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扬,是一名来自中国辽宁沈阳的姑娘。 她从没落的东北老工业区到塞班岛,再辗转到大都会美国纽约,一路「创业」、「打工」再到变成「站街女」,期间有心酸有悔恨,但这些终也阻挡不了她的悲惨结局。 宋扬的身上有太多关键词:「中国城」「身份」「美国梦」。她的一生见证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碎,也见证了一种移民身份在美国的生存现状。 这其中的故事还得慢慢说。/ w4 u& H$ J: |+ G9 x' a% T0 Z/ s
纽约这个城市,对于很多没去过纽约的人们来说是什么印象的,我说不好。而我对于纽约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一部 1991 年的电视剧,叫《北京人在纽约》。- X, l* F. Y' U9 P) ~% U
也就是从这部电视剧,让我了解到了在大洋彼岸,还有许许多多跟我们一样,黑头发黄皮肤说中文的华人,生活在那个似乎跟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而我这种感觉,在 2000 年前后那个时代,是并不少见的。
1 @- g6 K6 ^9 v* Q- |这就让我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对纽约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 r: J5 ~! ]) c1 {3 l4 [
出生于七八十年代的我们这代人,恐怕对于国外和国内环境的变化,感受是最为直接的:在最近的这 20 年左右的时间里,国内和国外社会的客观条件差距有了明显的缩小,而「出国」这件事,也从九十年代时人们主要印象中的「刷盘子」、「打黑工」,逐渐变成了「自费留学」、「自由行」。
! \1 r: m' W- l% k$ ?+ H ]而这样一来,我对于纽约的印象,就变得越来越「立体化」。我甚至搞不清,到底哪个传说中的纽约,才是真正的纽约的面貌。那里究竟是电影、小说里面所描写的 「文艺的天堂」,还是很多人们谈论中的混乱的「罪恶的地狱」。这让我越来越想去纽约亲眼看看,也越来越想知道那些发生在纽约「国际大都会」背后的故事。! v( O7 }) v4 v5 N n O" j
我因为经常自己旅行的原因,时不时会和在海外各国的同胞们打一些交道。和我们在国内生活时所感觉最不同的是,在海外的华人,其实是「分年代」的 —— 这个年代是指对方在什么时候离开的中国:有几代人之前就跑到海外,甚至不会普通话的华侨,有三四十年代前后为躲避战乱而迁居国外的老华人,有刚刚改革开放时就踏出国门的第一批留学生,有八九十年代通过偷渡、寻亲、假结婚等等「灰色渠道」来到外国打拼的「新移民」,有 2000 开始大量靠着申请奖学金留学海外,读研读博的知识分子,更有大量在中国人变得富裕,在 2010 年之后涌向发达国家读高中读大学的小留学生们。1 X. k l- Y; h: ~! P+ R! E$ l
而根据他们来到国外的时间先后,受到的教育程度高低,在国内时的家境条件,甚至是来到国外时外国政府的移民政策等等,都让这些在海外的华人,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几种群体 —— 或者说,分出了不同的阶层。7 q9 h7 ~( F9 O$ j l4 }* t i
跟这些朋友的接触中,我也明显地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如果说在国内的时候,我们看到的身边的人、身边的街道、身边的设施等等,大部分都是「连续地」成长、变化的话,那么在海外的他们,就好像是「某一个中国的时代」的片段、缩影、切片。他们会带着「离开时」的那种气味、色彩、精神状态,再加上他们来到陌生国度时的境遇、生活环境,形成了一种种独特的感觉。. f! H% r, m5 \+ `- I2 K
当然,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国外的生活方式,或者说,谋生中的各种细节。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一个发生在「纽约后街」的案件说起。
' H7 U% _! X1 r, f1 F" b1 o宋扬的身份有些复杂。, `$ I5 ?) }* q7 s ^. y" @; z: {
在事情发生已经过去了两年之后的今天,她的许多信息都已经被亲属和美国媒体、当局报了出来。而正是由于这些信息的公布,才让我能够更加全面地,也更加复杂地开始了解她的这一生。
/ ^, K7 ^4 e8 Q, D+ z/ N9 B n1979 年,宋扬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郊区的一个村子里,家中务农。她从小便显示出了好强、敢闯荡的精神,这在七零后的北方女孩里,是很少见的。18 岁从职高毕业之后,她先后在沈阳、大连等地打工。在 2000 年前后,由于逐渐深入的国企改革,使各地都纷纷出现了大量从原本的老国企中精简下来的下岗人员,而东北地区这一情况尤为突出。
- D3 ^% f$ |" d! [% K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让打工者彼此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而同时,另一条「出路」也开始慢慢形成,这就是「出国打工」。
! r( c- _7 a, \& {) R5 d出国打工这个「产业链」的形成,其实是与八九十年代较早出国谋生的「新移民」们逐渐在国外站稳脚跟有关的。当这个新移民阶层通过在美国打工逐渐积累起了第一笔财富之后,他们开始遇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外的人工成本这么贵?」而很快,他们便想到了那些远在故土,挣着仅相当于国外 10% 左右的时薪的劳动力们,或者说,乡亲们。6 `0 S! d" p4 U4 X( C* ?6 f
于是,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开始被招募、聚集,用旅游、商务访问、留学等等的签证,成批地飞往日本、美国、欧洲,落地后便被派往那些制作成衣、箱包、水产品的工厂里,开始了他们的「海外打工」生涯。因为签证原因,所以大部分人的合法逗留期限仅有几个月至两年不等。然而,为了能够挣到更多的钱 —— 无论是把这些劳工雇来的老板,还是劳工们自己 —— 他们不惜铤而走险,「黑」了下去。* g$ g7 m$ M3 {/ a: I* x# T
当然,还有另一批人,选择了更为凶险的道路:偷渡。与这种顶着合法名义去打黑工所不同的是,由于没有合法的出境、入境登记,除了蛇头自己,没有人知道偷渡客们去了哪里,他们几乎是从踏出国门那一步开始,性命便立刻陷入了听天由命的状态。2000 年 6 月 18 日发生在英国多佛,导致了 58 名中国偷渡客闷死在货车车厢中的「多佛惨案」,便是其中一例。
6 Y% Z# E- l) }6 b* s6 V: Z只有 19 岁的宋扬,当时也成为了被招工广告吸引来的,众多期望去挣大钱的年轻人中的一员。在工头的组织下,她和一批来自中国的工人们一起来到了塞班岛,在岛上的一家成衣工厂里做工。+ L7 z5 ^* G: u+ l2 f( _. ~
塞班岛曾是一个旅游胜地,而它鲜为人知的一面是,这里也曾是一个加工制造业的天堂。
" u6 P2 a: d1 ~$ l+ J: l1978 年,塞班及周边岛屿组成了「北马里亚纳群岛邦联」,以自治领的形式并入美国联邦领地。而美国为了帮助当地的经济发展,于是对该地区出台了两项政策:其一,在塞班及其他周边岛屿可不必遵守美国的移民管理措施;其二,岛上不用维持美国政府所公布的社会最低工资。6 d* t7 O9 |& ^2 X6 @( }) n
而到了 1986 年,塞班岛正式并入美国领土,但这两项政策依然实行。于是大量来自美国本土的资本涌入塞班,在这个岛上建起了大量的成衣工厂,并且从附近的菲律宾、越南、中国雇来了大量的劳工。宋扬便是其中的一名女工。
6 F5 ]0 c' ]/ \ ]9 C在塞班的成衣行业的鼎盛时期,岛上总共有超过 18000 名工人,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国女工,本地人仅为 1800 人不到的水平。成衣工厂的工资,在当地人眼里看起来,要比在酒店、度假村这些旅游业的工资低很多,而且辛苦。然而对于那些不会英语,没有专业技能的大量中国女工来说,这份工资已经比她们在国内打工要赚得多出很多倍了。+ C; e. L* g$ ?. ^0 Z
宋扬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把家中为她出国所借来的几万元债务还清了。2 年以后,她说服了自己还在国内上高中的弟弟宋海辍学来塞班岛,加入了打工的行列。宋海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为自己拼下了一间纹身店。' z- H* v' ~( F, F
从塞班机场出来一路沿环岛公路向西,首先出现的是阿抚特纳老城区,与之一街之隔,靠近岛中部丛林的就是大片的成衣工厂。穿过铃部村(Susupe),酒店、餐厅、赌场所聚集的柄帆镇(Garapan)才是游客们的主要活动地带。从这里往北,是二战时岛上日军高喊万岁跳崖自杀的「万岁崖」,岛的东面则分布着几个度假村和高尔夫球场。2 E, ]. h% a t( J# }: \
然而这一切,除了那可以说是破烂的老城区之外,都与这些来到上务工的女工们毫无关系 —— 尽管她们在 2004 年贡献给政府的产值高达 3.3 亿美元,是塞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在 2000 年前后,塞班岛早已从一个「旅游岛」变为了「工厂岛」。
# |9 @# I! E0 X9 O/ }2005 年,北马里亚纳邦联的政府财政预算为 2.2 亿美元,而来自成衣制造业的税收收入为 0.7 亿美元,几乎供应了岛上开支的 1/3。
+ ~5 B3 @ u f( d# |& p5 C然而,在这一年的 1 月份,随着关税总协定(GATT)的到期,世界贸易组织认定美国政府在塞班及周边岛屿所实行的「不执行最低工资」政策,被认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始对原材料征收惩罚性关税,直至其工资水平回到美国统一标准。消息一出,岛上的成衣工厂纷纷表示准备关门 —— 原本将大量原料送往岛上进行加工的服装企业们,所看重的就是岛上的超低人工成本。一旦这一优势消失,企业自然难以存活。' b7 r( X) E5 h4 a3 N4 f% P/ N8 p
岛上的 1.8 万成衣工人的生存,立刻成为了问题。而宋扬也是其中之一。而与之相对的是,岛上政府却坐视了工厂关闭、大量工人失业的情况发生 —— 因为原本这些人就不是岛上的居民,也不是美国公民。对他们来说,与其去思考如何安置这些工人,倒不如等她们自生自灭比较轻松。
% R+ ~# s4 f6 x" b9 }宋扬在这一时间前后失去了工厂的工作,并且看清了作为成衣工人,很可能未来的路会越来越窄。顽强的她开始为自己谋求到了新的生路:她选择了在岛上留下来,和一名越裔华侨共同经营餐厅。9 o) k: C3 W8 [
宋扬所认识的这名越裔华侨,名叫周章,比她大 40 岁。周章祖籍中国,几代人前为躲避清末战乱而居家下南洋,来到了南越的西贡(现称胡志明市)。而他年轻时,由于越战而从南越以难民身份来到美国,在纽约打工。在七十年代,他离婚之后搬到了关岛,赶上在日本经济泡沫膨胀期,大量日本人前往塞班、关岛、夏威夷的旅游热潮,随后他在塞班开起了自己的越南餐馆。 |5 t2 \3 l9 G4 q2 M; }# U P
宋扬投靠老周,我说不清究竟是真的在感情上对他心有所属,还是仅仅出自于客观上的安身的需求。但她的这一决定,不仅让和她一起来到塞班打拼的一众姐妹们感到过于大胆,更在家中招致了强烈的反对。; Z* ~ H8 E. j' G$ D8 Z6 s
但宋扬没有后悔。& ]# C; ?2 }, v% z. B
塞班岛上的成衣工业开始迅速萧条之后,岛上的政府为了吸引新的财源,于是投入大量精力,开始吸引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的游客。而借此机会,宋扬和老周的餐厅生意变得开始红火。2007 年,她和老周正式登记结婚,并且还在繁华的 Garapan 开办了第二家,规模更大的餐厅。为了开这个餐厅,她们将老餐厅的资产抵押给银行,拿到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贷款。而野心越来越大的宋扬,干脆像滚雪球一样,在塞班一口气铺下了多家餐厅。- l1 ]3 G1 O# f2 |, q# i+ J/ ?! o
此刻的宋扬无疑是幸运的:2009 年 2 月,塞班岛上的原有 37 家成衣企业,包括 Gap、李维斯、A&F、Tommy Hilfiger 等等,已经全部停产关门,生产设备被移至其他国家的工厂,人员就地遣散。很多人都非常羡慕宋扬及时地做出了抉择。而宋扬的家人,包括她的母亲石玉梅,以及小她 3 岁的弟弟宋海,都开始对她转变了看法,接纳了她和她的那名「老丈夫」。
/ G0 E! v+ e2 `: j9 o为了应对过量非法滞留境内的失业工人,美国政府在 2009 年 11 月 28 日正式接管了塞班岛的移民管理工作。很多人以为,美国会像先前接纳夏威夷、关岛的居民那样,直接给与岛上的居民们(包括这些已经工作了数年的失业工人)美国国籍,或是永久居民权(绿卡)。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g) }1 K$ g" N6 H8 Y. s: R3 \
意想不到的事情,总会在你准备最不充分的时候到来。2 `4 r/ g) @5 k+ m3 v+ y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9 [4 j' p6 [* `! L4 k6 N C!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