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为什么水平不高?

[复制链接]
查看8626 | 回复5 | 2023-10-26 07: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础薄弱、训练不足、文化差异、体制问题?
Mr经典款 | 2023-10-26 11: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还真有点“体制问题”。中国的职业体育和国外是反的。
" P. f$ ~/ _& P7 U3 u: Z4 `& U  x. {在国外,“有钱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有钱人拿着介绍信自然可以读好大学,穷人就只能卷身体、卷变异;总之体育是其他国家缓和阶级矛盾的工具。在中国,职业体育是富人的运动,哪怕是篮球和足球这种国际经典的穷人运动,在中国也是富人运动。" T; K% V8 S# k9 z: j9 }7 c. G
职业体育需要的专业的训练资源、比赛资源,在国内都是稀缺品,家里面没有点实力是摸不到这个行当门的。而职业体育早就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学会的,进不了门,天赋再好也是白搭。这种特质就决定了,职业体育在国内只有有钱人才玩得起。( u6 @- Y$ \" u# k/ ?
但有钱人并不是来玩体育的,而是把体育当成实现资源转换的变现场所;这点又和国内“绝对公平”的教育体制挂钩。比如奶茶妹妹依靠健美操比赛进入清华大学,如果不是奶茶妹妹意外爆火,全国99.99%的人估计都不知道学健美操能进清华,这颠覆了传统观念。而中国的体育体系中大一部分就是这种资源变现的场所,逼着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卷高考,搞体育连去哪里报名都不一定清楚。
4 y. e% d* \' T! [在这背后是一个完整的涵盖体育、教育的体系,这个体系在市场化改革到一半之后,就停住了。成了小圈子资源转化的工具。所以足球、篮球为啥不行,我们应该说有钱人搞运动什么时候“行”过。体育天赋、才能是不能够遗传,花钱也买不到的。' z( k8 _% ]% E8 b7 ?: p
假如我们把像健美操、唱歌、航模、编程这样的实际上是卷资源的特招名额缩减一点,每个大学每年招几个篮球特长生;全国3000所高校就是4.5万人的篮球基数。如果打篮球能上大学、上好大学,那么高中在那个至少要有50-100万人参加专业篮球训练,带动篮球人口就是上千万。这样搞个6-7年,中国篮球肯定可以。
* s. u; |! F: J! J9 i/ ]# J这恰好是日本篮球、足球崛起的政策。依靠学校体育广泛的培养、筛选优秀的运动员们。而精彩的体育比赛、运动员输出,也是日本不那么好的大学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机会。
; r: |" ?% ?, e% t但这不是体育系统自己就能解决的事。大学体育(CUBA)归教育部管,职业体育归体育局管。这种分而治之的特点就决定了,中国的职业体育都是小圈子自娱自乐,职业体育才多少人?这么点人能搞好中国篮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肖坎卸 | 2023-10-26 13: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举个例子,前两年我带我孩子去一个比较知名的篮球培训机构学篮球,结果呢,那个篮球教练教孩子的方法还是二十年前我初中教练教我们的方法!我都惊呆了!二十多年了啊!一点变化都没有啊!这套东西早就被国外扔进垃圾桶了好吗!我课间问他们教练,你们教练证培训的是都培训啥了?他回我,就培训我教的这玩意……就在这个基层培训上面,咱们原地踏步了二十年!很可能更长……
7 v+ b; B5 U  a1 @7 W1 U2 k4 W再说个事实,当年我高中打耐克杯的时候,我们队投篮基本都看天,很少有投的特别准的,技术也都很一般……因为打的主要就是体格子,我们体格子比对面大一圈,对面怎么赢?哪怕对面技术再好,也是咋打咋输,你跑不过我们,撞不过我们,爆发力也没我们强,你拿什么打?我们当年在预赛的时候可以让对面连球都发不出来,打过对面个位数!你技术好有毛用?尤其是投篮,当时我们教练投的都一塌糊涂,能教我们啥?初高中比赛会个23联防就是大杀器,因为大家都投不准,而破联防必须要有远投,而练习投篮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根本没人会杀下心来练习投篮的。最后我们拿的市第二,没办法,人家市第一有三个留级的,就是为了打比赛专门留级的,体格子比我们还好,干不过。0 D7 U& O' |: s7 F, q
我不知道现在什么样了,但是我们当时就是这样,技术稍微练一练就行了,用不着什么技术,主要要把体格子练上去。当时一天两练,上午俩小时跑跑战术传传球,然后一下午撸铁加耐力。所以别看当年练了好几年,但是技术该不行还不行。, z# m! O5 t" R1 q" X
说当今男篮水平不行,没准他们当时也是这么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塑钢门窗软件性 | 2023-10-26 19: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认为是人种问题
( G( I0 b" {# B: s; o但是后来我想了想,根本就不是2 @3 G/ Q: `" K7 }. ]
姚明、易建联证明了黄种人可以出中锋# V6 V! V0 M# b3 D% Q/ v) t
林书豪、渡边雄太证明了黄种人可以出后卫. R7 {, I$ U1 L! \
黑种人运动基因可能是强于黄种人
5 k5 @+ e4 a) q: E! Y. C% H. N但是中国篮球水平不高和这个是没关系的
9 ?& }  L  Y6 J就是说有人种的因素但是不能拿人种说事  Y4 g! ]2 W$ o0 r! K4 `
中国这么大的一个人口基数在这: O# H& r+ i8 c
篮球就不应该是这个水平
# F4 ~# h" b  f0 S. h% L, q$ S! ?5 ~那是什么原因呢
( h- r/ P2 s/ _我觉得属于历史遗留原因, [' z0 T+ ]+ m/ s# H
曾经的国情需要多快好省、需要集中力量去建设这个国家
' U$ T/ B3 E* o% q4 {+ ~在体育领域的表现,就是''教体分离''0 x% ?5 i# L2 I5 ?! l
挑一些人,集中起来,练!
/ ~3 A& I( [6 M. L; S7 o若干年过去了,事实证明,这个办法确实取到了一定的成绩: Y' D& ?5 J- u6 U. E/ e
但是
* x9 B4 d/ }$ d& B( l4 \& Y( W又若干年又过去了,吃饭不是问题了,人们有多余的力气了: }( U, t/ C& n1 s3 s% l
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办法''也开始体现出种种弊端$ a) @9 B' j7 c+ Z5 X
好像也一直嘟囔着改革改革
: H: f+ o$ C. G. c2 a/ ~! |改来改去,无非是对于枝叶的修修剪剪,没有将历史的遗留连根拔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韩韩好运巴ps | 2023-10-27 01: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其实没有职业体育,看看CBA各家俱乐部的组成,有国企,有央企,有私人老板,更加有地方体育局,大家目的都不一样,更别说去培养人才了。
9 z2 a, n0 c: j2 A+ J6 E* }8 E而基础人才的建设更加落后,基层教练人才缺乏,没有好的球探体系,发现不了优秀的运动人才。即使有天赋很好的人才,但是家庭条件一般又怎么支撑的起来呢?5 e- k- @8 Y; `9 O; a! L
即使现在搞校园篮球,如果教育局不妥协,依然只是为教育做嫁衣,大学生想要进入CBA只有参加选秀,而现在的教育体系,如果你不等到大学毕业就去参加选秀,那就等于你放弃了学业,看看那些通过选秀登陆CBA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24、5岁了,即使你天赋再好,这个年纪才打职业联赛,还有什么可能去和国外高水平运动员比?
0 v0 ]% f/ [' @. [/ |* h中国篮球的落后是全方面的,不仅仅是人种体质原因,更加是体系的不完善,基础建设的缺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文子623 | 2023-10-27 07: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一个一般人都看不太到的层面回答给题主吧8 Q4 t" P4 T2 a, X% A* f
这是从篮球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让各位看官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他几位的回答都从很宏观的角度出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相对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回答问题
3 [5 V1 U0 A! W& H& T首先,目前国内篮球青训体系可以分为三大类) _" J/ L  h! E
    & q6 X, k$ `; [$ ^
  • 业余培训机构(以东方启明星 华蒙星为代表); L* D0 l5 u& m4 y8 F
  • 校园篮球
    % M: u! E3 A0 S% ^! V# b
  • 体校系统0 \5 n  x6 y( t0 R) l
& S5 L9 n' U3 S7 m% D4 z
    ( s9 J* n/ z- h' O
  • 业余培训机构基本涵盖了中国篮球基础的99%的篮球人口,此阶段更多的属于篮球的启蒙阶段,他们很多有完善的训练体系,也有比较成熟的参赛队伍,更有一套完整的引流 试课 销售 销课 续课系统。
    % ]! @5 H1 e# s$ Q
  • 这类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体量越大,盈利越高,所以他们的篮球教练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人员,有专业出身的,有体院毕业的,有师范类毕业的,有大专毕业的,不敢说完全没有,但基本80%的教练员都没有经历过正规的篮球训练以及正规的篮球比赛。$ y/ `" m5 ]0 E7 a" X4 `. I
  • 这些教练员更多的是完成交付的功能,让小孩子能掌握一定的篮球技巧,但这些技巧是否适用于篮球比赛,这个还有待斟酌,但买单的是父母,懂球的父母只占极少数,估计只有不到5%,所以只要父母觉得孩子练的可以了,就会买单。
    5 O2 t; q. J5 d0 @% c% j7 D' {
  •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在机构练了几年篮球,发现到了水平更高的队伍里面,要重新再来一次,甚至很多孩子要归零,重新学习,这样的案例我一年见最少50个以上。
    . p( D7 p# I. r, E
  • 现实的问题更趋向于,孩子到了五年级、六年级后,学业繁重之后,由于成绩等等原因跟不上课程,而放弃掉篮球训练,导致我们国内到U12这个年龄段后篮球人口断崖式下滑,具体情况各位找找最近U14比赛的参赛队伍就知道有多严重了。国内比较知名的赛事,NYBO CAAU等等,很多的比赛最高只有U12组别,因为U14组别的参赛队伍太少了
      a( L( p" a3 m' h$ I* o: _* S

) r9 ?9 |& ~0 Q* l
  d$ J! a3 ~) F/ m! x+ |, B
    ; U, B. ^/ p6 D: T$ s8 k0 w; @
  • 校园篮球是最近几年比较兴起的领域,目前在中国教育部旗下正式的篮球比赛有
    6 w' i7 P# G; C* q) z
  • 1. 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
    * j5 S8 z/ n( e; B1 S
  • 2. 中国初中篮球联赛4 w. K, v, D! z2 G
  • 3. 中国高中篮球联赛
    1 j2 e2 c# F" k1 ], d, G
  • 以上三个比赛的组织以及办赛规模基本涵盖了全国各大省市自治区,覆盖面算是广的,但最低级别也只有省一级的基层赛,参赛队伍都是各个市的代表队或者各个市锦标赛的优胜队伍,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各个市的队伍想参加省一级的比赛很难,但市里面的比赛一年就一两个,一个普通队伍一年加起来打不到10场球,我们没有足够多的比赛,我们怎么可能要求队伍的水平提高呢?, y8 L' ?' V& T& w$ K
  • 上面的观点基本可以映射到全国的普遍现象,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全国范围内水平高的队伍就那么几个,打来打去就那么几个,互相的水平也基本相当,比较难有提高。
    0 n! Z7 K1 |4 @* Z9 K
  • 还有,现在校园篮球的水平很吃政策以及招生资源,一年的生源好的话,那稍微能出点成绩,过两年招不上好的队员,那就只能保持,也见过招生政策突然转变的学校,导致整个队伍成绩下滑非常严重的,比比皆是。
    4 }* c5 U, A, J5 Y
  • 篮球是一项团体运动,队伍的成绩高低基本决定了队伍里运动员的水平,最近几年校园篮球确实出现了一批水平比较高的运动员,慢慢通过CUBA走进我们的视野,但真正能踏上国际赛场,站稳脚跟的很少很少
    4 O) Z8 g8 N# z! v8 R
  • 最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体教结合的学校,这个点就不展开说明了,有兴趣的我再聊% K! d$ i" V  `) S

, a+ F* q  e9 u
    ) C$ U3 l0 j  J6 R1 V
  • 传统的体校队伍,现在体校队伍面临的是招生难的问题,体校招募队员基本从六年级 初一开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多的还都在学校里面,很少家庭愿意这么早就送到体校里锻炼
    & v& M1 L4 ^* z5 I: q* M# I
  • 体校系统的弊端是路太窄,虽然体校在三个系统里面的篮球训练是比较正规且比较系统性的,但由于生源上不来,上升通道太窄,所以导致能打出来的球员是风毛菱角。我所知道的一家CBA俱乐部,有三支三队,年龄段在 13-16岁,总共球员有40-50人,每年升上二队(俱乐部青年队)的只有4-5人,这个淘汰率达到90%,从青年队升上一队的也是差不多的比例,淘汰率甚至更高。' @7 \; y# ]$ Q# D: Z' M
  • 以上情况基本造就了很多球员到了高中阶段就要分流到其他学校里挂学籍或者正常上学,但初中阶段在体校里几乎没有文化课的学习,导致他们到高中阶段还是跟不上文化课的学习
    8 v) W3 Y9 u9 \5 O

1 ~/ h2 H, F* `$ B" |所以我们从上面的内容当中可以发现几个特点
. ~. c) M; R; l! P

    8 ^8 b: m- s2 U% r% m. l* d' Y
  • 篮球人口在六年级升初一,初三升高一这两个时间窗口会有很大的断崖下降,导致我们国家的篮球人口一直偏低
    8 a0 g1 C- ?6 g4 g& K2 a
  • 无论是校园篮球也好,或是体校系统也好,在青少年的阶段可以参加的正规比赛还是偏少,很多球员一年下来打不了20场比赛' |2 L9 E+ N; H8 p! @9 ^' A
  • 即使参加比赛,水平高的队伍互相之间差距很小,青少年的比赛年龄差距以及身体素质影响很大,所以决定比赛最终结果的更多是受球员的身体素质影响。这就导致了,青少年阶段球员已经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体打球而忽略了基础技术的打磨,导致将来到了成年队后一时变得不会打球了,对应的现象就是到了成年队或者说CBA表现出来的技术大多会比较粗糙' X$ M% r5 Z% h# C) K; r0 q
  • 最终在国家队层面表现出来的就是球员到了国际赛场上,没有身体优势,变得好像不会打球了,没有了身体优势,基本功上面也存在短板,导致最终我们看到的局面
      M* N9 `/ j5 X) K4 C; Z8 _0 P

% i$ ?/ V" [3 C% F  l! Y总结:8 J  g% h( z0 S6 `( Z0 \, r
中国篮球的体制不是某些人或者某个部门能改变的,只有从最基础最根本的层面改变我们教练员的篮球观念,放弃掉青少年比赛胜负排名与政绩的挂钩,这样才能让篮球回归篮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4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4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