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满分作文: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满分作文到底是尊重个性化,还是鼓励诘屈聱牙?

[复制链接]
123459815 | 2021-10-22 15: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事件所取得的热度,其实已经早就超过了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的范围。而浙江考试院对于评卷标准的回答,所照顾的也不仅仅是一个考生的利益,而是这次事件在公共舆论的质疑下,所触及的原本触不可及之物。
, ?* t- m4 E8 z- K- V在事件的讨论中,产生了两个质疑的方向。首先是质疑这篇作文本身的素质。这确实是容易条件反射产生的第一反应。面对着一篇挑战着人们基本语言理解水平的文章,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抗拒,不解,以及紧随其后的厌恶。这也是为何很多讨论是围绕着“用更为浅显的语言翻译”“对引用概念的解释”展开的。但随着讨论的愈演愈烈,更多的问题被揭示出来,事件被放在高考的语境下面产生了更广泛的质疑:此文被评为满分是否有损考试公平?评卷人给出的分数是不是评卷人水平不行?这种佶屈聱牙的风格被满分加以“典范”的光环,是否会影响以后的高中议论文训练,而这样的影响是否偏离了语文教育培养人们文化修养和表达能力的初衷?这个时候产生的质疑,其对象已不是作文文本或是考生的素质,此时质疑的是整个高考体制下评卷人与考生之间的权力结构是否合理。而在这样的质疑下,首当其冲的就是评卷人和作为代表的浙江考试院,以及他们行使公共权力之合理性的根基。
% d, K" z, J7 W/ `: F这才是所谓的“原本不可触及之物”,因为若想保持权力的无法质疑,最好的方法便是让人们不去意识到它的存在,成为一支“看不见的手”。这也是为何浙江考试院对于此事回应的重点,在于“个性化表达应该得到尊重”这个方面。表面上在维护着考生的个体利益,而实际上却是把事件的矛盾中心转移到对于作文素质的讨论上,从而保持评卷人的权威依然隐藏在事件的暗面。对考生作文的辩护和讨论,表面上这是在保护考生,但实际是在把公共舆论的关注点以及它可能带来的一切影响引向考生,以维护权力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权威。
5 k  ~$ B* y) }0 ^  g6 ^1 |这就是浙江考试院的态度。但讽刺的事,无论是强调评卷过程的专业和标准,还是所谓“尊重个性”的辩护词,正好暴露了面对公众舆论质疑时,权力的执行者公信力无法得到认同,和权力的尊严受到了打击。尤其是“尊重个性”这一点。在这件事中暴露出的,是浙江考试院的评分标准,并无法得到公众的认同时,只能拿“包容性”“多样性”这样的措辞来兜底。当公众质疑“能否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评判标准”,考院只能说出:“作文评判的标准并不是唯一的”并且“考试评分标准有着它自己的专业性”。/ y2 M/ E( X' V4 @) O9 Z; @; J+ B
这是一种十分可笑的逻辑,并和加尔文派“预定论”(predestination)的思路十分相似。在加尔文派看来,上帝的意志是一个“大写的理性”(Reason),而人类的意志只是一个小写的理性(reason)。在对于“如何确定灵魂得到救赎的方法?”这一对于基督教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加尔文给出的答案是:人类小写的理性永远无法参透上帝的意志,所以能否上天国的问题是上帝预定好的(predestined),个人能做的只有在对上帝的认同和服从中将生命致力于实现上帝的荣光。而世俗财富的积累被认为是上帝荣光的体现,所以富有的资产阶级不是因为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得到世俗眼光的羡慕,而是因为其成就所体现的神学价值而得到世间的崇拜与敬仰,就如同高考的满分作文作为一个被光环笼罩的标杆去追随。我们只需要把“大写的理性”换成“评卷人的专业标准”,“小写的理性”为“公众的评判标准”,“对上帝的服从和认同”为“对高考的认同和努力”,“世俗财富的实现“为“作文获得了满分”,”上帝的荣光“为“评卷组长的慧眼”,“世人的崇拜和敬仰”为“公众对作文的赞赏和佩服”,就不难看出“尊重个性”和“大写的理性”之间的相似性。我们只不过将“上帝”这个概念,给换成了“高考体制”而已。而这一种逻辑,则刚好是完美避开了对上帝-世人之间权力关系的思考,以“不可理解”作背书确立了上帝无上的权威。这便是所谓“不明觉厉”的由来。
7 C6 l1 }% S& i! b而正如我在另一篇回答中提到的,产生这样一篇作文并不是一个单一独立的特殊事件,而是在一个不合理的权力关系之中,所产生出的合理必然的荒谬结果。在我们发现当分数和知识之间出现了如此反直觉的断裂时,掌握着公共权力的的阅卷人并不反思出现这种现象所透视出的教育问题,还在寻找着各种各样的权威机构给自己的决定写注脚,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抱薪救火。并且这愈烧愈烈的火焰,除了是现实的荒谬以外,还将会是人们对于这种权力关系终究无法抑制的愤怒。
123459358 | 2021-10-22 23: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裁判无非是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在公众质疑实体裁判存在瑕疵时,官方声称程序不存在瑕疵,看似牛头不对马嘴,其实已经不答自答。
. k: T9 B" p, N0 F: n; Z那位被推出来的工作人员估计也是宝宝心里苦:还要我怎么说,,Ծ^Ծ,,
- ?/ o* P& k6 `1 ?; f) ~——————————更新————————4 l3 \' k/ a8 Y  `
果然,雷炸了
1 ~0 b) M+ _+ M& ?3 L* h
; N& d+ m! E( T( o/ L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满分作文: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满分作文到底是尊重个性化,还是鼓励诘屈聱牙?-1.jpg
搞事翻 | 2021-10-23 07: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吃瓜之前咱们先来回顾一下这篇“满分作文”及其译文。
* N! ]6 y0 ~( z6 }1 f6 v) l0 W1 k
( D. q/ }& A% i* a$ E! z, t& o6 E# e3 E9 s: {
0 _1 ?# t' [; h: W6 p
翻译来自网友,有瑕疵大家将就看==,侵删
# n3 Y0 n( Q8 ?2 Y% B
* A. l% Q) z; m# V& |/ K( ]# `# |/ ~: A论涉猎之广,引经据典,这位同学的确值得钦佩。又是“海德格尔”、又是“卡尔维诺”、“达达主义”,初看有一种不明觉厉,天人之作,文化修养直追哲学大师的赶脚。
, ^+ O, K$ L: Y- p# X' W细看之下,全篇就是一句话:“我们生活要有追求,有格调,要效仿先贤,动不动来个焚香沐浴。但又不能太清高,该上班上班,该996,996。”
! X- u4 u0 d5 a1 A; d% s% C有幸拜读过台湾当代著名文学大师王鼎钧《讲理》一书,书中说:
. ?4 Y) O3 q! j思想是论说文的核心骨架
/ G4 r9 f: @0 Y8 R7 M4 _9 n8 E) A用典、调查、引用权威能让观点更可信* t- U! `: B2 A2 e5 i9 c& _  s
而故事、诗歌、寓言,这些个性化的素材则能让说理更生动: n6 v8 N4 m% L
以上构成论述文的血肉。9 x$ k4 f9 G% R, N4 Z" ^" g
但是所有血肉的服务核心:是你的思想。
2 E" [( ?+ C" o8 y6 y; K0 ]4 W! z- s! q7 L, L
这位同学的满分作文,观点是不是深刻先撇开不谈,但铺面而来就是各种纷繁复杂的用典,反而让观点变得含混不清,如何能让人理解和信服?: E; x0 @- S6 y2 T- d+ v. O
本来这样的文章,考虑到该学生涉猎还算广泛,给个50分差不多了,第一位老师打分可能确实低了点,我寻思满分是怎么打出来的?是情绪紧张下的误判,还是本来就推崇这种华而不实、舍本逐末的文风?
8 K: b; H9 p1 x$ ?' h0 ]文学界评论金庸、古龙两位武侠小说大师,同样是学贯中西,在他们的小说里,也随处可见国内外文学的影子,为什么读起来就那么让人心旷神怡,如饮甘霖?* m" Z0 R) B) @$ H+ \
满分作文,尤其是高考这种决定一生的考试,需要的是超凡过人的见识,而非这种虚华俗丽的字句堆砌。; X& o: P' d8 r9 c2 {& F
6 f) v6 _; P9 z# G# B
分给错了就道个歉,别强撑着,你是要回了面子,美其名曰:“个性化表达”,也祸害一帮没有判断力的青年学子都跟着表达个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