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寒露至。
8 c" U2 z; U% @) p1 _十月的天,渐渐凉了起来,尤其在日落之后,空气中多了一丝寒意。) ]3 ]* _# t: y4 ~, Z$ H \+ h
老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说的是,寒露一到,天气便迅速转凉,人们的衣裳也该换厚一些了。
! t* W8 c' S, R" w1 R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象征着季节的转换,意味着寒冷逐渐逼近。
/ g* N" A! N8 O% U* g+ J1 F对于农耕时代的人们来说,寒露不仅仅是气候的变化,更是一年丰收与否的预兆。2 R" ?! ?; `6 q$ E& j5 v3 s
6 [/ l2 t! ]" j0 i: ^- [
* S/ T( E9 U; J$ h6 \8 |! H那么,今年的寒露在什么时候?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变化? e8 f( }& J9 u. x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白天寒露,单衣过冬;夜晚寒露,冻死老牛”这句俗语到底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7 W6 R5 }3 ]1 O; C1 U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 B2 L# m4 J" W" B2 U* ^% N01、寒露是什么?
4 Y1 ]* x- G! }/ F& [1 L: [# l
' L/ w: C& t) S9 L% \3 a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文化。
" C2 j' j% n7 P- A& j! w%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逐渐总结出了一套以节气为基础的农耕和生活指南。
( W- l5 T, H3 J u6 b&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寒露,九月节。" e' z: C2 k5 S; f/ u: V" W. g) ]5 x
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露是农历九月的节气,这时的露水变得寒冷,已经接近凝结成霜。4 q8 U9 P5 r T1 T
每年的寒露时间大约在10月7日或8日之间,正是秋天与冬天交替的关键时刻。
6 j( w3 ^$ x/ G" d到了寒露,北方已显初冬的寒意,而南方秋意渐浓。
3 m; {- ? f) ]4 g/ Q8 w$ W0 |: n. Y寒露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还预示着农作物的生长、气候的变化。
0 d# h3 H7 y- M y5 t6 t3 l9 Z( ^寒露的名字之所以与“露水”相关,是因为在这个节气,地面上早晨的露水变得更加寒冷,渐渐接近霜冻的状态,这也是天气即将从凉爽向寒冷转变的信号。+ C) Q ^' u" G( A* A* m$ G
# z) @5 E R) k+ _. \4 U
! D3 ]. n: O, s3 E* I+ Z( J- U( [7 Y02、寒露的三候:鸿雁南飞、雀入蛤、菊花盛开
* }3 J3 r3 z, z$ H6 p5 O/ q7 f. X
, v" z X+ o) C- j0 @0 r' t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每一候五天,代表着不同的自然现象。
4 E' P D! v/ f( X9 w第一候:鸿雁来宾。寒露的头五天,大雁开始成群结队地往南飞行,寻找更温暖的栖息地。$ u& i; `( Z ?( n1 ~/ f0 h
这也是古人判断寒冷是否来临的重要依据。
0 Y5 d7 V+ s3 U+ ] z$ C* q% j9 z$ S雁阵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在空中鸣叫,象征着秋天的最后告别。
3 J4 V7 R, V* t" g, [" K6 H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9 ~/ _- l( d0 p7 F7 A接下来的五天,鸟类开始消失,特别是一些生活在水边的鸟类,它们好像突然不见了踪影。# g& T7 c: B3 u. L
古人误认为这些雀鸟变成了蛤蜊,因此称为“雀入大水为蛤”。3 A9 j6 F# X y5 r2 r) N( o
这种现象反映了深秋时节动物们的冬季迁徙或躲避寒冷的行为。0 R! _) ?+ \8 a2 x6 x( _ d$ r/ T
第三候:菊有黄华。最后五天,菊花盛开,遍布大地。2 a: N% A5 q) A$ U$ U2 a Q
这也是寒露时节的重要景象之一,菊花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常常被歌咏,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 i# |# M- }) H! K
: `& n5 M; s- N6 g2 ^) p1 t* i/ a+ X7 U
03、“白天寒露,单衣过冬;夜晚寒露,冻死老牛”1 N( Y) h' _# S' O
* p7 g T& F( z+ |
“白天寒露,单衣过冬;夜晚寒露,冻死老牛”这句谚语流传了许久,形象地表达了寒露节气对冬季冷暖的预测。1 h" i0 F7 b! h' S l
白天寒露预示着一个相对温和的冬天,而夜晚寒露则意味着冬天将异常寒冷。/ z7 |) I$ {/ K$ A9 `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 S, n4 i$ _5 A1 K$ z1. 白天寒露:冬季相对温暖, S0 B6 M# K2 @: Q
如果寒露的时间出现在白天,气温相对较高,太阳照射时间更长,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冬季的寒冷程度会减弱。3 |. [ |; y' v$ Y
古代的农民会根据这一现象推测冬天是否严寒。- ^& s n/ g" X
如果寒露白天到来,人们可以适当推迟增加冬衣的时间,过冬的寒冷程度会相对缓和。: j) H& D ^3 v1 b
2. 夜晚寒露:严冬将至
. ?5 }8 A2 @, U* `) E相反,如果寒露出现在夜晚,气温骤降,预示着一个冷冬的来临。
$ p6 S; E' M' j8 z- c( |# H0 t寒露之夜的低温会加剧寒冷的气候,这种“冻死老牛”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形象地说明了天气寒冷的程度。
6 l8 R& ~+ ^ F, {
5 K# _( o) x: r" U8 J$ T% n8 W ]5 ~- Z
' \# T: ]2 f( u1 P6 g# ^夜晚寒露出现时,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寒冷加剧,预示着冬季气候会异常严峻,农民们需提前做好准备。
* {4 q+ r. p0 o- v! Y- h今年的寒露时间是在10月8日凌晨2时59分43秒,正是夜晚时分,老祖宗的智慧似乎在预告我们,今年的冬天恐怕不会温柔。- a+ l$ v# I( `9 Y; Q
根据这一谚语,今年的冬季或许会非常寒冷。
3 F" d8 ^! i! R, X04、农谚中的寒露
5 \2 m8 H4 T' d1 Y. W/ n' n8 x$ p* C7 ~3 t% M# a! \
寒露不仅仅是一个气候现象,更是农耕时代人们对未来天气的一种预测工具。+ `% D4 h u% r/ q; \5 `
几句农谚,道出了古人对寒露的深入理解和气候变化的长期观察。% k* v! N' |# z; I: x
1. 寒露有雨,冬雪少;寒露无雨,冬雪多
% K2 {2 |$ D/ g3 r% i: F5 ~这句农谚表达的是,寒露当天是否下雨与冬季降雪的关系。* {/ z+ q4 N9 j6 k& H+ N" Q) ]
如果寒露当天有雨,那么冬天的降雪量通常会较少,意味着冬季会相对温暖。* o, J% e+ W+ n
如果寒露无雨,那么冬季的降雪量就会较大,预示着一个寒冷的冬天。2 K0 ^1 Z! d' V
这样的经验,来自于古人长期观察天象与气候之间的关联。7 Q1 g* ?5 |* q7 ^4 Y/ s
2. 寒露早来寒衣早,寒露迟来冬雪迟# y$ ~$ s; ?1 h8 [
寒露节气的时间早晚与冬天降雪的时间有直接关系。- \: b: c; |; g' g4 J; {- p
' g% g' o' m- z+ j$ F/ S* Q- ^: q b* U9 Y7 H3 T, j. p! V7 X& [
如果寒露到来得早,意味着冬天也会提前到来,人们需要早早准备寒衣;而如果寒露迟到,冬天的寒冷也会推迟。
7 I+ s" a7 D% H E; f今年的寒露在农历九月初六,属于“晚寒露”,根据古人的经验,今年的降雪时间可能会推迟,冬季的严寒会来得稍晚。
/ ]; _. G; w# W4 [4 c2 E05、寒露的习俗,寒从脚起,注意保暖* M2 y% P# b) A& a6 U- e
/ I2 ]# c3 ]5 J) g古人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寒露节气到来时,身体特别是双脚的保暖尤为重要。
: G0 f" w. R' J, V5 x6 g9 V( f因为脚部离心脏较远,容易受寒,若不注意保暖,寒气侵体,容易导致各种疾病。
7 j1 u z3 [4 {6 f$ O0 I因此,寒露过后,我们应特别注意穿上厚实的鞋袜,避免脚部受凉。
9 V g6 e( }, }* P: C7 N同时,寒露节气也是一个适合调理身体的时机。
* b* I2 R% T7 @& t传统中医学认为,寒露时节是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盛行的时刻,因此人们在饮食上应适当增加温补食物,如羊肉、红枣、桂圆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抵御寒冷。' g* p. T4 N0 t% m, f& j
% V/ r( v* b7 M6 s' P* c2 u
' G7 q+ F( `: |06、菊花与重阳
: n- ?% o8 n: X$ Z: y( i& }/ u" h$ E" \
寒露时节,正值菊花盛开。在中国古代,菊花一直被视为高洁、坚贞的象征。
# L2 ^) f$ Y+ k% M- A, v3 R尤其在重阳节期间,赏菊成为一种传统习俗。
% @: s2 n$ @# T7 R: k+ K& @% Y( x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寒露前后,人们登高赏菊,喝菊花酒,表达对长寿和健康的祈愿。
5 M; O5 b' a* L2 r& n此外,寒露与重阳节的联系也体现在诗词中。
3 l5 Z" H* w f" y+ X1 c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是借助重阳节的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5 X) I% |8 Y6 M! S/ Y寒露时节,秋风瑟瑟,菊花绽放,正是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时候。$ ^/ k/ H% O0 y) f& b# ]
菊花不仅象征着秋天的美丽,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坚韧和希望。+ H8 C H4 @: p5 J/ r4 m
07、寒露对农业的影响5 f; T: q) t5 r$ |
- l. }. R i( ~/ `! V对于农民来说,寒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农作物的成熟与收获,但也预示着寒冷的威胁。1 I3 H5 H, M/ @9 z7 n
寒露期间,水稻、玉米等秋季作物开始收割,而小麦、油菜等冬季作物则开始播种。
4 l# c% r- s3 a; k3 v" Y! f此时的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 J9 b- J4 j, g9 N7 C) {古人常说:“寒露见霜,麦子要强”这句农谚道出了寒露时节对于小麦等冬季作物的重要性。
, h# ?* P" c& T* h; o如果寒露期间气温下降明显,甚至出现霜冻,反而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b S7 o: g) m' {" n
9 k# ^+ E* q2 \5 t3 ]
5 I! ^% m' Y8 l7 q
2 G( m: D* f# M \( j这是因为适度的寒冷天气有助于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使其更加抗寒、抗病,来年春天的收成会更加丰厚。
! Y3 E6 i$ J! P9 |& h% s) k然而,寒露带来的霜冻对于晚熟的农作物,尤其是一些果树和蔬菜,却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 `0 m6 e2 m0 T# ^果农们常说“寒露霜重打柿红”,意指寒露时节的霜冻常会让柿子提早成熟,但同时也会让某些水果因受冻而减产。
/ s% \% h' A: ]2 Z0 n' d寒露后,南方的稻田进入收割期,而北方的冬小麦则开始播种。
0 B$ m! ?4 }& j& A( e: q+ }农民们在这个节气,必须抓紧时间收割、播种,避免受到寒露之后的强冷空气侵袭。
$ n! _0 m' v9 u' x, v. K08、 寒露的民间习俗:赏菊、登高与祈福* l& @( ]' {7 a$ ^
/ m. y* L! k3 q+ V* }寒露作为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自古以来便有丰富的民间习俗,尤其在南方地区,寒露时节的习俗与重阳节息息相关。9 h' z; r. {2 D
菊花在寒露期间盛开,成为人们赏花和品花酒的最佳时节。/ w+ v* o* }$ {+ i/ T
1. 登高望远,赏秋品菊
1 r# q$ E$ [5 ~& d* H3 |- I# y7 e寒露时节,正值重阳节前后。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灾祈福,同时欣赏秋天的美景。
, k. R* W! P* i. N在这一时节,登山望远,不仅是享受大自然的方式,更是通过身体力行,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j; a. a, v% M' F$ d( `$ u- i
! N% d4 H' `# `! i" `" e6 d+ ~& r* R9 m' R
2. 菊花茶与菊花酒
, c/ V' c4 ?; z/ j古人说:“寒露不摘菊,霜打花萎黄。”寒露前后正是菊花盛开之时,因此人们会将菊花采摘晾干,用来制作菊花茶或菊花酒。# k1 Y. i9 r3 G3 n$ u+ O# i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季干燥时节饮用。& l1 S* D6 A% F2 ]4 a6 a; v
喝一杯菊花茶,不仅能清热去火,还能调养身体,抵御寒冷的侵袭。
9 a+ u8 S% |% U6 y& I菊花酒则是重阳节的传统饮品,有祛风除湿的作用,古人常在寒露节气饮用,以驱寒健体。
, X0 q0 m3 h5 r) p: ?8 z4 ]1 n3. 送寒衣" }4 H q6 u' b0 i% J; r
寒露时节,气温骤降,寒意渐浓。民间有“寒露送寒衣”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对于远方的亲人,人们会在寒露这一天为他们准备御寒的衣物,表达对亲人健康和安全的祝福。
/ y9 |% c5 u0 P4 u9 q, n' Y送寒衣的习俗既体现了对亲人的关爱,也象征着对冬季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a& u2 `% G! F9 o! g& \7 k
每年的寒露,都是季节交替的一个信号,它提醒着我们,冬天即将来临。
. b# o# w7 }$ D& b& j+ l' i通过观察寒露的天气变化,古人总结出了一套应对寒冷的方法,而这些智慧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