q9 A3 b: J8 z) a9 s
当时邢仁甫还准备殊死一搏,想要策反拉拢尽可能多的队伍搞独立武装。
$ }7 c) d6 G1 {& l想法是很不错,但邢仁甫却高估了自己的威望,也忘记了他的权利是党和人民所赋予的。6 |* x0 _: U- ?
4 G) x( f- m; V( v& J1 P. W6 A
( Q! Y4 t; `! ]$ @* I2 A8 X没有了党和人民的支持,邢仁甫完全就是个笑话,根本就没有任何人愿意听他的蛊惑。
1 {/ v1 J& l; F1 F5 b这个情况完全出乎了邢仁甫的预料,所以他狼狈的带着小老婆和几个心腹逃到了天津,然后又恬不知耻的投靠了日本人。$ Q3 E+ R/ X( g
& \( T4 O- N( e- P
" v5 t- K+ D$ P! Y为了讨日本主子的欢心,邢仁甫出卖了不少冀鲁边区的情报,最终给自己换了一个津南六县剿共司令的职位。5 H' _9 c0 W8 n/ O4 ^+ {
日军被赶出中国后,邢仁甫又抱上了国民党军统的大腿,凭借着自己的钻营当上了天津军统站一级少校组长。
+ {. E( v% s+ B, n. X0 |' q2 A% H, B
( `3 r/ F3 V3 U- y* d* D, G1 h% Q邢仁甫知道自己罪大恶极,人民解放军是不会放过他的,所以他进入军统以后把名字改成了“罗镇”。
8 C) J/ E$ b1 g) Y2 \! c1949年解放天津的过程中,化名罗镇的邢仁甫被我军战士抓获。+ z- d5 M# x1 H) S
+ n) B& w V/ n) g* e9 s
; Y0 x% ~' W6 L* Y5 p4 ?
1950年9月7日,这个双手沾满献血的叛徒被押送到了盐山县城,在经过全民公审后,他被执行枪决,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 B0 a" i- ?; J0 K" O4 c& t正义的子弹虽然迟来了六年,但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应有的使命。
% q% E# s+ _1 D% m1 f9 [* g+ U结语:5 \8 ]. |4 V, U' B0 N
+ d1 F4 ?% o$ S/ s3 H3 j/ A黄骅同志的牺牲是我党重大的人员损失,为了纪念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山东分局将海滨小城新青县改名为“黄骅县”。
9 B! J( G: L. T5 E& @8 v W现如今黄骅县烈士陵园已经成为了山东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新兵集结、学校开学的时候,都会有无数的人来看望黄骅烈士。0 u! g* j6 j% a) b
英雄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曾经为之战斗的这片热土上,被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们所铭记,所传承。9 i1 `4 N* \- k/ ~
参考资料:
7 G2 Z! N0 t) ` \* B, c" ?" v. P0 V1 I
致敬河北抗日战场英雄将领: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凤凰新媒体 [引用日期2015-08-4]
3 _) s* o7 e! ?黄骅:血染疆场英名永存.新华网; N6 z. V/ ?( U; b$ q9 z4 U+ W&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