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 ?- g- W Y* q
9 b0 t; @6 t0 c' I" S干净又安静,每天只需一分钟投喂几颗燕麦,就能看到一群群黄色“小精灵”,围绕着麦片在四处迁移…… T) u& O7 [' E6 ?7 d, h
2 N, f$ |+ D: Z1 B最近一个月以来,有一种宠物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它就是近期走红的黏菌宠物。按照养菌人的描述,黏菌宠物养起来好打理不费时间。于是,上游新闻记者专程购买了一份黏菌宠物来饲养。
. R0 [" m1 ]( k( L# {- n4 A" l
& C) R; q. P- @科普博主称黏菌对人体影响小+ U0 N7 V7 k7 p& V! M
4 z! E% S' U# s/ a
“黏菌”本身就是一个小众的词语,黏菌是什么?据养黏菌有丰富经验的科普博主“曳尾菌”周晴烽的介绍,黏菌不是真菌,也不是细菌,而是真核生物域-变形虫总群黏菌纲的生物,算是变形虫的远亲。目前用于宠物饲养的黄色黏菌,一般是多头绒泡菌(又名多头黏菌)会利用身体感知周围环境,然后再“决定”要去哪里。0 J1 W" r8 F5 M9 [
( O% e# k1 o P& K& I5 G8 z
F* f! r$ J+ k! J/ e, C7 p$ n& m) N! N& M" ^
网络社交平台上关于黏菌宠物的帖子。& M) O" t6 V: @5 O' o% O" Q5 z* b
" e5 r) F1 `: t1 e+ H$ x黏菌是否有毒,饲养黏菌是否会影响健康?周晴烽介绍,黏菌在原质团阶段时,基本不会直接接触人,因而对人体没有影响。它到了孢子阶段时,虽然产生的孢子量很小,也不会在人体内繁殖,但敏感人群还是会有些反应,可能引发呼吸道过敏,但只要按照商家提供的说明书操作饲养,就可以避免黏菌进入孢子阶段。
- ?* @& B# w4 S4 a, \, g$ {* e4 E& f
记者体验养黏菌,感觉干净又安静
( Z1 e* y9 }& J5 x+ h- K" @, O
" `# C0 k% Q3 k' y- z% L" r2 L. ?为了体验养黏菌宠物,上游新闻记者购买了一份黏菌宠物套餐,其中包括黏菌菌核、培养皿、滴管、垫纸、燕麦片、镊子和饲养说明书。记者留意到,在更贵的套餐中,还配置有迷宫盘、染色剂等,可以解锁更丰富玩法。5 Q. e5 V" g% ]
" A: k5 d3 F. r* X按要求先在培养皿里放上润湿的滤纸垫,然后把菌核放在滤纸垫上确保湿润,盖上培养皿盖子放在黑暗阴凉处。大约4个小时过去后,当记者再去查看时,发现原本在纸上的黄色菌核真的“活了”!它们爬出了原本附着的垫纸,开始向周围“探索”。! h. B/ R* N- a8 c" K' r, V a9 H
2 h# k4 J+ \) `3 W& L5 x, `
$ z) D1 [6 m! @5 W5 N# O0 `) D0 c( Z' k T) {: M
在纸片上的黏菌菌核0 E( D- m$ N2 u" s. [/ n: H
+ i) r }$ y4 Z3 O# V$ [. Y2 T6 I
% m, T9 H2 c E3 k- @. k) b
1 U5 R# s, W4 J, q; }$ U
“活了”之后,它们离开了原本的纸片,开始到处“行走”。
+ a0 L) K2 V7 ] B8 f
( a+ R' a* @ C接着,记者在黏菌周围放上燕麦片喂养,4个小时后黏菌已经附着在燕麦片表面。第二天,记者又在培养皿其他位置放上一堆新燕麦片,第三天一早有部分黏菌“喜新厌旧”,爬到了新放入的燕麦片上,它们确实会根据食物位置进行转移。% ~, E/ i, U3 L, ?% @5 X& P
4 w4 k' ~" x: N# s0 F
记者每次放入新麦片时,黏菌总会在一天之内转移到新食物附近。因养黏菌的培养皿需放在避光处,柜子里的它们因故被遗忘三天,不幸被饿死,长出褐色孢子,只能被处理掉。) D; Y$ @2 E# q8 h8 T
: ?9 u. U) I" Q6 `& j
8 z$ \7 e6 ?" ?% ~7 \$ T2 i& S: I9 `. b2 X8 ?: E2 Z4 l9 w- N
黏菌包围了之前的两堆燕麦片,记者又放上了新的燕麦片。( g, `( P5 V1 S. [. i; z
) N6 ~3 q1 f9 o
从长达两周养黏菌宠物的体验来看,它们确实很好养,没有异味,每天投喂食物只要一分钟。但据饲养说明书上称,黏菌需要合适的温度,太高太低都会导致其死亡。还有养菌人反映,黏菌如果死掉后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产生异味。5 R: B+ q$ I/ \" G& t5 z) S$ N3 H
$ {: A, j3 \& H' K. n" U1 H$ C! B, r, j. _" y
5 H* r( Z" a0 |7 r8 s) `
新放入的燕麦片也被黏菌包围了。
6 o7 _) }' e5 }! ^" R* \1 ~6 Q) B9 B" |* l* ]1 C: d% M
什么?黏菌宠物居然还要分类
T# X q$ U3 _; i0 t( \$ ]( j- R1 s4 m; n4 U* {4 M% N2 y" y1 p
重庆市民小黎(化名)也曾在家里养过黏菌宠物。据小黎透露,她养的是黏菌中的发网菌,记者养的是黏菌中的发泡菌,“发网菌吃的是腐殖质,发泡菌吃燕麦和水果,它们都是黏菌,但是吃的东西不一样。”8 ^: b8 ]' U% J/ r( i
5 q8 ]( O9 M, f G9 B0 ~4 W小黎的发网菌来自一位朋友的花盆。据她介绍,这位朋友喜欢养昆虫,这些发网菌就是来自混合有昆虫粪便的花盆泥土,她拿回家之后便在培养皿里人工培养。
) P1 K" S v6 @( U0 A
4 `3 ^* \( J8 U" ^: P0 \不幸的是,这些发网菌没养几天就长出孢子死掉了,“长出来之后,起初三四天还好好的,后来我用手碰了一下,结果黏菌就死了,培养皿都已经发臭。但是,我相信它们生命力顽强,把长出的孢子吹散在了家里的花盆里,希望它能够活过来。”
j' E/ o- ^/ a& u/ u
* j* R0 s: T+ N/ m0 @0 @4 S7 P X- C V# p
( A/ J/ o% R- Z( Q# [; p1 \ o小黎饲养的发网菌孢子,在花盆里又活了。$ ?$ D7 W, ?' o, Y9 F; C% Y
' H* j- ~1 Z* Y- w就在前几天,小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自己吹了孢子的花盆里已经长出了新的发网菌,她对此还感叹说:“看来他们生命力很顽强,发网菌还是适合原生环境。”9 z; G' k5 k% f4 C- E; V$ ]
# O) C5 z* D& N9 |( y- t1 t0 X* g7 d
为什么养黏菌宠物会火?
- @' Z' B1 }* D1 h( u- f; c! @+ H
为什么小小黏菌宠物会深受年轻人喜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君分析,“这一现象可以从追求新鲜与个性表达、科学探索的乐趣、社交媒体的影响等多个心理学理论角度进行解释。”她说。& y4 X0 @: d% w4 J9 N3 |
# R# m. l" U' w( l7 Y# T: [( `7 c9 b" O
首先是追求新鲜与个性表达。人们渴望在社会中获得归属感,并希望展现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如今,年轻人希望通过养殖一些新奇的生物来丰富日常生活,并希望这种尝试能让他们与众不同。黏菌作为一种非传统宠物,其独特的形态和生长方式,正好满足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和对个性表达的追求。4 l6 \* ^' f% C- V5 Q3 ~0 E% T
2 S" p% G* b' K- u1 ?
其次,普通人在生活中很少能接触到专业的实验性场景,养黏菌更像是一场生物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黏菌的生长过程,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满足了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 F3 v' K) K: @ W
$ K4 c- T+ U* b8 D2 k第三,在社交媒体上,各路黏菌爱好者分享自己养殖的独门秘籍,交流心得,探讨经验。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年轻人的归属感,更让黏菌的养殖成为了一种社群文化。; P% Y+ z! C7 ?8 M
! ?* c1 K5 D/ f* c; W* Z! U6 N0 X9 x第四,养黏菌作为一种低维护的宠物,可让年轻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处避风港,通过观察和照顾黏菌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K5 y) Y: c0 X0 Z- m, Y) q
3 o: H- B2 }; z# A, a) o3 Q5 z$ x% g上游新闻记者 何艳 视频编辑 王善昆
; U' ~" C2 _8 X2 M
7 F$ |. A9 A+ _4 H3 ?& Y( o5 N编辑:邓晞 责编:廖异,林祺 审核:冯飞
, I* H$ V( [0 O
4 l, R# S! E7 _. W% l6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_' ]: P8 Q2 g! Z: e" T/ A2 H
6 B# D) d% N9 ~( D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