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糖炒山楂
9 L! P( S) F- r5 F+ Y) s“加班会有加班费吗?”;6 b2 f: u# H$ `8 g+ Y1 }! L
“这个位置不好‘摸鱼’”;
0 I% e4 h- e; _1 m5 n1 X9 Y% J“我希望能够平衡生活与工作”;3 v/ q; L# P3 ]4 n% K. Z/ x
……
+ v# Z3 V' U9 O9 X2 y这是熟悉的00后整顿职场的故事?《令人心动的offer4》刚播出一期,娱小兽就被实习生们的坦荡震惊到了,但这似乎又不是全部。在我们习惯性为新一代职场人、尤其是00后贴上标签时,他们又展露出了截然不同的一面。$ G+ G8 Z/ z* b
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呀,松弛、灵动,和她的设计作品一样令人印象深刻;狂刷竞赛奖的超级学霸马琪芮,初入职场同样稳得住,职场化的推进流程、清晰全面的思路令人赞叹;凭一个“手电筒”征服两家公司的林鹏翔,面试中直白得让人捏了一把冷汗,但初次考核又凭借着一个“大碗”再度征服了带教老师……
& R b& m: K) H. K
' u f% ~ @% l( c5 i% ?& I1 j6 M$ J( @' i. Q. F
行至第四季,《令人心动的offer》(以下简称《offer》)愈发令人心动了,尤其是这一次,他们选择的是建筑设计行业。冰冷的钢铁森林,如何铸就年轻人的“理想之城”?充满变数的职场大环境下,他们的故事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触动呢?# s; H1 E; u4 x) j- K% A( v* P# N
连续刷了好几遍第一期节目后,答案逐渐明晰。作为职场综艺的头部IP,《offer》的选题方向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态度:在外人看来的枯燥乏味背后,是建筑设计者们孜孜以求、坚持追求的浪漫理想,这个行业是真正的“冰山下的火种”,这也是年轻的实习生们身上最打动人的部分,也是当下职场人最需要的力量。& f) M# g% l; C: f4 x9 y
“他们的故事的确与众不同”, ~. \ m5 P' r
" s2 X* W# e* S“其一,它必须是离生活又近又远的,既要有一定的神秘感、又要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其二,这个行业是能够跟当下社会情绪有共振的;其三,这个行业里的人是否面貌突出、个性丰富。” 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邱越指出。
& J+ z& M: L: ` R# N4 R5 x走向第四年,《offer》在行业选择上早已有了一套完整的逻辑,但是《offer4》选题方向仍然有点“难”。制片人李文妤记得,在真正确定下来建筑行业前,他们已经进行了四五个月的调研,但始终没有明确进展。
, _, Z! h) t9 W) h: s- o9 u# C$ ~* ^; N决策做得其实有点突然和随机。在《跃上高阶职场》的录制现场,总编剧单琦谈到了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们对《offer》的好奇,这让她们萌生了做建筑设计的想法。当晚,邱越便约见了从事建筑行业的朋友,确定了选题的可行性,“第二天我们就即刻动身去做调研”。$ j8 [4 _3 v; a" {
, ?1 b* h: S$ T9 T
! \/ v2 _! w2 q6 k* y9 t所幸,这是一个越走近越有趣的过程。6 t4 m1 B; Q n
某种程度来讲,建筑行业是《offer》在选题上更极致的一次表达:人之一生,可能不会与律师、医生打交道,但一定住在钢筋水凝土构建的房屋里、一定会穿过某条街道、去过某个公园。建筑行业更紧密地与大众相关联,但也往往被我们所忽视,他们无处不在,却又自带神秘感。
9 ]5 g, d% w) b2 q“平时我们觉得它更多是钢筋混凝土这些冷冰冰的东西,但对于真正热爱的人来说,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建筑如何为人服务,充满了人文关怀。因为建筑对美术的要求很高,所以他们也具备了浪漫主义理想。建筑是一个兼具艺术与理性的行业。”李文妤说道。
2 n! w6 F# S2 F$ g; r0 q
6 e( }5 u" v' ?- D" d
|& m/ w9 Z) J4 z: u打动李文妤的还有建筑行业里的人。即使曾经“天之骄子”的行业正不可避免走向冷静期,但“他们眼里仍是有光的”,他们相信这对于行业来讲同样是一件好事,能够回归设计、回归作品——这同样是李文妤在内的所有文娱从业者的心声。! n$ X {/ e9 w: V2 o# x# w
这种“光”,她同样在上千人的实习生筛选过程中看到过。杨希言的“这是一个穷也可以兼济天下的职业”,微妙戳中了无数老社畜的内心;李超凡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留存同样触动人心……. Q% y* J9 w+ |
! w0 m0 c# E; Y' R7 v
/ R! {$ {9 o. T9 L( ]+ t1 t“他们的故事确实与我们之前的故事与众不同”。如何把建筑行业的故事讲得有趣、让神秘的建筑设计师与大众产生情感共振呢?. v) `$ b* j" W; m4 q, E
一方面,是“变”。北京建院和直向建筑的“双公司模式”,巧妙拆解了建筑设计师身份在社会中的身份坐标,以“国企”和“民企”两种不同体制的设计事务所直击当下就业环境下年轻人的不同选择,而两位公司负责人徐全胜和董功,从大学校友到走向不同风格设计路线的选择,也让整个故事更具有戏剧性和现实参考性。
/ n: |" C6 L# x另一方面,则是“不变”。还是熟悉的职场新人成长故事和“职场生存锦囊”,着装、时间观念、职场细节等,真实而具体;还是熟悉的观察室嘉宾职场话题大探讨,面试话术、就业选择、团队合作等,极具共鸣感。! ^. |3 P* C$ \% v) |) u) A( r
$ a6 p) F0 c& U3 l! F
6 u0 `/ _* y4 B. l而从初次考核题目来看,建筑行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优势也被节目深度挖掘,适老化建筑、独处友好型社区,都是当下年轻人高度关注的命题。实习生们对健身中心、KTV、火锅城等的设计,也更容易引发大众的讨论。9 b+ k6 d# f$ [6 X& V
将建筑设计搬上荧屏,并做出了创新,《offer4》显然用了心。而回到一档综艺本身,真实、有趣的记录新一代职场人的成长轨迹,仍然是核心看点。
( r% R5 w7 x( V2 G" F5 f新一代职场人图鉴% N* O3 h* z+ u4 t; @
, q- l, Y" w5 @+ H; @1 f$ ~+ `1 A& c林鹏翔直言很难接受工作完全吞噬生活,但也提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无效加班的解决方案;任若阳对未来研究方向“没有什么喜不喜欢”的发言让他看起来情商堪忧,但他也会在失败后争取二次面试机会……5 ?* {& B3 C3 N2 Y
6 j- T) ^* R- J3 v8 v6 ?% e% C8 ]1 n
. ]- b: N" s& k4 [0 B) \00后整顿职场的故事往往被赋予了叛逆、洒脱的色彩,但是透过《offer4》中的实习生们,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幅非刻板印象的新一代职场人图鉴。这种“非刻板”,其实是基于真实、多元和立体。他们应该是鲜活的人,而不是标签。 r1 H& `: G& \5 B4 t5 }
一方面,节目中的实习生们有着共同点:在谈及“为什么喜欢建筑学”时,眼里流露出的兴奋、以及对未来的无限畅想,让人触动。杨希言、马琪芮通过转专业学习建筑,而后的实习王者、刷奖达人也见证了他们的热爱;考核前夕突然了解到红线问题而“被迫”加班的金子,在给妈妈打电话时仍然表示“开心,好玩”。
: m$ h! R/ U4 S
, O- y5 ]# `7 w& Q. G0 L2 t+ _
?: Q( e+ ]" s! }$ M* }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全然不同的。金子存在于每个同事的设计中,她的职场松弛感、超强“阅片量”令人羡慕;马琪芮第一时间将电话打给了爸爸,邀请他成为自己的“客户”。每个人的性格、工作推进方式都各有不同,但都是鲜活的。
- j8 M4 v9 B. p8 e作为新一代职场人,他们也更坦荡地遵从自己的内心,自信、自我。杨笠感慨金子“面试的姿态不像是学生面对老师,就是同行在交流”。而魏大勋的“我一定会努力”的80后90后面试标准答案,也侧面映衬了新一代职场人的态度变化。
9 Z1 F9 ?9 W& B
- ]% a5 q+ L5 A) a, h4 N- b1 K* e1 N0 R2 W. N: R
这一点李文妤同样深有感触。面对市场上关于实习生普遍能力强、高颜值的质疑,她解释道:“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比较自信。而当一个人自信起来、以及有了专业度支撑后,整个气质乃至颜值都会上升”。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J& S3 |; G# l
值得注意的是,《offer4》其实有意识地将视角对准了更多的普通人。“我们不希望他们是活在银幕里的,或者让观众觉得我们身边不可能有这样的人,而是希望他们更接近于我们身边的人”。' P$ a3 }) _( B
相比于马琪芮、金子等一开始就被两家公司眷顾,凭借一句“加班费”出圈的陈铚研,看到带教老师指导施工图时发出的“我是谁?我在哪儿?”,显然是当代职场人的缩影。选择座位时直言不讳想要摸鱼的李冠甲,同样说出了职场人的心里话。
; l' o: ]! `" C( a r) R v
2 ~$ |: z- P. o) O _/ M( [& P) g) f2 d# z
在这种基础上,再去拉开的实习生职场成长轨迹,也就更具有代表性。马琪芮的稳得住的背后,是独自一个人熬大夜、克服困意的坚持,也有藏身船长之家自我疗愈的心路历程;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的陈铚研,最终将一万平米的火锅店这个略显荒谬的设定落地。
/ J8 ^) @9 @+ \* \. b而双公司模式,也让实习生的成长有了更多维的展示空间。北京建院的实习生们一路跌跌撞撞,团队协作的考核题目在导则缺失时就给所有人上了严肃的一课;金子所遇到的红线退让原则,将实习生们从学校拉进了真实的建筑行业,建筑不只是理想更是现实。
$ a9 e3 e! Z' _7 s
6 Y p: ]5 x, l2 k$ T: A% Q- I- J& ^' @
5 d. M; s' }7 Z. w5 f
# ~0 g; V7 n x7 U) ~9 w2 d: _
实习生们与带教老师的互动,同样让我们能够更深入感受到一个行业的文化传承、从业者的个人魅力,而这也是职场生存不可或缺的部分。北京建院一带二的手把手教学,将文化传承诠释得淋漓尽致,带教老师在面试中的幽默风趣和专业性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直向建筑的典型职场氛围、创意先行的风格,同样极具代表性。
# I* v9 g4 M; A2 }* Z《offer4》,不只是职场新人的故事
/ P" R4 i* r0 w" ^
4 j6 n1 u" V9 D' @* O3 v9 b“节目走到第四季,大家希望看到什么?”邱越提出了这个问题。
8 D. _) e2 u& a) @从用户洞察出发,她指出:观众的需求正在从最开始的非常细致的“职场生活锦囊”,转变为到希望从节目中看到自己,看到与自己类似的人,看到对美好生活、美好职场的向往。“大家看综艺不是来上课的,而是有一种个人成长的代理满足和消解治愈的作用。”1 i0 u8 g' E0 D7 K& ?4 ?
而关注当下,也是一个有生命力的IP最重要的事情。) N& O$ a2 R( l/ {( @
以建筑行业透视当下的社会环境与就业环境,《offer4》希望给到人以力量。当曾经炙手可热的建筑行业转眼间辉煌不再,却仍然有满怀热爱的年轻实习生们仍然在提升自我、奔赴热爱,仍然有坚守在行业里的人不断打磨作品、坚持传承。这也是其他行业人群正在面临的问题,而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这也是一剂强心针。
( i; v S8 r& F% y" C# p4 D7 ^9 e/ k1 n5 ~2 ~. G: S
, e$ t# z. Z$ q9 t另一面,则是更严苛的就业环境:市场对优质人才的需求并没有降低,但年轻人想要在毕业后拿到心仪的offer却更难了。马琪芮、金子等四名实习生同时通过了2家公司的面试,但同样的也有人在面试之后黯然离场,即使是有着最高学府的加持。
5 f6 W" B1 E" W# F某种程度上,我们虽然在看一群二十岁职场新人的故事,但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职场环境里,我们每个人又都被打回了“职场新人”。一次次的中年失业危机刷屏背后,我们显然必须去直视一些问题:当职场环境不允许躺平只能被迫内卷,当裁员厄运降落头顶,稳定与追求自我的双向选择里,我们又当如何?
/ O4 z& |7 V% Q6 _' T0 ^. F0 E9 [6 z
9 I6 \; P5 b) _8 f2 J! F5 R
+ G- `4 J# C1 N0 N% V) f, Q. {不断学习如何在一个并不稳定甚至是下行的行业里苟住、摸鱼和生存,正在成为每个职场人的新命题。而在年轻的他们身上,我们也能找到答案。0 ^+ L4 f5 t! N8 G% {
“没关系,去退”的洒脱背后,是金子在遭遇红线问题后的心态,也曾躺平哀嚎但同样可以快速收拾心情解决问题;一心摸鱼的李冠甲在首次考核垫底之后,明显萌生了更强烈的逆风翻盘的想法;林鹏翔一次次用设计征服带教老师的背后,专业、创新才是硬通货……
: i3 C" j: A3 `# x职场,当然允许失败和暂时的能量耗尽,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自我疗愈。在市场对普通人和精英的划分里,在“躺”和“卷”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职场态度背后,最终归结于一点:因为热爱,自己就会“卷”起来,当然这种“卷”,不是那种无价值意义的恶性竞争,而是在自我接受范围内的合理的奋进。而同样的,我们所谓的精英,很多时候并不是依靠天赋,而是不断的努力所得来的。
( t. ]7 D( \7 `1 y. ]5 ^
7 ?9 }7 H) q# }( l* F* q, B5 F3 B' }6 P4 X% \
“我更在乎的不是他的这个方案能做多好,而是未来他参与的所有工作当中,他的理解和他付出的努力,是不是一个精确的对应关系”。董功的话,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在看清现实的困境之后,仍然有勇气去拥抱热爱、付诸行动,这也是新一代职场人带给我们的力量。' ]; v7 Z' `& C7 f
作为一档观察类职场综艺,《offer4》已然走出了最初一个行业一群人的故事,将社会洞察和人文关怀辐射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环境,希望在当下带给人更多的能量,砥砺前行。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关注他们的职场故事,无论前路如何,都不能阻挡他们手绘理想之城,而这大概是这个寒冬最温暖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