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

[复制链接]
查看4192 | 回复0 | 2024-7-30 09: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迁西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北临燕山,长城脚下,从北京至迁西县150公里,秦皇岛距迁西县130公里,承德至迁西县130公里,天津至其140公里、距离唐山75公里,属环渤海经济圈。迁西县1947年4月从迁安县析出,因地处迁安西部故名迁西县,县政府驻地兴城镇。1958年,迁西县撤销,滦河以东并入迁安县,滦河以西并入遵化县。1961年恢复设立迁西县直到现在。
4 K  Q( c# `; W3 X* z, G9 z4 |% v迁西县历史悠久,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以下是迁西县历史的简要介绍:
7 d* I% Z; g, l/ C  {古代时期:在商朝,县地属孤竹国。春秋时期,属令支国地,后被齐国所灭,并入燕国。战国时期,仍属燕国地。秦代实行郡县制,县地属辽西郡令支县。& z) y5 L% b. c
+ p- {; N8 c3 c& x
汉代,县地大部分属幽州辽西郡令支县,西北部属幽州右北平郡徐无县。唐代,今迁西地属河北道平州卢龙县。
( `' k( d. ^7 f" a$ {  M8 C辽代,县地属南京道平州,并置滦河县。金代,废滦河县,县地属神山县。元代,县地属辽阳行省大宁路。
6 K: b- U- K9 z" E/ k1 W明代,县地属京师永平府。清代,县地属直隶省永平府。/ P+ n8 {7 v' @# I( W9 c& g
民国时期,县地属直隶省渤海道,后属河北省。1946年,析迁安县西部设立迁西县。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市之西而得名,迁安为县级市,所以有迁安县和迁安市两种名称。3 z! K" O( G& n& L! b/ `7 f
1949年8月1日,迁西县划归河北省唐山专区。1983年,撤销唐山地区,迁西县属唐山市管辖。3 ?& J5 N& i; n* X: i' P
在历史的长河中,迁西县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如板栗文化、长城文化等。同时,迁西县也是革命老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S0 a3 K5 q0 E+ L( r) M/ n: m4 L& n- m$ s' r

0 F4 X6 u4 q" v% y$ O迁西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底蕴,孕育出了多彩的民俗文化与传统。每逢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迁西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0 Y# d* O, b5 u( e0 H
; X0 ~6 S. g7 i/ C2 f2 O2 k8 N

8 Z, n3 f; v/ f% b在经济发展方面,迁西县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和林业资源,逐渐形成了以采矿业、林果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板栗种植作为迁西县的特色产业,不仅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推动了相关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迁西板栗的品牌享誉国内外。2 ^5 T# A% P+ \& {* x& s5 M
( M% g9 C  A+ g, ^- V. Y
+ q+ _, }% P7 Q9 J0 M! ]. }5 y' d$ Y
近年来,迁西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通过加强对矿山的治理、植树造林、治理河流等措施,使得迁西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0 C4 y/ `, e1 ?! D8 c  `7 _( l/ ~% Z0 |

  l$ y) X% S( F' I/ n教育文化领域,迁西县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同时,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7 _6 z+ r7 z3 D6 g2 b
- ^6 I' O% f. f

9 {* o! c5 Z1 r4 b) k% O展望未来,迁西县将继续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打造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丰富的现代化县城,让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迁西力量。( ^) r! [: _) H' Z$ }
附:迁西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遗产:
) @5 X+ Q' U; Z  g7 E" |5 S1. 青山关长城
) e& ?/ c* W. L) ?0 m$ c# k8 B4 @! I1 Y/ `3 n' Y* O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1.jpg
! g' W6 y6 ~8 {' a; H* p

) @$ ], }' \: c+ p' P$ ^6 J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2.jpg
& f; p0 B2 E$ n# A

- M" S$ }6 L, j4 s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3.jpg
! B# N# ?1 v1 x+ O- m
6 c- w3 R) o0 U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4.jpg

$ ]! f, _) F1 C# M, X+ D2 p( k( E( {' j1 |, x5 `7 g" [: ?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5.jpg

7 }7 c$ N! o6 {  I. {4 U+ y5 t: e
: A+ ]6 i$ b, n% _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6.jpg

! V0 H/ k/ V* [1 i' T" L9 N8 Z# l/ p2 j( R+ k! C* b
:青山关长城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北部,坐落在燕山支脉,大青山腹地,万里长城从此蜿蜒而过,加之古城堡建在山脚平台上,故名青山关。
5 Z0 z& m3 `% l8 P" T青山关长城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曾历经风侵雨蚀,兵火战乱,但保存较为完整。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7 Q: |$ i) ^. @: r3 Z+ K5 b
长城上有两座建筑独特的敌楼,其中监狱楼是古代囚禁战俘的地方,此楼无门,只有四眼通气孔。而72券楼则有大小72拱砌成,造型独特美观。此外,还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月亮楼,它筑于山之绝顶,与八面峰遥相呼应。
, [5 U1 d, i* f8 U  o5 K+ p% X0 k除了敌楼,青山关长城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和设施,如水门、扳倒井等。水门是万里长城沿线保存下来唯一的提吊式水门,造型美观,无任何修饰。扳倒井则是一口深一丈五尺的水井,井水清澈透底,涝年不溢,旱年不涸。+ K: z" d' G: x- V: l
青山关长城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和建筑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d/ e7 l6 f' R4 m& E2 c
2. 青山古堡
5 d; _4 Z6 ^% g3 ~4 b' ?6 e) \$ K" v6 T0 o8 E* G0 v- q) h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7.jpg

7 c! M5 Q+ n$ a" O# a* Z+ U* }- `6 G7 w" J5 y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8.jpg
" m2 j; S- l1 J% T$ b

* Z+ ]; ?' Q, s% v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9.jpg
5 K7 D+ M( Z: O3 \* A4 P9 M; F4 @3 c

( A, ^6 Q$ f9 ?: d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10.jpg

  Z( T: T. K, b, v9 e: @0 _- N0 j( o9 y: Y$ r. a) A0 G) Q" x: J
:青山古堡是明长城的附属建筑,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上营乡青山口村境内,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主要用于屯兵。古堡依山而筑,有南、北二门,南门石门匾正中刻有“青山关”三个大字。堡内的主街两侧是当时士兵居住和办公的房屋,现在仍保留着钱庄、把总署、校军场等文物古迹。$ ?. ~3 }: N; A
青山古堡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的城墙高大雄伟,用青砖和条石砌成,周长约166.9丈。堡内的建筑布局合理,有兵营、庙宇、客栈、茶楼等,反映了当时的军事防御和社会生活。此外,古堡内还有一些独特的建筑,如监狱楼、七十二券楼、月亮楼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B9 f# s; v/ f4 y. X$ G8 v
青山古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它是抵御外敌的重要军事据点。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堡经历了多次战争和修缮,见证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发展和变迁。如今,青山古堡已成为迁西县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S5 G# r/ i& ~: l& P
3. 戚继光镇府碑; |: |, e0 }: @/ k: G* s1 [7 w

) ]8 }; y* f% Q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11.jpg
; |. V) c& S. e1 R5 i( y

6 {' j. |% `+ g8 `' g' f8 V. @; r  W

0 T+ q7 z; [0 B0 J8 I7 W/ Q0 X& I* n, I# [$ {7 Y, H4 Y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13.jpg
# z9 v! a( x7 a0 s
, _  a/ ?. I! w) I( y* K. R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14.jpg

$ V- n. m. B; t6 q
1 a6 u/ B7 z" `& d
' y  Y6 C7 {/ e

1 z2 a4 A6 t; ?* E
唐山迁西县历史简介-16.jpg
. b" w7 |/ C0 V" b& o' [

3 Q$ V- K$ F4 x4 O1 Y:戚继光镇府碑原位于迁西县三屯营镇府旧址碑亭内,刻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碑文为戚继光所撰。该碑高3.56米,宽1.12米,厚0.26米,碑文记载了戚继光在三屯营镇守期间的功绩和重修镇府的情况,对于研究戚继光的生平事迹和明代的军事防御具有重要意义。4 Q. ?0 H* f( O+ I
1982年7月23日,戚继光镇府碑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 j& E& n: Z* z, Z4.迁西县剪纸
5 G- C# p- R7 k& v$ ^  |  E% p7 r( K3 J* P/ ^) x2 Y3 w

$ G% {& n4 o2 G- V$ O: Z6 @4 a- T2 N" H
. q5 p6 S& ^9 L  Y7 `
3 z* G& u- _. w' x6 Q! }
:迁西县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历史发展悠久、风格独树一帜,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关于迁西县剪纸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 {+ p: _( R2 j& B7 d7 e+ e. g5 k 迁西县剪纸艺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在悠悠岁月长河中,它历经了无数代剪纸艺人的传承与革新,不断发展进步。在岁月的磨砺与时光的雕琢下,剪纸艺术逐渐从一种简单的民间手工技艺,发展成为了当地一项熠熠生辉、举足轻重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迁西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当地人民的智慧结晶。! E) v5 j2 m6 x0 Q) n
迁西县剪纸以柔韧性佳、吸水性强的宣纸为主要原料,艺人们手持锐利无比的雕刀,全神贯注地进行手工抠刻,而后运用巧妙的点染着色技法加以处理。在创作过程中,其独特的“阴刻”和“色彩点染”手法得以充分运用,这使得最终呈现出的剪纸作品线条流畅、生动优美,色彩搭配巧妙、绚丽夺目,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E% \0 }/ v* [" e+ y

9 i  J/ [8 Z' i8 }: W! B. l迁西县剪纸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花鸟、草虫、人物、山水等六大类。并且,依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还衍生出了节庆、礼仪、张贴、悬挂等10个系列,林林总总总计约有300多种。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中,以吉祥纳福为主题的作品凭借其美好的寓意、喜庆的氛围,格外受到游客的欢迎与青睐,成为了迁西县剪纸作品中的佼佼者。" n( {0 v0 a: g  [4 S/ i

# H5 V* z$ g4 i, R2 H在迁西县这片土地上,活跃着许多优秀的剪纸艺人,他们坚守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与执着,通过家族内部代代相传和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方式,将剪纸这一古老技艺薪火相传、延续至今。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通过积极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组织开展专业系统的培训课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大力促进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迁西县剪纸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k" {/ d5 m2 K1 ]1 R
4 o$ e% r$ z8 |9 E  V
迁西县剪纸不仅是一种巧夺天工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深深融入了当地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面镜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迁西地区的发展变迁、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民俗风情,承载着迁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价值,是迁西县乃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
. O: X, s  e# g3 A2 {- l! q. {  D0 q9 t6 R; B; a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迁西县剪纸逐渐打破地域限制,走出深闺,走向广阔的市场。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迁西县剪纸已然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目光。通过市场销售和文化传播,迁西县剪纸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带来了颇为可观的经济收入,成为了迁西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 P5 l  u9 `7 W 总之,迁西县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有的艺术风格、精湛的制作技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艺术领域独领风骚,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与喜爱,为推动中国民间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 r2 z% o8 r" u5 F6 U( C. Y
7 Y0 I/ Q+ w2 d, O
& m3 k3 L$ D7 ]  N0 s( O/ s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迁西县的宝贵财富,对于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49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4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