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日本和美国的前车之鉴,中国还要大搞房地产,拉高GDP呢?

[复制链接]
王军750312 | 2021-10-20 03: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知道,房子是消费品,即房子是用来住的,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就成了民生问题。5 ?" W+ A' R& E: s
同时,房子也可以用来投资,这样的话,房地产就成为投资品。
5 M- N2 o2 _) Z, b$ V; k在中国,由于房地产贷款与人民币信用、国家信用息息相关,房地产就成为国家信用的基础。7 k. I% T/ D% J; M
所以,如何能够使中国的房地产问题软着陆,这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6 E- u+ H! h7 K1 @1 U+ @
在探讨中国房地产改革的方向之前,我们先大致看看几个典型国家是如何进行房地产市场改革的。/ W1 u* d& ?# m- M7 |
我们先看看德国。
. n6 W/ i9 i- m) \  J5 j5 E( G8 \2 d+ o; J  E

+ X# f% N$ s  a5 a; c+ v/ F 为什么有日本和美国的前车之鉴,中国还要大搞房地产,拉高GDP呢?-1.jpg / a* [" K& j! o6 r/ w
8 j+ U& M/ G$ w& |
大家都知道,德国房地产市场一直比较平稳,那么,德国是如何利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房地产问题的呢?
& I; h7 \9 C# f$ G/ u$ i8 m! j二战后,德国分裂为东德与西德,由于受战争的影响,当时德国的房屋缺口很大,再加上德国的土地私有化,政府就通过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等行为,鼓励一切市场主体建设了大量的住房,先把房屋供给问题给解决掉。  V" B) T0 C/ U0 d. T$ N  ^
然后,德国政府严格管理房屋租赁市场,规定租金的上涨幅度,如果房东设置的租金上涨幅度超越政府的规定,房东是要坐牢的。& X. u9 V9 S; a
很快,德国就解决了国民的居住问题。
0 \; v8 O8 G) {! e! E1 A$ \% h德国能够快速解决国民住房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德国政府人为破坏房地产市场化运作,因为如果房地产市场化运作,按照自然法则,人性都是贪婪的,很容易使房6 c( v* o3 |  |4 Y) F
美国对于房地产的调控与德国不同。# ?) C! e9 M8 R; J' p

( O- z6 l5 y2 r6 J, ^$ V' _0 z8 j2 N& g
为什么有日本和美国的前车之鉴,中国还要大搞房地产,拉高GDP呢?-2.jpg
, |7 q3 }+ y! }: `8 L; X+ g6 ?
- X; Z' \8 }/ w5 j9 M' B7 B你可能说,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不就是由房地产的次级贷款引起的吗?' B) J4 Y& [5 l$ ]$ N
美国虽然点燃了全球经济危机,但是美国的住房问题真的没有那么糟糕。美国建国以来,刚开始的13个州的土地是私有的,后来,美国通过各种方法从其他国家弄来的土地是国有的,美国政府把这些国有土地出售给私人,私人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面自由的建房子。9 R% }$ v; r) r9 H0 U
美国很大,人口3.3亿,相当于其地理面积,人口并不多,所以美国人的住房条件还是很好的,人均住房面积也比较大。, D- F, V' s5 {% ^% `
美国出现的次贷危机,主要集中在部分城市,而非美国所有的城市,针对的阶层也更多是中产阶级,低收入者买不起房,高收入者自己就有土地,不需要买房。' c! _& E" |# `& `& S$ y) R
这些中产阶级在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支撑下,他们可以从银行以很低的利率借款,同时首付比例也不高,这才酿成后来蔓延全世界的次贷危机。
, a2 u' N+ b' C$ ~美国与德国这两个国家的土地是私有化的,这与中国的情况不太一致,有一个地方的土地是国有的,房地产价格也控制的很好,它就是新加坡。: v4 j2 l% D6 r0 s7 k+ W9 X$ d
新加坡的组屋制度是非常成功的。: r5 R4 U( J* q0 |

9 r: ?' \' s1 _; M. k' u
9 K: l% J6 F8 J0 g/ h 为什么有日本和美国的前车之鉴,中国还要大搞房地产,拉高GDP呢?-3.jpg 6 y0 W4 ?1 x; j6 t" j

/ h. a! F' P( a! f4 M1960年,李光耀刚刚上台,就成立了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当时的新加坡甚至还没有独立,经济条件也比较差,就是在这么差的条件之下,新加坡建了许多保障性住房。7 Z* }9 f* A& D7 v! {
后期,新加坡形成了土地国有、保障性住房、市场化运行,三大模式交相呼应的场面,有效解决了新加坡人民的住房问题。
4 A; s, u  w" M; `7 e0 c. y政府通过修建大量的保障性住房,使得许多人民以极低的租金就可以入住,并且,个别经济条件很好的富翁,也可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房,两不耽误。
# g4 S- Y# S6 C$ t这样的话,商品房就不会形成人为的稀缺,房地产的价格就更加的市场化,这点与中国不一样,由于中国存在许多刚需人群,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得不去买,其实这时的商品房价格时扭曲的。
! j- K8 ~- s1 Z/ y  B9 A/ K9 h, A事实上,土地的国有化,对于房地产改革帮助很大,就看你怎么使用了。
7 V& A) [2 K  e5 L8 }' ?& D由于住房的成本主要集中的土地上,盖房用的砖头、瓦块其实花不了多少钱,政府拥有土地,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成本就大大降低,政府这么做,其实就相当于放弃部分土地出让金收入而已。# P' p' m1 b, U  B$ P8 j/ z
大家听我讲新加坡、美国、德国的住房制度,我们就会大概清楚,中国的房地产改革方向在哪里?
- l6 c/ }: c2 g$ S我们更应该学习新加坡!% k: E+ f5 |' L- g- k5 J7 f* M) s* B
新加坡的反面案例就是国有土地、批租制度、房地产金融化,乃至最终货币化。; V  Y2 v( h/ w+ o$ @. A8 k
这种模式只会造成政府与房地产商、金融巨头形成利益合作体,国民经济被房地产绑架,房价扭曲,经济债务率高企,贫富差距加大。2 c+ O' p! ~0 |' I
当然,中国实施的并非此种模式。
+ S, F$ @* O! I; l3 g# [但是,国有土地、批租制度、房地产市场化的策略也不是太好。: r% m4 t1 L) g- j$ `
由于政府是唯一的土地供给方,这也容易造成大地产商通过竞价买地,垄断房地产市场,政府为了获得更高的土地收入,也倾向于支持房价上涨。) V, ?( A' l+ p# Q7 o+ u) O
这种模式也会造成居民购房压力加大,居民杠杆率高,老百姓不敢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也会形成挤出效应。- ?$ N# Q" S' u6 u
所以,土地国有化、批租制度、保障性住房、房地产金融化,四者的有效结合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
! ?0 h9 t! V1 n! I  g& O而中国自房地产商品化改革以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房地产市场有货币化的倾向,这造成许多城市房价翻了好几番,房地产市场泡沫明显,这也是管理层主要重视的。
泊客无涯屑 | 2021-10-20 07: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统计局公布的那些数据,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如果说光看6月份的数据,大家对下半年的经济走势还有什么幻想的话,那么今天数据公布出来以后,大家这个幻想几乎就可以放弃了,各项指标增长都不达预期。社消增速连续四个月下跌,固定投资增速连续 7个月下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7个月下跌,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连续7个月下跌,等等的数据,都显示现在的经济情况已经在转变了。
9 o) t3 s0 C1 r. T很多人看着数据都没有多大感觉,但实际上这些数据每下跌1%的百分点,就意味着有几十万、上百万人的收入受到影响,可以这么说吧,如果高层不出什么特别给力的政策,并且能妥善的处理好资金的流向,那么未来一年内,也就是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大家的收入还会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会越来越多,以后考公的人会越来越多,对应也就是考公越来越难。造成这样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在下滑,我们从过去的滞涨,最终还是走向了通缩。( l  [) J# k6 N* y1 w" S5 H0 @( a
有人说现在明明是通胀,那么多物价都上涨了,其实大家如果静心看的话,那些上涨的物品都是些大家必须要用到的东西,如果大家不是经常要用的东西,价格都没有怎么上涨,而且就这点涨幅,也都是靠着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推起来,或者说现在的通胀只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因为去年的大放水硬生生的把经济从滞涨转为了通胀,但是因为经济规律不可逆,所以这种被放水强行扭转过去的通胀,不会持续太久,而且当这个放水效果过后,通缩会来的比以前更快。这就像是一个本来就已经虚不受补的老人,你给他打了兴奋剂,让他现在短暂的充满了活力,但是你并没有改变他的身体状况,当这个兴奋剂的效果褪去之后,他会比以前更虚弱,而且打兴奋剂越多,后遗症就会越严重一样。( ^+ O( D8 J1 }# t( s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国内不能和过去一样,通过拉动房地产来刺激经济复苏,过去好几次国内经济停滞,也都是通过硬拉房地产,然后刺激经济,效果大家也能看到,经济在刺激之后,短期的数据很好看,但是效果却越来越差,以前刺激一下房地产,效果能管3年,现在刺激一下房地产,连1年都管不到了。说的再细一点,就是大家现在杠杆都已经加足了,房地产再刺激,大部分人都已经加不起杠杆了。合适的杠杆会让大家的收入较快的增长,可是当杠杆增加,而大家的收入还没有增加的时候,杠杆就很危险了。
7 [: v' Q  i6 k5 m3 y在2015年到2018年这最后一波房价上涨的过程中,居民杠杆率快速增长,于是在2018年高层开始去杠杆,或者说是稳杠杆,2019年这一年杠杆率没有怎么增加,然后等到了2020年,大放水,房地产又成了不少地方上用来刺激经济的手段,居民又开始加起了杠杆,在2020年这一年里,居民杠杆率首次达到了62.2%,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杠杆率60%。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就是我们居民杠杆已经不能再加了,房地产的本质是通过信贷快速的制造货币出来,也就是印钞机,变相的增加社会上钱的流通性,但是现在都是杠杆了,已经玩不动了。我们的收入水平远远没有其他发达国家那么高,但是我们杠杆率却已经超过了他们,这个时候我们的信贷风险就很高了。大家都知道一个原则,杠杆在合理的范围里,可以刺激财富,但是杠杆超过了承受的范围,就很容易刺破了。# i# i* W! I/ ?- ]% D( I8 y. j
这次高层为什么对楼市调控那么严,就是因为知道大家都加不起杠杆了,再加杠杆,如果连杠杆的利息都支付不了的话,那么这个游戏就玩不动了,直接就凉凉了。
- V9 R: [* m: x1 Z& ?/ Q8 W现在对于房地产,高层要的是冷处理,不让房地产泡沫破,也不要房地产泡沫继续大,就这么先冷着。房地产泡沫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的工资收入太低,现在全国房价平均1万一平,而我们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是3000一个月,年轻人一年不吃不喝只能只能买的起3、4个平的房子,这样房价就的确有泡沫,但以后如果大家的收入涨到了1万一个月,而房价还是1万一平,那么这个时候年轻人买房,不吃不喝7年就能买得起了,这个时候再看房价,泡沫就没有那么大了。这就是解决房地产泡沫的方法。看着简单,但做起来,非常难。3 {. F; Q" b) T2 }& a
为什么房地产泡沫这么难解决,因为政策可以控制住一些不会变的东西,但是控制不住人心,人的心会随着不同的情况而发生变化,人心难测就是这个道理。国内房价这些年的疯狂上涨,已经让国内产生了很多全国性的大炒房团,他们炒房团人数最少都是在1000人以上,多的上万人,他们手上掌握的流动资金非常恐怖,不管去哪个城市,短期内都能把这个城市房价给拉起来一波。
6 q" h2 \% \; Q0 b- _现在国内房价涨跌就是一个玄学,根本没有任何的一定,或者说是100%的理由这个城市房价就一定会上涨,当这个城市房价上涨的时候,你能找到100个理由来说服自己,这个城市房价上涨是应该的,当这个城市房价下跌的时候,你又能找到100个理由来说这个城市房价是下跌的。
" ^8 T8 ~/ o, T) A- P! v) X+ O大家还记得彭叔对国内那些城市的看法吗?一线城市,四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强二线城市,六个,杭州、南京、天津、成都、苏州、武汉。普通二线城市,十个,长沙、西安、重庆、郑州、沈阳、青岛、宁波、合肥、佛山、无锡。
0 j: S' w" x3 G1 Z这20个城市里面,有城市房价还在上涨的,也有城市房价还在下跌的,也有城市房价半死不活的,但是这20个城市里面,你可以把很多房价上涨的理由给套在这些城市里面,你会发现根本没有任何的违和感。7 [6 o& h4 t' Q% ?- z; B  [0 B' Y
比如说房价要上涨的理由:XXX人口过千万,每年外来人口都几十万,房价肯定要涨。XXX是国内的重点城市,处于重要都市圈范围,房价上涨是正常的。XXX是直辖市,或者说国家中心城市,这么重要的位置,房价肯定要上涨。XXX教育资源特别牛,很多外地人要到这里来贪图教育资格,XXX房价肯定要上涨;等等的,都是大家平时讨论一个城市房价上涨的理由,但是你可以发现,这些理由放在上面城市里面都通用的。
5 \: X: Z& o6 w# ]; ~. w还有房价下跌时的理由:XXX工资低,产业差,根本撑不起来那么高房价。XXX思维迂腐,喜欢一刀切,房价肯定不涨。XXX楼市调控政策太严,所以房价下跌。XXX土地供应量太多,房价下跌。XXX规划不好,房价下跌。等等的都是大家看到这个城市房价下跌的理由。
3 {1 V3 J- e; E# x- [' u彭叔就拿天津来说,天津房价这几年一直下跌,貌似已经跌了3年到4年了,这点大家没有争议吧,为什么天津房价会跌这么惨,产业差?供应量高?地位低?这些如果是理由的话,那么西安产业比天津强吗?西安土地供应量比天津少吗?至于地位,天津可是四个直辖市之一。还有苏州,苏州的富人那么多,做生意的人也有那么多,为什么苏州房价2020年没有上涨,而宁波房价2020却涨了那么多?难道苏州的商人不懂得像宁波商人一样去用经营贷买房吗?6 ^3 N6 q' n1 q: k8 S$ S3 v# C( i0 k
彭叔举例这些例子,只是希望大家知道,现在国内每个城市情况都不一样,想拿一个标准,就走遍全国楼市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每一个城市的房价都不一样,房价的涨跌,本质上就已经像算命一样了,是一种玄学了,不是统计学了。就算这个城市你这个月看到的情况是各种好,下个月某些因素改变了,然后楼市风向一转,然后就什么都变了。% l* F0 n5 j! Y- v
就像现在深圳楼市,去年深圳房价上涨时的各种利好,现在难道就没了吗?深圳这一年没有人口流入吗?这一年深圳供应新房数量真的超过了往年太多吗?本质都没有变,都是一些外部的强力因素,改变了这个进程,然后就导致了结果的完全不同。就像一个方程式,你按照过去的解法算出来的答案,在加入了某个变量之后,答案就和你想的答案完全不同。
0 I% y  }5 z) ?" H/ ~在当前国内楼市的这种情况下,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同,每个城市的房价也不一样,不要拿着一个城市的走势就来看待其他城市的走势。对房价的走势要保持敬畏。过去你能猜中房价上涨,只是因为过去是个普涨,就算是个傻子,连续说3年房价要涨,总能蒙对一次的,但是现在不同了。彭叔列的这20个城市都算是国内顶级的城市了,但是20个城市里面,未来肯定有房价连续三年都不涨的存在,你买到了那种城市,基本上就凉凉了。6 r7 N* l7 D& ^8 j2 ^5 Y7 X
就说这么多吧,大家对楼市还是保持敬畏吧,彭叔还是那个观点,楼市的风险已经不亚于股市了,楼市看似稳定,但实际你是拿着全部的身家在投资,而股市虽然不稳,但是你却只会拿你很少钱去玩,这两者投资失败所带来的后果差距特别大。现在房贷利率已经高达6%了吧,算算你一年的资本成本是多少,别听那些炒房客忽悠你说房贷看着只有6%,然后实际上只有2%什么之类的骗人的话,你跟银行贷款的时候,前几年都是还利息,后面还的才是本金,所以你最开始的资金成本,就是6%。不信你自己用贷款模式器算一下,你跟银行贷款5年,然后5后你选择提前还款,你这5年一共支付了多少利息,你一算心里就清楚了,那些房产博主就是为了骗你买房,故意把房贷成本给说的非常低,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样,他们给你偷换了概念。2 A. }+ M9 ^3 R9 R
最后:' D2 ]4 c( y( I, d1 k& B
下半年经济越来越差,而房地产这个尿壶却用不成了,去年深圳、西安等城市都用了尿壶,结果今年GDP成了这样,你可以去问问这两个城市的土著,去年把房价硬拉高了那么多,他们当地的实体经济真的好转了吗?彭叔还是19年的那句话,凛冬将至,给自己准备好余粮吧。2020年的疫情只是让该来的经济规律晚来了一段时间,并没有真正的改变本质。
自由港1 | 2021-10-20 08: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战一直都在进行中,只是普通人没有认识到而已。例如八十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从此拉美化成了一种现象,例如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四小虎也就没有了,例如欧洲债务危机,动摇了欧盟的根本,例如2015年里应外合挤兑人民币,中国外汇储备下降了一万多亿美元。9 H; V8 X7 \2 ~7 S2 Y
金融战的根本就是金融杠杆,美国股市,房市的规模,大约都是GDP总量的一点五倍,十分均衡。. w5 M9 I( Y; I5 F# L3 r
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大约是GDP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如果房市规模上不来,那么,中国将十分被动,大量资产都会被外国收割。
$ Y$ |5 c/ A) C9 z2 p金融战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高杠杆吃掉低杠杆,二是强杠杆挤垮弱杠杆。! S9 ?0 I% p. z8 V- R/ T; M3 D5 }
美国加了杠杆,中国跟不跟?不跟,就利用杠杆优势,吞掉你的资产,跟了,中国金融风险加大,就联合内鬼借机挤垮你的金融体系,再回过头吞掉你的资产。
9 N2 {0 v- B3 G美国的金融霸权,第一是拥有核动力印钞机,第二就是拥有杠杆大法,相对而言,杠杆大法才是主要武器,核动力印钞机的负作用很大,美国自己也吃不消。
% i5 m0 A8 A* Y8 P房产,股市,债市,期市都是金融杠杆的主要载体,中国除了房地产,其他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美国,曾经的日本也是如此,只能硬着头皮在房地产上加杠杆。
衾寒寒k | 2021-10-20 20: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时段不同而已。5 C- v* r8 c( b  m4 P: [
! ?9 R- x6 H1 l& _
美国、日本历史上,难道没有过大规模城市化,农民进城,大搞房地产,拉高GDP的阶段吗?# M7 [/ l" ~; \; \

$ _4 {4 O- \0 t+ Q! B5 V拿中国的现阶段和美、日的现阶段比,是不合适的。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相当于他们的几十年前。9 U3 h8 f& d0 d

  ^3 n2 \8 b0 \1 d0 i美国、日本到了城市化率到了75%以上的时候,才停止这个过程。我们离这个还远着呢。
ucoqym8242684 | 2021-10-21 02: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不是政府主动大搞房地产。政府从来没说过要大搞房地产,朱镕基那也只是说类似要让房地产平稳运行,良好发展之类的话。
( l" t4 e" `6 m$ _# I  U- R- u+ i实际上08年之后,主要是两件事:一个是林毅夫鼓吹的大基建,和家电下乡,用投资拉动增长;一个是张维迎鼓吹的要跟随西方国家的产业发展,去做金融服务业,当时我们的教科书上清一色都是工业是落后产业,服务业才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方向,在09年政府喊出来要做大做强金融的口号。8 l1 w( i, R- t) j, k
大基建的后果就是钢铁,水泥这些本来就要去产能的行业根本不去产能,反而还在往上加产能,焦点访谈还去河北访查过。加了产能怎么办?不造房子怎么消化?毕竟不是什么烂钢都能用到航母上的不是?
3 n& c0 K. Q; M- S( g0 O' H! h  T, U为了搞大基建,家电下乡,政府通过金融手段弄出来了4万亿和8万亿的钱,钱全是流向基建行业的。林毅夫的想法就是学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通过政府投资,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让市场活跃起来。但是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罗斯福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强化工会,强化工人和资本家谈判的能力,新政的政府投资大头收入会被工人阶级拿走,工人再用这些钱去购买他自己的生活物资,搞活市场。国内的钱也是流向基建,但问题是国内当时那笑话一样的劳动保障,还有工程分包,大基建投资下去,大头都是层层分包的那些人的,真干活的人拿不到多少。少数人拿大头,他们的消费需要根本带不动国内市场;所以一方面是国内百业维艰;另一方面的现象是有太多人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于是在游戏里一掷千金,或者干脆到国外去买奢侈品。不过,这些奢侈的消费还不算是这些钱太多的人的主要资金去向。
0 e0 `: _, p5 T: p7 }3 z/ ^7 G另一个是做大做强金融,金融业蓬勃发展,市场上流动性开始泛滥;但是,金融这东西晴天借伞,雨天收伞。所以,你越有钱,银行就越会借钱给你,你越需要钱,银行就越不会把钱借给你。所以,谁最能借到钱?那些不缺钱的人。搞钢筋水泥的人最不缺钱。
, P8 C4 d6 ~# S8 E- \. K$ ]$ O% i好了,搞钢筋水泥的人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了,怎么办?升级产业?笑话,自己赚的好好的,干嘛要升级?升级了万一不赚钱呢?去投资其他行业?你看其他行业半死不活的样子,除了做游戏的,哪还有值得投资的嘛?还真有,就是房地产了。: w0 q* z7 q. C' U
接下来,要怎么理解房地产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刚需。衣食住行四大项,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就从这上面下手。衣服赚不了,这个行业参与者太多,而且高度个性化太难垄断了。想从吃的这块入手,蒜,姜,葱,豆子,猪肉挨个暴涨了几轮,但是这块国家管控得严,拎个棒槌天天打地鼠。出行?国家垄断,伸不进去手。水电煤气更别说了,在上有管控,在下人家自成一体,独立王国。诶,到最后发现就房地产不错,死命炒房,政府也不管,反正政府自己不缺房。说不定还看着房价飞涨心里暗爽,于公,土地财政年年创新高;于私,自家便宜买的房子也是跟着水涨船高。反正通胀的统计口径里把房地产去掉了,涨吧,涨吧,又不影响政绩的喽。非但不影响,还能帮着GDP创新高,对政绩反而是一个加分项。
5 F* h2 |$ b) m7 x( D" f4 g* ^最后,房地产涨了多少呢。我懒得自己去查了,就捡个现成的便宜。B站搜“CPI的猫腻”,“08年以来,全球主要货币都贬值了多少”。我这就不做复读机了,直接取用数据,中国当下的货币流动性是08年的5倍。而这个增长出来的4倍,大家就不用想了,跟咱们都没什么关系,咱们大部分人还是赚原来那个1里的钱。至于4里的钱,都是钢筋水泥业和金融业还有it业的。9 i" i  @, _+ q* Y' @6 y
接下来就到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出场的时候了。请问,假定房子供需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货币量增长到5倍,那么房价会发生什么变化?(尤其是其他一切适合通胀的玩意都被政府按得死死的的情况下)。房价平均应该涨5倍,对吧。. ^: A$ F3 K, \+ [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什么来着?全国从1里赚钱的都在烂,只有从4里赚钱的笑开花。那么目前我们点出来哪些行业从4里赚钱?钢筋水泥,金融,it。钢筋水泥嘛,其实也是全国分布的,由于城市不同,有得赚得多,有的赚得少。但是我们看金融跟it就不同了,金融和it城市就那么几个: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传统软件公司就别老来凑it这个热闹了,大家赚钱的底层逻辑完全不一样)。
' _. I2 f0 s% H- s7 M8 P那么,为什么it业如此特殊呢?金融和钢筋水泥业那帮人都是政府指定从4里赚钱的,别的行业没有得到政府特许,只能在1里吃土,为什么it也能混进4里去?核心在于,it能帮着国内的金融业赚更多钱。其他行业你想去美股上市,很难。但是it业由于有微软,谷歌,百度,腾讯这样的行业巨头在前作为标杆,相对很容易去纳斯达克上市圈钱,反正美国也是量化宽松到飞起嘛,it又是热点概念,多好啊。所以国内做金融的特别喜欢扶持国内做it的,大家一起把数据做得美美的,一起到纳斯达克去赚美刀,多开心。这就是我过去一直想不明白的逻辑,it这行里那么鱼龙混杂,一大堆数据造假的,国内金融圈都是瞎子吗?现在发现,他们不瞎,他们就要你作假,他们在乎的只是你作假能不能骗过美国金融圈那帮煞闭同行。所以为什么it能在4里捞钱,因为it能帮干金融的老爷们赚钱啊~- ^2 I( x: q- S& v9 q8 A: K& p
北上广深杭,广州和深圳是中国全球化下的现代制造业起源之地。但是由于珠三角平原太小,土地面积受限,于是制造业北上,一路上到长三角地区。平原面积足够大,人口多,劳动力素质高,还有上海这么个不错的港口,于是落地。有人说,上海辐射带动长三角经济发展,那是纯粹放狗屁。实际上因为上海背靠长三角的广大地区,才有了上海的发展;上海依靠港口优势,从长三角稳定地吸血还差不多。这也是08年以前,北京作为首都却一直破破烂烂,经济上不去的原因。产业不用继续北上了,就算北上优先也是苏北和青岛。0 [& K: R" K, k% y7 `9 }! [5 L
北京的起飞从09年开始,或者也可以往前推,算上为了奥运会大搞基建。但是考虑到发展的持续性和长期发展的源动力,那还是追溯到09年做大做强金融。做大做强金融,滥发M2,由谁发?银行发,央行发,在中央政府指导下发。上海虽然金融业起步早,但是中央政府和央行都不在上海,而在北京啊。那金融业必然要大规模北上;不然怎么和银行联络感情,怎么拿到比别人更多的信贷份额呢?既然金融业北上了,靠着金融吃饭的it业当然也就只能最多得集中在北京了。上海辐射长三角的下半句,叫北京吸干了京津翼。这也是一句狗屁。北京从来就没有吸过京津翼。说白了,北京的兴旺发达靠的是金融业,靠的是开动印钞机印钞票。北京周边穷困起不来是因为产业自身烂;就那么烂的产业经济基础,让开印钞机的北京有屁好吸的?只能说是北京能靠开印钞机发展起来,但是周边区域却没享受到北京开印钞机的好处——毕竟印钞机嘛,难道北京那么大还放不下一台印钞机,还要放到河北去?
% G# ?" j# }  {1 |; X2 p全球的经济格局负责印美元消费的中心国家美国,介于负债消费的中心国家和制造业的外围国家之间的日本和西欧,以中国为代表的制造业,外围国家,以及原油(最主要的能源原料和最主要的高分子化学原材料)和其他原料的提供国。: ^/ u5 n2 g% S: j/ f; p' ~
而中国的经济格局,则是北京为中心地区的人民币和信贷提供地区;各省省会算是半中心区;其他地区都是外围边缘的制造业城市和原料提供城市。) P8 }" T6 K, ^. s6 S( P+ P. a
在内外两个格局中,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越靠近中心,就越享受利益,生活水平越高,条件越好,越稳定。越靠近边缘地区,就越承受代价,生活水平越低,条件越差,越不稳定。但是也有一个决定性的不同:全球经济格局下,美国的信贷扩张,印钞票,用废纸去换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到最后是要还的,不然会有信用风险,外围国家会质疑你的还债能力。而在中国国内,北京的钞票随便印,用废纸去换其他城市的商品和服务,是永远都不用还的。当然,我们的财政部对于这种通胀也是有一套说法的,说法之一就是,由于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财政部那边必须印和国内这些制造业城市生产力水平提升相应的钱出来,买下来制造业城市增加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当然,实际上财政部印的钱远超出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所以他们还有其他一揽子说法)。当下美国在搞MMT货币理论,其实,说白了就是试图把过去各国只在国内用的理论适用到国际上:为什么美国要印钱?因为东亚(中日韩)地区生产了大量的商品和服务,所以美国必须增发货币多印钱,买下来东亚地区多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
$ S6 ], H6 h+ W  G1 P通过对比全球经济体系格局,可以更好的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的经济体系格局,对未来作出判断。对了,全国百业受罪,但是除了金融,it,钢筋水泥以外,还有一群人的日子也是不声不响地过得红红火火。在回答这群人是谁前?我先问一个问题,就是it业的工资算高吗?其他行业毕业生月薪5000,it月薪,就算1w5吧,2w毕竟还是少数。也就是it起薪是其他行业的3倍。看起来好像挺高的哈。但是考虑一下竞争呢?其他行业是15亿人,刨去老人小孩,粗略地算他7亿人吧,共分全国五分之一的蛋糕;it呢?和金融,钢筋水泥,还有其他少数能在五分之四的桶里分蛋糕的,能有1亿人吗?我看有1千万都够呛。反正都是粗略估计嘛,也不用卡得太严,就算有700万人好了。那么,两个圈子的人均收入差距应该在400:1左右。结论是,it业的废物蛋们混进了人均收入是其他行业400倍的圈子里,实际收入起薪才只有其他行业的3~4倍。那么,大头哪儿去了呢?金融业是it业的大爷,金融要和it91分账,这总不过分吧?钢筋水泥自己有钱,是金融业的大爷,人家要和金融46分账,不过分吧?可是这数字还是差得太远,对不上啊?那我们再找找还有谁是金融和钢筋水泥的大爷好了。金融和钢筋水泥业怎么当上大爷的?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好了,最大的大爷找到了,是银行,更是政府。政府太大了,地区各不相同,但是总之,军队,有些地区的公务员,公检法,银行,小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兴旺。it的小职员眼见上面大山是一座压着一座,发8现自己给压在了最底下,算了,3倍就3倍吧,这个圈子里靠专业技术也就只配这么点了。% ^% l/ t' @6 g$ ]. B
<hr/>接下来,我们考虑供需。全国都在烂,就北上深,或者再加个杭州在赚,人口必然涌入,那么北上深的房价飞涨自然应该远超5倍了。但是我们再考虑一下,跟我们抢房子的当真只有要买房的刚需吗?当然不,还会有投机客对吧。那么除了投机客之外呢?想一想,还有什么机构不缺钱,又能让房地产商用房子换来现金的?对,就是银行。商品怎么赚钱?从消费的角度来说,价格x销量。从生产的角度来说,如果不会积压商品,拖慢现金流动的话,就是  单次平均生产量×周转率。一般商品,采用第一个公式。只有供不应求的商品,才会采用第二个公式。但是由于国内的银行可以为房地产提供无限的增信(只要你有房子),也就是说只要房子造出来,现金流就回来了,根本不需要苦兮兮地去一点一点卖房子来换回现金流。这意味着什么?国内的房地产商根本不愁房子怎么卖,人家只愁房子卖得能不能价格更高。人家买下地之后,就可以拖着慢慢出手房子和楼花了,反正老百姓爱买不买,地产商只要自己够还银行的利息就行。当我们平时算供需的时候,总是算算供给总量,需求总量。一般这样做就行了,毕竟商家那边也希望以一个有得赚的价格尽快出手货物,不要挤占现金,好投入到下一次的生产里去。如果他们选择不卖,银行是不会为商家积压的货物提供高额的增信的。但是在房地产业嘛,就和全文讲述的一样。供过于求了?那我不卖不就又变成供不应求了。只要房子价格拉得够高,银行给那些卖不出去的房子提供的增信说不定比造房子的成本还高,那开发商根本就不需要在乎房子会不会卖不掉。说不定卖不掉更好,以后房价接着涨,地产商增信额度还能更高。
0 A) T+ @3 W# b* a  A3 [8 K于是,从供需上入手,房价就更进一步被推高了。当然,北上深的房价最是出奇地高。1 P% e1 F6 C6 j3 P
<hr/>想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郎咸平以前一直在喊,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现金为王,现金为王。我现在真恨不得掐死他。他一个做公司金融的,根本不懂宏观经济,整天在宏观话题上上窜下跳个什么?这狗东西。现金为王,那是金本位,黄金作货币的时候。现在都是信用货币了,说白了现金就是一张废纸,想起来真是气死我。
古方肚子上 | 2021-10-21 13: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房子降下来,所有银行全部停贷10年,让开发商自生自灭,让炒房团无路可走。普通人没必要急着买房,租房比买房便宜。以目前杭州房价,100万首付都买不到市区的房子,谁敢保证未来30年不失业!一月1万多房贷,一般人支付不起 ​!
用事实说话腋 | 2021-10-22 00: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搞房地产没有问题,如果实打实的发展房地产
3 h& M4 h2 R' C; t$ |% D$ R让房地产回归到建筑行业本身,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1 i" R+ B9 \4 \) x; n3 v房地产可以带动钢铁、水泥等下游产业的产能
, W$ N6 ^6 @. n& _同样,如果聚焦于提高居住感受+ G# A  z! B, G0 o! K/ |# A
比如被动式,降低能耗,太阳能系统的引入和加持,智能家居等等& R! @' D. T$ W' d3 E
从建材的低碳环保,轻便耐用,新型材料和工艺的引入+ H" z- t- _/ H* ^( H+ d
这才是正途
) t  h' a2 Y, |0 B& g) z/ z) V但现在问题是卖期房啊,这就类似于期货+ F" G5 ?% ]# H& s7 {: i; G. X- U3 b
除此之外,房贷的推出,这就让房地产具有了金融属性
% T9 x0 X* f" A8 j- s更重要的一点,中国的户籍制度,让房子本身发挥了远超居中功能的作用: R" r' m6 x  @7 E5 _2 o9 T
教育,医疗等等和户籍强相关的资源,让房子具备了更多的稀缺性。* L( V' ~/ F/ |
期房,贷款,户籍绑定,让房地产脱离了建筑行业的本质
, \; F- S' A: ?成了一种金融工具,成了一种社会资源分配的先决条件
5 [1 }) l1 M; u0 d是时候给房地产做减法了,回归居住本质,让房子的舒适性成为选择的首要标准
独孤一山臃 | 2021-10-22 1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现在城镇化率才63.89%,人均建筑面积39.8平米,考虑到实际居住,可能只有32平米。不搞房地产你让进城的中国人住哪?睡大街吗?) C6 e9 J! O9 y3 j, s; N7 h% X
你光看到房地产的风险,房地产的贡献呢?GDP高一般意味着更多的产出,所以你会有更多的房子,能让更多人住进去。光说房地产拉动GDP,得有这个潜质才能拉,没有过去20年的城镇化,拉得起来吗?' F' w  j/ p& a7 p' K" @) l! D
所以答案很明显了,中国所处的阶段跟当年美日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不缺房子时再搞房地产当然危险,但是房子要是还缺呢?
稻草人865 | 2021-10-22 14: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多啊,买房到现在都还是刚需。房地产就算是泡沫,这个泡沫也是很安全的
然并卵2017 | 2021-10-22 21: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本身就不具有参考意义,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程度和美日90年代还差多少?达到70%了吗?没有
) K! m9 M5 j) K; B我们要达到那个程度再来比较这个问题,才实际。
" \7 H+ {  Z) n- j3 \8 M* O就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程度、人口以及目前的房产建设速度再过20年都不一定能达到,为了健康的城镇化大搞房地产没什么毛病;但是要注意的是那些恶意炒房的人,说不定中国下次革命会是无房阶级和有房阶级,还会有”打倒房主”这样的口号也说不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