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冠后遗症”的讲话的广为传播,两周前舆论里洪水猛兽的“长新冠”一夜之间成了待测的“后遗症”。到底发生了什么?本文梳理了2022年11月25日及2022年12月9日两次关联的重大舆情。
# x" c. w9 |% l3 x9 g2022年11月25日环球网:欧美越来越多人受到“长新冠”困扰
" R+ r. C5 Y8 `% `
- b" l& v( E( M1 N, z2022年11月25日,环球网引用新华社伦敦11月25日电,称:' O$ q7 b* ~' N- a% n' f, [
“随着全球新冠病毒感染基数持续扩大,欧美等国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长新冠”困扰。“长新冠”让人们意识到,新冠病毒感染不仅仅是急性事件,其后较长时间内的一系列症状无论对于个体健康影响还是公共卫生负担,均不容忽视。”. ]! k+ R8 N. k4 l& j
该文对“长新冠”做了详细的“科普”,包括世卫组织的定义、学界的观点、欧美的有关定义和研究,其中提到大量的“长新冠”研究,例如:% x& M* U7 ]+ v
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初,英国有超过200万人报告遭受“长新冠”症状困扰。
. V- X Z3 b% i6 V- Z+ I) m( @$ H0 ^- q1 {% `/ }% j
% u8 R2 V4 y" J& K/ s
2022年11月25日光明网:警惕!欧洲超1700万人患上“长新冠”
9 h- f' K' k4 |2 x/ ?' \7 Z3 c) y) p0 h+ x( c3 k, Y$ F
2022年11月25日光明网报道:
6 A/ s# s1 o p: H, Z b1,英国知名免疫学家丹尼·奥尔特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新冠”的影响有可能被低估。
6 |% r: U( ^1 @& v; g2,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约1600万处于18岁至65岁之间的美国人表示自己有“长新冠”症状,其中200万至400万人因“长新冠”失业。
( u+ u+ H4 M ^+ o' L( ]- n3 L& ^7 F8 B/ c, f0 l, ?- Q
6 P6 k/ p- C9 n/ E2022年11月28日环球网:美国关注“长新冠”9 t5 Y% Y6 y4 s6 ?4 U+ a4 h
/ r6 A! k' m* e8 l' L1 b2 |
+ u# F; `4 a% u0 {" ?6 @
2022年11月28日环球网报道了央视的《世界周刊:关注“长新冠”》节目,明确所谓“长新冠”最常见的症状包括:8 |$ p3 G2 L& B9 |* B0 m
疲劳、脑雾、呼吸困难和记忆力减退等。
% `& T) d% ^( p+ M4 K5 _( J
8 b }; [- {3 s, B- Y; u1 J
: y" F S1 |' O, u' H3 W! ^2 p央视新闻周刊里配上了加州民众凯特·哈兰痛苦的叙述自己于10月初被确诊感染奥密克戎BQ1型毒株,这一次的身体疼痛、咳嗽、头疼等症状迟迟无法消退的画面。0 U( n7 H* M7 B6 A2 l
1 N8 P. k( z3 [- r D& E2 z) ^3 [5 A+ X$ U" R7 M& C! \5 h' N
另一位得州圣安东尼奥市一家医院的护士詹妮弗·雷米,她在2020年末被确诊新冠肺炎,两年多来,饱受“长新冠”症状的折磨,头晕、幻听、记忆力的减退一直困扰着她的生活。自确诊以来,雷米再也没能重返工作岗位,并且需要服用各种药物抵御各种病痛。( s- z: Y& ?; K$ R! R% I# I, v
" v% F5 L, T' P: b0 Z5 g0 x2 m4 ~
; q2 Y9 A4 P- I: w
( U2 a) q& e% ~% v7 i# n M$ q* [
2022年12月9日光明网:新冠产生的症状会慢慢消失,我们不叫它后遗症
5 n+ ^4 y2 `2 w! Q- ^4 _5 R# }6 T u) q/ A, e: Z
到了2022年12月9日,光明网发了一篇文章《钟南山:新冠产生的症状会慢慢消失,我们不叫它后遗症》,将11月份中国媒体渲染的“长新冠”罪孽深重、罪大恶极、影响深远的舆论形象(有人甚至抛出长新冠将导致美国毁灭的言论),彻底地抛弃了,变成了轻描淡写的“我们不叫它后遗症”,舆论哗然!
! ]! Y! s* b/ G! h
% b+ I5 V$ `" Z, k& {5 v& T E+ I% i
2022年12月9日光明网:感染新冠有后遗症吗?& ^! b7 B0 t4 O# @! v
, k: Y9 G3 |* i7 P
同一天,2022年12月9日,光明网发表文章《感染新冠后多久恢复?有后遗症吗?钟南山最新发声》,提到:/ X3 Q! T6 C2 F* R
“对比德尔塔毒株,奥密克戎毒株引发新冠后遗症风险显著降低,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0 [! u( n6 p; ~+ }- H. o
为了消除“长新冠”舆论引起的恐惧症,媒体不仅改用“后遗症”来取代“长新冠”,而且开始严格的区分:- c* s" I% i# P
1,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引起后遗症的风险差异;
1 b/ B) D. W* f" U" |2,有症状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区别。
+ R0 A* h. o. }3 B那么,公众关心的诸如有症状感染者的新冠后遗症情况、美国当下流行的新的亚型毒株BQ.1和BQ.1.1的后遗症如何?/ \1 l; k9 s% J3 ?" c% t
2 F- X* j" q8 L! Q! T% I" w( D2 [
# Q- r. v* Y) l2 p3 `2022年12月9日中国青年报: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 _; _" T% X- e
, N, ?, Z; V- {9 O. Q同日,2022年12月9日中国青年报也报道了钟院士的报告,标题是《钟南山:感染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 \$ I$ w' ~0 h0 ]' O* l) j* A. q
11月下旬渲染的如火如荼、死去活来、穷凶恶极的“长新冠”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i% x; x J2 M. `1 Q+ k9 A
2 B3 D' F/ I: A
' d5 h6 L6 J2 v, X6 e3 v5 C4 y
我仔细的翻阅了钟院士的PPT,其中内容是引用了一篇研究论文关于新冠后遗症的观测结果,这篇论文研究了56003名新冠患者,包含野生型、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结论是:
0 C0 s8 F! v/ q& t' h1,德尔塔感染病例,约10.8%崔仔长期后遗症;# p) a4 D! J! t& Q% r, t
2,奥密克戎感染病例仅4.5%存在长期新冠后遗症。% K3 K% p$ r! I% X v
那么,从数据来看,10.8%降低到4.5%,是如何得出来奥密克戎毒株引发新冠后遗症风险显著降低的结论?
1 B% o) Q8 I6 S/ n" g! C9 {; E1 }& C0 k" j# B5 `0 h( L, W
2 R' x) ^* K- A! y( J从11月25日到12月9日:洪水猛兽的长新冠如何一夜之间成了待测的“后遗症”?
4 P' `4 [. I/ `; W5 j' l3 ^6 t% |& S, N: D0 W0 | V
我想,很多网友已经敏锐的观察到一夜之间舆论里洪水猛兽的长新冠变成了待测的“后遗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各种专家、院士的专业观点铺天盖地的砸过来,谁会留意到这一场“长新冠”到“后遗症”的文字游戏,以及10.8%降低到4.5%的风险显著降低的结论的文字游戏!!! f( s B8 h, f* c: w3 n
对于一个科技工作者,我认为如果论文数据给出了“10.8%降低到4.5%”这组数据,那么谨慎的指出“奥密克戎感染仍有显著的新冠后遗症”,要不全盘否定此前的“洪水猛兽”,带给公众更强的抗疫信心--因为科学事实胜于文字游戏。 D* M. S. w+ G9 p+ g+ A# |
+ @ m4 {" M& X& R% `6 e$ G, G: ^+ `1 [4 m2 J: |/ ^1 Q
我在撰写此文之前已经花数天时间整理一些可信的新冠疫情数据,并且在2022年12月8日,也就是各大媒体广泛宣传“后遗症”的前一天,撰文《关于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长新冠”的统计调查数据》,详细介绍了美国的调查统计数据,
( p5 v. d" }+ O6 C6 S2 J1,现存长新冠症状的患者人群,行动能力受限的比例高达78.5%;5 A+ ?! {1 T9 N) ?( m, b
2,现存长新冠症状的患者人群,行动能力受显著影响的比例达23.1%。4 b) c+ @% u% D/ z
显而易见,在我们尝试淡化“长新冠”的时候,欧美正在加大调查研究的投入。
% Q1 O3 _9 h* N) N9 J, q【Jim博士前文:关于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长新冠”的统计调查数据】- \* k, m# @9 p u1 M
8 f) w& j- I6 i: m( Q+ v5 `* ]8 L6 O. A4 }- R* n1 h
结语) `; a) A; w0 \, I) j1 m; }/ w
n! [# z V8 a" T0 l3 s对于公众而言,关注的是新冠尤其是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是否有长时间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包括生活、学习、工作等多个层面,而不是关心它的名字是“长新冠”还是“后遗症”。0 {, G0 y& R$ d( d' j( v+ s
如果当下我们把“长新冠”确凿存在的负面影响淡化,将可能在下一阶段引起更严重的舆论危机和疫情危机,并且可能带来不可预期的损失。# R3 y7 w) m7 N' i: d
2 ?1 s' C/ \2 r0 Q/ \
1 Z# [. n6 J q) t- b我们的舆论,在需要妖魔化的时候是一套理论,在需要应对舆情危机时候是另一套理论,长久以往,必然导致公共机构公信力的破坏、导致我们专家系统公信力的坍塌,祸患无穷!
- X* ]- h, a8 f$ ]疫情数据的透明化,是重建公共机构公信力、专家系统公信力的第一步,是关键一步,或许也是最难的一步!
4 z" u0 s4 I* L5 X, s# m7 N参考资料+ K( h2 T/ K; |5 C+ A6 ]
& H! G! J! i0 a G; e. ?+ d6 z
钟南山:感染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75027865270878752/?channel=&source=search_tab% b/ A. B9 a. @6 {& g j' Q* Z/ J
感染新冠后多久恢复?有后遗症吗?钟南山最新发声: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75061724662497844/?channel=&source=search_t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