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为真的很暖。
$ {5 ]# v9 P4 x$ z! h2 D/ m2 v3 i5 s, S* g! T
' `: X. u. U5 P, l, R, s除了人感染之外,动物感染新冠及检测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M$ j) w( p8 N1 B7 l+ I4 w% X) A
8 L* k1 m6 M5 ?' P2 B但是不只是猫狗,通过与新冠患者接触,在其他几种哺乳动物中也发现了新冠感染[1],例如:
" T9 I: [$ \ e4 y
' B9 D A3 S" a) @5 W1 ~# C C猫、狗、马来亚虎、东北虎、非洲狮、大猩猩、野生白尾鹿、美洲狮、雪豹、水貂、雪貂。1 v A( X1 p- } J7 w( P* x
$ i: h+ C$ G9 o7 n8 i( g2 D : K' m1 Z# z( _
% F& f" h9 P6 L# l. P
图源@中国CDC
8 x$ }5 t; _( v0 j4 J8 D3 c+ B2 T' `& F
}. x" N4 o5 Z. o0 L" q在这些动物感染案例中,
" `: C3 V$ K. r9 o {" V z与水貂相关的新冠变异体的影响最大。3 R# O, e8 b# i7 y) ?; X: e
4 o+ i4 J- x& ?! T7 o
因为水貂还将新冠变异体传回人类,并导致了进一步的社区传播。# b8 i P, H6 M
& Q& Y' |" B5 q& U- i- J( L& o; O; m: M6 U
为防止水貂衍生的新冠变异体在水貂中不断循环并传播给人类,去年荷兰、西班牙、美国等地数以千万计的水貂被扑杀,这也给水貂相关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T$ ]* N( Z0 M) b0 I, M" C- E<hr/>除了自然感染病例外,一些动物(如兔子、猪、狐狸和果子狸等)也被感染实验认为可能是新冠的易感宿主。
" c2 e# Y, @4 N: m" g. `# T' D& {9 |
2 a ?$ o* ~; I尽管上述大多数自然感染发生在驯养动物中,但在野外发现的病例要少得多。$ _' ^7 b- S. C" ~" W" }
* g/ J& r$ V( y4 z4 S
而最近,血清监测表明,2021年在美国 40%的野生白尾鹿样本中发现了针对新冠的抗体。. |3 i% @+ w9 [7 k
2 o" Z. L6 N2 \* n$ b
: t3 A6 F0 \0 a% f( s* m/ |- e n5 w+ K; D& q* i
研究人员对 2011年至今存档的白尾鹿血液样本进行了测试,发现在 2020年初就有 3个样本存在 新冠抗体。' ^7 o2 V6 s& w$ l" _7 N
' \! H% z: L8 K0 p2 I$ f4 b% B虽然还不清楚野生白尾鹿中的新冠病毒是否由人类引入,但抗体阳性率的显著增加表明新冠很早就已在野生白尾鹿中高度传播。2 e5 m- F+ I+ S# o; c. l
' t; O$ U9 N7 s
由于北美野生白尾鹿地域分布广、种群数量大(约3000万头),人与野生白尾鹿的接触可以通过多项活动实现。0 c: \* f4 y+ Q, ?4 K) Y
9 W i5 ]! T0 {$ S) \5 E2 [( {* P# w# z在这种情况下就增加了来自野生动物的新冠病毒溢出到人类的风险。
" @5 V6 [1 s! X, c! t9 \1 O5 C X8 K& e& n- J& O9 f
! X* s, D0 M8 F6 B
& x/ q. s* B& ?9 C5 v1 Y- C( g
0 F1 p& g# W8 V4 l+ `+ z6 e而说到新冠感染动物(宿主),有不得不提一嘴新冠溯源。
, z7 N @' L2 L' j" \5 l- i
& {/ x& l; e+ V+ l! b$ ]$ I; m( W$ q) @说实话,尽管网络上中美的争论很多,: ~0 o7 f W9 v* R/ }& [
但新冠的起源仍然是个谜。9 G+ ]0 l1 \* X' ~
; F2 h* q4 o# _% A' }# m+ C3 `6 W$ X+ O6 C- a. X' P
对于大流行的任何病原体,追踪“主要罪犯”的起源对于了解其演变和防止未来爆发至关重要。: T/ C. g$ ]+ t# w
' o6 z8 `6 e. {: N ` e
据我们所知,与 SARS-CoV-2相比,蝙蝠起源的冠状病毒 RaTG13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具有最相似的基因组(96.2%),尽管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 (RBD) 的氨基酸相似性(介导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比例仅为 89.2%。: a0 e, e6 M$ V
$ N- |3 e% w3 }RaTG13假病毒可以低效转导表达人 ACE2的细胞。) N% P2 Z' K; w! \6 {! C, s+ h
0 a9 C) \) {' [% V# N+ D" ^1 n
随后,在不同国家发现了几种与蝙蝠 SARS-CoV-2高度相似的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 a/ E* K& n8 w2 d, Z& Z
8 j. y. J/ e+ B& d# G" e h假型 SARS-CoV-2病毒和野生 SARS-CoV-2病毒都可以感染大耳菊头蝠表达 ACE2的细胞
9 e8 G% J' c" Q6 C t0 }, j
+ X9 ~# }1 y' s: q这些结果都表明新冠更有可能起源于蝙蝠。6 q$ h9 _) _/ K! Q! i2 u' L* J# Q3 {
* i9 X9 i# Y1 m- C7 r3 f/ j- w& i
, ^! Z V: y; Q% j5 x然而,蝙蝠起源的冠状病毒需要中间宿主才能获得足够的突变,以具有感染人类的能力,例如 MERS-CoV的单峰骆驼。
4 t8 o0 P$ V: G& n* t4 `. n
- ~7 d" x5 `8 i G) q两组报告称,他们在马来亚穿山甲中发现了与 SARS-CoV-2相关的冠状病毒,其 RBD区域与 SARS-CoV-2具有高度相似性。- n! j; R! r6 A) k: I
2 k3 h: t, ~$ [ ~2 l: r: o2 {只是与 SARS-CoV-2相比,整体基因组相似性都很低(<93%),这表明穿山甲不太可能是新冠的中间宿主。
. Z* _+ b7 O: t9 G0 A% }" G& a
+ P) A5 B9 A7 m所以迄今为止,+ L/ M: p4 G8 g! b1 e9 K" W2 X
SARS-CoV-2相关冠状病毒从蝙蝠传播给人类的途径
9 ]3 I, [" J( F# u. a' w: \. v以及蝙蝠是否是原始宿主的谜团仍未解开。- ^0 y2 g1 [1 I7 Z
<hr/>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
9 ?: b7 R: E" A% f- H+ I Z新冠的宿主扩张让疫情变得越来越棘手。: G6 i5 I# ~. X
* @$ M2 o- j2 s, W' u( v
6 Y0 B; U C! h之前,一项研究在水貂的 S蛋白中发现了一些正在进行的适应性突变,例如 Y453F、F486L和 N501T。# }( L9 g% \. \3 W; u
$ @6 L# H4 @$ x$ `8 }; X, [7 u
而 Y453F可增加 hACE-2亲和力,表明这些持续的突变如果传回人类,会引发进一步的社区传播,对公共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0 K, W" y2 g8 {/ ]) U ^$ I5 c
& R0 t' K$ G5 f0 W) I好在水貂是在农场养殖的,大规模扑杀可有效防止水貂衍生的新冠变体在水貂种群中传播和突变积累。: c8 x; E7 {! V3 s+ Y
( e2 u6 _ V, a4 c. j6 c/ [
但是,对野生动物(野生白尾鹿等)却不能采取类似的措施。
) y u2 u5 c5 V" J. B7 o1 \7 C* U# d% N3 w9 e: Y: p( V
再加上当跨物种传播发生并在新宿主的种群中传播时需要适应性突变的事实,就需要更多的人力来调查这些来自野生白尾鹿的新突变以及对人类传播性和感染性的相应影响。
5 _, x( M A2 X
9 p, I7 h& i f由于新冠还在肆虐,许多其他野生动物也将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野生白尾鹿甚至新冠患者而被感染。
: r( \* G/ R2 h# n4 z( ]5 E @9 O9 |+ G7 P" I$ C8 \
几项实验研究表明,几种动物可能对新冠易感,例如埃及果蝠、老鼠、狨猴、猕猴、貉、兔子、牛等。, ]9 _: R9 i9 F3 c% m) P
1 O3 _* a) f4 f1 G9 u9 X2 {! E

( N& Z+ Q# f* F, A: c" |
" M5 A/ G: q ]' w& j1 G图源@中国CDC 备注@39健康网+ {. \/ M& x2 r7 J: ^ v5 u
" Z; T5 t1 W# X) O& Y/ i然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大多数陆生野生动物对新冠的易感性尚未经过测试。
$ L) B9 h c# [0 o* u' E4 b+ L$ p3 N4 F8 `
此外,关于海洋野生动物(尤其是海洋哺乳动物)对新冠的易感性的研究仍然缺乏。6 @3 a( J, D$ h; S
5 u% C; F6 K6 \3 D" Z- S& u
由于海洋人类活动频繁(如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人类与海洋生物接触的频率较高。
0 C7 e) D+ @. n- J! D1 ` z6 v7 M5 z4 D" D( F+ m
如果某些海洋生物对新冠高度敏感,则存在 新冠 从人类传播给海洋生物的风险,更糟糕的是,新冠可能会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传播,从而可能会导致产生一些对人类有未知威胁的新型变异株。
% `* c' ^! O0 A; I8 w3 J& o% s/ t9 S# u4 w
因此,有必要对陆地和海洋野生动物进行大规模的新冠筛查,尤其是易感动物。
5 v. h# T0 H7 \8 a. m& N/ d/ `" L& V4 p/ z4 S
监测野生动物新冠的感染和变异情况,从而制定进一步的防控策略。
' L+ C1 c0 u, T! A+ ^
" W7 G/ ?& D; r3 k而且还能为研究新冠的起源和跨物种传播提供了更多线索。* S. o8 f4 m& O% P# e0 R& ?3 d
' _/ t1 N' X; W另外,贴个比新冠起源更有意思的预测:6 U2 ~6 v! v( F" H0 y
中疾控专家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疫情存在冷链引入病毒可能」,说明了什么?
* n# ?% w# A- U! W" G9 R我是 @39健康网 (公众号同名),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的疫情&疫苗科普,可以持续关注我【也可以关注下面的疫情&疫苗】专栏。8 Z# W2 h+ \) Z
) j* K' T9 ]2 ]9 a( ?韩国「与新冠共存」仅十天,危重病例数就创新高,韩国恢复日常生活会对疫情造成哪些影响?会不会波及他国?
7 c- S1 q, i+ K5 f$ b0 f
0 W h1 I p* b5 h& t8 ^$ w* j钟南山称「疫苗半年后效果下降,需及时补种加强针」,接种加强针对疫情防控有何意义?
; L5 q6 u: @5 P: Q/ b5 m/ a7 l( o1 |0 h2 Y7 w% a3 ]0 n5 z5 _ ?
辉瑞与多国政府订的疫苗购买合同遭曝光:抵押银行储备、军事基地等国有资产,辉瑞的做法合理吗?3 r4 O7 w& i% P$ {/ J# t; N
2 p! k% p0 r1 u9 m! |! |美国 11 月 8 日开放边境,各地防疫措施进一步放松,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恢复正常生活无风险?2 }0 J+ z" V+ m: W) M0 h
8 h. R! _/ Y7 s. o日本新冠确诊断崖式下降,全球日增确诊下降超 50%,可能是德尔塔病毒在「自我灭绝」,疫情会自动消失吗?
# d) V, `% n E6 w6 b! `+ l" V1 R+ O
7 u7 O$ j' G( y很多人新冠疫苗接种时间已超 6 个月,要不要再打新冠疫苗加强针?哪些人需要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