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m# j1 T1 w# p2 W; b- Z% e7 h3 x' D$ r8 d$ K
先用后付,贷款无度!
3 [. @4 N# k$ ^, e) a2 x“先用后付”,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可以在期限内先享受商品或服务,然后再支付费用,且免收利息。
$ I% [5 @9 K9 x) X* r g) z. n+ K9 b1 J" G C
# o. w$ f2 L& |+ x/ A; N# B. F
虽然看起来十分的方便,但却需要用户提供很多信息和授权,这就可能会出现你一觉醒来,发现家门口堆满了一些“不是自己买的快递”。( m9 O& t1 @: t: k s( m( Y4 l1 ?
还有可能会让人陷入“不花钱白嫖”的假象中无法自拔,从而导致消费欲望的不断扩大。
A) y" y" `; L6 j8 F# C. O. K) [, e7 F, E" a4 W7 K
9 u0 V& b6 H7 O那“先用后付”到底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还是商家们精心设计的消费套路?' \+ g" _3 y. Z% I4 s( p s+ u
我们该怎么样才能在使用它带来的方便的同时,又避免潜在的风险呢?
: j$ B9 z6 j% T4 d+ ]
( I; ]& G8 G$ Z6 I4 `. L- {/ _) H, y# ]7 w2 V
先用后付
G9 \7 y N8 i6 r# y$ N) C4 R/ s" i3 m9 C
随着网上购物越来越普遍、人们对商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抢占更多顾客,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付款方式,其中“先用后付”就是最吸引眼球的一种。: b, R- h! z" g/ S" K
先用后付的模式起源于北欧,早在2005年时,瑞典的金融科技公司“klarna”就推出了这项服务。) G& J3 t; L& I( s. u
4 W9 h6 l" m+ T# ]% N" x
( I* z1 S4 N1 }5 x+ ?
之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营先用后付的公司,比如“affirm”、“afterpay”。3 C, O8 Z `: O _* F2 L# o
直到2019年,先用后付才出现在国内,并且陆续在微信、淘宝、拼多多、美团等大型网络电商平台开通。
w0 l( J, X: a: T. X& B* N' g5 W( |: i1 r
9 ~- L3 G5 H3 d- S7 z
先用后付就是让买东西变得更简单了,消费者只要点点手机,就能暂时把喜欢的商品免费买回家。$ N# Y! J6 U7 @# [2 D, t% P; ?7 P
这种“先享受,再给钱”的模式非常有吸引力,让大家更想买东西,也增加了电商平台的销售额。3 S0 I9 \& C4 A( |' a7 S6 Q* F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面,“先用后付”也不例外,它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7 Z& W, _8 d2 Q# }# }5 w
- e* d& N7 s% Z8 F( C
n( _& p9 O! l8 [- y有些平台为了推广“先用后付”,会用不够清楚明白的方式,甚至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这项服务。
* B8 x1 _3 J* C% x7 z- u! v比如说,他们会用“0元下单”、“0元试用”这些听起来很吸引人的词语,来代替说明“先用后付”的含义,让消费者误以为东西是免费的,或者是确认收到货后再付款。1 O/ X3 Q8 v! W# {
- l1 k: ~+ l/ T5 J1 F i' [3 n7 }& I+ _4 X9 c# s
除此之外,有些平台会在用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开通“先用后付”功能,直到用户收到一堆不明来历的包裹时,才发现这项服务的存在。
. ~, s9 A. o( A5 R9 V# W7 @/ h! o但更令人担心的是,“先用后付”的方便快捷,也容易让人们在消费时变得不够理性,不知不觉就超出预算,甚至欠下“网购贷款”,面临个人信用受损的风险。
0 @. e5 L9 A1 b! Z( o2 t/ K当你发现先用后付的坑想要逃离时会发现,它的关闭流程特别复杂,有些人根本找不到这项功能的入口,这与开通服务时的简单快捷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s0 z y c, c( g
0 T/ M8 W: b5 n- d J
7 t' b3 y3 D [9 b/ ^真实惨痛的教训
( u, i/ s' H( O0 c) D& W7 y0 z% L% I, T6 L
曾经有新闻报道,吴先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先用后付”的购物方式,结果一下子买了很多用不着的东西。2 O$ K, E$ a5 g% q( i. X: p
之后,由于不清楚怎么取消这项服务,老人持续网购了一段时间,给家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 |/ ?8 M9 f' W4 D9 V
' a$ N& [ v9 t8 U8 u
6 Q. R/ f5 Z! I4 D* @9 U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还有80岁的孙老伯,他平时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只是在网上随便看看东西,就被莫名其妙地开通了“先用后付”。5 [2 @+ U( r2 k: E
虽然孙老伯联系平台客服要求取消服务,但他还是会突然收到一些不是自己买的快递。
' b. Q/ [& o0 {% ]7 ]
% [! @( X- T5 \ C2 Q+ L9 g8 u/ i% I' H0 b! e
还有一位网友说,自己的爷爷睡醒后,发现竟然用“先用后付”买了54件东西,包括手表、锅、电水壶等等。
. _# p( Y# V& Z& s5 b/ {这位网友多次卸载软件,也关掉了“先用后付”功能,但是这些软件和功能总是自动冒出来。8 P. |5 h2 d5 n+ A$ S
) H* {1 }0 N8 @% h+ C. d7 ^
9 ^0 K0 G6 W/ z2 ?. M! V这些案例都显示,“先用后付”服务在使用中问题很多,平台为了推广这种服务,常常用不太清楚的方式,甚至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
# q1 h( H( n8 B: a: ?* x( t2 {5 a* p, R可一旦开通,想取消就非常难,这种不公平的设计,显然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 v% c; o; M; ^6 O$ h- K
$ V% x9 ^& W: Q; w4 Z! }! [! u, z
9 r, d0 q1 M) _0 G( V改革刻不容缓% P! H2 o, [0 e) v) T \
( e0 K1 L7 I- X O. u面对“先用后付”带来的问题,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曾明确指出,“先用后付”服务开通要便捷,关闭也要一样方便。: \4 W3 @) o8 ^+ g, j- T' [
平台必须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清晰地界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做到规则公开透明。* I, V4 D. X; r. }6 r
最好还能提供“二次确认扣款”的机制,避免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费。
! r c% F1 n7 n0 E
6 F Y; ~' E- {6 B0 i$ n% v H+ t% E4 C* T- I# g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重视“先用后付”这类新支付方式,加强监管,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先用后付”的运营有章可循,明确平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 w2 O7 T7 q2 J Y但归根结底,消费者自己也要更警惕,用像“先用后付”这种新潮的付款方式时,务必认真看看那些条条框框,搞清楚这项服务到底是怎么回事,潜在的风险有哪些。6 Z1 C5 C" V. z* e# x: `
别光听着“零元下单”、“先试用后付款”这些好听的广告词就晕了头,要冷静地想想自己是不是真能负担得起,别一时冲动乱花钱。- I$ K( o& t7 Y
& P! \( F$ p3 a, P0 a, i
3 R2 X: _7 V+ V/ f7 I. l9 |" n) ^" y8 P- n- R
! c- `9 |4 g9 }6 F* x' l
) _& K J& h/ w, h+ M* U
- s+ W* \# X4 U U: h% J2 }0 n; v+ m/ Z
7 O) f. w: H; F/ l
总结:
- D* P n, n+ n, |/ L/ y
6 _9 L- i. d6 ?- h1 G“先用后付”这种新潮的付款方式,本身并没什么好坏之分,它的出现的确让大家买东西更方便了。6 H& B8 H2 v1 D+ b
不过,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另一面,“先用后付”虽然用起来省事,但也可能藏着一些风险。
+ v1 p1 Y) d8 Z平台、管理部门和消费者都得想想办法,怎么才能既享受到这种方式带来的方便,又能保证安全,这才是最重要的。' P5 U) C* O8 d! m) H9 t
5 i7 t# R6 S) I# R: W
% v# X, N b: s. O/ G9 j
参考资料:
7 T. e, d4 R2 _
+ c5 V) u8 a/ ?: r'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