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背后做了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把握住了关键因素。
* e: X* R8 [. T. A1 [ 一、毛泽东被边缘化& O9 `) X4 d: ?& Y
王明上位后,对毛泽东的所有措施,全部严厉批判,他们指责毛泽东为狭隘经验论、富农主义、右倾保守、党包办军队的一切、游击主义等。2 v* F1 [2 L, k0 D; l
接下来,毛泽东一步步的被边缘化。( Q: f7 \ l5 {+ C- V4 u7 ]
首先,取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和总政委、总前委书记的名义。这样,就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苏区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之外。8 E7 T) Y0 z. ~ U
其次,召毛泽东离开军队前线,回后方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无法参与军事指挥。" g! m7 [" G0 Y/ [5 N8 j
再次,把执行毛泽东思路的罗明指责为“罗明路线”,并判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几个支持毛泽东的县委书记,又把萧劲光当作红军中的“罗明路线”代表来批判,全面打压支持毛泽东的人。
1 K* a) Q2 H: d3 E4 E* |第四,长征开始时,准备把毛泽东留下打游击。% P+ I8 N, O9 k; l* o I
此外,对毛泽东的所有合理建议,全部置之不理。
, y3 q( w$ e+ V& t8 C二、毛泽东如何重回领导层的?
8 M# ~2 m* ?7 @; \, P0 B* P! Y% M毛泽东无论被发配到什么岗位,都全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不自暴自弃,这是他能重新崛起的前提。) i( ^% a8 F, S
在此之外,他还进行了一系列布局。
% H3 U! W( ~% Y$ s9 ?5 T第一,全面总结、传播自己的正确主张3 b9 A3 r8 L* J. J8 O
他写了约三万字的《游击战争》一书,详细论述游击队的任务、组织,游击队战斗动作的要则、袭击驻止和行动的敌人、破坏敌人的后方、对付敌人的“围剿”和追击、关于行军宿营给养卫生等事项,并给主要领导和各部队看,详细介绍自己的方法。6 i5 O4 g" M J- `
第二,争取关键人物的支持
# j' I. Q. p4 Y+ H得知要被分散到各军团去随军行动的消息后,立刻到中革军委提出,在转移时将他和张闻天、王稼祥安排在一起,不要分散到各军团,做出了关键的一步决策。
) [- D, H" D. |$ p在毛泽东同王稼祥、张闻天一起行军时,反复向他们解释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不能取胜,很快就说服了王稼祥、张闻天,而这两个人是后来遵义会议中的关键人物。- C4 }& a1 s* C8 A8 S9 V, l3 ^) _
第三,不断提出合理建议,取得成绩! l+ M2 H" F# f1 D2 r( f! Z
进入潇水、湘水地区后,毛泽东提出:在湘南地区党组织和群众基础好的地区,趁敌人为合拢,抓住机会歼灭一部分敌人,变被动为主动,被拒绝。" D3 q% B& c+ o: q" D5 w
面对敌人四道防堵线的包围圈,博古李德仍力图从湘黔边境北上时,提议去贵州,经过会议讨论,终于被接受。
3 \, o- D8 i/ ]" L* `3 B这个正确的建议让红军重新连战连捷,士气大振。/ ^2 }2 ^, x- d+ t
这些举措又得到一些关键人物的支持。看到这些胜利,陈云写到:此时确缴获不少,部队一扫疲劳状态,后来也给予毛泽东支持。2 s8 V+ r( W4 c
第四,抓住机会,扭转全局5 j( ]2 L0 H: R. O9 W W3 A
在与王稼祥反复探讨党和国家大事时,王稼祥提出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意见。
2 r: E# t$ s; y- |& o/ B毛泽东建议他先同张闻天通通气,张闻天也同意王稼祥把李德、博古轰下来。2 Z6 {/ D& b! V# _
于是,毛泽东、王稼祥等向中央提出,立即准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 d3 n$ y( @2 a; g1 O% j( U
扩大会议也是很妙的方式,之前毛泽东成为少数派后,曾用扩大会议的方式,让军队中的负责人参加,从而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9 A" c+ Q% h5 j* n3 v
我们接着看看出席会议的人,政治局委员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朱德、陈云,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邓发、刘少奇、凯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有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还有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军事顾问李德及翻译伍修权。
6 ^5 J9 s3 N# L7 p- `1 w从名单就可以看出,毛泽东当初坚持要和张闻天、王稼祥同行的原因,真是未雨绸缪。
7 M; F: O+ x8 q8 e. E在委员中,周恩来、朱德的主张自不必说,陈云前面提到了,看到毛泽东意见带来的胜利后,也很是叹服。因此,把张闻天争取过来后,委员中就仅剩博古。
8 l" }$ s- ?: o后补委员中,凯丰是博古、李德的铁杆支持者,王稼祥就是一个关键人物。
) a6 o: m! k: L7 m红军的各负责人中,多数人都是支持毛泽东的。( ^ S$ T) ^" a' y
果然,会议上博古强调打败仗都是因为客观原因。周恩来则报告,失败主要是军事领导的错误,并承担了责任。张闻天代表他和毛泽东、王稼祥作联合发言,尖锐地批评“左”倾军事路线。
3 t' d) K) R/ s6 k1 y( I4 v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系统的指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大转移严重损失的原因,主要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他还以前几次反“围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取得胜利的事实,批驳了博古用敌强我弱等客观原因来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作辩护的借口。
, @' P/ o3 m9 c! r5 u结果,除了凯丰外,全部支持毛泽东的主张。8 O' f: S" q( Y n Q% |3 _
会议采纳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决定红军准备北渡长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会议选举毛泽东为常委,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 |; N+ {" h0 y2 i7 x三、复盘
, v, L& J8 g# ^& k1、时机很重要
+ I9 ~# Q7 X( z; a/ O. ^. k; ~在时机选择上,在博古李德错误指挥,导致湘江大败之后,而毛泽东正确意见,得到执行并取得大胜,士气大振的时候,是最合适的时机。2 ]+ K {- d* h$ S; J
2、要力争关键人物的支持
6 M n; t# N, q$ a1 {详细观察决策的各关键人物,会发现张闻天、王稼祥是可争取的关键人物,毛泽东提前布局,反复的沟通,得到他们的认可。更是在两人都同意把博古、李德轰下来时,再决定召开扩大会议,确保会上的胜利。( K! c! L! @' |0 v
会后,毛泽东感叹,办什么事都要有个大多数啊!
0 I, `- G, f$ V) K7 p* L从此以后,他更加沉着、练达,思想更加缜密、周到,特别是更善于团结人了。
/ h' n8 \- Z; d; {* U; J5 @这是从技术精英向领袖转变的关键。" R8 `' P7 y, C$ R& t8 q
! H- O) F" c2 g4 ^8 S: i: t- N. D% Y
欢迎关注公众号:星海成长路。- _9 N) Z- `: c
本号将把毛主席分析全面、透彻,包括他的情绪、认知、技能、管理、顺势五大方面,看看各方面成长到极致的表现,形成可学习、可借鉴的研究系列文章。. b8 g* f- V) W& ?) o/ c
欢迎大家点赞和收藏本文,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