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一样,也是每天需要坐很久的工作。但哪怕在不忙的时候,也觉得特别累。或者自己感觉身体上并不算太累,但精神上极度疲乏。2 c+ N* u1 Q Y( {/ ?
( c1 r4 }& z* S# L. B
我跟我同事私下讨论的时候说:哪怕身体上不累,也很不开心。一天一天熬得慌。 n5 V2 D; ^0 q" r1 _
. r5 J0 ^# p$ s其实在工作进行到第四年之前,我从不觉得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只要咬紧牙关,撑一撑就好了。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考证、每天熬夜也没觉得怎么样。% a9 P$ B7 k! I- N/ x# w8 x3 d
9 F# K& r: H4 v0 o) W但到了第四、五年里,许是年龄大了、体质差了,我开始明显觉得吃力了。总是觉得很累。能支持我每天要死要活爬起来的,除了强烈的职业道德,还有穷,没别的原因了。
3 x) k0 |4 Y k$ ]$ h, `& {- d- K" _, h. L( l+ g8 B' |% }# f
自我感觉,就像一个低电量的手机,闪着危险的红光,还要点亮屏幕、运行各种app。3 B) Y4 w. f7 y8 \! H+ @. P+ e2 p
: f% t. a7 m5 w5 G可我每天强撑着自己做的那些事,根本就琐碎、无趣、毫无意义,不做又不行,我觉得我的人生就要浪费在无穷无尽的鸡毛蒜皮里了。这是导致精神疲惫的最主要原因。
, d) L6 \; w1 o# s$ {3 T; w7 _) g a" C" x
大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关注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但总是成功少、失败多。也正因此,我对那些标榜如何如何使人焕然一新的书籍,总是抱着一点警惕性:再好喝的鸡汤,喝多了也腻味。我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做法。
- Q1 Y8 V; f& c" J0 p+ A1 a' ~: `- q7 b0 b* ?4 ~
前两天在得到APP听书,是巴里 施瓦茨的《你为什么而工作》,里面谈到机械、重复的劳动会使人意志消沉、金钱的刺激也会恰得其反,只有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让员工能够自我实现,员工才会充满斗志。$ a0 c; |) |7 p/ M# E3 E
9 w8 i+ m4 ?# h: {2 \
这里面的道理固然明了,但却更多是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去阐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一个每天“感觉身体被掏空”的、对企业毫无影响力的普通员工,我需要的是能对我自己有切实帮助的方法,不要励志鸡汤、也不要毫无用处的安慰。& ]' L( r* w, D0 l0 K: ~# I
. E. p) y5 q8 o, [" e* l正因如此,这本书一出现在我眼前,它的题目就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你充满电了吗?——激活人生状态的精力管理关键》# q: J4 @9 y0 o. k' S, R0 B3 q
. m9 k( J/ O: ~/ @8 }" J: e5 R# @: X. N+ Z
! Q [9 k/ M# g; d$ l
6 C# x2 }, t# p% {' o9 O$ w
这本由美国作家汤姆 拉思写的书由后浪出版集团出版。正如序言中所说:“与其说是精力管理,不如说是能量与心态管理。”“它从‘道’上纠正你的观念、从‘术’上指导你的思考、从‘器’上提供实践技巧,打破‘反正我也成功不了’的心安理得。”
" ]1 \ a! B7 g) g; c0 |% w' H
' r D" v" f/ i6 e ^意义!9 M" R, X* K7 ~5 g) d/ q
7 S* T0 K' u$ Z! v8 P8 M昨天,20%的人花了很多时间做有意义的工作。
8 F9 E, p0 f7 ?) T8 c) N/ ?5 }. U! U- Y/ z5 _; ~7 y5 L; o0 Q' E
昨天,你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过去一周、一月间,你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 O( j, N6 k, K- P
: o- d7 q5 y+ i4 `如果夸夸其谈,我的工作当然意义很大。但若分散到每一天每一时,那只是一件又一件无穷无尽的事项,让人精疲力竭、心烦意乱。
5 C( @+ W" Q' O" X D0 u0 @& P5 P3 n
但汤姆 拉思告诉我,工作不是为了活着或者敬业,是为了每天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动力,需要在对集体有益的事情中去寻找,问问世界需要什么,再问问自己能提供什么。
, O% E( q$ g3 B
& x( c$ N& @. U. q/ c也就是说,当你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兴趣、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的时候,精神疲惫的状况就能够得到良好的缓解。
5 I( I, S1 D6 f) O8 r8 P
" r( w) q; _% v2 Y, `
) I& d4 \) B/ p& q$ R0 G- w0 F7 G7 u" B/ l
有意义的工作常常是双赢的。只有陷入默认不假思索的劳动,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才会极度疲乏。, \$ I9 @1 |' ~0 d! Z* q
4 I5 B( Q4 W7 Q( U9 U5 q工作,也应该是我们的目标,而非场所。
6 r5 @. c7 l' Q6 a% Z7 ~- Z3 {# j! ], E, `" \1 z
因此在工作之前,要先停下来想一想:我要做的是什么?我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多做、无意义的事情不做,必做的加紧时间上的管理,远离一切干扰项。同时别忘了休息。" k9 ?3 y! X5 w( P) {. n% B
* C, R% K" X7 j* k" }+ C当工作从为了金钱而被动从事的项目,变成为了创造意义而主动去做的事情,一切就都变了。/ i4 j7 i/ n7 A$ X0 f
. `' \8 x F/ P6 Y1 A$ r
互动!& U5 H0 m; C' L3 J, u& V2 U/ D
7 v8 Y) ~8 G- d. a# `# N3 T
昨天,16%的人进行了非常积极的互动。* y1 C- l! Z1 b$ {3 v7 o
: ?( V0 C0 v' z$ j3 ~+ `当工作有了比金钱更为宏大的目的,下一步,就是使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0 O2 p% B- E4 [- t. H, n% E1 K; t( {9 W5 \, c7 t) L3 f( J" Y
而高效从来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一个小顺利、影响下一个小顺利,当优势累积多了,成果自然也就有了。
5 p5 X6 a; U) ]$ e1 ^! B0 E3 p! w9 W! L, P. s- h+ c
重点在于:给自己一个微笑、也给别人一个微笑;自己成长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成长;金钱买到的体验、远远大于金钱买到的奢侈品所能带来的幸福感。
' b5 N; J% c7 @8 L0 C( d( `, h. C7 L/ V, C
换句话说,人是群居动物,孤独久了,精神就会疲惫,而与他人的良好互动,能够抵消生活中的疲惫感。
) }9 P! z3 \6 G
3 g6 z$ \. z+ u而这些行为所能造成的幸福感,还是可以传染的。
o+ Y8 R2 \4 ?4 `6 U& F4 K. F* N$ h1 W# {5 G
能量!# d) _: f; c5 N. L
* s7 U9 E) }" X# I7 Y7 J- h
昨天,11%的人能量充沛。8 A+ G- H& F3 n1 g$ V4 S$ Q
7 }( M! S! D' ^/ q4 n; [+ O
这就是最重点的部分了:在面对每日繁重的工作时,如何才能让低电量的自己,得到及时的充电?
& j& h$ C! L6 b! k& y) D
8 ?3 N, }6 f, a( Z. @% r内容其实是最简单的老生常谈:吃、动、睡。
9 p% y( r8 ^2 R" Z! p4 c
0 t. t- p0 x# Y7 |吃:使用短期思维,不考虑未来,只考虑当下的每一口,是否对自己的健康有好处。远离一切的垃圾食品。6 ?3 i8 G9 u* T# `2 R+ w
/ l6 p' E' _. b! z" |2 v$ F8 ~动:总是几个小时坐着不动,每天运动也不够。每个小时动一动,便能够抵抗大部分久坐带来的疾病。
1 j5 |2 N! }( T; l }( B
+ n; X* n! ?: n1 x5 P" \睡:工作太久睡太少,效率反而更低。
$ F7 h/ O/ v( n# o- a9 X8 w$ o
$ m; i- I9 c" ^6 K) k吃饭——运动——睡觉三样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压力便可以得到良好的舒缓。+ g/ t* g! m; M; n! I }" |" ?' R
. V+ A* Z7 Y0 I2 [! ^6 }如果总结起来说,便是:做有益于他人的事、创造更正面而不是负面的时刻并与他人进行良好互动、做能够改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选择。: p' m) ]8 ]# l) \% R/ E3 ^
4 M, |1 H+ ?, V& D而在《你充满电了吗》这本书里,意义、互动、能量三大部分里,又分21小点,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 H2 ?' _8 z9 L) {6 ^
7 B6 L+ R; ]$ X这些方法并不难。难的在是否能够坚持下去。现实生活中,这21点如果有一、两点能够彻底坚持下去,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 G1 _2 C! j( a% F2 L, P" `' W4 R8 m% W$ `. c y. A: _! Q
此外,疲惫除了身体上的疲惫、找不到意义而造成的精神上的疲惫以外,把精力过度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也是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因此视力所及之处,除了“做什么”,也要关注“不做什么”。
& b4 ~, Y- g9 B9 r& |8 L: Q
4 g2 e) t+ y2 J& T5 E6 D' k* U后浪有一本书叫做《不做,让人生更丰富的减法哲学》,刚看到时,我整个人都是懵的:不做?还更丰富?这怎么可能?8 j" l; e9 N. X$ H6 R
! ^6 z @8 V. L6 J/ a1 I4 Z
; ?2 _, Y8 \+ p+ ]; q5 i' N" T5 l# x- X' ]0 J
真读起来才发现:人生不过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过日子。我们为了“要做”而浪费了太多人生。
8 G. `. j- ^; {7 v$ K5 t2 S
k! g! M7 P) |! {$ u* {这本书的作者辻信一,是日本一位文化人类学家和环保主义者。2009年,他出版了《为了慢生活的“不做”》一书,这本书就是在其基础上修改后的作品。2016年,这本书由后浪出版公司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b' l; C. q) W
/ @ {( B# P! \0 v- l4 G. r
辻信一在书中提到:现代社会是一个“要做”过剩的社会,每个人都有一长串的“要做”清单。当时间不够的时候,我们便大力提倡“效率”,但当效率提上来、节省了时间之后,我们又会把这些空出来的时间全部用新的“要做”填满。0 ] H6 [9 C& _2 y% X7 g z
5 s* D; h, }) o0 d c) E3 ]: D' g
辻信一先生把这称为现代人的“空白综合症”:即我们见不得日程表上的空白时间段,总想把它们全部用待办事项填满。. |; [: J9 d" H* Z) A5 s$ j
@7 |( D4 t8 | c) E, e但填满的,全部是“要做”,我们真心喜爱的“想做”,却不见踪影。而我们这样拼命努力地工作,不就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去做“想做”的事吗?为什么我们会让“想做”为“要做”腾地方呢?我们又该如何,才能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W G& p. ^) K
5 \( F e+ C" J+ ~
在书中,信一先生举了日本电影《海鸥食堂》中老板娘的例子,当游客羡慕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她说:我不过是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罢了。
7 y2 I: v. G0 y9 i$ q% X9 N. v+ s9 z$ I+ d6 X) v1 {/ N
事情就是这样简单:为了“想做”的事,我们先从“不做也可以”的事情开始,给自己列一张“不做”清单吧!
0 e5 i j* z, [1 t
0 O" w3 Q/ H; o" `) I在书中,信一先生列了这样的“不做”清单:/ P1 [: c. E( } |0 b
* I/ D" B; i) K V7 u. o* P l
不看电视
8 p( t2 u3 y1 P, n `3 m4 b/ @' N l
不赶车( I7 a4 [9 G% [; ?7 C, c
. q0 e a( {2 @不用一次性用品% _( [+ Y: Q5 v6 x. r& ]( @5 c
7 ^6 h$ N6 o+ E# \& a) [吃饭时不谈工作+ t0 G7 d& j6 t3 ~4 N
2 P) _2 z `! H+ C7 G$ Y: R3 `
不浪费上厕所的时间) U" E( {; [% Y9 U# `7 Z) l8 H
% |# r6 U5 E$ C5 L
……, `: b6 m D% k7 H9 e
9 S# Y; d1 b) M0 O) t0 z4 ~4 l5 l表面看来“不做”,好像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一样,但细细想来,所有的“不做”全都是“在做”啊!" K I, \ W" {$ K
* F5 n0 \+ q' R7 m! D不看电视,我在感受生活
2 R4 W, X( @/ r; {) i( l" a' {1 L/ H) S3 e. C6 c) F
不赶车,我在摆脱尴尬、慢慢行走
! I( e" [, M7 l+ Y, Z6 L1 x% M8 u. s' |3 K3 j9 A/ ?+ u
不用一次性用品,我在珍惜生活、保护环境
v, T1 N, v1 I7 l* j
7 o k0 n2 O, m8 N) R( C; K+ h x吃饭时不谈工作,我在认真吃饭6 O: T. w& i$ l1 ]1 ?% ]: h
2 Q% r/ r* o# N不浪费上厕所的时间,上厕所,重点就是在排泄啊
: w2 Z& X6 X6 T- ?, l6 R" G r9 u+ I r' F1 R* D! `
在空间上,许多人的断舍离总是断不干净:扔了旧东西,家里有了空地方,就必须要买新的东西填满。有了新衣服,就一定要买其他可搭配的衣服、鞋子、包,我们的欲望无穷无尽。
. E Q$ p: D$ W7 y# }+ x; y2 W. G Z; C9 i1 Y; {" n" ]% M
时间也是如此:我们用无穷无尽的事项填满了所有时间,却忘记了我们生活的根本目标;我们盼望简单生活,却用无穷无尽的“要做”亲手摧毁了自己“简单”、“要做”的生活。
2 A+ w+ ?. j- B
" L+ D- p! K% w/ q8 W1 k当我们老去,我们回忆起的,不是每日做了哪件事、完成了哪个项目,恰恰是我们为“要做”而常常放弃的那些生活中的琐事:与朋友的交往、家人间依偎、晨光下的牵牛花、夜幕下的牵手。
* R5 h9 ^7 g) ?3 |
# y2 }% n- W3 U A6 B0 _生活本身很美,只是我们在外面包裹了太多的名、太多的利、太多为追求而进行的追求。层层包裹之下,我们便忘记了最初的梦想,是简单快乐、做自己想做事情的生活。6 A3 z; ~: o% ^& `
& y, e/ v8 }. B- A& r放下这些“要做”吧,列一个“其实不做也可以”的列表,让生活回归本心,变得简单又丰富。. Z) A3 J F7 ?/ M4 h# Z' F
: D% K) U" X6 R当我们的工作拥有意义、不去做那些“其实不做也可以”的事,把空闲时间用来感受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我想这种挥之不去的疲惫感,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 g" [' e5 n7 y9 S, \6 B% u
: a: q2 d* |" O2 W1 x草蒙茸:好读书、不求甚解,爱写字、随想杂谈,从心所欲、偶尔脑洞过天。凭书立案心自远、执笔为剑走江湖。公众号:随想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