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 |8 k8 d4 C y4 z' h9 L3 W
7 e2 B# v0 g) }3 l8 c% a8 D没网没电的山洞、日常生活物资全靠自给自足,这样的生活现代人能过多久?肯定一天都受不了了,可贵州中洞苗寨的22户人家却这样过了150多年。
4 N8 ?) t2 C/ ]' |& _$ ]- f2 c* {- R- {; ] F
生活在这亚洲唯一穴居部落的人们,即使知道外面的世界花花绿绿也依旧不想搬出去,说是“洞里住习惯了”。
3 {, o0 @# o2 g
( x9 @1 i" |8 F那么,这山洞里条件如此简陋为何村民们始终不愿离开?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 x1 i# |3 F6 b, Q( ^7 w4 k" G$ d+ j# E" i2 j# b
2 w! _' o, y9 I" V, {/ _中洞苗寨! ?$ t, n5 p+ b6 O
0 u$ F7 ?: n: R0 x& r中洞苗寨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塘镇格井村,是一个独特的穴居社区。这个神秘的苗寨坐落在格凸河畔的山腰上,海拔约1800米,距离最近的城市约161公里。% s/ [+ j% R) e& b3 M# v2 x8 M
( D/ T# N8 C7 J+ e; Q$ }8 e# ~: t' @5 s6 @2 Z0 M2 u
. u9 E4 S5 r( f9 D- J4 }中洞是三个相邻溶洞中的中间一个,因此得名,这个天然形成的巨大洞穴深215米、宽115米、高50米,堪比两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洞穴的顶部呈蜂窝状,能吸收回音,创造出独特的声学环境。9 U8 [+ S$ o. t) I4 e1 Z" P
# \3 I3 j Y1 q9 E8 B
' y& o! \/ g9 o; R( R8 M4 D6 D$ d3 C, q, ^* I
通往中洞的唯一入口是一条陡峭的山路,需要攀爬近一个小时的石梯才能到达。这条崎岖的山路蜿蜒盘旋,穿过茂密的山林,为中洞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不便,中洞长期以来与外界保持着相对隔绝的状态。# j$ o+ D2 q8 r
2 y& H$ x' Z; L. b& E# e
$ L p- U8 l4 a3 a- i8 A: u' V N
% Z, c3 a8 M# U% q H周围的山地虽然贫瘠,但居民们仍然在石缝中开垦出了一些耕地,格凸河流经附近,为这个与世隔绝的社区提供了额外的水源和有限的交通便利。
- Q2 H' b1 O- C9 G1 o$ q# o& u8 \( L* S) c. d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洞苗寨与众不同的穴居文化,使其成为全亚洲唯一仍在世上的"穴居部落",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游客的关注。& O4 _$ V" `; \9 }. C$ _
( c+ g. \, |0 ^ n' K9 X
0 Y e# h# J+ J
' {* p. |; G4 j7 y0 N" O+ g3 ]追溯中洞苗寨的历史,我们需要回到150年前的动荡年代。
; A, k* f- u7 Y中洞苗寨的历史
$ y( s" h( ?1 q* K4 ?6 m$ P4 U$ [# Q% C3 \
当时,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为了躲避战乱,一群苗族先民背井离乡,翻山越岭,最终在这个天然形成的巨大洞穴中找到了庇护。6 n4 d8 O% D* o5 g! r- L4 \5 W
3 d: h e/ v, ~, Q" i
9 g) S, I7 f# J/ K- _2 _
/ {' W( a8 K+ g; L. U他们原本以为这只是暂时的栖身之所,却不料一住就是一个半世纪,几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将这个山洞变成了他们的家园,时光流转,外界沧海桑田,而中洞苗寨却仿佛被时间遗忘,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传统。
1 C# t( E6 ]. m# S
( D* b! |+ T9 m* |7 s3 ~. Q# g4 e M9 @! h2 G7 j
0 n% ?1 q& \3 V
中洞苗寨的居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农业、畜牧业和打猎。5 Z" G' Y5 q& k& \
1 S& Q# O7 i2 e; ~
在洞穴周围的山地上,他们开垦出贫瘠的耕地,种植玉米、土豆等耐旱作物,在洞穴附近的山坡上,他们放养牛羊,为生活提供肉食和奶制品。9 x7 ~+ u! H+ S4 a
, T2 a9 U' e! q7 d$ W% U `
4 c& F0 \% d0 m% O* U$ G: z ]9 C
男性居民们还会定期进行打猎活动,为家人带回野味,除此之外,他们还会酿酒、织布,这些手工产品不仅供自己使用,有时也会用来交换其他生活必需品。
: S& v2 p6 U3 L1 W传统风俗 Y' {. K( Q: i6 f9 s, p
( T6 r) x# m. P( ~' I- N; |! B/ g) H
中洞苗寨的房屋建造方式也极具特色,房屋的主体结构由坚实的木头搭建而成,墙壁则用竹篾编织,既轻便又结实。
$ I2 H$ f) s( O9 [+ z7 O* d7 A6 R* M
- `. j8 r' _ N! O! {+ d
4 i9 R7 K( V5 y5 M6 v! `' ]4 e房屋内部的布置简单实用,墙上常常挂着各种农具,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
9 U+ P* K8 u/ [( a
) ?0 x1 Y& E* l* e& t3 X% P2 R# O8 E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社区中,古老的苗族风俗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们的婚俗,中洞苗寨是目前唯一还在实行周朝"六礼"婚俗的族群。
% G% ^( G9 N5 c* ~/ }4 k; [4 p5 a$ L# m% L6 N' B3 G
) P6 F$ j' r5 ~ ~3 @* \
& H) {, W5 {2 Q7 z3 o. H"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个步骤,每一步都庄重而隆重,体现了苗族人对婚姻的重视和对传统的坚守。
4 f& G2 }: A" j8 Y( C; v/ Q& C
3 `( [9 t- ~- Y8 |; d除了婚俗,他们的丧葬仪式同样独特,当有人去世时,整个社区会聚在一起,唱着古老的苗族丧歌,送逝者最后一程。) }2 @7 N' D/ c+ m& p0 U7 @# ]- f! D" e1 C
- `, e; W( F8 p; O) I8 q
; ]4 @) _# l5 O: Z c: ?( w并非隔世7 `; e8 n2 p# p$ n$ r7 v0 X7 O- c
: m) @8 ?0 c* P- o7 S) P% n尽管中洞苗寨与外界保持着相对隔绝的状态,但他们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为了获取一些生活必需品,村民们会定期派人到10多公里外的小镇采购。3 h: J! y% I1 y( b. d
4 [* O" P! V M* E+ `
这段路程对于常年生活在山中的他们来说并不算远,但对于习惯了现代交通的外人而言,无疑是一次艰辛的跋涉。
9 W0 v& V$ I- m# D! ~" c: W, N0 x C) ?1 t9 [$ H2 o
6 e+ V$ b" v" k% r1 A: H0 u
/ \6 k6 s1 u6 j9 C+ p距离中洞苗寨最近的城市在161公里之外,这个距离使得大多数村民终其一生都未曾见过城市的繁华景象。
; ]; h& b( w I. M9 V" v$ s, [0 O9 v1 @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社区中,外来女子嫁入是为数不多的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方式之一。" P; R% U6 P2 K7 N, N
: D7 i3 _0 [0 b7 U8 t& m* U _4 j( c# j! T8 a: Q# X5 O( r# y5 r3 i
; I7 E$ L% u% e3 {, j" c+ C
当一个外村的姑娘嫁入中洞时,整个社区都会沸腾起来,她不仅要经历传统的"六礼"婚俗,还要适应这里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 h3 c8 m1 B$ U" c& W- k/ B' E0 k/ }+ [# y# p
这些外来的新娘为中洞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带来了外界的一些信息和习俗,丰富了中洞的文化内涵。) l/ x' \& S0 |% `( U* ~* {
- q6 l3 K+ b4 ~7 A, M3 h1 j$ ]- M3 I0 n& J8 J8 M! Y6 k/ a
$ n1 K# ~1 c9 C1 [1 g3 N1 A5 T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洞苗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年轻人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有些人选择外出打工,有些则不愿意回到这个与现代文明有着巨大差距的家乡。
5 Z. M A6 o. l& c/ M: E# M: k3 n6 h4 `" Q1 J3 w6 a/ ^& V- W
政府曾试图说服村民搬出洞穴,甚至在洞外修建了新房,但大多数村民仍然选择留在他们世代生活的洞穴中,对他们来说,这里不仅是一个居所,更是承载着他们全部记忆和情感的家园。
. `' d) W7 _' y; F" [: w3 ]3 n& x3 R1 M8 V8 Y: T! I
* j; s- c. i, E9 @+ ]7 Y中洞苗寨的现代化6 `# L: s6 \ X& `
& ~4 f) S+ [0 {* j
2003年,当时一位名叫胡兰克·博德的美国人与当地供电局合作,为中洞苗寨带来了电力。
E5 |& [+ X2 P1 C: m, A% C M0 b
; F7 m: V, n s7 B. |; O这是中洞与现代文明的第一次重要接触,电力的引入为这个古老的洞穴社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昏暗的洞穴被节能灯照亮,电视机将外界的信息带入了这个封闭的世界,电风扇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些许凉意。
1 w3 g/ f: w2 `% C( h9 X3 e, K2 R# u, w ~1 Z g8 C
1 I$ Q& s5 {# l& y6 |- @1 g
( I7 f# B q5 @
甚至,一个简易的篮球场也在洞内建立起来,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娱乐方式。
/ A+ E* s+ f* F+ b& L& S1 @; p& V; c% J1 y
然而,中洞苗寨真正引起外界关注,是因为一位名叫王东灵的支教老师。
2 r" A# K& K7 B1 t7 }' e9 R1 j0 C& f% e! v8 G9 _# w$ x
2 C! f9 ] J, [0 u
8 T3 k: r6 |& @) O# L+ G1 y/ V
2003年,王东灵通过电视节目了解到中洞的存在,毅然决定来到这里支教,她努力融入村民的生活,不仅教授孩子们知识,还帮助村民改善生活。
1 ?7 L* u- v7 _/ n1 F& P' q! m# s0 t- J8 I( O) K/ W
在她的努力下,中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显著发展,学生人数从40人增加到70多人,甚至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孩子前来就读。
4 O" t6 B9 y# a
! X/ _& i- L: p
g7 g* }( s& T$ z6 W+ c: u3 L2 M4 E1 p4 E$ M
2004年,王东灵带领学生们去城里参观,不幸遭遇车祸,修养一年后痊愈的王老师又回到了山洞里。' ~" x! K% U- X5 P# e* `
2 b. a8 l* s7 ^, \2005年,王东灵获得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她的故事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中洞苗寨,也为这个远离现代文明的社区带来了更多关注和支持。
2 M5 W0 z# I$ w7 m7 R1 T; j& ^" P3 e, }" v
8 }' `" |2 G+ u6 N+ ]
8 T+ D& p a+ p* P
政府也开始关注中洞苗寨的发展,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政府在洞外不远处建造了新房,希望村民能够搬出洞穴,享受更现代化的生活。+ H% z6 G: Q2 n# Z4 r" f
. l' `* t! U" W' Y. t3 b3 Q( k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村民选择留在他们世代生活的洞穴中,这个决定反映了中洞居民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珍视,也展示了他们面对现代化时的独特态度。
+ j5 L7 }& f1 ~, j7 a2 l* U9 o
( @. m$ K- [" K
I6 C: Q" d* E2 Z尽管如此,中洞苗寨的基础设施还是得到了逐步改善,除了电力,通讯设施也逐渐引入,使得村民能够更方便地与外界联系。
8 U7 _" Y: s+ A5 t! ~" f" q
, B/ l3 t* K) _6 z道路条件也有所改善,虽然仍然崎岖难行,但已经比过去好了很多,同时,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确保了中洞的孩子们能够接受基本的教育。
% \0 ^7 w- O1 ^4 ]& o. C" @6 }) S0 Y5 l) R0 S B1 a
7 x. ?' e. ?1 |* v3 G% G% b# L
l. R" z3 p( i1 ^) y1 b随着中洞苗寨在媒体上的曝光度增加,它开始成为一个新兴的旅游景点。
8 H6 Z. V' V1 r
5 G" A9 R2 s$ s6 @$ J好奇的游客们慕名而来,希望一睹这个"活着的化石"的风采,村民们开始尝试发展旅游业,第一家旅馆和农家乐相继出现,一些村民开始售卖土特产。4 a1 r8 y, b9 C; b
) ~$ V; ~' E% E; K/ E
6 w% w# b3 {1 h( q5 K" n繁荣后的平静
A- ^7 @% \3 G3 Y" C
$ Q6 Q5 T# W0 O/ F j( O这段时期,中洞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外来的游客为这个安静的洞穴社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
* \% L+ X9 W$ {8 d& B2 q1 @! V2 M7 N' E! r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加上景色相对单一,中洞的旅游业很快就开始衰退。
. w. G- z" R8 r% \3 K! G+ |5 ^% z2 T6 D: U5 f" c
# r' V7 h0 i: b) O7 T# J0 y9 M' a- ^% E4 ]( K2 U# e9 T3 Q
游客数量逐渐减少,为旅游业而建立的设施开始闲置,更重要的是,这段与外界密切接触的经历,让许多年轻人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1 y( U o0 f* I/ Q- f( s5 E: N x" T
: J5 t0 r! ~3 S9 ^
一些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体验城市生活,有些人甚至不愿意再回到这个与现代文明有着巨大差距的家乡。: |9 y q8 @( y! B& g: r% X
! ~# A8 |" k: V8 J5 [0 ^
$ y4 z8 Q! x% a! e
, J" [ L( F7 O* _- b7 n5 l( K面对这些变化,中洞苗寨的居民们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对传统的坚持,他们接受了一些现代化的便利,如电力和通讯,但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上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r1 n/ D3 c# {; V
6 D! O! W) X* C& s# z! g
他们的选择或许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但对他们来说,这里不仅是一个居所,更是承载着他们全部记忆和情感的家园。
' Y# @$ @/ D% G4 X1 G C9 J! y8 u) P9 ^& B
参考:
% t% T6 D3 D, T0 [
, O6 q$ ?# m/ B/ m中华泰山网:《亚洲惟一“穴居部落”仍按周代六礼娶亲》
0 I7 F/ Q5 B$ h2 _; z( Y: E$ f$ L: }' T! | W
中国网络电视台:《王东灵: 一个女孩的洞中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