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这样的对话。2 @( J$ L. C. g* Q3 m6 y
一位妈妈捶首顿足,痛声疾哭,放声数落道:“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啊,简直要了我的命啊,我这么做是为了谁?一切不都是为了你好吗?
, }4 l8 m% C; `: Y' K, j另一边,也有人说道:“是啊,世界上能够无私的爱你的只有你的父母,难道他们还会害你?”
, O J/ Y% V, \) p在我们的咨询室中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自述
( Y+ v3 V! h f/ A* e: e1 ~ U: ^
我觉得我之所以这么封闭,我之所以这么懦弱,就是因为我的父母曾经对我的忽视和遗弃。原生家庭的模式一直在影响我的人生轨迹。
! E* ]+ b3 @8 T6 b# r! t; M# f8 C5 W
* _0 x( C0 [5 z- }' X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本能的会认为父母一定是爱孩子的。歌颂父亲、母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是父母一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吗?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我们好吗?我们的文化在维护父母权威至高无上方面几乎是一致的,对丈夫、妻子、恋人、兄弟姐妹、上司和朋友发火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父母直言相抗却几乎是禁忌。对于‘不能同妈妈顶嘴“或者”你怎么敢冲着爸爸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是耳熟能详了吗?这一禁忌仿佛是供奉在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中的。在我们的学校、政府甚至公司中都能发现这一思想的影响。根据传统的思想,父母有权控制我们仅仅是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在很长时间内,我们都无法或者说不敢去挑战这样一个禁忌。但是很遗憾的是,答案明显是否定的。甚至在一段时间,出现对来自这种观念的压迫的报复性反弹。比如豆瓣小组里十分知名的小组--父母皆祸害。仔细浏览里面的帖子,各个帖子所呈现的内容可能各有不同,但你却会发现很多相同的受伤的灵魂,并且是被那个我们认为至亲至爱的父母所伤。这其中的愤怒、困惑、悲恸、恐惧,绝望,迷茫,种种致人崩溃的情绪在这个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得以宣泄。然而宣泄之后呢,他们的灵魂是否得以疗愈,他们心灵的枷锁是否得以解放,他们黯淡的内心世界里是否看到了光?很遗憾的说,没有。绝望之后仍是绝望,那颗遍体鳞伤的心仍在挣扎。他们渴求一块柔软的纱布止血镇痛。
* H6 G3 T/ L& b$ F8 z4 ^. B& U Q# _" C T1 K
如果想要伤口愈合,那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洗伤口上沙子。即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给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安全的容器。告诉自己,可以对父母有憎恨、愤怒、敌对等等不被允许,被压迫的情绪。当你全然去感受去接纳这些不被允许的情绪,你会感到一种纯然的悲伤。荣格曾说我们的心理世界是一个守恒的能量系统,这种情绪被接纳就等于帮助它们找到一个出口从而心理能量得以流动,而不是郁积在一个地方,成为阻碍桎梏你的心结。+ M* c( b) _0 L
5 A9 J0 F8 J9 H
我们不否认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轨迹的重大影响,但另一方面对于能否把一切都能归咎于原生家庭,我们也要打上一个问号。很多人把原声家庭作为一种万能膏药,仿佛原生家庭可以成为解释我们一切行为情绪的借口,甚至成为攻击他人的理由。“你之所以性格不好,尖酸又刻薄,不会与人交往,都是你和你父母关系的反映。”想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听到一些人对某个人的评价如此这般。这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显然太过简单粗暴。任何一个合格的负责任的心理咨询师,都不会跟你说,你现在这样是因为那样。事实上,所有的心理理论都是为了更多的帮助我们去理解我们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而他人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至于你最终想要寻求的那个答案,或许更应该是你和你的心理咨询师来共同探讨,具体分析的。! [9 I" U2 p3 P/ {, l, k
更多精彩知识请关注 公众号:深圳红树林心理之家 szhslx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