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些三国风的名字。
# |- q" o7 N' {/ t8 T& `苞:
2 f3 }3 o |3 [4 {4 z5 D 代表人物:张苞(张飞长子)、泠苞(刘璋部将)、赵苞(汉末辽西太守)、石苞(西晋开国功臣)。( K, }" M/ M5 A2 [7 {: ^+ ~
苞是典型的三国风名字,当年在文人与武士、贵族和平民间都很盛行,后来逐渐销声匿迹,隋唐以后就非常少见了。
' W( ?$ D: k+ X不知当年张飞与夏侯氏是何用意。是取含苞待放之意?还是见南阳多苞草,见景取之?也许是取《周易》中“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之意,喻示居安思危?当然,还有可能只是跟风而已……
1 y. h# v D9 z0 C" a* B( @5 `7 f9 U- B1 ~$ z
代表人物:王朗(大魏司徒,封兰陵侯,经学大家)、司马朗(汉主簿,司马懿长兄)、向朗(蜀汉学者)、秦朗(魏将)、孙朗(孙坚子,字早安)。
+ E7 [" _( `5 z i# a% `0 A! P8 T- ?
# l4 i0 @# F8 A1 ?, e0 B& [& T代表人物:张轨(西晋凉州刺史)、毕轨(高平陵政变受害者)、刘轨(冀州刺史)。
. U) ~4 h$ E8 O$ ]轨字是魏晋起名用字的典范,寓意积极美好(“缘法循理谓之轨”、“车同轨,书同文”),富有象征意义,当时倍受青睐。* D8 t) g G0 k& O$ g* R
“轨、范、基、则”这些字寓意相通,都受汉代经学影响,兴起于汉魏之际。不同的是,唐以后,轨字在姓名中几乎绝迹,而其他字则延续至今。这很有可能与读音相关。《说文解字》中,轨字的发音为居洧切,与九字同韵;而鬼字为居偉切,与现代发音相近,二者并不谐音。在后世,二字发音逐渐合流。尽管轨字寓意依然很深刻,但出于对鬼的避讳,近现代已经很少有人将轨作为名字了。" r4 u$ T, s. S7 ?
4 Q- v! a+ ?0 m$ m7 z1 j! m
操:$ B& F, {* d" P- v9 G' n; K4 V
代表人物:曹操、凌操(吴将)、司马徽(字德操)、王操之(王羲之第六子)。' J: R5 m- |9 _
1 z4 n* q% K4 S! ^8 _代表人物:夏侯惇、王惇(吴将)、刘惇(东吴星术师)。" [/ M% L2 A2 C8 P! Z0 J
惇字的流行很可能是受汉代经学的影响。《尚书》中曾多次出现惇字,如“惇德允元”、“惇大成裕”、“惇信明义”等。与之相应,先秦著作则多使用敦字(如《老子》中的“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I) Z% p* q. ]5 S
+ U. n" J: {/ r9 M
忠:' `3 [; s" M% ]6 V" F l
代表人物:黄忠、赵忠(十常侍之一)、鲍忠(鲍信之弟)、邓忠(邓艾之子)、韩忠(黄巾部将)、胡忠(蜀将)、马忠(吴将)、马忠(蜀将)、宋忠(荆州幕僚)、王忠(曹操部将)。
% {9 ~/ V2 E5 }6 }- w忠可能是东汉末年最流行的名字……不过看起来三国色彩并不够浓,毕竟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很流行。0 y8 k4 F$ {$ V R5 p
$ \, e2 w) a3 U5 W- E5 z2 h
代表人物:庞统、凌统(吴将,凌操之子)、赵统(蜀将,赵云之子)、张统(张辽之孙)、骆统(吴将、学者)。
a. y% P( s! A P: \$ _5 M- n+ D7 Z% l) \2 o
允:
6 C v3 {% [9 H: S' E& ^ 代表人物:王允(汉司徒)、董允(蜀黄门侍郎)、许允(蜀偏将军)、许允(魏中领军)、张允(刘表部将)、修允(吴合浦太守)。4 f. I+ q% U$ s- C/ J5 u# C2 A
, s& j3 l, y6 v/ U
泰:5 ?3 f9 Z( a1 g, [0 M) p; G' D' o
代表人物:周泰(吴将)、陈泰(魏尚书,陈群之子)、州泰(魏兖州刺史)、郑泰(侍御史)。
* S8 s. {) G2 f
3 R+ g5 B) h+ [$ D9 V! Z1 a/ Q玩:, ~$ i8 R9 h6 C) @5 s1 k
代表人物:马玩(马超八健将之一)、高玩(蜀汉曲阳县令)。) h# Q: J% p9 [# }: `7 }$ [ f
虽不多见,但也算是空前绝后的名字,富有三国色彩。
/ W$ [8 _2 r0 o$ R t( Y
; a# G; K' v+ S9 f9 W昭:6 [) T4 |) Q! U4 [% h: \
代表人物:司马昭、张昭、郝昭(魏将)、董昭(王司徒继任者)、汪昭(袁谭部将)。9 X4 X" d5 l6 l' d* s
汉魏之际比较流行,晋代被避讳,后世得以复苏。
! s3 k2 R3 w+ X; t" }7 H% E. p* U8 W% c9 W- x6 g$ i
虔:! ]1 Y7 H, W$ }! S w7 W- ~1 c
代表人物:吕虔(魏将)、服虔(经学家)、王虔(王朗之孙,晋武帝之舅)、谢虔(谢安侄子)、曹虔嗣(曹操后裔,第六代陈留王)。
$ C* c; z o3 @虔诚的虔,寓意很儒雅,唐代以后少见于名字,过气原因不明。2 r5 W0 m- _$ C: f
; n' k9 a( D# `
代表人物:刘繇(东汉扬州牧)、钟繇(曹魏太傅、书法家)。
% e7 r; g& Q. `. c+ c! C! A4 \* G% P! @8 l: h+ Z; S: |
劭:
$ Y7 f4 {2 k; b6 U1 a' [ 代表人物:许劭(评论家、名士)、钟邵(谏议大夫)、何劭(晋臣)、刘劭(宋元帝)。 i M2 ^% G6 a1 p" Q
. P; f8 o% \" N' E% K
代表人物:张嶷(蜀将)、裴嶷(乐浪太守)、曹嶷(青州刺史)。
P. o0 P# ^' p9 M. t" s( N& q& [& ]
代表人物:张让(十常侍之一)、边让(九江太守)、夏侯惇(字元让)。
; b+ V4 o- T. P8 o3 E6 {* }与前面的名字不同,让字在先秦也曾用作人名,如“豫让”。
2 V% K$ |& n6 U( |: \6 v
' X: G( \0 j& V# }代表人物:曹植、卢植(中郎将,刘备之师)、何植(吴司徒)、王植(荥阳太守,过五关斩六将受害者)。$ T$ s5 V6 O' i4 k7 S& S4 a
4 j& y: O" }6 y3 e: U. ~9 G0 m
冲:/ I# n6 ^) S9 P6 ~, E0 L7 F8 s- |; k
代表人物:曹冲、郑冲(儒学家)、胡冲(吴中书令)、盛冲(吴学者)、王湛(字处冲)。
. L0 Z5 p- v! W0 C2 O0 i+ }值得一提的是,冲字的古今寓意有所差别,在汉魏之际,冲击、冲锋尚未成为冲字的主要含义,恰恰相反,空虚、淡泊更契合当时冲字的主旨。“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是魏晋士人津津乐道的典故。
, i- G$ s* f, x/ x( u, \! ^, `; O, W f2 Y
以上讨论的主要是本名,若论表字,则有另一番景象。除了伯仲叔季、元长幼宗这类的排行字外,汉魏之际最流行的表字用字包括“公、文、德、仁、孝、义、玄、威、成”等,很显然,当时人们拟表字是注重寓意的,而且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同时也开始呈现了玄学的苗头。* b O5 d$ y4 w B5 R
+ z6 [. A$ |3 }! b0 F. H1 {
此外,玉系列的名字也兴起于汉魏之际。# a4 v1 x& B7 u: O% B5 i3 n
如: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刘璋(字季玉)、陈琳(字孔璋)、崔琰(字季珪)、蒋琬(字公琰)、潘璋(字文珪)、蔡瑁(字德珪)、全琮(字子璜)、伍琼(字德瑜)、蔡文姬蔡琰、刘表之子刘琦、刘琮等。) X, u, `- D! N
1 l. j; f+ J( U3 }2 Y还有动物园系列:严白虎、文虎、张虎(两只,一只是黄祖部将,一只是张辽将军之子)、李虎、曹豹、刘豹(左贤王)、曹熊、郭马、阎象、张象、郭象(玄学家)、眭固(字白兔)……
3 Y5 y! }5 D, a' m1 j% w汉魏之际,动物园系的名字多见猛兽,反观西汉,羊和彘才是主流,而在唐代,人们更爱用龟、鹤这类祥瑞之物来起名。( P0 M, }) f9 u
3 b. I$ c6 X" `1 b' O& v2 K& {- W此外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
! [) O3 s H3 X. J4 q/ V! f东汉至西晋一直以单名为主,双名比较少见,传说因王莽改制所致。“如”字自先秦以来一直备受热衷,唐宋明清都盛行于起名拟字,唯独在三国期间完全断档,不见于名字,显得莫名其妙。5 m. D8 N/ `1 _; }! [
唐宋时常见的尧、舜、禹在魏晋时期很少见于人名。" P) [0 ]2 I4 U$ c1 h$ R
《三国志》记载过的“金银铜铁”分别只有一个,他们是:牛金、程银、雷铜、马铁……三国时期人们对用石、木、树、山、水这些自然风光来起名毫无兴趣,这点与后世相差很大。古礼是不许用“天地日月”来起名的,但可以用形容天地日月的字来起名,前面提到的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耀、皎、明这些字同理。曹操四嫡子的表字分别是子桓、子文、子建、子威,孙坚四嫡子的表字分别是伯符、仲谋、叔弼、季佐,可见曹操虽对儿子们寄予厚望,但本心还算雨露均沾。而孙坚……野心很大,目标很明确……三国最会给孩子起名的不一定是孙坚,也可能是征东将军胡遵,他给孩子们取名“胡奋、胡世、胡烈”,十分霸气。- R# k, w+ e% u# ^* H/ J5 w1 h/ U
) @! h' k9 }; n6 u0 W8 N) Q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姓名发展史,并无太多现实意义,所以不建议参照以上讨论给孩子起名,敬请了解。% m5 E" C [0 F3 }* S
3 T q7 \( ?) I% a/ R至于三国人物名字背后的故事,我想 @张方应该更加了解,希望能够看到皇叔的回答。8 |' U& V* r3 @5 {1 Z
6 Q/ G8 b2 Y; j& A# P参考资料及文献:% X+ c1 A' n9 l; u5 m. ]8 I
三国人物大全_人文百科_习古堂国学网三国志全文|翻译_古诗文网
' X3 N( W/ R0 d- u8 l* e6 \! f8 l' f王丰玤:《文字游戏——论三国演义典型人物名字的内涵》
' O% I( ?6 t3 _- d9 h: m止敬:《三国人姓名为什么多是两个字》
6 u) h, N$ u8 \9 f5 [( ^" |萧遥天:《中国人名研究》0 a3 u( t/ B! c( U5 ?) ?! u
何凌霞:《三国志专名研究》(对名、字关联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照其中第37-55页): |3 {: H9 r( Q( l" n
何凌霞:《三国时期人名的文化内涵》
( ^+ w) l/ [' R! ~" N6 _+ S# D: y. L3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