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发展到今天,早就已经不是什么实用性的问题了。当今的书坛大致分为两大派:其一是以艺术为导向的学院派,其二是以竞技为导向的书协派。普通成年人学书法最好的路子就是走书协派,也就是竞技的路子,说白了就是通过长期对技法的锤炼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比赛入展。至于美院的艺术路子,普通人走不了,除非你天赋特别高。0 ?6 Y$ f3 ]5 O* D( \
尤其是当今的书坛,书法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带有竞技性质的文化活动,就像成都的洪厚甜老师说的那样,书法已经成了对技法的精确性和丰富性的一种大比武。如果再往上一层,达到美院所要求的艺术程度,那就是把书法当作一门独立的艺术,然后尽可能地探求它的边界,突破它原有的框架,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 J" W! k2 `' o书法虽然是一门相对比较小众的爱好,但它一点都不浅,同样有着复杂而丰富的世界,越往里走就发现它越深。" M, w" V7 y+ N+ | U. c% C
你说你想学欧,可你为啥想学欧?我猜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你喜欢欧,而是因为以你目前对书法的了解,你只知道欧。从楷书来讲,和欧同时期的有褚遂良和虞世南,往前有智永钟繇和二王。在欧之后有颜真卿柳公权,再之后有张即之和赵孟頫。这还仅仅是正楷,广义上的楷书就更多,各种魏碑墓志铭也要算在里面。所以,你学书法的首要问题就不是直接去练欧楷,而是先大致了解一下书法这件事儿,包括书法的发展史、历代书家,以及当代书坛的一些情况。这比你盲目的开始练要好很多。. k( r3 A; X( w/ m
就拿欧来说吧,你知道当今写欧写的好的有哪些人吗?只要你别回答田英章,我就默认为你还有救,还有入门的可能。如果你能回答洪厚甜、孟繁禧、卢中南、刘小晴、李刚田、周慧珺或韦斯琴,哪怕你回答田蕴章,我都认为你前途无量,是个可造之材。6 K" j, `$ S9 R {3 A* K
比如下面这幅欧楷,入了十二届的国展:
6 {# h- [) u" |0 P9 ~5 K 至于对当代书坛的思考,这个涉及的就比较多了,其复杂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你去了解书法史。就拿去年的十二届国展来说,他们很多人都是从十一届开始准备的,也就是从15年开始准备19年的国展。而且我要告诉你一个事实:几乎所有着手开始准备国展的人,他们写什么作品,从内容到书体再到尺幅,甚至落款和印章,都早已经定好了。也就是这帮人从15年就已经定下了自己在19年要投的作品,然后花整整四年的时间来打磨完善这幅作品,而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平时临帖,然后到比赛的时候随手出一件作品。
" U; k, a4 O8 [: R% c四年,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他们都在干什么呢?可以说,这四年以来他们几乎把将近一半的时间用来临习篆隶,不为别的,就为了提升线条质量。有的人甚至为了练线条专门去学国画,我还听说有把《送子天王图》临了30遍的,可谓是花样百出。而且这些人在此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有的甚至是省书协会员。但没办法,无论你是谁,在国展的面前大家都是一样的。国展不仁,以天下书者为刍狗。
% |) s' F9 r+ X5 ~ J% g所以,作为当代的书法学习者,你必须对现在书坛有一个大体的判断,说白了就是要“懂行情”。写什么体吃香?为什么吃香?从大概率来讲,现在的书坛主要讲求“简洁”和“丰富”,这就不同于5年前了,那时候还有大量拼接出来的作品,现在没了。现在的书坛,说白了就是尽可能用简单的笔画去表现尽可能丰富的东西,比如同样4~5厘米的楷书,你写欧就不容易入展,写褚或魏碑就相对容易;同样3厘米左右的行书,你写宋四家或赵孟頫就相对容易,你要敢写八大山人那基本就是作死。像林则徐、成亲王、曾国藩、谭延闿那样老老实实临出来的欧楷,放到今天根本就入不了展,不是你写的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不够丰富。像康生的那种倒是还有希望。
9 ^+ R. `" n- X( f, x; Z( ?4 {所以现在书坛会有一些不明觉厉却也在情理之中的事情。比如现在很多人热衷于赵之谦。书法一直以来都是学古不学今,赵之谦毕竟是近代书家,但现在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他的字够丰富。一篇字写得隶不像隶楷不像楷,又带着浓厚的清篆和魏碑风味,正应了评委们的胃口。只要你的线条质量达标的话,写赵之谦基本是50%的几率。! a- F2 `1 f ^$ ]+ c' @
但是,即便是像赵之谦这样丰富的字,你只写他还是不行。你还必须往里加点你自己的东西,或者你换个思路,把赵之谦的某个方面给它突出放大出来,进而体现你的个人风格。这其实是当代书坛当中比较做作的一面,有点像过去的科举考试。但没办法,大家都这样弄。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能达到这个要求的话,至少说明你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它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s9 _% \& h0 r: B/ v; i1 T" Y
再说说其他书体。
& N. ~% e! J+ [- k& n你觉得《峄山碑》能写成什么样?这样?
( m$ P6 `7 ~% j6 l# L3 P" @3 I
但其实,这种老老实实的《峄山碑》只能作为习作。真正出作品的人,必须往里加入一些丰富的东西。0 v: ?8 p( d! Q' z+ y& \$ j; e
比如像这样:
! H: A8 \3 w7 [6 I) ~
甚至有人把《峄山碑》写成了这样:; t' y& `! a5 u) A% J, x
怎么样?大吃一惊吧。
U3 [, U. ]8 Y! c9 y. ?. U还有褚遂良的《雁塔》,一般我们临帖的话只要求这样:0 S+ g& s" D7 c
但很多牛人写出来以后却是另一番样子:- r1 t! e0 Y# U5 ?. u% R( r, z
甚至有人把褚遂良写成这个样子:
4 C* E8 {$ n; ?. p! m
再说《礼器碑》,也是现在学书法的一个热门书体,你觉得它能写成什么样?- t" C4 n7 r5 S+ ]- U
有老老实实写的:5 [2 ]2 c/ t) P0 j" \& }
但其实,很多人写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往里加东西:. }' D0 J! M* D6 e; S$ Z
还有变化更丰富,加了更多东西在里面的:
3 Y9 C9 c1 c4 L7 E4 d! Q1 x6 `
有的人虽然不会加太多自己的东西进去,但他们会把《礼器碑》当中的一些小细节放大,然后借此突出自己,比如这个“紫”字的画红圈的地方,就是故意写出来的:
% x9 a" j5 G- S, x
还有二王的切笔,米芾的八面出锋,石鼓文和散氏盘的那种金石气......怎么说呢,这些小细节其实应该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不应该是刻意展现的。可现在的书坛为了展现这些细节,不惜花大量时间进行针对性训练,把这些小细节练成了习惯,一提笔就能写出来。中国人不愧是应试能力天下第一,以前有“老干部体”,现在又出现了所谓“国展体“和”浙江体“。3 \; z4 i8 |% }/ c* h. r; k
甚至,就连刚学汉语没多久的外国人,经过几个月的针对性训练,也能写出一手“国展体”书法来:
5 v6 p* \; K5 Y7 H6 E 某外国人写的小篆《心经》
0 s6 {" I+ x3 k2 C+ h 某泰国学生写的隶书
- R4 b: C# o* e& c: }. Y4 \& |这些外国人写的字,充分说明了我国书法教育的水平,产业链之完整,训练体系之强大。前几年有一篇《小学生‘国展体’书法》的文章走红,其中有个10岁的孩子能用章草落款,不得不说现在的书法家基本可以批量生产了。/ U7 E( o, k3 W' ~- ^; k6 ]0 t
不过还是那句话,有针对性训练总比没有训练要好,写一手“国展体”和“浙江体”总比写江湖书法要好。
8 P: u5 U- V% j' I$ o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很多主流的审美不一定就是你所追求的方向,参展也只是你长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而已,千万不能一味的追求雅而把一些东西程式化。就像郭德纲说的,大雅即俗,大俗即大雅。
. o$ L6 D3 u3 F; y" B8 V所以说啊,书法的学习不仅是锤炼技法的过程,它更是一个培养审美,不断提高自己审美能力的水平。成年人的理解力比小孩子强,审美的提升也比小孩子快,但技法却必须靠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磨练出来。因此,成年人学书法会经常遇到“眼高手低”的情况,几乎每走一步都是瓶颈,也就是我常说的临帖临到想自残的那种心情。6 J5 t8 ^9 H7 M9 Z) q0 s
如果说,一般人的三境界是这样的:$ F. {# A1 m# Q* M- b y5 h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那么学书法的三境界却是这样的:% v' \6 O& q2 M$ u+ l6 ^" u' k9 M# x
看山不是山:我写的不好,怎么写好像都不对,是不是哪里有问题,哎呀这问题到底在哪?看山还是山:找到问题了,好事多磨,死磕XXX帖三个月,改正问题就OK!此山非彼山:我靠还是不行?!我明明已经死磕XXX帖三个月了啊,咋还这么多问题?我的字为啥僵住了?为啥我的起笔习惯改不掉?为啥无法脱帖?!完了心态崩了!
; [0 j; P2 t. Z1 ]. T 就是这个“此山非彼山”的阶段,让人气的想骂人,心态崩掉很正常。
! B4 R0 B0 W$ r0 u5 G8 D另外,不要对参展嗤之以鼻,参展是书法的一个大舞台,你在备展的时候会收获很多很多,随之你的性格也会沉淀不少,可以磨练自己的定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像国展这样的大展,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书法水平,更重要的是你对书法这门艺术的整体思考,比如你对近两届国展趋势的分析,还有你对当代人审美观的分析,还有你对自己所能把控的风格特点的分析。这些能力,对于你以后从事你学术思维的培养、包括你以后走向工作岗位,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G ^6 s: e0 D# L. A
总之一句话:人磨事儿,事儿磨人。书品人品,心正笔正。" C/ K0 o9 O$ G# H D4 B
啊对了,确实有写八大入展的,是我太武断了:) Z0 ^" J# G# X% Z& [( {* a"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