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复制链接]
查看4218 | 回复0 | 2021-5-22 20: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兴趣是怎样培养出来的?-1.jpg

, w0 J. C* J& k# q8 P+ I. f
, m4 @" @: t5 Q% D! b" V6 I; H, a大千世界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每个人所表现出的才能不同,可我们是否反思过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 s7 v& |2 f, o; R+ h7 _/ u' Z
人类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所表现出来的感受几乎都是相同的,饿了会哭闹,感觉不舒服了也会哭闹。而此时婴儿的个性就开始显露出来了,有的婴儿会哭闹不休,而有的 孩子不哭也不闹,这种个性可能与自身的状态有关,或许婴儿确实饿了,或者哪里感觉不舒服,也可能是父母的原因,如果一个婴儿哭闹就会得到父母的关爱,也许会形成习惯,他所需要得到的可以通过哭闹获得,为什么不多哭闹呢?而当婴儿得到的经验是哭闹没用的时候,他就会不以哭闹获得满足。
+ f) R9 B1 ?0 x6 d5 S
为人父母的怕孩子吃哪怕一点亏,都会由于对孩子的一点表现而付出全部的爱。如果这样的爱没有原则,不知不觉地就会养成孩子过分依赖成年人的习惯,大了就会提出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和骄横跋扈的性格。
8 u  F' S" Y6 L; x( ~! a( ~
当婴儿长大了,孩子的行为是怎样的,与他所受到的肯定有关,幼年时期的儿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父母对孩子的肯定就会促使孩子多做这样面的行为,因为所有儿童都是在爱中成长的,父母的赞许就是他他成长的动力,他会尽可能做出令父母满意的行为,不过是为了多获得一点父母的关爱。

+ J  B9 Y1 e9 Q7 H# V
此时初步的兴趣和爱好就形成了,比如孩子从小就有爱唱歌的天赋,每当孩子唱歌的时候,得到父母的夸奖最多的时候,他就会经常唱,并在歌唱中进步,以期获得赞扬和夸奖,孩子多认识了几个字,多背诵几首古诗之后,得到的是父母肯定的,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识字,人开始把学习培养成的是爱好,新股是在肯定中成长的。

8 y2 g0 w, o4 s2 v5 j+ m# ~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和老师对孩子多评价对于孩子的兴趣养成至关重要,能得到同龄人的羡慕,孩子会得到满足,为了得到更多的赞扬,孩子会更努力的发展这方面的才能。小学不过是把这过程的强化过程,进入小学之后能令其他人羡慕甚至仰慕的行为多了起来,体育、绘画、音乐哪一方面出类拔萃都是同学心目中的小明星,只要在同一集体比别人高就会很满足了,如果参加活动、比赛取得名次,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如果被老师发现了,进入专业的集训队并成绩优异,孩子的希望就会更大,并为自己的兴趣而努力,去体校采访,去问小队员的理想是什么都会得到惊人一致的回答,那就是世界冠军。在学习上也是如此,从小学一年级就满分的学生,以后的学习成绩会一直很好,每次考试为了获得好的名次,他会更加努力,而每次考试的成绩就是对它学习的鼓励,再加上父母的夸奖和自豪更加增加了孩子想学习上发展的动力。

! {! O0 q6 k) \2 B. C+ J4 x
而此时,如果得到的总是批评,他会越来越没有信心,学习不好的学生没有谁把学习当做习惯,都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进度,而无法取得好的成绩,被拉下来了,因为在学习上得不到肯肯定而放弃了学习,越放弃,越跟不上,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实际上,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赞扬孩子而不是批评孩子,孩子的信心和爱好就会一点点培养起来,而我们的家长往往过于心急,总是数落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孩子会越来越没有信心,孩子的兴趣是不会培养出来的。

! Q5 A; L, K& @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它具有在任何方面发展自己的才能的可能性,人最终爱一个确定的方向上发展自己,兴趣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的培养来自于夸奖,当孩子得不到赞扬的时候就会放弃,没有兴趣的支撑,舞蹈班的学员不会有人受得了每天压腿的痛苦,体育生不会挥汗如雨地训练,学习好的学生不会为了解一道难题而兴奋,这一切都是兴趣在起作用,而不是无缘无故地局就会出好孩子的。

9 ?8 d% G# A' T' D) @
7 g" G  `2 U* G& g8 |; Q1 Y
兴趣是怎样培养出来的?-2.jpg
8 V; @! V% w4 z! j, T1 u
兴趣很脆弱,任何的打击都可能让兴趣索然,我们都是在别人的肯定声中发展自己,谁会愿意做做别人讨厌的人呢?但是孩子的发展还真有可能向令人讨厌的方向发展。一个在小学品学兼优的孩子,到了中学之后突然迷上了游戏,学习一落千丈,家长怎么抢手机也抢不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搞不懂,其实很简单,孩子之所以学习是为了获得父母和他人的夸奖,是为了自己而变得为了他人去做,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还是最终是为了自己的,如果孩子为了自己可以通过为了他人而获得,而且只能通过这一渠道获得,他就会只做父母、同学、老师希望的样子,而如果他不能够达到目的时候,他会省略中间的环节,而滑向直接为自己好的方向,玩游戏孩子会觉得快乐 ,当他发现不为他人照样可以获得快乐时候,为什么要走中间的一步呢?让孩子按父母要求的去做,前提是还在乎父母的爱,怕失去父母的爱孩子才会很听话,而一但孩子觉得令父母讨厌还能获得自己的快乐,他就会变得越来越令人讨厌。
; v" n9 m! M& _/ {* Q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怎么对自己有利就会怎么做。但这个怎么对自是他当时认为的,而对于其背后的害处他并不认识到,年龄越小,就越关心眼前的利益,成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有一大堆的道理,而孩子们并不一定完全理解,这样对同一事物理解不同的代购就出现了。当孩子接触游戏的时候,他的网瘾是很难戒掉的,他会把玩游戏当成他的第一需要,此时家长再苦口婆心去规劝也无济于事,因为你说的他体会不到,他所理解的都是他所所得到的,并且是他所能理解的。家长是否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鞥理解额语言让孩子感受到危害,建立孩子的自治律,也许效果会更好些。一旦孩子的自律效果不是很好,此时一定强度的他律就显得有为重要,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他放任自流会失去很多,在这一过程当中,任何的心慈手软都是大忌,一旦你让步了,孩子会觉得我不听话你也不会把我怎么样,我该得到的照样会得到,当你没有办法约束孩子的时候,孩子很快会滑向他自己认为“好”的方向。

& g# E& L  q- `3 w$ v/ L
认为了自己好的享受付出的越多对自己越是不利的的,也在社会中得不到社会所认可的,得不到自己的利益,偷懒是人的本性,没有一定的约束力认识不会主动劳动或主动健身的,如果他不认识到将一事无成,是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努力在某一方面做好的,关键是这个约束力来自哪里,是自律还是他律,自律就得他自己认识到危害 ,而不再继续放任了,而他律就是他人对他的约束,他感觉到他违背别人的意愿后果很严重的时候,他律是有效的,而他感受不到严重后果的时候,他律就失效了。
/ i; x) d% r: e: N
人类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人很幸运地在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中发展自己,有的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在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能发展,而留下遗憾,在一个聚会上,有人喜欢吃唱歌,而且唱得很好,于是在一次聚会中他会一展歌喉,赢得阵阵掌声,于是歌唱成为了他在小圈子里的才艺,令人刮目相看。在酒桌上,有的人爱喝酒,有的人爱吃海鲜,有的人爱吃肉,有的人爱吃蔬菜,每一个人的喜好都凸显了个人的个性,一个人爱好什么与他这么多年取得的经验有关,吃肉或者吃菜给他带来的与快感不同,于是他会选择那个最能满足自己的菜品多吃一些。但吃什么也与个人的意志力有关,如某人正你在减肥,就会在饭桌上尽可能地少吃肉,而如果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他就会选择能够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菜品来吃。
# J5 B/ L( R6 V6 L" N

: l+ }9 z2 d( H5 |7 D8 z当这些人在酒桌上提到了某个敏感问题,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别就显现出来,比如有一个该不该给老人让座的问题,大家都在各抒己见,根据个人的经验和感受,他们回答是不同的,有的太为自己考虑,就会坚决不让坐,有的觉得不让人于心不忍,有的会举出很多反面的例子,来证明一些老人的身体状况好着呢,等等不一而足,而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同样在酒桌上一位老哥的儿子今年考大学,正在报志愿,想听听大家的建议,结果大家都根据自己的认知说出不同的专业和学校,其中有一个人问孩子的兴趣是怎样的?他建议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选选择,如果孩子有新股,不是很好的专业也能学出来,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再好的专业和学校也提不起他的学习劲头。
! T) [; m4 t5 ?' @+ o. K) @: ]' [9 P( b4 Q4 p0 s3 ?' k
兴趣是怎样培养出来的?-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