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年轻时因杀了杨宇霆而惹得东北军上下哗然,震慑人心。其实在做这件事之前,张学良也是相当的犹豫踌躇。甚至让这个一向不信牛鬼蛇神的人,因为拿不定主意,而最终决定将选择交给命运。
2 C- o9 v/ W2 R也正是这一决定,让即使已经安享晚年的他在被记者问道,此生有没有做过什么后悔的事时,也沉默不语了半响,然后说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名字:杨宇霆。' l5 ]1 e& U5 `/ W8 d; h5 L% Y
6 D9 S. {3 ?% `; Y. T% V
' s9 \$ V* H4 J) _$ ^7 h2 `3 M晚年张学良
5 | @7 Z/ }) \" S; g, t$ m! A这并不是一个被人所熟知的名字,但他让张学良犹豫又后悔,还有了那句名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从不迷信,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5 W+ Q7 V# h% Q& }# X所以,这个杨宇霆究竟是谁?又是因何原因命丧命丧张学良之手?
) d* s1 g' c; @7 j0 y. Y2 g- X. u
; B7 E2 R8 e* _4 l5 E5 M, T/ V; Q, J' S& F# K: ~3 D5 {& D8 q }
杨宇霆 d5 M$ J$ [: n
一、 两人矛盾渐起3 l3 V+ Z1 _& X" T7 B1 h: }
- Z# Q U, E1 C" D5 i( f
杨宇霆在少时就被称为天才儿童,因为成绩优异,得到了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机会。毕业后进入军队表现优异,被张作霖赏识,提拔为自己的参谋长。从此以后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5 u" i- n' k2 f) k; f( f. T
因着聪明圆滑脑子活,杨宇霆还被誉为“小诸葛”和“杨智囊”。在军中几次出色的表现,让张作霖对他更是信任有加,不仅处理军务要参考他的意见,还放权让杨宇霆操办包括人事,经济,外交在内的等等军务。但杨宇霆并不是一个知恩图报,忠诚不二的人。; h6 F0 E2 j* [( ?* F* P$ w
3 q& K6 B" R! M, O# V
% H' @: Z$ T0 o' f* _$ W5 [张作霖 $ F7 g% A5 }& F7 M. Z& ^8 c
在得到权势和金钱后,无处盛放的狂妄野心让杨宇霆逐渐把主意打到了张作霖的头上。他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偷偷挪用了几百万的军款,还组建了一只部队,以图用于培养私人力量。但几百万的欠款消失不见是很难不引起张作霖的注意的。
2 C. e$ ]* Q, i张作霖经过调查后最终发现是杨宇霆干的,恨其不忠,剥了军权,将他从奉军中扫地出门。但杨宇霆这样聪明又有能力的人实在不好找。所以在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夕,张作霖迫于人才缺乏,尽释前嫌,又将杨宇霆召回奉天。
% f! s: ?' t$ Y- o2 B) i: z
3 U4 J8 a6 U9 ]( W# V0 K6 I2 D# p7 f0 o, J1 l' k& I9 k
郭松龄
4 i' ~% K5 H( R& s8 m ^杨宇霆与张学良之间的恩怨最先起于郭松龄之死。! S1 E7 L$ `" D5 {# m Y
郭松龄是张学良在奉天讲武堂师认识的战术教官。彼时的张学良还是一位年纪轻轻,朝气蓬勃的青年。他因为“少帅”这个身份在学校受到不少排挤和闲言碎语,甚至还有人造谣说他的好成绩也是搞关系得来的。
7 b( w U. E2 U. H% S只有郭松龄是不一样的。不管是什么人,在他眼里就只有学员这一个身份,必须和其他人一样严格完成训练。而且郭松龄凡事亲历亲为,任务再艰难也和学员一起参与其中,亲自示范讲解。张学良佩服他这样严格又一丝不苟的作风,郭松龄也欣赏张学良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两个人就这样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U% @) |5 L7 ~' ?$ v9 m
4 P$ Y& @6 r: l# U; n9 {
5 u( `9 ?3 D+ l! e) Q6 A; O |9 N张学良、郭松龄
0 _% \6 R2 W: H) D# C, z毕业后张学良重用郭松龄,让他担任自己的副官。而郭松龄也没让张学良失望,在多次战争中表现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力挽狂澜,打得敌人落荒而逃,收敛退兵。
" `* G |8 O! V! H+ v! m8 X0 N1 W* _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有杨宇霆这个奉军老将在前,郭松龄在军队中很受打压。又因为受张作霖宠信,让杨宇霆更是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不仅随意限制可口郭松龄的经费物资,还不服从张学良的命令,两人水火不容已久。
) J5 x5 j8 l: I) o6 D* J* [+ e+ `! `) \) u
: q" N2 @2 O8 ~
郭松龄 ' X! E6 Z: q9 @2 c. V7 `4 S* a
但让郭松龄起了反叛决心的是在战争结束后的论功行赏环节,本应得到重赏的郭松龄反而是打胜仗的军官中唯一一个什么也没有的,原本属于他的安徽也被分给了杨宇霆的人。1 G5 T8 |+ Z$ k: \9 h
这对于谁来说都是极其不甘心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摩擦和不公,再加上有心人的唆使是郭松龄发动兵变的原因。但结果也是相当惨烈的失败,被抓住后,杨宇霆下令当场击毙,郭松龄最终惨死于枪下。虽然郭松龄死得惨烈,但他的妻子始终如一地陪在他的身边,给这个悲惨的结局添了一抹情深。
8 Q$ r# y: M. V6 |+ `2 S4 q, T) F/ Q2 r- A; w/ _7 [ M
' W: y6 W) i0 b f Z郭松龄夫妇 " ^. D' }5 G$ y9 h- b! I9 G8 D
郭松龄和她的妻子情定于法场,当时的郭松龄被认定为革命军即将受到处决。是韩淑秀大胆聪明地帮郭松龄澄清了身份,并告诉了判决官郭松龄是她的未婚夫才让他幸免于难。
( a" \* L. j* c% r$ B郭松龄因为这一遭遇,再加上从前种种相处时暗生的情愫,让他鼓起勇气真的向韩淑秀求了婚。婚后两人回到奉天老家,跟随张作霖,担任讲武堂的教官,过了一段平静和谐的婚姻生活。不过,很可惜的是,这段幸福的婚姻并没有维持太久。随着郭松龄的兵变失败,夫妻俩四处逃亡,但这样的日子也很快就结束了,因为他们没能逃出杨宇霆的围捕。' @8 `9 q0 a" ]( O* V
* Y. S0 d1 F2 h: s0 X1 c/ \
% u+ Q) v4 s Q& \$ K! C4 B& S" p郭松龄夫妇 % M) W- M' C; ]& E- i% b
两人死去时也是手拉着手,并列躺在辽河边上,身上盖着新衣服,旁边放着软垫。当时不少人为这样的情感深深动容。, t: y0 Z8 ?" t+ R, @4 W# L$ m) O
郭松龄的死并没有让那些恨他的人泄愤,还把他和妻子的尸体曝尸三天,引来围观群众看热闹。这事后来被拍成了一张流传甚广的照片,静静揭示着统治者的残忍无道。
# Z1 O' X0 {7 K5 X张学良也因此痛失好友,从此与杨宇霆有了间隙。
/ N8 P2 c- T. F8 [% G+ K, r7 V0 n' R* }3 _5 ?! j' [" `! \, T
& V5 f9 n4 E- J$ B* }
皇姑屯事件 ) |$ I, ^7 M' B6 _, s
二、政治权利相争: D: x) F* w" s/ q9 O: }, P! e
: e' w) t0 _" C5 f3 z% N
1928年6月发生了一件震荡整个东北的事件——皇姑屯事件。奉系军阀的首领,被誉为“东北王”的张作霖,在皇姑屯站被日本关东军炸成了重伤,不治而亡。- X: {) T0 f, P) _' D) `
张学良没空为其父的死痛苦哀悼,在人心动荡前迅速稳定局势,顺理成章地继承的其父的职位。( z$ \) B$ H; e1 K u! ?$ \
但这个位置的继任者,在当时有三个人选。一个是亲儿子张学良,一个是辅佐张作霖和他出生入死的奉军元老张作相,以及有想法但没拥护的杨宇霆。* z3 C4 Q: E; k2 i9 ^
$ N6 J) H1 ]. t% ?- K# \
" ]6 B+ c1 H3 p( [! `3 q张作相
8 b# }7 P* T8 ?& G \" ]6 }张作相为人宽厚亲和,资历深厚,虽然有较多人支持,但直言不讳地说:“只有少主才是最适合接老帅的班的。”坚决拥护张学良的正统地位。5 B% T$ ?% ^/ B; o' X7 F8 x3 i7 Z2 r
这三人中只有杨宇霆是不服气的。他在被重新任用之后,很是好好表现了一段时间,尽心尽力帮助张作霖处理奉军的内部矛盾,铲除心怀鬼胎之人,功勋满满,和张作霖也算信任重圆,昔日风光再现。7 a$ ?) R. \- ]+ o+ M7 |
现在张作霖死了没谁能压制管束他,曾经暗藏浮动的心思就又显露出来。, z4 N9 `2 d0 `
F) D" a8 I7 x' J* R1 _: ^
7 A; C/ R% e$ M" i( a张学良 9 z7 H5 w; l' s
杨宇霆本人是看不起的张学良的,觉得他年纪轻轻没有资历。不过明面上也公开对张学良表明个人立场:“今后应当继承大帅的遗志,以东北三省的大局为重。我守住自己的职位,做好本分工作。少帅你是大帅的儿子,继承父志,名正言顺。”
& r1 J3 O4 H: C- C但私下里及其不尊重张学良,不仅当众多下属的面叫他的小名,不给已经是大帅的张学良面子。在各种政事上以长辈自居,对张学良所作的决定评头论足指指点点一番,还要求下属汇报工作时先来找他。因为少帅年轻,有些事情还不懂。
& t% M8 Q# U/ l8 Y2 j( m这些生活小事,在张学良刚刚继位还未站稳脚跟时,他忍了。也许这种不回应的默许给了杨宇霆更多的自信,让他想左右东北的未来的局势发展,把手伸得更长,更远。
7 p5 Q& M& \6 `3 q G# M$ L* D' Z z. F. q
/ C3 N/ M5 \( ]/ _
东北易帜
a3 s& E9 X+ f0 x# h9 ~; f著名事件就是东北易帜,当时的北伐战争打得轰轰烈烈,一路高歌猛进东北易帜到北京,而日本这边又一直对东北虎视眈眈。! Q$ L1 n8 F' _. N: I: K
张学良觉得不能再这样被动下去,否则东北很可能又要陷入战争之中。就主张和蒋介石谈判,想让东北三省归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保护之下。还东北一个安宁的环境,让老百姓能安定生活。
8 M5 w8 F" w# I1 M% r+ W* ^但奉天内部对此事讨论激烈,最大的反对声音就来自杨宇霆。4 y9 K7 d/ u& r- G& K! b6 l
他坚决不同意归顺,想让东北把这份独立状态保持下去。不用成为谁的“附庸”,受到压制。两人都无法说服对方,最终是作为东北保安司令的张学良拍板决定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杨宇霆气急,在“易帜仪式”上直接用缺席表达自己的不满。: X+ p8 L& j& }" G
1 q$ a$ ~# P" J
8 H! d' f8 e0 A8 a( I5 b$ [% u. O" _杨宇霆
/ [1 d) }/ N& f/ v三、银元输赢定局
% H" k& E; V* J2 m8 ^( v, R/ ~8 t( n8 f
除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外,还有一位杨宇霆的亲信“常荫槐”让张学良感受到巨大的威胁。
2 S6 a4 ]) ^6 Z% @, v- T; s3 S4 F常荫槐,奉天梨树县人。在第一次奉直战争中被杨宇霆赏识,带在身边。后被杨宇霆提拔担任中东铁路督办和黑龙江省长。这是一个“油水”丰厚的职位,不仅能私自动用铁路资金,编排扩充自己的私有的山林警备队。还能在杨宇霆的支持下补充枪械弹药。- Y1 S, A& I& u: e. a- ]# P z8 T
2 ^: O' {8 ^+ l4 w4 z: K# d
7 d6 Y9 J& X3 S3 ~+ h7 z常荫槐 6 y" I' a+ ?8 }- L/ I
同时他作为杨宇霆的亲信,又身居高位,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杨宇霆一脉相承,这种私吞军款,扩充军队的事不仅没少干,在张学良警告之后也不见收敛。
7 F6 }. J3 N4 M+ d" _" t杨宇霆的所作所为让张学良意识到这是个十分危险的信号。但到底杀不杀杨宇霆仍然犹豫不决,一方面他是功臣元老,权势大,威望高。一方面他也是一个极有才干之人,东北缺乏有这样将能的人。而且杀了他会给东北的局势带来什么变化,张学良也无法预测。3 g% O3 R: m4 j, U6 V/ @. t. }
因为迟迟拿不定主意,而这件事又是当务之急,这种情况下,张学良为了促使自己下定决心,选择顺应天意,用一种迷信的方式代替自己做决定——抛硬币,也就是银元。
& u$ q, A S" \在抛之前,张学良想,如果是正面,那就是杀。如果是反面那就是不杀。结果三次都是正面。
$ S" O- P7 B/ ~# L4 n2 l/ g+ u他的妻子于凤至在一旁看着不忍,拿起银元掂量几下后说:“是因为银元正面轻才朝上的,你换一面试试。”: l5 M1 z, W7 I
于是张学良又换了一面,如果是反面那就杀,结果三次又全部是反面。这次张学良是不信也要信了,命运的安排不可违抗。这场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只差最后高潮的结局。* H8 d* G2 ~$ |8 g) N, B
# A7 }1 t7 ]% i
7 F$ L5 C) M% c9 v& F# I
张学良
' P1 n% }2 T9 x' u而这需要时机,没过几天,杨宇霆和常荫槐就送上了这个时机。4 D5 B) b, ]; Y5 T6 Q0 L4 K1 z
常荫槐曾和遇害前夕的张作霖乘坐一辆专车,只不过常荫槐在皇姑屯站就下车了。爆炸发生时恰巧在车厢的连接处,只受了轻伤。常荫槐恐怕也没想到,躲过了上次,却又迎来这次。
3 w4 i: H+ ^! Z/ P8 j他当时正和杨宇霆一起请求张学良设立一个东北铁路督办公署,掌管东北所以铁路相关建设问题。由常荫槐任督办,并且已经写好人事命令,就差张学良的签字了。" Z6 L2 w6 Q# z! j( [% X
% i* o0 V0 e" P' R' u6 Z
, m- `- G6 b+ P7 }/ i- M张学良 ; {8 F/ N& R9 g
张学良明白,这看似是请求实则是要挟。只能敷衍推脱说:“还没吃饭呢,晚饭后再签。”俩人觉得也行,就告辞回家决定晚上再来。+ Z) R7 o( k4 n# X
而张学良在他俩走回立马联系了警务处处长高纪毅,秘密交代他处决任务。又为了万无一失,安排了副官长谭海带几个卫兵一起帮助高纪毅。
- U+ m8 n4 m, ~* p/ ?4 C: t晚上,吃过晚饭后的杨宇霆和常荫槐再次前来。三人逐一落座后,张学良让副官取来哈密瓜为两人解渴。副官去后不久又回来说:“瓜在卧室冰箱里,夫人正在洗澡,不便上楼。”* x; Y( a* Z/ i7 ?& ]3 m5 ]6 m: R: a8 ]
张学良就演戏说:“那我上楼去拿吧。”就走出了会客厅。会客厅因为有两只卧着的老虎,又别称老虎厅。
! P3 e( H% u$ \: U- q( T6 u! k3 a# t* C% \, v
1 p* X3 n2 l+ m `) |5 x
老虎厅
3 O0 ?0 {! V8 S: I& i6 R+ B紧接着,高纪毅和谭海就带着几名卫兵走进了老虎厅,大声宣布:“奉长官命,杨宇霆、常荫槐图谋不轨、阻挠国家统一,即刻处死。”说完几名卫兵就当即按压住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一时枪声大作,二人都没来得及明白眼前发生了什么便当场死亡。
3 k3 l1 v: n( `: m' P随后张学良向南京报告,杨宇霆、常荫槐二人已死之事。又给杨宇霆夫人写信说明缘由以作安抚,让夫人不要担心,也不用害怕。还给双方家属各送去一万块丧葬费。
4 l( ~" m% u, w- k3 ~# _+ h至此,震惊关内外的老虎厅事件就这样迅速的展开又结束了。8 D4 i y4 J$ H+ |$ r% b
四、命运天意弄人9 |- E' _4 X0 q1 T+ g: d
! l* }0 K0 I( O2 X2 e) W
就像天意决定,让张学良杀死杨宇霆一样,天意也在如此这般捉弄张学良。东北在杨宇霆死后不久就迅速的衰落下去。张学良错误的不抵抗命令更是让东北全境沦陷。这些事情的发生仅只在老虎厅事件的两年后。张学良自己也因这件事导致权势声望一降再降,被骂“软弱”,被称为“不抵抗将军”。
m7 d6 T$ r- g3 |& h6 W6 X% X7 o3 G$ t
' E+ V7 }- L; z; U. V
张学良、蒋介石 * v) N+ t3 g& w
日本在918事件之后正式展开对华的侵略战争。张学良请求蒋介石联合红军共同抗日不成,破釜沉舟般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让国民政府完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日统一战线做好了准备。0 G$ B( \' t1 [/ x, l
但张学良本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此之后便被蒋介石软禁。而名震一方的东北军只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被蒋介石驱使摧残,彻底沦为一盘散沙,再无丝毫威胁。
! }' O; y& U% |4 M8 I0 Q6 p张学良在用银元决定杨宇霆的生死之后一定想不到未来会有如此戏剧化的巨变。
! L, \" \7 ^( w( S; ~: P# G好像一切确实从杨宇霆死后就急速地改变了。 b, E3 ?6 [& P; d3 p
还有人认为,如果杨宇霆不死918事变就不会发生,起码不会让东北坏到被占领的地步。或许张学良本人也曾不止一次地怀疑过自己的决定,在软禁的后半生中,后悔懊恼,假象另一种人生可能。
; ~! i7 z% m3 B: c n* n
. _9 t J- t2 u! H5 L3 Z s7 f- V( E* e: j8 @) j
不然也不会在听到记者的问题后,沉默良久,说出了这个久远的名字。
7 ^& T+ _2 B$ l% @# p' i" b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也不可改变。与其失败后沉溺在反悔与懊恼中,不如每个人以此为经验教训,重振旗鼓,努力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