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对于孩子,是弊大于利吗?

[复制链接]
无悔追求潭 | 2021-6-28 14: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美帝养老问题, 传说中的美帝子女不管父母纯粹是个误区, 我工作中接触到的老人, 不论什么种族, 老人不能完全自理的, 大多是子女在打点照顾; 父母完全不能自理, 送老人院照顾日常生活, 但是医疗方面子女能处理的还是子女处理。美帝政府对民众基本做到老有所养, 子女的压力没有那么大, 尤其是穷人的子女, 他们照顾父母政府还付他们工资。子女和生活能够自理的父母之间比较独立, 不大互相强行绑架。$ k: i0 G# V0 C5 g

" }8 i; a8 G4 s( k4 s: z) r3 r1 i移民跟其它事一样, 哪可能全是好处没有坏处, 能得到想得到的好处, 能承受伴随的坏处, 想明白就好了。我家俩娃, 在美国出生长大, 进小学前不会说英文, 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自认是中国人, 印度人, 韩国人, 白人什么的, 但看比赛时都是为美国队加油, 不管对手是哪个国家球队; 饮食从带血牛排汉堡芝士到毛血旺羊杂汤韭菜饺子带刺的清蒸鱼, 只要好吃都爱吃; 回国玩开开心心, 在美国生活也很满意。我看不到孩子们的纠结, 他们对每种文化接受度都良好; 我看到的更多是家长的适应不良, 即使在美国生活几十年还是fresh off boat心态, 非得用自己几十年前在国内形成的理念习惯要求孩子, 人为造成文化冲突。
月夜狼族涝 | 2021-6-28 17: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痛苦,最可怜的是大家都忽略的移民一代的父母。+ T1 I% ]& ]' f1 X7 u# E
% K% V8 O3 j+ R1 R. D
我身边的大多数一代移民或者说正在努力成为一代移民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说为了子女,其实移民二代确实处于一个相对较舒适的环境,没有一代的心里包袱,不会去挂念国内亲戚朋友什么的,在文化上也没有什么冲突,他们不说中文,说着英文,他们没有收到中国文化的熏陶,所以什么归属感之类的,长大会明白,但不会理解。他们也在各个行业奋斗着,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鬼老一样。" H* ^1 `! l; U8 l

% T# |" E* q  H相对二代来说,难过的是移民一代。他们一直被中国文化影响着,很多人会在35岁左右非常的想念国内的生活,热闹的人情往来,丰富多样的美食,热情的亲朋好友,特别是过年,在澳洲,中国年会比圣诞节还热闹。圣诞节是家里热闹,中国年是大街上热闹。身边的很多人虽然已经是入籍了但是他们的亲密朋友圈仍然是中国人,很多人观念国内,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又不能回国,因为回国没资源,没有特殊技能,在国内是难以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所以一直活的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好。特别是心理上的障碍还是比较大的,有时候看着他们也挺可悲。
+ t5 z! y$ ^* c7 g% v1 L- U
" G, T9 x4 U0 ~/ w- S) z讨论到二代,再多说说大家忽视的一类人,移民一代的父母,真正痛苦的是这类人。他们一辈子辛苦打拼,到老了,跑到一个陌生的国家,不会说英语,没有工作,没法与人沟通,没法消遣,没法娱乐,连最基本的唠嗑都不行,所有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心理上非常的缺乏归属感,有些父母因此不愿移民,可是不移民就要和子女万水千山之隔,他们的所有资源,所有的好友都在国内。以前看到一个求职的帖子,一个中国的子女,帮着父母发求职贴,愿意无偿!无偿!无偿!帮人干活,可想而知这位老人的生活在享受了良好的空气和先进的医疗水平的同时缺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这样子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痛苦。(父母移民的话最低要交25W软妹币。排队10年以上,只交5W,10年后享受部分福利)! M( Z2 z( N- R6 x3 r
) g  h- T6 h3 p# f
移民可以享受到先进的硬件,可是缺失的是上代人的晚年,这代人的半辈子。: @$ n2 \. `+ |

2 N  n% I3 O" C# \( _我身边有在澳洲快结婚的朋友,来这里10年,两人有工作,都在银行,已经买了房子,父母在国内,现在想回国,可是发现回不去了,回去没有了资源,没有竞争力,以前的朋友都已经疏远,国内的变迁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其实这类人是最痛苦的。
. ^! H1 ]  i' I' R7 ]3 f5 G' l) U# }4 P
其实移民真的需要考虑很多。
123457920 | 2021-6-28 20: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泻药
# e$ f3 a; Y: g, y) [0 U$ s. r0 P& K' q: ~* ~" w* e
我有很多好朋友都在澳洲,那地方过着独善其身的日子挺不错的,就是没事老有鳄鱼或者蛇或者袋鼠到处爬。
3 Z: Z( W, u  A+ l. x
: _# M' ^# E  `归属感什么的净扯淡,古人云一方水土一方人,你在哪长大就是哪里人。老老实实当澳洲人怎么了
( \* l# t3 K3 t/ \# P想投共长大了随时的
6 m; ?7 C4 ~: f- ?- Y" u4 n, ^9 F4 M9 q6 ~
外国人不接纳你还不接纳他们呢,自己有圈子过自己的日子讨好他们干什么?/ l" ?0 N( _, ]9 `1 M

6 E& ^, e# G/ V9 A虽然移民挺好的,但是有几个地方不对。
6 I. Q2 }$ g: S& N$ ]* \
; k. C+ X0 ]" O
1,不论在哪,孩子过得好不好看爹,有钱又适应,和没钱不适应,绝对不同。
我可以告诉你国外拼爹程度远大于中国。
6 B8 v1 u3 B  r) |7 P6 a
& d% C; P! d1 e7 K+ z比如大学的推荐信制度,您想啊,好大学总共那几个位置,一般学生都找自己学校的老师写信。/ {# T3 m& }  o% z5 L  f
那学校就不屑这种信,他就挑有没有大企业总裁的信,政要的信,学术权威的信等等。, n) [& @( x: {# {, G
这样他们学校人际关系就拓展啊,有利于学校发展,没权没地位没钱的,他们就看心情收俩拉倒。
3 n' ?! t$ l% [还有神奇的校友制度,我爹斯坦福MBA毕业的,因为我是校友的儿子,我无条件免试入学。
; B' A" o1 X/ J6 w还能住我爹当年的宿舍哦。
  H) Q7 @' T# M$ w你再看中国,有这回事儿吗。
6 T* h. r+ D' v, j
. O. S8 h1 Y& I1 K5 S; g6 }( D
2.如果抱有养儿防老,想对孩子有掌控就不要送出国,各过各的轻松自在,和孩子交朋友才是真的。; Z3 l. e7 W# ^9 `7 [( `4 E5 K
没说到要点上,西方文明简单来说就是不养老,
" u/ e# o: F, H/ r! \老人退休了也得找个巴士开开找个企业扫扫地,一礼拜三天班,混个医疗保险然后付个汽油钱。
& @! y7 ^1 P; n* o" J! G失业了药费可能付不起,饿死都有可能,中国听着觉得老惨了。3 `2 J; r5 D+ B3 X
但我见过的西方都这样。大半夜的一个老头在超市码货架扫地经常见。
0 v' X: |: e: @4 G所以最好培养小孩孝顺以后再出国。6 c) r) }7 N3 h% S! T* U* w

7 w9 X* ?/ W, _( L% b" z
3.比起什么文化什么国家,让孩子睿智,友爱,心态平和,拥有一个健康的环境,生活乐观就足够了,其他细节有些矫情。
国外大城市犯罪率远高于中国,我实在不能说国外大城市算什么“睿智,友爱,心态平和”的环境。那种环境存在于上流社会以及上流社会的私立学校。现在又回到拼爹了。4 P& t- W4 m0 n, D

- @* E5 ]5 U- a% X先写这么多。
lyylove123456 | 2021-6-29 03: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环境、食品安全、入学入托、户口、房价、课业压力等问题比起来,归属感实在算不上什么。广大北漂对北京又有多少归属感?
/ E! V' p% p6 a3 Z小孩才没有这么多纠结呢,比大人适应性强多了。
Dubssgshbsbdhd | 2021-6-29 10: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妹妹初中二年级去了日本,高中换了国籍。在国内学习成绩不太好。去了日本降一级读,今年大四了。高中时让她选择回国读大学(留学生),或者在日本读。她选择在日本读。快毕业让她选回国工作(日语能力和当地人一样,中文和我们一样,英语突出)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或者留在日本。她选择留在日本。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爱好,成绩优秀,有个喜欢的日本男友。国籍什么的,和一个人的个体选择比,不算什么。偶尔回国和我们聚一聚,其他一切正常。
桐桐856 | 2021-6-29 15: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请自来。
3 i& Y8 G( \5 n& j9 O- w
, c4 T7 F& p$ L3 D- B答主没有移民,但挺小便来欧洲学习,周围朋友圈子基本都是本地人,也许能给题主一些帮助。先说明一下,答主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要移民,原因很简单,更喜欢国内。
* q# Z0 p+ E& m0 A  K, S0 ^! V1 s
答主刚到欧洲的时候,由于语言上的劣势不太愿意和当地人交流。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因为怕说不好被当地人嘲笑,其次是对当地人没有亲切感,觉得我们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我们这里华人不多,绝大多数都是白人。那时的我非常迷茫,也很腼腆。看到和我差不多外表的亚洲人都感到很亲切,尤其是华人。总想着能多认识一点华人,不管他们是什么背景。
' C- I6 M& p1 \% w. K5 p- Z  Q
幸运的是答主适应能力很强而且比较好学,不仅不到一年就解决了语言问题,并且在五年后流利掌握了其他四门外语。很多欧洲人都懂几门外语,但只是皮毛,不能流利交流,因此答主对自己还是比较自信的。解决了语言困难后,再加上天生比较外向,我就很快的融入到当地人的圈子里了。那时的我对自己非常骄傲,很多移民二三十年的华人,依然被局限在小小的华人圈子里,而我和土生土长的华裔一样融入到了白人的圈子里,甚至比有些华裔融入的更好。4 H8 P1 s$ {: J5 G

- q& y" M+ H9 {! s0 {: W5 |& N那时我对于不能融入白人圈子的中国人和刚来的留学生都有一种优越感,当然我没有表现出来。有时和几个白人朋友一起聚会聊天,当他们开中国人种族玩笑时,总会加一句,我觉得你不像中国人,你像我们**人。这大概是他们对外来人口最好的赞美之一吧。那时大概是我在欧洲最快乐的时候。
( C. k$ x0 W; @
; F0 }- y$ u' A! ^( ]4 V慢慢的,我的圈子越来越大,也认识了一些出生在这里的华裔,这些人的生活让我对自己有了重新的审视。先说A,温州人,在这里出生,父母家人都在这里。他个子不算很高。有一天当我知道他是从小联系散打我很吃惊,我以为这在欧洲不流行。所以我问他为什么,他只是说锻炼身体。后来我和他以及其他华裔去参加一个生日party,在回家路上遇到了几个喝得醉醺醺的当地白人大学生。其中一人出言不逊,对我们竖了中指。于是A说,下次别喝成这样了。没想到那个白人不依不饶,对我们说了很多侮辱性的语言,A实在听不下去了就狠狠的打了那个白人。A也受了点伤,但没有那个白人严重。事后A告诉我,他练散打就是为了应付这种情况。
, m: k- c, {* R. N6 c6 b$ D
: r# M; s. v& [, f再说说我的另一个华裔朋友B。B出生在中国,但三岁时就随父母来了,所以她对中国没有任何印象。每次与她交流,她都会时不时地表现出优越感,尤其是当周围有白人的时候,总是尽力撇清与中国的关系。她的父母都是开中餐馆的。有一次,我和几个白人朋友去她家的中餐馆吃饭。她的父母就出来和我们聊天。B的父母问我,有没有觉得这里比起中国好多了。我有点尴尬,就回答各有各的优点。她的父母有些吃惊,就继续问我,像你们这种学生,都巴不得留下来,黑也要黑在这里。当时我没有感到尴尬,只是有点悲哀。原因其他答主也说了,老移民的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就从新移民或还未移民的人身上找优越感。我笑笑只是说,我的家在那里,我一定会回去。
6 @. Z$ E( \: ?4 Z9 G) E/ ~9 {9 P$ _7 J9 n6 W: ?
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渐渐地我开始思考,华裔的自信是否那么局限。而我,是不是也在变成他们一样的人。虽然我从未考虑过要移民,也没有融入社会的问题(刚出国我就刻意讨好当地人,融入他们的圈子,尽量不和中国人接触),我还是对自己的立场和处境越来越不满。( Z( |# c: z1 x! W7 L
$ F3 S7 k- f3 ^) p' t& \
后来一次聚会,我和我最好的白人朋友们吃喝过后,我问了一个让大家有点尴尬的问题。我问道,实话告诉我,当你们白人看到我们亚洲人,如果我们是工程师或银行家,收入远超一般白人,你们能真正认同我,而不带任何种族色彩吗?大家听了这个问题都沉默了,后来我们很快转移了话题。事后,其中一个朋友告诉我,如果我是她的普通朋友,她一听会说没有种族歧视。可是我是她很好的朋友,她不想骗我。她说,家教比较好的白人都不会轻易表现出种族歧视,但歧视本身是存在的。
- I$ Q! r8 T$ t4 Y9 s4 [! r% v8 g" B
这个事件只是直截了当地让我知道了答案,间接的或来自于陌生人的事件则更多。
2 T* Y; q) |/ q) Z# g' g4 D$ _8 K7 b5 I  j5 B* l: N" d5 `' E# O5 C
最后再说一下我的白人朋友C。C是一个在我面前毫不掩饰对有色人种优越感的人,不过这没有妨碍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因为他从未针对我。一天,我们在看电视时看到记者采访当地一个中餐馆老板。C问我,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到了这里就起了个西方名字,很不搭。我说,可能是为了更容易让你们记住吧。C不屑地说,即使他有了西方的名字,他还是中国人。
: v' X$ t/ I/ J& W$ \- l& Q
1 I' x& e- R& a8 a3 f& V$ n我想,从小在这里出生长大的华裔也经历过我所经历的。至此,我也理解了为什么他们会倾向于在新来的中国人这里找优越感,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你能改变身份,但你永远改变不了你的肤色!
. G4 y; \- h& y: f' T
% ]5 a! |+ R1 f; N) i再过几年,我就能回国了,很想家。
冰川2017 | 2021-6-29 21: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举个例子吧。
5 n8 S1 v$ s# V& l) J6 e) P7 U7 F9 J, x& G
1983 年,我的父亲从江苏的一个小渔村通过高考考了出来,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跟中国最最广大的中国农民的孩子一样,拥有朴素坚韧勤劳等等这些优点。后来他研究生毕业,他留校任教,之后拿到了北京户口,认识了一个北京姑娘(我妈),于是也就有了我。7 z3 R7 s$ B3 a) }8 W' g$ B, C- b
: Y* V. x! w6 a" D
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我的祖籍是江苏,不过很惭愧这么多年我也仅回去了三次。并且除了第一次,之后我都不是很情愿去。为什么?因为跟北京相比,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
# E8 W+ ~; J8 p) f# n7 i
1 ]/ `. M+ A* \7 G第一次去是7岁前的春节,我惊讶于这个地方没有自来水,没有像样的厕所,也没有暖气。布衾多年冷似铁。听我爸说那年我耳朵在那边都冻裂了,差点“破相”。
8 h8 o; @, |" L7 c  S9 ~* w% q
  s  V  U( a6 j5 u- L! ]当然我爷爷作为一个抗美援朝的英勇老兵,并且为人和善,聪明,在乡里乡亲中很有声望。居住以及生活条件也比很多户要好。但是我还能感觉我的不适应。: u5 s; l; x) {- [( \( M5 f9 j
$ W! S  j: U- U6 Y
时隔多年,再次过去已然长大了很多。当我看着我的表弟,对待自己的老婆说打就打,而他老婆忍气吞声。当我看着那个地方还依然恋处情节十分严重。当我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还是十几年前的那种有钱就花,麻将,斗地主,麻将三班倒不管孩子。当各种人非亲非故的跟我父亲各种拉关系靠近乎,烟酒不离手。当有些做小生意的人在酒桌上堂而皇之地说自己是MBA(Married but Available)。当厕所还是那样,路还是修不好,人们还是那么不讲卫生……我知道我不是这个地方的人,我对这个地方一点儿归属感都没有。
9 @9 Y, [4 X- Y' n: h5 t& ]
5 G% V, j* N/ U5 C0 C我出生在北京,我的那么多朋友玩伴都是北京人,我说不了江苏的方言,我甚至听都听不懂,我不会他们的那些娱乐方式,我甚至都不想去学,我不爱听他们的张家长李家短,他们的交流我插入不进去,我想聊的东西他们也不感兴趣。除了有限的话题,我们并没有多少交集。我已经不是X省那个小渔村的人了。尽管我是北漂二代,但是我是北京人。4 O# D% P3 u9 Q9 O
" V( M( |3 q; r( N
当然要我说在北京呆着的时候,当我面对真正老北京们的孩子,我还是能感觉到隔阂,作为移民的后代我的朋友也多是移民的后代,并且很多时候我们会打趣那些纯北京人孩子是包租公包租婆……但是说实话,作为一个江苏人的后代,我大到思维知识小到衣食住行都是离江苏那个小渔村十分遥远的“异乡人”了。
+ j2 y2 ^; Z: N! \& ^1 I' j2 p& I+ s( h& x4 L7 M8 ]. b4 }
你说我会不会埋怨我的父亲?抱怨他当年独自一身来到北京北漂打拼最终留下?我不会,而且当我看着我表弟,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是他让我有机会可以站在另一个起点看待这个世界。我现在有幸在美国读博,我感觉中国跟美国的对比很多地方的差距也是十分大的。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我坚决拥护共产党,并且我觉得正是共产党做了很多很多正确的事情,中国才得以腾飞。但是我再次回不去了。做出这个决定是出于其它的考虑。按下不表。我希望未来可以给我的孩子从另一个起点看待这个世界的机会,至于他的国籍是中是美加澳新北欧等等,那是他未来的选择拉。我会努力留在这里,做像当年我爸为我做的那些事情。
' X  {! I" b7 ^7 z% M) d0 X7 C& h7 x9 a
最后转一篇 @Brian 在二代移民会埋怨父母当初移民的决定吗? - Brian 的回答
4 E3 W5 h( B( r6 l' N, |I've never heard any Asian American I know wish that their family had never immigrated to America. Unless a person has moved to several countries before settling in America, America is the only home most of us have known. It's hard to imagine living anywhere else because Asians actually assimilate fairly well into white American culture. In fact, I often hear friends complain when their families take them back to visit relatives in Asia. The culture shock is too intense.6 Y' y/ o/ |6 C. H; L
6 R: Q  r9 j0 H
Overall, American culture does a pretty good job of convincing its citizens that America is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E4 k& h( r) _0 h1 n/ d
* v& H7 u" a) N9 p5 ]' _" g0 P
P.S. 最近在看一带一路,也门撤侨,以及亚投行的很多新闻,感觉这下中国很有可能一步踏入发达国家行列,祖国万岁。中国永远是我的国,就像江苏永远是我爸的家一样。  e! m4 i( G( H/ z8 x. C
------------------------------------
6 M1 j- i' ~+ e$ f+ o  \关于文中提及的“隔阂”:
0 x/ o& L4 U! p一直想通过某种媒介记录下北漂二代。说普通话也听不太懂乡音的不会做家乡菜的他们,每次被问到是哪的人都要犹豫一下的他们,物质和精神世界都比较富足的他们,和父辈生长环境迥然相异的他们,逢年过节奔波各地的他们,身为独生子女父母双双全职工作的他们,未来充满可能性的他们,群体庞大的他们,不可怜,也不特别幸福,只是有那么一点点,一点点的尴尬。
( t# r( m$ j% x------------------------------------5 ~1 b0 _, n+ }& \/ d
另外,我来知乎是为了分享我的知识,经历以及思考的。并不是来求认同的。老家在苏南,离上海扬州常州很近。好,谢谢大家。
月光下的狼2017 | 2021-6-30 02: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孩子也带到国外了。说说我的看法吧,题主的各种顾虑基本上都是中国特色的,其根本原因为没有安全感。
' X: L6 _; w# f2 \# f) Q7 d0 Q) H) j& j$ I
如果你跟老外接触,你发现他们的社会是相当多元化的,根本不存在主流社会这种说法。老外也很随意,跟谁好不跟谁好,圈子大小什么的都没有定数,因为‘老外’不是一种人,是不同的人。国人感觉跟老外没交集,也许仅仅是个语言文化问题。可谁又说了你必须有个老外朋友才行呢?那么华人自己有圈子,老外会觉得你边缘化么?不会,因为你有投票权,你有言论自由,你觉得歧视你觉得不爽还可以投诉。人与人互相看不惯,各自抱团,鄙视链,这跟出国不出国是没有关系的。不存在‘美国人’如何如何,澳大利亚人如何如何,因为根本没有美国人这个概念,只有生活在美国的不同的人的概念。' ~0 C% e5 d) ^4 W1 D& |

% v# D( @, O& o在国内,我敢说你收到的各类歧视,排斥要比国外严重很多。你的交际圈子也根本谈不上主流社会。你会觉得奇怪,我在国内怎么就不是主流了呢?我说个事情,前两天股灾,有人写文章说我是中产,我被消灭了,我一看妈呀,他觉得几百上千万才算中产...我想他要是在知乎上问 资产千万的中产阶级如何xxxx之类,一定会被骂死的,可是其作者看上去是真心认为自己是中产,是主流,所以自己亏了,就出大事了。你看,这种态度是不是有些狂妄。其实我们都一样。国内就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用钱和资源来划分群体,因为没有自由言论的可能,也没有理性协商的土壤,所以每个人都拼了命的找组织,并主观以为自己生活在主流社会。一有矛盾,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主流,可以代表大家,东风压倒西风,别人意见不同自然都打入异端...而一个人如果太过独立,没有三朋四友,没有投靠任何圈子,就感觉弱势没安全...你看事情是不是就是这样?4 e8 e" W' ]3 a" V
% y3 |. v' v0 \: ]- Y6 W
在国外,没有谁代表谁的说法,所以每个人可以选择独立还是群体,自然不存在主流,非主流的说法。第一代移民可能很难理解这个,但第二代没问题的。
4 {* Q( Z1 ~7 a8 O$ U0 d# B# ]; y0 S/ G# p( W5 Y
老外也不考虑养儿防老的事情,这也是中国特色的。其他的问题也都不是问题,仅仅是因为你从小生活在中国,你觉得那是问题。
# O# `- Q7 v. Q% |- ]  X0 {% d' x- R+ B6 K8 A. y; s) @* q2 i5 H
所以相比孩子,真正更可怜的是你自己,因为孩子在海外长大后,他们思维会是正常的,他们会理解很多你该明白,但却想不通,也不允许你想的事情。而这些原本简单正常的思维,我们身在其中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理解。
! B( E1 `: b5 Q+ u. M5 s% T% V/ P4 x
  ?8 L: a9 p* ~  g) N& Z(而假设你现在想通了,你自然也就有答案了)
黄埔军校第二期 | 2021-6-30 10: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答主在国内上了小学后移民加拿大,现已大学毕业。 我讲的一些故事已经是许多年前年前的事情了,虽然和现在的情况不完全一样,但是概念和方针肯定差别不大,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W6 n9 ?* z2 h  T

( X: x3 W9 C9 u首先,加拿大高中和国内学校的教育侧重非常不同。相反于应试教育,加拿大的高中更注重于思考的方式。 答主从成都到温哥华后上的9年级,正因为教育侧重的不同,刚去的时候还有点不习惯。 例如,有一道很简单的概率题:ABC三人想分一个苹果,这个苹果无法被切分,请设计一个公平(Fair)的方法让他们决定苹果给谁。 其实说简单点就是想一个游戏让每人得到苹果的概率都是1/3。 像我这种从小对概率就极有天赋的学生当然把回答写得很简单巧妙: A和B两人玩一次石头剪子布,赢了的拿苹果,如果平局则把苹果给C。  卷子发下来后我傻眼了,只拿了一半的分,这对于我这种从小对概率就极有天赋的学生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于是我在口语还不熟练的情况下就立刻去找了数学老师理论。 数学老师Mr.Joyce是一名不到30岁的白人男性,长得很帅(很多女生因此强行选他的honor课),听了我的问题后,他语重心肠地对我说:“Do you think it's fair for C that someone else is deciding his fate? (你觉得让别人来决定C的命运算公平吗?)"  我顿时语塞,对老师的敬佩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现在回想起来他可真是圣母心啊!
$ y0 E8 c, |$ e' P) e; ]$ P- E' P  Z
然后,加拿大的教育非常鼓励独立思考以及对权威(Authority)的挑战。 讲一个我在初一时国内上政治课遇到的事情: 有一次月考,最后一道答辩题问的是:“环境保护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可以兼顾吗?为什么?”  作为一个从小对经济学就极有天赋的学生,我当然答得和别人都不一样,我回答写不能兼得,因为发展经济必然要消耗资源,blahblahblah写了一堆论述,自以为很有道理。 卷子发下来我又再一次傻眼,0分!! 这对于我这种从小对经济学就极有天赋的学生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在普通话还不是很熟了的情况下,就立刻去找到政治老师,用四川话和她理论。 她说:“这道题答案是'可以兼得’,所以你后面的论点我都不用再看了。”  我说:“既然有个固定答案,那你还问什么能不能兼顾,直接问为什么可以兼顾不就好了吗!?” 老师说卷子就是这样的,题也不是她出的,让我要学会揣测出题者的意思,还强调说其他同学都答对了。   呵呵,看看十年后今天的环境,我只想说我果然从小就对经济学极有天赋。 是的,国内的教育就是规定必须统一,必须服从。  相反,我在加拿大的英语老师,Ms.Singer,则在我们12年级的英语课堂上不断强调,回答问题一定要独立思考,如果每个人的答案或者文章都写得差不多,那批卷者会看厌的!
# p1 S+ M  m( @1 J
9 ]  s. l) W- a  pMs.Singer本来是一名藏独分子,上课时经常发表一些对西藏问题和天朝政府的看法,普遍比较偏激。 那时候我还属于一个小愤青,对她的这些偏激嗤之以鼻,不过碍于我当时对自己的口语不够自信,怕争论时词穷,只能选择隐忍,每次她喷天朝的时候我就请假去卫生间。 后来学校举办演讲比赛,我冲着可以拿一点附加分就去报名参加,演讲题目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报道”。 要知道Ms.Singer也是三名评委之一,所以我的这个演讲题目完全就是和她刚正面,要让她一次性明白。 演讲过程中我也时不时地盯着她的演讲,让她知道我就是说给你听的,你打我呀! 讲完之后,台下的所有中国学生都站起来给我鼓掌(其实也就10多个),我走到评委席,把稿子交给评委,这时候Ms.Singer拉住我说:“Michael,your speech has opened my mind."  我靠,我当时那个感动得潸然泪下,我在这如此嘲讽她,她作为一名老师非但不批判我,还说我开拓了她的心灵,这让我如何是好呀! 第二天上课,她在班上说到:”昨天有一名同学的演讲让我意识到了我在课堂时间不应该讨论太多敏感和有争议的问题,我之前说的一些观点确实比较主观,这里我向大家道歉,以后我会选择更适合所有人讨论的话题来授课的。” 后来我才知道她把这件事在她的所有课上都讲了,直到我上大学后都还有高中的学弟学妹跟我说:“今天Ms.Singer又提到你了,你一直在学校中国人圈中很有名啊!”    直到现在我也是一个很叛逆,喜欢挑战权威(我曾经的领导们都表示压力很大,呵呵),喜欢独立思考的人。
7 g/ N* s+ N3 `2 x; ?$ v
: I( \/ i' ^1 x# V6 ~" v" ]5 \国外的老师觉得自己和学生是一个非常对等的关系,也非常开明。有一次一个台湾女同学过生日,我送她了一个小礼物,她很开心就抱了我一下(人生第一次作备胎,还有点小激动呢),一名物理老师Mr.Tennant刚好路过看到了,就在她身后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还一个劲地抖眉毛。 下午上课的时候他还非得说一句:“Good job, Michael !" 哎,要是他知道了我只是个备胎肯定会很失望。 ) }7 L5 E2 _8 W8 p) V& n# M
& X% ]( f5 @- X
国外的教育也更加定制化,选课分了必修和选修。 可以根据你以后想走的路线自由调整。 比如大学想进理学院,数学和其他基础科学就是必修,想进文学院历史和文学就成为了必修,剩下的全凭兴趣。 比如我学过烘焙(这学期我都不用准备午餐了),裁缝(好不容易做成的一条裤子被我妈拿去当抹布了),还有木匠(这个老师就一个劲强调他是怎么失去了一根手指,我们用工具的时候都虚得一笔!)这个时候许多同学肯定就要问了,既然是全凭兴趣你一个男生为什么要学裁缝和烘焙? 总不会你是一名从小对烘焙和裁缝就极有天赋的学生吧? 当然不是,我和基友们选这些课的原因是:我们以为女生会很多...  后来发现很多都是和我们报着同样想法的男生。
. u8 F+ H. d# t8 q9 V! g( d( x  V( F# Q+ s% y- E; A; o
在学术上虽然自由度很高,可以选择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专精发展,但是在社会和生活层面却要求学生们全面发展。 比如高中要求每周都要运动多少小时,需要体育老师或者其他人有资历的人签字。 还要求毕业前要做30小时的义工或者兼职工作。 那么我为了图方便就修了体育课,运动方面的要求就全部满足了。 体育课也是很有意思的,基本上什么运动都会覆盖,比如棒球我就怎么都打不中,只能傻跑,但是乒乓球和跳绳我就是无敌般的存在,体育老师都不愿意和我打。 在兼职工作上,我10年级开始在冰雪皇后Dairy Queen打工。 虽说工资很低,刚开始时薪只有6加币,后来慢慢涨到8.5加币。 但是这个经历真的和可贵,比如我学会了做冰淇淋和汉堡包。做一个暴风雪本来只放一勺巧克力,我给自己做的时候就放了五勺,尝了一口苦得不行,只能扔了。 后来还学了做冰淇淋蛋糕,但是我的经理后来只让我做蛋糕的Base,坚决不让我画图案,并且把我画过的两个蛋糕都送给了我并提前祝我生日快乐,从小对绘画就极没有天赋的我只能忍了。 并且和顾客的交流让我也更快地掌握了沟通技巧,性格也越来越阳光,还可以和外国人开玩笑了。 有一次一个客人问我:“What's your largest size for blizzard?(最大的暴风雪是什么尺寸?)"  我说:"Large"  
% C: }: ^4 ?" ]* ~有一次之前提到的Mr.Tennant来关顾我打工的店,我用员工号给他打了个折,他看到了我和那个台湾女生在一起打工,很高兴地为我拍了几张照,我毕业后他还把照片挂在自己教室的墙上。。。  就是这些原因让我在DQ工作了近一千个小时,超额完成任务几十倍,。攒下了当时的一笔巨款,更培养了我做兼职的习惯。 后来进入UBC后我仍然坚持兼职,做家教的时薪高到了人生巅峰,切身体会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意义!
) o" \. p2 \& }; [! e; d* W) ]' o6 Q1 ^
其实我工作了都还在做家教,顺便打个广告:线上AP,IB,aleve教学辅导有需要的可以私信我哟。
; ^+ T9 e2 L" I2 p* g) K1 _7 e
- [  m/ t; H2 `$ j2 q今天先写到这,明天再写点大学发生的趣事和一些我作为第二代对移民利弊和归属感的看法。1 w1 q& h  ^/ ~  s$ r( p
0 H/ z& N6 a( B& `4 ^
---------------------------------------------------------------------------------------------------------------
! A2 Q& W9 |0 y+ g" J6月14日更新
; _0 H' F- o- A( v' c- [
" r  j5 u2 _6 g5 f我觉得在归属感的问题上作为家长不需要太担心。 因为国外从中学开始就没有固定班级了(我说的是公立学校,私立的我也不太了解),都是自己选完课后跑教室。 正因为如此,孩子可以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同学和老师一起上课。 所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你总是可以和适合你的群体在一起,找到自己的归属。反之,如果是班级制,运气不好被分配到了一个不太友好的班级环境,或者老师就是单纯地不喜欢你,那这个孩子后面的三年就会过得非常非常抑郁了(我一个朋友就是如此,在那段时间还自残过...)。  而加拿大很早以前就非常非常重视校园欺凌了,在我的中学里我是从来没有遭遇或是目睹此类事件,倒是有个奇葩为了逃避期末考试,打电话报警说学校里放了炸弹,所有人都被立刻疏散,他也成功地欺凌了一整所学校的人。: c& y; }, h7 `' K* y) d

: q! \- b! r% a( Z至于出国后是混中国圈子还是和白人打成一片(也有极少数和印度人韩国人称兄道弟的),这真的是看自己的喜好,不必强求。 3 G5 R1 r: [: ?4 t

- k- v9 w  O! J5 b* a3 p移民不仅仅是为了学英语,更不是为了生混血儿,而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
6 {# |1 O6 Y) L/ p6 l3 d7 f
! [7 {% L7 z& T  `比如我就是喜欢数学,去了统计学院发现有3/4的学生都是中国人,教授也有好几个华裔。/ I: e+ n! A: I4 j+ O, ^
喜欢打乒乓球,当然也只有和国人过招才过瘾,和我的小伙伴还称霸了我们宿舍区的乒乓球双打。
  [/ n/ P7 ?' K8 g2 V" E+ E( C7 ?喜欢玩三国杀,整个三国杀社团里除了中国人只有一个巴基斯坦人。
  I6 t6 y% r2 ], x+ x; B喜欢看金庸的小说,喜欢看四大名著,东野圭吾的小说也得用中文看吧。. V9 G( V+ i8 k6 S) Y
喜欢中国的女孩子,还得用中国人才懂的冷幽默来勾搭她们。: p3 Y4 C& h4 ]0 K, s; K. b
8 ~7 Y* e8 c7 V/ p) B% H
也许是我出国得太晚了,有一些童年培养的习惯已经深入骨髓。 对祖国的情怀更是不可能忘的,我毕业的那个晚上还在学校的海滩去吹了几曲竹笛,装了一下文艺。
; p+ V: {  z& b9 J( P& H9 M/ r$ ?当然,我也学会了西洋的玩法,比如滑雪,德州扑克,为了装X还学了钢琴(带根笛子泡妹子实在是一点都不帅啊)。
: H4 ?6 e& l* Y+ i+ D  F' J6 j( E  m0 H6 N' N+ S- n
所以要说我的价值观到底是怎么样的,我自己也不知道,不过Who Cares呢。毕竟:7 A( z4 `+ C4 d- D& k

1 T8 y. I4 `0 @, L# j3 w6 ?- ?: O价值观是每个人自己对世界和周围环境的见解,而在一个自由又多元化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价值观,不管是偏西方还是东方,就算是一个四不像,那都是他自己的,又何来的对错呢?
' F( `& q& f8 |# \0 k) x
7 \! c3 G" N$ c6 s+ u# |( y/ n4 K再为其他回答打些广告:)
* J4 ~. e7 S( z, h- t国内有哪些尚未被过度开发的景点值得一去? - 杨笛笛的回答
# @' F, C. n8 F; d  K! {如何得到暴雪娱乐公司的工作机会? - 杨笛笛的回答
4 B2 r; h% f/ D7 T+ f! Z' O: F如何分析问题?可以有哪些特殊的分析角度? - 杨笛笛的回答
" m6 ^3 G( S$ |; i! S同样是刷盘子,为什么在澳洲刷就值 80 人民币一小时,在中国国内却只值 50 元一天? - 杨笛笛的回答
3 U$ q, j  X# ~% l( I三个极度自私的人分一个蛋糕,采用什么策略,能让三人都觉得公平? - 杨笛笛的回答
寒香小凡瓤 | 2021-6-30 15: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移民对于孩子,吵吵闹闹的这么多年的一个话题。* L1 Z6 Q4 v0 M1 Q
我想最常见的认为对孩子坏的说法,都集中在一个非常基础的理论,那就是关于孩子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之前看到一个20多岁的华裔决定在美国环美旅行的时候,却因为长着一张华人的面孔被民宿拒绝入住,在已经非常晚的晚上,她绝望的发推特称自己从小在美国长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美国人,如今却因为自己长着华人的脸被称为中国佬和接受莫名其妙的歧视,她难过、愤怒但是又无计可施。
& d3 p: ^& S# t1 W. ]另外之前也有一个华裔写的一篇文章,在国内广为流传,大概就是说如果父母为了孩子好就不要移民。文章通篇讲述了作为一个ABC在美国面临的困境,因为他感觉自己从小在美国长大,却并非属于纯粹的美国人,在美国人身上他找不到自我认同感,但是面对那些和他长得一样的华侨和留学生,他也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文化隔阂,换句话说就是两边都不讨好。
6 }( P1 f. v' o7 D- E2 {& f那么看了这些是不是就可以简单的得出结论弊大于利呢?. d8 L3 _7 H9 R1 _
我觉得不是,就像大部分华人看海外,只会看到好的部分一样。因为我们自己在享受周边环境赋予我们好的部分的时候,我们会默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 J- {2 ~8 y$ ^" |3 S
大部分的ABC孩子,生长在一个相对宽裕的环境里,他几乎不需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补课班上,更不用面对中国教育层层筛选式的压力。要知道在他们抱怨自己的认同感的时候,大部分的中国学生被高压的学习折磨得不成人样。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孩子都是天才,能够兼顾知识的学习和认知的增长,大部分的中国孩子都是不折不扣的一般人,而一般人想要在高考中考这样的独木桥中走出来,无疑还是用尽一切压缩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的所有时间用在文综、理综;三大科上,至于其他的通通抛开。
! ~$ V1 Y3 {7 n* g! k所以他们开始变得冷漠和肤浅。
. Z; {2 \- s* |/ K# H现在有许多高三的优秀学生,但是对社会的认知非常的肤浅,更是完全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他们被变成了一台读书机器,反复的消化知识,然后转变成为考试的能力。仅仅只有得到大学之后,通过相对宽裕的环境,他才能恶补那些曾经确实的东西。% j  Y4 o! P' ?
而如果以后大学增压,那么能让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和增长社会见识的时间还将后延,就必须要真正的等到他们接触社会的时候了。
5 b6 A% g& H4 i可惜这个社会上遍布着各种各样的善于钻空子的老油条、唯利是图的商人、拿着条条框框用来砸人的所谓前辈,还有嘴里满是主义的骗子。等待着这群孩子的,将是一次血洗。让他们突然之间接触数量庞大的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无论是签合同、演讲、开会、谈生意接触形形色色的人。
" k$ j5 ?" d6 r0 O+ Z" [$ J$ Q我看到大部分的美国孩子,能够在中学左右,一边学习,一边开展一门爱好,或者简单的一点的也能至少帮父母打理一门生意,部分有实力的家庭,甚至可以让孩子在重大的场合演讲与官员甚至国家管理者交流想法。美国的教育体制铸造了一批别有特色的学生,他们中的学霸,啃完基础课程之后,又啃了学校的加强课程,甚至更厉害一点的,在中学阶段就啃掉了学校开展的大学课程,甚至在有空时去大学旁听。
  B, q3 V  y/ i! c" B8 |/ B1 k% }( {而一些志不在此的孩子,也能在边读书的同时,捣鼓一些自己的小玩意,比如说写小说,比如说成成为一个油管主。! j: @5 O3 K. D* v7 q/ h) `# E
欧美有一个后指环王年代的传奇小说叫做《龙骑士》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龙骑士的作者就是在中学的时候开始写作该小说的头部曲的。同时也有很多年轻的网红,他们分享自己的爱好,并可能在多年之后因为这些爱好,逐渐变成了社会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试问,如果这些孩子出生在中国,真的能铸造这些传奇吗?不能,因为中国的教育像是生产线,让孩子往生产线一过,再有想法的孩子也不会纠结民族认同感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留给他们纠结这些的时间。大部分的孩子最后仅有的想法就是成绩、成绩还有成绩。0 H+ l4 |1 Y& c3 K4 E( x
正是因为美国的教育体制给了很多美国孩子多余的用于思考自己身份的空间,才导致了ABC们陷入了对身份认同的纠结。所以ABC开始抱怨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只可惜,乍听起来许多人同情他们,但是仔细一想,这些话和“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区别。0 f) p4 i+ B; j4 D5 y! G6 Y
因为这种纠结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学生来说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已。中国学生也可以纠结,是的,他们也可以,在这个民族复杂、文化繁多的中国纠结自己的身份,但是他们没有时间。预期纠结这些,不如再各种各样的诊断考试里多考几分。( g0 v$ C' ~0 D" }+ H% w
中国的教育是残酷了,这种教育方式用一个统一的价值取向把所有的孩子都框在一个模板里生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这么生长,就像不是所有的画家都是卢梭,他们可能是莫奈,但是却被要求成长成卢梭的样子。" U$ d" C4 g+ ]; j) n6 t8 ^
于是有些志不在此的孩子生长得很难受,就像让印象派的莫奈一定要去画卢梭的写实画作一样,可惜在大众思维下,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必须也觉得自己应该或者大众价值取向中的样子,结果却是,他们的天分被埋没,同时也被这种不适合他们的价值取向所淘汰。0 s( G& ?% L, B
这是一种工业化的教育方式。2 a4 r! g+ D% C) [5 z0 R$ u, \
与长达几千年,中国儒家提倡的“因材施教”背道而驰。
% t: F9 D4 z) _- U6 r% }结果就是我们埋没了无数可能存在的莫奈,培养出了一大批半成品的卢梭。
, P" X5 Y& a( h) h+ F$ e而这些都是ABC们不知道的。( _! H  p" g% b7 `
他们依旧在象牙塔里无痛呻吟。可怕的是这些无痛呻吟,却让许多的中国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出去是害了孩子,真是讽刺。
. M/ B5 f( ~- M- o( R) ^% s2 r+ N如果有实力,不把孩子送出去,才是真正的毁了孩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