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

[复制链接]
式微微馗 | 2021-5-25 05: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8 f8 k4 W0 n8 s( i' D* D
Most is interested in you on the thing, is hiding your life secret.
2 C8 j& f: g7 l8 x: o: ~8 \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1.jpg
) B- n5 L9 J* M8 P. x1. 你的梦想是什么?
& S( V- g5 g3 u0 r$ w* W
9 g# c, N& E# H6 \) x我们来先聊聊大多数人的现状。
9 \+ t# `* b0 o" L2 S9 F最近两年出现的高频词“梦想”,梦想是什么?那不就是你最感兴趣的事情吗?0 F; N2 E% X9 }9 {1 B
有些人喜欢四处闯荡,有着一颗流浪的心,却被局限在办公室四方格内。还有些人,喜欢安稳的四方格,却被派遣到各地,纠结的当着空中飞人。
7 q4 A* o0 s! V& h% `! v2 N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读书时喜欢数学,则你的数学成绩相比其他学科更优异,喜欢英语则英语成绩优异。
, C/ d. j) O7 p& j- T对于你感兴趣的领域,学习起来特别轻松,投入时间和精力还会有愉悦感,其实工作也是一样的。% \8 \! e4 f6 U+ P! b/ e7 R1 E7 V
在面对就业择业时候,当兴趣和职业不匹配的时候,就出现了如下数字:
9 s3 P1 T0 `1 D3 X& c# p) X3 f
51.3%的人选择了跨专业考研/ h2 B* X$ x6 v, D2 Q& j5 _
69%的人专业就业不匹配(医学专业对口率可达90%以上,哲学类低于30%)6 H3 c9 Z! B6 Z( {
31.5% 享受喜欢自己的工作
你并不孤独,一大半的人都是这样的,纠结则源自于兴趣,能力和职业没有完全匹配。6 V; w- P8 T. C% Q* Y2 o/ B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2.jpg " R; ]( P% ^: \
2. 你的兴趣,能力和职业是否匹配?4 B) x( S/ ]- l2 i

3 a: c8 R9 \$ C0 S( i$ g1 b! p7 O很多人从事着不适合/不擅长/没兴趣的职业,然后因为一些神马理由,跳槽几次,过了30岁仍然很迷茫。4 e' W7 `# r% m& u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3.jpg - d  q4 s. c7 g5 w. H' T3 Z( w$ f, W
这也是大学到社会之间过度期经常会出现的“陷阱”。  z5 A5 V9 H9 n  h
传统的教育体系里,我们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中考,高中,过四六级等等,家长,老师和学校一直给我们指出非常明确的目标。
( `/ T4 f! ^* s; ~临近毕业,“茫然”就成了一个高频词。所谓”茫然”,其实就是没目标了,没有了家长或学校规定的靶子,没了方向。
9 U6 W% Q. [: L5 W, B9 w我只想说一句话:
2 G; P) Y* m1 T9 u' [& u显然,学校和社会不是一个玩法。所以,你需要提早给自己找到目标和方向,这样可以让你更顺利的完成学校到社会的过渡。3 C3 U- x4 D8 s) i8 f; X0 d- z
说清楚“迷茫”的原因,我们来继续分析上面的ICC三环模型(Interesting, Competence, Career),一起来梳理下兴趣、能力和职业匹配度的重要性。
. }: s! j" \$ w' W3 G- \
A  区域 “职场明星” B  区域 “斜杠人士” C  区域 “有趣无能” D  区域 “有能无趣” E  区域 “职业黑洞"
A  区域 “职场明星”,此区域的人通常起步快,发展顺利,在自己的领域很容易做到专家或管理层。$ E2 b/ N2 d) C- a% A/ X, E" {* T
B  区域 “斜杠人士”,有一些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域外,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匹配区域,投入精力后,发展成为斜杠人士,如果收入超过主业,甚至可以变成职业,再次进入A区域(如鱼得水)。  T; H: B! w3 |* G/ J5 n. i+ `8 Z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斜杠青年(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其实斜杠不应该只是青年人的专利,所以,这里我用了斜杠人士来形容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群。$ u+ w. q$ x: s, \$ I! d
C  区域 “有趣无能” 处在该区域的人通常感觉到焦虑和挫败,虽然从事着有兴趣的职业,但并不擅长——能力和兴趣暂时不匹配。
+ d2 G) ]4 _6 P1 e用自己的短板去拼别人的长板,短期是拼不过的。
5 x% N7 [' d3 _5 y* h. y长期来看,结果无外乎有两种:7 H- x% J) G  m0 B. v4 w# q& N' J
1) 提高能力,成功跨越到A区域; ' ~& ~$ e/ w/ i# b( I# C4 [2 ]
2) 用尽全力也达不到别人的平均水平,自信心严重受挫,放弃能力提升。
; ?$ v6 I0 P) M3 XD  区域 “有能无趣” 是比较幸运的区域,自信和失落并存。你能把目前的工作能做的很好,但是自己提不起兴趣。
0 M$ ?& X- L3 X) {D区域的人可以在工作中找到自信,相对而言,只要对自己有更多探索,找到兴趣点,更容易跨越到A区域。& W1 ~+ `& V6 O( N" n% q( X9 R" t
另外,兴趣是变化的,有些D区域的人对手头已经能做好的工作逐渐产生了兴趣,顺利过渡到A区域。2 ]; W7 M$ Y$ z8 D
E  区域“职业黑洞",最可怕就是毕业之后就掉入“职业黑洞”,从事的职业既没有兴趣也比擅长,在黑洞里不断挣扎,然后跳入一个又一个黑洞。! f1 {3 y3 e/ S) t$ L8 ~! \
所以,要落入 A区域或B区域(幸福区域),找到自己的兴趣,提升对应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6 S( {6 B8 ~% H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4.jpg 7 Q  R* @" J8 C' T1 R! @
3. 你该做什么?( B8 s) Q. [/ {
听过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 J: j4 Y4 S  c( u
成就梦想的第一步,找到你的兴趣所在!
& c0 r) O' i% z$ {4 Z不断探索自己,开拓自己的视野。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应该尽可能接触更多领域和专家。
) C' b4 r8 Z& s7 D" v9 G)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社群,线上线下讲座,实习,兼职,参加各种活动等形式去让自己接触跟多领域,更多工作和更多有阅历的人。, K& R1 @) S  S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那么一些事情,你做起来比其他事情更专注,心情更愉悦,而且不知疲倦,这些事情就是你的兴趣所在。
6 U- I, q. P! P) _$ I你会产生一种全情投入之后的愉悦感——这就对了。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你只能继续探索自己,找到自己。2 d4 A" L" M4 _$ L
有人说,我对什么都没兴趣——我只能说,你见识的太少,自我探索几乎没有,所以根本不了解这个世界和你自己。
4 v: p. q/ d! s- L) y6 \也有人说,我对什么都感兴趣——那么你问问自己是不是把好玩当兴趣了呢,继续思考并罗列出来那些能够让你全情投入之后有愉悦感的事物吧。1 T) K# I% M& D, u- L' O5 l
我对兴趣的理解是,当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自然的达到专注状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或资源和金钱,你的心里感受是快乐和愉悦。
, y, Z; q/ U* O5 ]; x; U你会说,这样的感觉我有,就是旅游、购物、打游戏和追剧吗?没错! 如果你的兴趣是旅游、购物、打游戏和追剧,那也没关系。! U  M; {5 I( V8 T2 Z2 L8 u) u
你再思考下,你喜欢的是旅游、购物、打游戏和追剧的哪一部分呢?/ C3 N: B4 O5 u8 ?$ [& N
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你喜欢享受,能够打扮的美美的(女人天生爱购物),或者玩游戏感觉很刺激,还可以消磨时间——那也没关系,那是大多数人的生活而已。
" E- B; L9 Q$ j& h5 F4 }倘若你将兴趣通过对应能力的匹配,还是可以发展成为志趣,成为行家和职业。
9 V( A5 y4 s' a5 u: ^, X兴趣和职业之间,你还差两个字——能力。  i6 d# O' h; P; U2 w) J$ V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5.jpg / \. x- a5 g2 l8 f6 E$ C
1989年一个19岁的姑娘第一次到美国游学,一个人走在路上,恰好遇到黑白两道枪战,姑娘还以为是拍电影,开心的走过去,结果在枪战中毫发无损,事后灵魂惊醒,立志要拼命赚钱在1999年,也就是29岁之前走遍29个国家。
! I* @- x* ^' m+ o9 I) v& v) f/ Q为了赚到旅行费用,姑娘在大学期间在台湾诚品书店做兼职文案,之后在房地产公司做兼职广告文案。那个时代,房地产行业发展非常火爆,姑娘入职半年就赶上公司安排员工欧洲游,这次14天游遍5国的经历让姑娘更加坚定要完成目标的决心。. ?' f' G$ v4 H
借着房地产公司提供的一些机会,姑娘作为广告文案跟随建筑师参加各种建筑主题和艺术家主题之旅,旅行完,姑娘利用文案优势开始在报纸上刊载旅行专栏......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商家提供的免费旅行的机会。
1 G/ g! }1 d1 m, s0 _- }" e29岁大学同学会,姑娘的同学中旅行最多的是走过5个国家,而她在29岁之前真的走遍了29个国家,并成了知名旅行家,她叫李欣频,同时还有作家,台湾文案天后,广告人的身份。$ j3 G/ s8 ^+ ~! L/ i, Z& H0 q
无论是什么原因,她的兴趣和志向就是旅行。从能力匹配的角度,我们可以清楚的提炼出李欣频实现梦想的路径,首先她利用诚品书店兼职文案为起点,她逐渐历练了写作能力,沟通能力,逐渐提升的语言能力,还有跟着建筑师的不同视角,摄影能力也逐渐提升。- M! S: M6 K3 u% U' l1 j/ r
后面她逐渐链接一些专栏写旅行记,她具有很好的平台合作能力和资源链接能力,写专栏,出书,被邀请免费旅行,良性循环下,之后成为知名旅行家。' g3 e5 O! z. w; k' E/ d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6.jpg & m; g% e6 U; j) _# A. Q- G
# v1 I  Z7 Y) `8 u, r+ w1 T
6 M4 T" Q8 D4 g
总结:无论你的目前的状态如何,你能做的是:
9 W, v* G2 a  m! w6 w' i
探索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 j' j  L& E. f5 {- x( U
整理自己与之匹配的能力
! J1 X0 v% R" Y9 u* w不断学习和接受实践性挑战,提升能力
9 u( d0 D: L6 o( `( N4 s4 d挖掘自己具备的能力能够匹配的行业、企业和职业
倘若你目前已经掉入求职黑洞,希望读到这里,你已经有了一些行动方案。% K3 g+ Y7 Q8 A5 R7 T: _
当然,如果目前的工作并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也要尽力做好,也许会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出兴趣,在尽力做好之后,还是没办法找到成就感,尽快换到兴趣和能力匹配的职业。* g) G: L+ w' I; \* }" q" H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7.jpg
) a4 F. G) m5 i7 I2 |4. 如何梳理你的兴趣?2 U6 E0 K+ U" G. G4 R  U+ E

+ H6 U+ e; I/ w! w4 R" ?2 P9 t6 o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 ~! \* t: w2 p1 o0 t8 Q, {- u5 ]首先,保持比较高的自我觉察,记住:当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自然的达到专注状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或资源和金钱,你的心里感受是快乐和愉悦。
- v( Z( q9 _! s6 X* x& `3 e大家可以书写自己的兴趣梳理清单。0 h5 T6 K: ~# T- u- d& h
第一个维度 专注度:废寝忘食,十几个小时一晃而过的就可以打10分。, J" M" c' ?5 n. s8 w

2 z  w' `% o8 O1 p2 ]$ W3 t' ?第二个维度 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度:你愿意为这个事情投入多少时间和金钱,可以不考虑现实经济条件。比如我愿意每天投入4个小时,每个月投入2000块买书(如果你收入仅仅5000),那么你可以打10分。
, b0 o2 Y  w3 S! |( \$ h' L9 n0 B" G. _$ V8 r
第三个维度 快乐和愉悦程度:回想做完这件事情之后你的心里感受,快乐和愉悦的程度。根据个体体验打分即可。
* t( H: Z& s3 w7 `& Z+ T$ r
" ]& c8 E. p0 k/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follow your heart,就好。6 H/ g1 f* ]" N- d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8.jpg
- U0 B2 e3 `5 o1 y-END--8 U3 O( e, Y4 y
本人坐标上海,长期混迹于外企500强,我个人思维和经验的局限导致我的分享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职场,当然如果对你有些许帮助,你可以手动点赞,不同观点,开放讨论。
0 x" ~" a5 k# m- E+ W) i" @; e, M3 Y

0 y/ x$ [, i. p  f: e7 q你可能喜欢的菲凡其他文章:" c- D( w, W$ P0 R+ T& q
【薪酬谈判】如何优雅、机智地和新公司谈薪水?: F# A; z: x% J/ C2 P/ E& v9 ]8 _7 B
【新人必读】我是如何努力工作,然后被开除的?
; B: C: R2 J& P% `8 K7 M【月薪过万】3个职场小技巧让我的工资从3000轻松到100008 x$ \" a) U7 m& Z8 I+ F. z
【职场大牛】毕业十年,有人月薪1W,有人月薪10W,差在哪?
# I1 F. S! b+ Z2 o( d6 o- d【离职攻略】如何优雅的离职?
" n  ^9 b; r$ H0 R% d4 R2 t: i0 U, |9 c! j3 o: V

, c6 @. Z" U- `8 n& J5 W职场,面试,职业规划咨询请到值乎。
wangyingqiao | 2021-5-25 11: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兴趣的优雅三步骤# K1 Y. P- ]/ Q

% r2 _- f) \0 m5 }# T+ a5 e! R8 f之前的答者已经介绍的很多,很详细。我主要从理论的角度对这些体验性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提炼和整理。0 w5 k* l+ u. y; X* k
* @" |5 s0 Z3 J
第一步:审视——你和这个世界是否发生了充分的互动: }) J0 l6 J" i( j
& m( J+ X$ ?# K# _* X
兴趣不是无源之水。
: g6 z% N0 l( {, \当一个人询问“如何判断自己的兴趣”的时候,出于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直觉,问题的根源很有可能在于这个人根本就没有兴趣。! J& O. M7 g2 }, |9 }
这里我们直接借鉴Rounds & Su (2014)在综述中对兴趣的定义:
! s# ^6 t+ }3 o0 I  f) b( k2 C/ _" A8 W* K4 j- U( j& D% @
We define interests as traitlike preferences for activities, contexts in which activities occur, or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preferred activities that motivate goal-oriented behaviors and orient individuals toward certain environments.【1】
: L1 r" q; h! D+ ~
简言之,兴趣反映的是个体对于环境的一种偏好。因此,产生兴趣的前提,是个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一个人是否能够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是否充分:一个人如果从小没有看过NBA/CBA,体育课上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篮球这项运动,你很难相信他会对打篮球感兴趣。 " \+ v, J; O& O# w  H  R

  x0 c3 Z4 V3 i互动的方式是多样的: ( _- u9 {" Q0 R5 b
a. 某次体育课,学习到篮球,很享受这个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是最直接的体验。
* u' r- K$ }# f& t7 qb. 观看电视直播,卧槽科比这个动作帅呆了,这是来自对榜样的观察学习。
+ l7 Y: C$ x! q5 Hc. 当然也有可能你压根就不了解篮球,但是你发现周围所有的男孩子一到课间都会聚集在篮球场上,如果你不去参与,可能你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子。这是由于他人的劝说和引导而产生的互动。 . w  L  t# C8 q1 J1 @5 z/ j
" P1 I8 `8 A9 H/ j% k& B
无论如何,你想对一件东西感兴趣,首先你要以某种方式接触到它,对它有所了解或体验。 " j; |  ^2 q& E  z4 s: `3 w
& D6 F& i; H! d6 \) \( _2 B8 ?
第二步:评价——这些互动的质量如何/ N7 x6 A6 y, _2 Z. x* D

& ~! u+ h' Y  g. e抛出一个小问题,为什么你对游戏的兴趣总会大于工作?其实设计游戏的这些人都是很伟大的教育心理学家,一方面他们设计出难题不断的Challenge你,另一方面,又要保证你最终可以解决这些难题,让你在游戏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 a9 q5 @8 f# i& _0 I

9 f6 I/ p' ~/ f0 u: }# E, z有了互动未必能够产生兴趣,你的父母给你报了10个暑期兴趣班,暑假结束之后,你发誓,和这10个领域相关的内容你永远也不会再接触。这很有可能因为,在互动的过程中,没有形成高质量的互动。 7 h$ h+ ?! U" h$ A% U4 ]

" v$ g  k* Z" _( m% u1 o" r/ ^. c$ f 什么是高质量的互动?有两个必要条件。 5 k: }. U0 u+ V7 m* ?" L' M
1、 它让你有成就感。 ' T$ H4 N. \7 b, \1 Z( Z( x# F
2、 它让你有盼头。
% ~( O4 [; V. V9 e; q
& `& ~: X7 q6 w. Y. w8 M. P8 S' M
一件事,如果你无论如何都做不好,久而久之,你就不会去做了。如果你从小手脚协调能力很差,在学自行车时,每次大人一松手,就会结结实实的摔一跤。看着周围的小伙伴一个个都能骑得飞快,你却始终做不好。就会产生“我很笨”“我不适合骑自行车”的想法。这种低质量的互动一旦形成,即使未来你的身体力量和运动能力已经完全可以驾驭自行车这项运动,你也有可能会由于本能的厌恶,拒绝再次接触。 5 B, `' q$ R' x( S, x1 ]0 v- g
- P/ N) E1 X! k  V4 V) h" f3 t
以自行车为例,但是这种低质量的互动在课堂中更为常见。一个教师可能很轻易的说出“你怎么这么笨”“你做得不够好”“你看人家XXX”“你还要继续努力”“你不适合学数学”这种打击成就感的话。说句玩笑话,如果能够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游戏设计师,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我们的素质教育水平将大跨步的前进。
1 R, A; Y. t0 W2 h0 J- E8 A+ E! M, `8 Q4 S8 U( @4 }; f: x
有了成就感之后,你会很自然的去思考第二个问题,我能从这件事情中获得什么,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盼头”。如果做一件事情的收获,和你内心所认可的价值是一致的,那么你就更容易对它形成兴趣。以电子游戏为例,一个成功的游戏一定是让你不断地体验成就感的,但是在一定的时候,你还是可以做到适可而止。这是因为,这个游戏中的收获是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回归现实世界后,这种收获对你而言是没有“盼头”的。你还需要养家糊口,或者要开创一番事业,而游戏中的成就,和这一价值是不相符的。 ; I5 H9 M4 h+ ^! ]7 M

( x( c- k$ J$ ^% B. p到了这一步,我们可以说,一个有充分的高质量互动的事情,就是你真正热爱的事情。
' }0 M- r. }' Y9 l& Q; L: i* ~$ d
第三步:行动——一切的前提

; C* J# n. q5 U9 |0 p: V4 z# U" k
: z# k/ t6 R0 Q 只有少数的人可以在第二步解决问题,这些人通常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顺其自然的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选择。所以,对于关注这一问题的你而言,最重要的是第三步。 0 {/ J8 t. ?2 o) w
; I: U- N0 E; L3 B% y
假设有两类人面临着这一问题的困扰。
, @1 p8 s/ }" C  @- ]/ D
1 z' X. b8 S" M2 p( x
第一类人:从小在父母的严格监管下成长,通常学习是第一要务。父母会尽可能的割断你和外界的一切联系,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不许放学之后不回家。如果说,互动是兴趣的种子的话,你的花园里,只种下了一颗种子——学习。在父母和周围人严苛的期望下,很有可能产生低质量的互动,将这仅有的一株花蕾折断。当有一天,你终于挣脱了学习的牢笼时,你突然发现,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了。  % f* s! q- j0 w4 x! {& h5 s; {& O& K

: ]4 t$ @1 F% A6 x* z' j6 W: I对于这类人而言,解决方案很简单。让自己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让你的世界丰富起来,和外部世界尽可能的产生互动。去了解一切能够激发你思想涟漪的新鲜事物,通过行动,产生高质量的互动,让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盼头”,扎扎实实从零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如果你不开始行动,你永远是白纸一张。 ! y7 \, M) C/ V

7 c: y4 g  d2 O  [  c6 J第二类人:有一个相对自由的成长环境。在积极的引导下,也确实产生了一些高质量的互动。这类人会存在“幸福的烦恼”,我有很多兴趣,我怎么去建立一条路径,把我的这种优势传递到未来的职业发展中。  
1 n6 T1 [( j% p2 c4 C1 r  ~. S) }# y- J1 M- O4 ?# b( B
对于这类人而言,行动是最好的试金石。互动和强化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你需要用行动去尝试这些可能性。每一次互动都是不一样的,也不可能每一次互动都是一帆风顺的,在互动过程中,你可能会遭遇一些偶发事件,这些事件可能会改变你对一个事物的认知。也许在某一刻,你更加坚定了从事一个事业的决心,也有可能对一件事彻底失望,丧失兴趣。
1 \8 W& H7 U: E" T6 I0 h. n% c( C: W/ `6 q4 I
除了行动,更要经常性的对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试图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现代社会,复合型的知识背景是非常明显的一个优势。知识之间不经意的联结是产生创造力的根源。通过反思和总结,你有完全有可能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1 n1 W( r9 g6 ?3 r0 b4 C; N- Z* M+ P# g9 U
没有人说过一个人只能做成一件事情,只要你保持行动力,你完全有可能变成下一个Elon Musk。 # b8 A7 ]) [% D1 z4 I( f' F
% {3 Z, l( K& r$ g% u; V4 ^3 R
相关背景理论基础: 2 T7 p" \2 I, A0 t: u
# e1 n! b( r; m3 ?, f( ^. y8 D" q
1、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CCT)的兴趣模型【2】
! n& y; p9 x0 E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1.jpg 0 K" j2 J9 C+ M
兴趣来源于学习经验(互动)产生的自我效能(成就感)和结果预期(盼头)。 2 R  ^  e5 C/ n

7 g6 t8 z3 I; }4 ?% L8 [0 t$ ^ 2、 机缘学习理论【3】 " j% g! R6 p, E( V7 W# w1 o1 i  j

% A0 P0 U! j+ ~* v这里推荐John D.Krumboltz的一本书,Luck is no accident: Making the most of happenstance in your life and career,中译本好像叫《永远相信,幸运的事即将发生》,对这一理论有比较系统的介绍。 . X( U5 M" T2 Z5 d& t6 }  \  Y
简言之,这一理论的观点就是要行动起来,机会是可以计划的,让自己处在一个充满机会的环境中,才能 Make It Happen! " ?# K7 Q: s! ^8 g& b

) l* Q! }7 Q* a" p参考文献:! q% I6 e$ p& n4 h# \1 a
【1】Rounds,J., & Su, R. (2014). The nature and power of interests. Current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2), 98-103.9 f$ n" n, N. r/ f' @$ q1 T
【2】Lent, R.W., Brown, S. D., & Hackett, G. (1994). Toward a unifying social cognitivetheory of career and academic interest, choice,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vocational behavior, 45(1), 79-122.
8 ^2 u9 m& o* b- P) r【3】Krumboltz,J. D. (2009). The happenstance learning theory.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17(2), 135-154.
为名干tzw | 2021-5-25 19: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A+ X3 D" g( E% G  d' k2 w, Y2 ]
如果你的生命还剩7天,你会想要做点什么?8 ~' c0 T) f6 j. N+ c" H
你可能会觉得我愚蠢,临终想象得出来的想要做什么毫无意义,因为那个不现实。) t5 L5 S: Q; ~" E2 W, s8 T1 K# I  b
是的,是不现实。; x* r1 d" u$ h+ p  \/ ^) h
你还记得第一次当你告诉别人你的一个想法,别人告诉你,这不现实的时候,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 \5 X" q* \) @' h3 W! V* }可能是你和妈妈讲你以后要做总统,你和喜欢的朋友说你想要有一个城堡。4 M% i9 T7 i- v% t
我们一次次被告知什么叫做“现实”,现实是一条条法则,起初我们在孩子阶段在大人的告诫下虚伪的执行着这些规则,慢慢的,我们长大,把这些全部映射入我们的内心,似乎遵照这些“现实”是我们的责任。% C  D! R. F2 u5 W8 E) h
我们总是被“责任”折磨着。0 t3 b- Q# s# D7 Z5 N
2 A' f! ]# D. g, B" s3 O
我曾听过一位知名的心理学老师讲课,他讲述了《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案例。
. m+ [3 N! w3 w% P# R+ l有两组小孩,他们一起玩着一个有挑战的游戏。
: Q+ g2 \# `  L1 T; r/ ?( h# kA组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实验员不断的赞扬他们,你真聪明,你很棒。
& l. u" y  m+ b5 k$ [7 `5 O# e; ZB组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实验员不做任何回应。4 s. E2 _" K& |
当全部孩子游戏结束,又给出了另外一个游戏,难度更高一点,你觉得哪一组的孩子更愿意尝试一下挑战?0 y' I$ J# a* z. H
答案是B,可能很多人觉得是A,因为被鼓励我们更有自信,但是实验结果很冰冷。
9 C1 e( j4 m) |  ?3 @. g9 w老师说他的女儿很喜欢玩玩具,有些玩具确实是有难度的,每次作为爸爸的他想要帮助女儿,女儿都会推开他。老师解释到:孩子天生具备完成挑战的天性,是大人的赞扬摧毁了这些。: o7 o+ K( N3 g( D
因为大人的夸奖,孩子们的注意点从游戏的乐趣,转移到了“我是否聪明”这个问题上面,当他们看到更高的挑战,他们不希望失败从而让大人失望,所以,他们不再敢于挑战。6 O5 m) k3 O6 }- V9 Y  @

8 u3 T1 a/ J% y这个案例让我看到了孩子的“责任”,他们把“不让别人失望”当做自己的责任。
# f8 f9 ^0 t! ~* r: g2 w
+ Q4 k' Z& @& P8 H我的一位来访者曾给我讲过一段悲伤的记忆:
8 q4 H" E8 s0 s小时候她会唱歌跳舞,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奶奶让她跳一段舞,她跳了,但是没有一个客人在意她,他们自顾自的聊天,完全忽视了这位小姑娘。1 H1 \* D& B9 f0 M  i3 H! D( X+ e/ Z
这段经历让她从此放弃了自我展示。2 A- }) E2 l: w! O5 D# l$ A7 x
当时我问她:你真的很在乎那些客人吗?你和他们熟吗?1 }% S9 _# t. S  x& @  }6 P7 w0 o; H& x
她说:不熟。( Z2 K; v- d1 C. G: y' z
我:所以,你是为奶奶跳舞的,而不是他们,对吗?
# V: I( K2 s2 R& b0 g她说:对的。
( c5 o! ?! P, m, W7 V我:所以他们的反应也不重要了,你的责任已经完成,你没有义务去取悦他们。
# @0 G& e) G3 v8 c( ]9 B她当时哭了,觉得对。+ Z5 L" K) u$ X+ X8 c7 w
我现在想想,我做的不够好,我和她一样,我们都本能的停留在”责任“的控制之下,我只是帮她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她的责任已经完成,从“我未完成取悦客人的责任”转变为“我已完成取悦奶奶的责任”,而不是帮她摆脱“责任”的约束。
3 N3 o/ q! g; [% l" d4 M或许,我也帮不了,我自己也做不到。
5 c0 O5 q$ N- S( o1 N( E3 A7 T2 R5 J# \/ ~6 m- f
我周围新认识的朋友在知道我是心理咨询师之后,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你觉得我有病吗?我过的不是很开心,你虽然看我蛮活泼的,其实不是很开心,我觉得自己有抑郁症。
) w0 B1 P3 M  ^. u! m按照他这个角度说,我也有病,我很少开心,我大多数时间都是平淡的,但是我不觉得自己有病,因为我不觉得“开心”是我的责任,我需要做到这个,才叫做“正常”。) W6 ]! W" V% M
“我要让周围的人喜欢”、“我要有钱”、“我要给别人帮助”、“我要过得开心”,我们被这一条条法则不断插入我们的每一件事情,我们的快乐早已支离破碎。4 |( u* _1 r$ {; C3 i3 i: [; Q

$ Y* S+ t% f2 }- d$ i『我喜欢XX』的主体是『我』,但是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我』,我们被无数法则告诫,我们感知不到『我』,我们也从未试着去感知什么是『我』,我们只是被建构出了一个,『我应该』。
2 t) s: r* c% \# ?' p我是花了很久才明白,什么叫做『我』。1 ^+ f0 e* o+ n( q6 u

6 a, N+ ?# t  H我的一位朋友在大学退学之前告诉我。他学不进去,很痛苦,他看每一个字都进不了脑子。
. ^/ p" I/ b! \, {6 S" ]我和他分析了很多,包括大学的氛围,老师的能力,我们自然的退化,当我说完这些,他告诉我,你说的不是我。
5 q% Y& B  i( t' O我当时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 |( l$ c) l& a  j' ?, ^直到他真的退学,在一家咖啡馆打工,他和我讲,他真的很快乐我才明白,什么叫做“是我”。' H; x" x: s* C, O3 c% f1 `) Z) }
他每天只需要按时8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在这过程中,他需要点单,倒水,客人们会说谢谢,会说辛苦了,就这样简简单单,每一个行为都有回应,下班之前总有一天责任已经搞定的轻松。
+ \8 Z/ Z8 ^& ?/ K* A% l6 w: K原来,曾经的他把“学习”当做责任,把“学得进”当做回应,来确定责任已经完成,但是学不进让他感知到自己没法完成责任,回应迟迟不来,使得他很痛苦,让他怀疑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 Y" N: \2 B: V# q4 i, L9 s0 J而我,当他向我求助的时候,我把“让他好好学习”当做责任,我以“你依旧在学习”当做回应,来确定我的责任是否完成。
) p1 ^8 N2 Z% x  B% X* c我们以外界的回应当做责任完成的标志,慢慢的我们失去了我,只在意外界的回应。$ I  s8 U; I+ j  H- s6 T! q
当外界没有了回应,我们也失去了我。3 d" d& S. v# h& ^$ @  `: E" F

5 l: Q: A2 o$ h4 D' V我们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找不到真正喜欢的事情?$ M) ^6 \9 R/ ?/ C9 }' h, p
因为我们先有责任,然后有回应,最后才有我。
' ]* |! ^+ U( |) }: Q  R( o* l# z0 d9 k
今早,我和一位曾经的好友聊天,他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快过年了。
7 K2 {- |/ z0 U这个问题让我很慌张。4 w+ C5 D/ M  L- h  ]# d
2016年,我工作了332天,累积咨询时间1300小时,写文章240篇,从数据来看,我真的已经做得够好了。
  {" n/ G" T1 S6 c) b' I% ]4 j可我不敢不工作,我觉得我还有5个重症来访者,我一休假他们就听不到任何回应了,我的微信公号一但停更,我就持续掉关注,我还有一大堆预约,我不能停下来。. m, z$ r; o7 f6 |
因为我一旦停下来,我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不上进的人,不“现实”的人。" v( C& t& @3 ?: @9 q2 i8 |! E
我向我的朋友倾诉了我的烦恼,他回答了我一句话:
+ u1 o( A" y8 w7 H( U3 i* J4 F
这么多年了,你还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以前每次和你去夜店,人家小姐问你做什么的,你每次的回答都不是你,要不说你是富二代,要不说“俺是种田滴”,要不就说你是我弟弟,反正就没见过哪次你觉得你是你。
' o1 Q& S3 s; a
这些天,我每当听到谁谁谁过年回家了,我就会特开心,就好像,他已经回家过年了,我也可以了,我需要这些外界的“回应”来确定我已经尽到了责任,我不敢先有“我”。) B' R/ N% \7 P% {3 }9 w0 ?
8 J( Y& P: A3 q% Y
我很爱我的工作,随着我越来越多参与工作,我越发触摸到他的本质,说实话,我也是在一点点接受他的本质,起初的爱叫做激情,长时间相处之后的爱叫做归属。/ E) r  L- W* y  w" t; D3 U# M- G
但是我的责任一点点在摧残我对工作的爱,再这样下去,我的工作就会成为快乐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完完全全的“责任”,我不想这样。: H3 m. F5 v. v. b& d1 F6 R1 ?

6 {+ W3 H; k% z4 i所以,
. W# X; b+ V/ Q4 w# @+ ~; ~4 L; Z+ x2 f/ }; D9 R
2017年,我要慢慢的做一件事,先有“我”,然后有“我的责任”,最后才是“外界的回应”。
5 A, Y9 ?4 V4 R' P* I( X$ z& n
5 C1 B" Q2 r4 L) ^7 v# k新年快乐,
0 H7 i9 V6 K" i2 J! d与诸君共勉。
深处梦难系 | 2021-5-26 06: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怎么产生的?$ i# W4 m, U, q" v1 O2 Y2 |
兴趣是一种个人精神需要。感到需要就会去接触,去观察,产生认知,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就想去探索奥妙之处。+ l/ a. H# D' l) R
这是非常理想化的书面语言。
* Y; k5 f! {+ C" N* n' q  S& m. s我们通俗地说一说。
' X$ w+ J# G& n5 Z. y其实,兴趣的产生是因为接触到“过程”形成的。
* |7 ?0 Q! O6 \) C# U( V; K$ U举个例子:1 n' ?8 z6 r# J0 b$ n2 ^6 \
你看别人画画,看到别人是一步一步地从草稿开始,勾轮廓,画细节,再调颜色,上色彩,一幅画慢慢地画完了,你看到一幅美妙的画诞生了,你觉得画得真好,会产生“我也想试试”的想法。
/ S1 A6 ?2 q! o7 J这就叫来了兴趣。/ _* J  A/ B! K% B
因为你接触到了“过程”,这个过程让你发现“原来一幅画是这么画出来的”,让你感到“有意思”,让你觉得“好象没那么难”,这个过程给你的能力找到了切入点。
* [8 j* F  ^1 w- S/ {4 O让你现有的能力找到了实践的切入点。
; C/ t+ S; M! n  T- D你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你跃跃欲试。' B+ v$ }$ s/ _
; c) B% Y* R7 h2 B; a) c/ T
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兴趣都是在目睹了“过程”之后,被激发出来的。
$ H7 o# i+ T. R; F  m; `1 r2 A# o看妈妈在厨房做饭,一步一步地让朴素的食材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你来了兴趣。
' j& X& p- Q, U- W当你自己摸索着一步步实践的时候,每往前走一步,你都有小小的成就感。) }2 L: G! N3 \% }4 w& K/ `1 [1 @
如果相当顺利地完成了,你就希望得到鼓励和认可。
' _7 \2 V8 `2 E  e在被鼓励之后,你想做得更好,就会“探索其奥妙”,主动学习,你就会认为自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t6 `6 _* f  W6 z4 g
但是,喜欢,并不表示你能做好。# L* V; S/ a0 y, g3 K+ a) b
有兴趣并不表示能做好!
# d/ H; U* h7 F3 y, S+ D! ^兴趣产生了,只是个开始,很可能是欺骗性的开始。, _& O  G9 {  i+ r! j
有兴趣和能做好,是不同的。
0 R0 p. O6 s2 g0 B4 Q9 l你可能探索下来,实践下来,发现自己总是停留在二流水平,甚至停留在入门级别。: t4 |3 A. \0 i
有些行当就是这样,看起来门槛很低,容易让人产生兴趣。
) V4 [0 J/ j( S" q4 w但是,要想做好,却很难。
6 s" F: I8 h$ C8 S! J* @8 Q/ w) O能做好,往往与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相关。: C" s6 h, Q7 ~. ?
能做好,还与一个人的长处有关。
# n; ^. V: m7 _2 ~  R7 K接触过程的机会,可以决定一个人对什么事感兴趣。/ ^0 Z  r/ Y% c1 J' ~+ Q
和农村的孩子比起来,城里的孩子兴趣广泛。因为他们接触的事物多,尝试的机会多,所以兴趣会广泛。8 [9 H! _4 U8 Q* l
农村的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唱歌、下棋、跑步之类门槛极低的类目,不太可能会有小提琴、钢琴之类的,因为没有接触机会。* p* d, E5 ~: E( t' Z7 W
思维模式和长处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把一件事做好。
- `4 A: S2 q! j, G思维模式是在智商的基础上长期综合训练的结果,而长处与人的天赋和性格相关。) ?/ f( b( P) P6 }9 M
思维短平快的人做不了复杂的事,耐心的人才能把握住细节。
) h6 v# R( c3 _" B' _$ B( J对一件事,现在喜欢,并不表示未来也会喜欢。3 W5 ^( J5 L1 @
你只是没碰到极端场景而已。在某些极端场景下,光凭“热爱”是靠不住的。
) P4 @1 K' _" G+ z% U0 Y7 D思维模式和长处决定了当遇到难关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克服,是不是还能持续进步。
3 K! a/ K& x) K这个社会,资讯大爆发,各种类目都在降低门槛。
* Y$ @5 S. ~  f* Q$ _4 O容易让人产生兴趣的事情太多了。1 W7 M* o6 R9 d1 ?
但是,感兴趣会做只能勉强谋生。% E0 H6 q. S( S6 u
能做好,才有竞争力。
+ m& R' q" o' d" r不能在某一个范围内做到一流,都有可能被淘汰,技能也会成为廉价的简单劳动。
7 M2 H5 U+ D, h4 a& s# K5 R% h一味跟随自己的兴趣走,很可能会误终身。
; b  F( ]  K: |( ?2 |丑小鸭是不可能变成天鹅的。' B" `0 G# K9 D7 l9 H& G# E& V( v+ @
除非一出生就不是鸭子。5 h% {4 u& P" X# b1 ^
(上面是修改了一下,下面是两天前的回答)4 v' H6 G  C2 H  k  e! I3 \7 M, e2 X
* J2 G& m( M# N5 p1 a& z1 T; B' d
兴趣是怎么产生的?
+ o5 |3 x7 s, [6 R一个行当里,做事的过程,触动了你。2 n5 i6 S& i2 }& Y
注意哦,我说的是过程+ K( Y& O; i( l. p
比如:你去看一个乐队的排练,你看到了排练的过程,/ G1 X% W5 C0 Z4 Y1 S
看到一个乐队是如何地把一首歌慢慢练熟,然后精彩的。; j7 T  y' M0 b& e
你目睹了这个过程,你可能会对搞一个乐队产生了兴趣。+ [, U+ C. j$ p7 n" N
过程削减了某些专业的门槛,让你的能力找到了切入点。
1 Q6 ~+ p% ~1 x) m! e# t会让你产生代入感,“我来试试吧”。7 ?0 s8 o& u4 P) s5 K4 O
同样的,画画也是,看别人一点点地画起一幅铅笔淡彩,很多人都来了兴趣,“我也想学”。
( B* C: s0 J% m5 H3 i/ t相反,画得淋漓尽致技法娴熟的挂在画廊里的画,你可能只是看看。2 S( d; |, M. e4 b+ Z
对于一个没画过的人来说,别人的完美的结果,会让自己的能力找不到切入点。2 v3 w1 {# k# A, g# N; Y5 O
你的兴趣不会被激发出来。9 y* e+ ], r! @& d* {) j

7 a! E. Y, X4 a- |6 g) }0 ]兴趣产生了,只是开始,但很可能是有欺骗性的。4 V- r3 H2 J& j' I1 T
当你开始这个过程的时候,如果可以顺利地进行到下一步,那么就有完成的欲望。
, t3 S3 m; ]' C如果完成了一个小结果,你就希望能得到鼓励。
/ t% h9 E. e! B& }- f9 q假如得到了鼓励,你会开心,你会认为自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干这个。+ T6 y% o3 v' E# j
+ k; R, y) r9 _0 i4 q0 {
但是,你喜欢,并不表示你能做好。
* e" P$ u- Q& r, N" _有些行当要做好,是需要天赋或者某种特别的东西。2 |% }: x: ~% g
你可能做着做着,发现自己永远停留在二流水平。/ l2 x' k( |) l0 l$ |, F1 o" i

; F2 p  U; k! |2 y4 G4 O而且,你喜欢,也并不表示你未来永远喜欢。
8 M) N' D# e! `$ O( q$ m( e你可能只是没有碰到一些极端情况,在某个极端情况下,光凭“热爱”是靠不住。7 N9 ^  ]  l  U: V8 t# @1 b" ]4 p
' {: C( U1 t1 _& u) {8 i
现在的兴趣,并不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 l9 ?+ k+ t/ q; M. p可能只是,让你生活更精彩而已。: O* h/ v" G& T3 k" o, X4 e
$ A3 A$ @/ a7 V5 |
还是应该找一找,自己思维方式的特点,找一找自己的强项。
阿林210 | 2021-5-26 12: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1、“尽管有时我还是想做一个非常不同的人。不过,我不再努力把这些不切实际的愿望变成现实了。”
: P9 q. v  |* g1 W“成功的人生并不是在行动之前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恰恰相反,只有行动、实践、质疑、再次行动,你才能发现自己是谁。我的经历就是这样。我的个性一部分来自遗传,一部分来自早年的经历,但直到我探索了更多的可能性之后,它才最终成型。”
" E% ~% u2 F2 j; m9 s“我现在觉得,人生,就是对自己性格的探索。要是一个人,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擅长做什么,那是何等的悲哀啊。人生之旅就像是攀登一种个性的阶梯,在此过程中逐渐证明自己、发现自己。”[1]
* B8 _- h; C- F. _  b9 [7 d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1.jpg 2、陈嘉映在《何为良好生活》[2]中也谈到了“知行关系”——“这个疑问,笼统表达,就是:我该怎样生活?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仅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更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在最初“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e4 A# M, W. E3 O: P5 ]# C# O  P# t
多数人所取得成就并不是一开始就直奔某个目的去的,而是边走边找寻目标和意义,当然这个过程绝非坦途,常常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自我怀疑,Ta大概也不知道走下去会发生什么,只是一条路走得久了,才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意义,行路的过程也重新定义了自我,回顾的时候才会发现结果可能与初始目标大相径庭。
  Z) u0 k1 w* x% Y- O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2.jpg 3、《传习录》片段:“立志用功,如树使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3]
4 \4 n3 X6 V- s6 _& Z3 G- f/ K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3.jpg 4、阿甘穿着珍妮送他的跑鞋,不停地跑步横穿美国,一跑就是三年,旅途中不少记者问:你是为了世界和平吗?你是为了无家可归者吗?你是为了妇女权利吗?为了保护环境吗?还是为了动物?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X# W3 r' V# T6 T
“我只是想跑”,阿甘在独白中说道:“他们就是不相信,有些人跑步是没有什么原因的。”
7 P) |1 a0 z# C  [3 C3 A来访者也会有各种问题,比如“做冥想到底能不能改善我的焦虑情绪?”“坚持运动真能帮我缓解抑郁?”“规律作息为什么就能治疗失眠?”5 ?$ m$ O# ^8 {% f$ g1 _
我们在做决定之前常常习惯性地去计较做一件事的结果,计算成本,权衡利益,畏惧困难,规避风险。然而往往是想得多做得少,导致结果离预期越来越远。
" b: j" [" S6 S- R  r! d! J& ~阿甘没有理由地跑了3年,成为了名人,也明白了“丢开往事,才能不断继续前进”的道理。[4]" i( Z. K1 m" `; S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4.jpg 5、“我不敢引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说什么我们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我只敢说,不管好坏,你生存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是有心好好生活下去,就得在这个社会现实里建设你自己的良好生活——毫无疑问,这种建设包括批判与改造。不过,我们仍应留意,不要让批判流于抱怨,尤不要因习于抱怨而放松自己、放纵自己。说到底,并没有谁应许过送给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是有人应许过而你年幼无知相信了,你长这么大了还继续相信就是你自己的不是了。”[2]
  X5 P$ f2 Z3 O- T8 d# u$ Q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5.jpg
zpy2609833725 | 2021-5-26 21: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学习能力正常的人,面对一件没怎么接触过的事情,保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精力集中去学习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对于正常的人,就是去尝试,然后一个月之后就知道自己兴趣是否在此了。6 G! Z7 F) m- I% t1 v* b

0 s( p2 a% ?0 |( m+ S7 Y3 d6 S如果你干了三天觉得烦了,开始考虑是不是这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又怕别人说自己没定性。那真的是轻微的注意力缺乏症状。可能和幼年环境有关。
bears9999 | 2021-5-27 08: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时我有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同学,她最大的兴趣就是看电影!而且已经到达痴迷的状态!!为了能随时看到她喜欢的小众电影,毕业之后她专门把上海的工作辞了毅然决然去了香港!我当时真的可羡慕她了,因为她那么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兴趣!也特别明确的要从事电影相关行业!我当时就觉得能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是有多幸福呀!然而,事实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
( a* f% t1 @" f# i$ ~+ E4 r她去了香港之后并没有从事电影行业。我是后来才知道的,就问她为什么,她竟然跟我说她不喜欢!我都震惊了!因为我当时正在努力的找兴趣,希望跟她一样!得知她的理由后真是心凉凉……难道有人说的“把兴趣当成职业,是在摧毁这个兴趣”是真的?
. A" f- t. g1 I( [幸好,我花了3年的时间不断摸索,发现,不是真的!
  ~" h% u% K0 u" K5 N' d找到兴趣并发展兴趣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没掌握内在逻辑和正确的方法罢了。来来来,一起学起来 ~
# r( d& v+ C2 s; T6 I" Y8 Y+ y<hr/>先从找到自己的兴趣开始:" e4 h; V" G, R2 {4 y
看到别人英语说得贼溜,然而自己一背单词就犯困,所以发现没有语言天赋;1 h  o. a2 v6 X& Y  O# J; V
看到别人写着一手好字,再看看自己的像被狗啃了的,所以发现没有视觉空间天赋;- h' x  D) T. O. C: `9 S+ R# x1 x
看着别人跳起舞来就是移动的荷尔蒙,自己动起来,同手同脚还能自己打到自己,所以发现没有运动天赋;( c8 H4 {- F1 k' ]+ r$ s3 b# g
……
然后我们就慢慢得出了一个结论,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我没有XX细胞!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D& e2 L: W# l5 e; f
1.首先你要找的这个兴趣,它是从何而来?3 f. w) Z  n, G- l0 P( z& D$ p$ Q
4 L2 Z9 V" V) T' a' ^  C8 c
先来看看这张图:( P( Q& u/ M1 [$ {  @0 ^8 F/ U
问题1:你觉得哪张最有趣?
) o: b5 c/ N1 o问题2:你觉得哪张最令你愉悦?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1.jpg 这是心理学家Berlyne做的一个关于“有趣”的实验。0 u8 q# H2 c% ?2 e/ `  Q* o
结果是:
. \5 W/ l1 B+ q9 m8 z
多数人选了第3排,复杂的图片,为最有趣;3 j) k1 d. K: _& T1 [+ I1 P
选了第1排,简单的图片,为最愉悦。
有趣的事不一定愉悦。1 w, Z2 c+ o. T' Y, A1 [$ J7 o
就像创业很有趣,坐办公室很愉悦;探险很有趣,躺着晒太阳很愉悦一样。$ C& H; W2 s+ X& j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2.jpg 但我们的生活应该是有趣+愉悦的,有趣和愉悦,就像汤和调料,一个合适的配比才能出一锅好汤。( {1 N; b- n) Z- d' ]# K
就像大人喜欢用举高高来逗小孩儿,失重会让其内心恐惧,但是大人的手有很有安全感,所以楞一会他就会咯咯大笑,要求再一次。
" q4 b  n2 i3 x5 @- R0 r8 c& C' a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3.jpg 一遇到困难就说自己没天赋,没兴趣,转身去找下一件感兴趣的事,这要的是愉悦,不是兴趣
; V2 v: y4 _* N# w. U) c' F. H& x4 G$ ~" w6 p' Z

/ z7 K/ {) u# b所以,当我们说“我不喜欢我现在这个工作!”时,需要想一想,是什么造成了自己这个不喜欢?
; N- c2 P' t& H0 _: f: S1 J( i不愉悦?那就精简,进入一个相对简单清晰的职业环境中;% _$ x: ^) y' V& z
无趣?那就进入一个更复杂的环境里。
0 B5 b* H$ t; c* I- K: W
& S2 p) g3 h/ }# x( h- k3 w$ t( L; Q7 d# p7 s' N  W$ h  @
兴趣不是你舒舒服服就拿到结果,而是你日想夜想,即使很难也很想去做的事。: B, ~; V1 v- i  {) v: R
我这个个性的女同学喜欢看电影,这就是兴趣,为了某某电影节,可以逃课从早看到晚,一场接一场,乐此不疲!她觉得看到未知的电影情节很有趣,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就能看到杰出的电影很愉悦!但是她为什么不能从事电影相关行业呢?重点继续往下看
) M* F& A' f' S/ _) `; v) P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在哪里?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x& W9 x& u& i+ A5 E# J; \7 ^8 W
①为探索新世界,做能力储备。
5 s5 ]  k- B7 v2 E
刚出生24h的婴儿,只对年轻女性的声音感兴趣,因为他们要尽快找到妈妈;' W& `& Q8 U8 U( C( E: [0 c) F/ l
3岁左右,开始喜欢模仿别人,因为他即将要脱离母亲,发展独立个性;1 @$ T/ c! Z$ H9 x6 m+ n2 ~, T
4岁,图像知觉最佳期;, k" B# j6 k3 Y! f- V/ `( _
5岁,数字概念最佳期;
' W9 X2 h: Z& }7 l' d4 _12岁左右,开始对家庭和学校外的感兴趣,因为未来要进入社会;% ]% Y/ x3 `' A: G4 p. i' `
……
然而如果兴趣的种子从小被扼杀,$ t1 I  I' y/ N7 ]6 V; w
比如,中学时说,不许早恋!影响学习!大学时说,恋爱不靠谱,要找个好工作!然后大学毕业第二天就问你,你怎么还不处对象?真的是很搞笑。
0 K0 z/ {6 s: F# b' C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4.jpg 所以对任何东西有兴趣时,别打压它,也许它是提醒你有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等你2 A: J  z# r5 A  y

, j" e5 t% x/ y: q
! b- z2 k8 z+ l②抵消重复练习中的,疲倦感。
0 Z& |  i! U( f! J& X0 F不管是10000小时定律还是1000小时定律,高手都是在单调的重复中生成的,这是毋庸置疑的。8 e1 k% E; O. s3 m. r; _$ c( j) k
高手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呢?研究发现,各行高手都会在无聊中找到乐趣,他们觉得修炼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玩一样开心。
. r+ f  p& f& N) H/ K  D" h  W3.怎么把一个兴趣养大?发自内心地从事它?/ S( S' n  z3 T' j3 ?
9 M  J6 m9 e" ~6 Q7 h+ p
“你的兴趣爱好是?”. q3 I8 H5 o5 C

6 C* R: v6 Y# ]( ?% E2 N9 W; d这个问题你回答过多少次啦?同学录?简历?面试?交友?
; o# x% U& n- i. ~" h7 X3 v; F, O
* ~$ [& J' ?$ U. @5 Q4 q( J' @是不是清一色的:看书,听歌,旅游,羽毛球,游泳……
你知道面试官怎么看这样的回答吗?一坨废话,而且还会觉得你能力差!为啥?
7 q9 F1 m! L* J9 g7 l能力越强的人越能把兴趣发展成能力。$ s1 e. W* P8 o, c! W% v8 H; m
如果你面试的时候(如下话术,仅针对旅游相关的行业),这样说:
2 R3 E7 N1 y$ S8 v! a7 E0 M, _, s2 M; {0 s  i5 f( M1 t; ?: B; q+ A
我喜欢旅游,这6年我去了60++个国家,每到一处我都会写出很多关于当地特色文化的文章,已经在xx网有100W++粉丝。我的目标是向1亿人传递旅游的正能量。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5.jpg 这不是任何一个喜欢旅游的人都能出说来的话," h# p# O$ w8 V
1显示了你的独特性,
$ ?1 H: S' t2 h! \$ V- u5 R2显示了你的能力,7 [; V$ w2 o. L5 c; ^: M( b8 c
3没准儿还会有一个面试官成为你的粉丝。
这时,你可能要反驳了,我的确也是爱旅游啊,可是我没时间没钱,条件不允许我能咋办。
8 z- m: V; Y3 {3 |我只能说,你的兴趣和他的兴趣,不是一个level!! D2 G7 b! `7 B) G
兴趣分几种:
; F, G) r% a- o5 v" E6 M& t
    直观兴趣(感官兴趣)(原始兴趣):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产生的兴趣。2 ?; Q4 h( z3 e9 u
如,Dior口红美,法拉利跑车帅……
7 q* a( e  h% p# L8 O1 h3 U5 ^4 x0 ?  ~2 Z
但这时Chanel出了个更美的口红,你可能就很快转移到Chanel了。
因为外界的刺激决定着感官兴趣的长度和强度,当时很爽,但是难以形成能力。* ]' t" k5 I. F0 U
你看到别人环游世界,好多趣闻乐事。你也说,“wow!好棒!我也喜欢旅游!”然后,回家之后该吃吃该玩玩,因为你没时间你没钱。这就只算直观兴趣。* t5 M+ e& h/ d+ @0 W9 v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6.jpg / j5 s* ^. V' }9 n, j  v1 k' }) q8 m3 |
    自觉兴趣(认知兴趣):产生感官兴趣后,加上对其认知思考。. n+ s$ i7 K3 `: Q
如,
; b% O- v2 Q4 J/ ~! C苹果掉下来,思考为什么会掉下来,叫科学;
' J6 c! ^9 N: K# j一幅画很美,怎么画的,叫艺术。9 B' U; @) \; j7 p2 p( K$ U
……
怎么把旅游养成你的自觉兴趣呢?说完你也喜欢旅游后,回来开始查攻略订机票就飞了,回来收获满满,开始计划下一段行程。关键是让兴趣与能力循环。
3 _% V. L8 A+ G0 ~- p! ^& m% K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7.jpg
6 q( E0 K. `) f5 j: B! v: k8 i
    潜在兴趣(志趣):在感官、认知的基础上,加上志向和价值观。
    # w" N& C, Y" c7 B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说,自己没失败,只是发现了1000++种不适合做灯泡的材料。( T% v& x: v( ^# R" h5 M0 k: z: e

3 h8 c/ ]! ^' |我们佩服他的心态,但不止如此,他是怎么做到有这么强的耐心和动力,去做这件事?- \! ]0 \! t5 Q7 F% d+ w

9 E1 b" l2 i# T5 x/ P他自己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他为的不是成功,而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价值观)!
5 B0 d- l' L) A, j# C& M
9 K2 }8 J! y) ^0 ]' z6 j( C2 r所以他会觉得他发现了那么多种不适合的材料,在他眼里,所有材料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钨丝亮了钨丝就更高一筹了,每发现一个材料可以或不可以都给了他无尽的动力。
我们以为他是艰苦奋斗,其实人家是兴趣盎然。3 K6 ]9 p' T7 ~" Q. T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8.jpg 我们把感官兴趣通过学习,变成能力;8 l2 e% d0 g; Y1 x. I3 {; ]
通过能力,再找到合适的平台输出,获得价值
1 ~2 t4 D; j' ^/ S在众多价值里,找到最令自己能坚定专心的,无论是生是死,是成功是失败,都不会被动摇。
5 N2 \- X- f4 r3 z( K# T
5 r. H. W% T! O- a& E4 c
2 r1 v- ^8 _, E3 K/ \; i你现在知道答案了吗?为什么我这个女同学不从事电影行业,因为喜欢看电影纯粹是她的感官兴趣!她本来是想一步步培养发展的,但是这条路她走不下去了,因为到达认知兴趣时她不能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但是她还是有其他兴趣可以配合她的价值观来变成志趣的,后来,她根据自己喜欢追求美和独立自主的价值观,现在成功成为了一个生活惬意的花店老板。
2 h& F4 R- w; [' y2 B) X. R1 U最后,再梳理一下如何养大一个兴趣:
( {: F9 M. A% C; y
* n' k1 x& a5 S$ L1.获得兴趣第一步:让自己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体验里,挑几个最感兴趣的;
# C0 u7 h( _( x3 V; A9 ]. e4 K2.养大:在感官兴趣还未消退时,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进化成自觉兴趣;
6 s; B! ?; z' I5 L8 |* i7 c3.再养大:把这个兴趣和自己最感兴趣的价值绑定5 o0 _( B0 k3 f$ D7 ?8 p
不断重复,兴趣就会被固话下来。
2 }# A/ P3 C0 H7 u- T8 m
比如,你想养大"减肥"。  M! ?) s2 G" C# N0 C( f

% C, h; I+ ?6 O' {4 n& o1.多跟身材好的一起去逛街试好看的衣服,受点刺激,奋发图强说自己要去减肥;
% ?- J5 E, U3 I; c1 d( X2 {( h6 _$ B$ Y# d2 `: u: j0 T
2.去学习了解正确的方式,有哪些坑要避免,了解自身情况,每天开始练习;( n& |0 r8 |+ V) J9 D# F, S/ ^& N
/ g# \) o: S/ \) }& F. d5 i
3.和自己一个看重的价值观绑定,可能是管不好自己身材的人没资格管好自己的人生、锻炼可以延年益寿、成功的人多是瘦子……
! G1 I7 J: C5 Y* P+ h: W0 N' _/ t因人而异你自己去匹配一个自己认同且很看重的价值观。0 B2 g5 A' h( J' _' ]

& ]9 n, p& W  r* ~然后先定个合理的目标,比如先做两个月瘦10斤,循环123慢慢培养出来。
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9.jpg 那会有哪些误区,导致你把减肥养死了呢?* z4 W( T; f; f8 ~; K* Y0 d6 n
    误区一:很多人想减肥,但是行动的只占20%。因为他们没有被真正的刺激到,“减肥”对他们来说是个“我希望我瘦一点”“我应该要瘦一点”的概念,而非一个真实可见的体验,刺激一消失就该吃吃该喝喝了。
    " y) H& K, @) P, L$ q, k

% x) k0 J8 ?9 ]% V$ T8 M/ E
: m  ^1 j/ X7 r: P
    误区二:没有及时研究减肥的各种理论方法,不成体系,今天跑步明天节食,肥没减掉,身体给搞垮了。- y4 u, p3 x$ x
3 B+ m  {) D* H2 y
7 i1 `, g' I' S2 U! X! @
    误区三:与价值观联系不紧密,比方说你的价值是管好身材才能管好人生,那你管好身材的同时对你的人生有了什么积极影响呢?一味管理身材但是不用起来,看不到它给你的价值观带来的好处,你很快就会放弃了。
    ( ^+ y6 t  ?$ B. ]; `
( N% V7 f& j% h# t0 @

3 Y* ^2 E; q, w# N- q" P9 P再举一例子:' q* S# `+ Y: f1 [9 ~% M
模特为啥身材都那么好?
0 s! ]0 j' N3 L3 Q1. 她们身边都是黄金身材的大美妞,换你到那个环境下,你能不好好控制?" S8 e9 K, H/ O& L4 W' G; {
2. 她们有合理有效的方法!
$ N* T8 g2 N8 r3. 她们能走台立刻兑换价值。' d6 J4 |" {3 e' [7 z
5 D4 D$ F7 h6 i" d
/ V, |9 o! [! [, D  \
希望对你有启发!然后不要光收藏哦,我看收藏的比点赞的多…… 如果有收获,希望你可以点赞支持,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帅气美丽的你!❤️( ~9 X" T9 h  u" B

0 J9 |; G- o$ |$ W$ i) T4 ~$ L1 W$ P6 W, r) f
文末彩蛋
4 k# n9 F* O# t. w) Y7 u2 x$ n0 m' \" G$ Z& J; G
你是否还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渴望找到自己一项可发展变现的核心竞争力。
* L, D% m( J4 y. z" S% i5 A4 h# g
喜欢我的回答,点个赞❤️
6 J! m) T  S: A! V: `6 J& ]* m3 Z6 f
关注我@Cynthia楠姐,带你找到你的【核心竞争力】。每周分享一篇【个人发展】干货!
林平光 | 2021-5-27 13: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闭着眼睛去感受下,哪些事情具有以下特征:
7 i4 Y- c; K4 f* R# f/ B9 e- z; ]2 G, i# @% k) c; Y
1,没有任何人要求,自己就全天候的在思考和琢磨这件事,发自内心的想要去研究和搞明白的事情,比如我很喜欢看行业新闻和趋势,从早到晚乐此不彼;( F2 i+ j5 D' u( R5 B( C. G
2,没有任何人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对这件事的要求,比如我一个玩CS的同学,为了调准准星,买特别专业的鼠标,连左右移动几厘米都严格要求和计算,并且练习,后来还参加了全国CS大赛;1 k* x. Z" |! a" n7 u
3,没有任何人要求,就穷尽的想知道这个领域的很多事情,比如我一个同事,自己给自己化妆,然后研究各种化妆品,然后研究别人的肤质和面容,然后特别感兴趣帮别人改善,最后从一个分析师转行成为一个化妆师;: g: w  E7 C" \0 ~0 z8 G3 X
4,没有任何人要求,享受这件事带来的乐趣,比如某些豆瓣段子手,我认识的。大部分不是硬生生的憋出来段子,都是每天自嘲和各种冒笑话,结果不小心成为段子手,自嘲了自己也娱乐了别人4 n9 t8 Z% Z6 D/ R9 U' N: Z6 \
* |1 g/ c/ q: J  F6 Y# I* {- v
所以找到自己发自内心喜欢,不需要任何人要求而孜孜不倦去做的,享受这件事乐趣的一件事,然后找到这件事和社会工作的结合点。想起很多年前,我发现的一句话,比较凝练的说明了这个过程:发现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投入的去做,最终这件事会给你带来成就感和社会价值感。
法律伊人试 | 2021-5-27 22: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去做一件你真正喜欢的事,你愿意去做一百件你讨厌的事。
安大宝17 | 2021-5-28 10: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喜欢现在的工作吗?
( F/ S, ?6 e& {) X' f, n如果你回答「是,我喜欢现在的工作」,那恭喜你,你非常幸运,已经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4 G2 x$ j% }9 g; ?如果你回答「不,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那也恭喜你,你很清楚自己的喜好。不喜欢现在,才有可能选择更好的未来。
  H. Y. ^) H* {1 Q7 Y盖洛普(Gallup)曾是全球第一大调查咨询公司,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他们持续 20 多年访问了 189 个国家的 2500 万名员工,调查雇佣关系。调查结果是,只有 13% 的员工(A 状态)享受并积极工作,而 24% 的人(C 状态)则厌恶自己的工作。
' g" F- Y+ y8 S+ ?( |1 q) b最可怕的是中间这 63% 的部分,他们(B 状态)兢兢业业但也浑浑噩噩。他们没有什么规划,别人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很少主动改变自己。
- y$ `# D9 N- V" c7 ~在英文世界里,有个专门的词叫雇员思维(group-think),就是指 B 状态。多数人一开始工作时都很鄙视这种思维,最终又变成如此。   u; \) {0 B/ V/ w! v- `
在《疯狂的天才》一书中,有一个与此相对应的概念,叫企业家思维(entrepreneur)。拥有企业家思维的人并不一定是企业家,但他们做事却像企业家那样主动。他们不管挣多少钱,都非常享受工作,能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即便他们是麦当劳餐厅里的清洁工,也会想方设法地把餐厅的玻璃打扫得干干净净。 ' @& F: K" ^% k
这类人大致占 11%,这和盖洛普公司调查出来的 A 状态的员工如出一辙。
7 |: k7 C7 o$ e$ Y, E) j但不管是 11%,还是 13%,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充满热情地去工作呢? - |: ?, g6 q2 v0 I% b
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 Q: \9 s6 @- Q9 T5 R马克·吐温有部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大致讲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小镇上,主人公汤姆敢于探索的传奇经历。
, m5 Z4 R$ F% x; m- @+ K有一天,姨妈让汤姆负责刷家里的栅栏,也就是美国西部每一家庄园外面的栅栏。 + V/ y: \2 f9 ]
汤姆正在垂头丧气地刷栅栏时,看到一些小伙伴过来。他灵机一动,假装刷栅栏是一种巨大的快乐,并告诉小伙伴们,他好不容易才从姨妈那里争取到这个机会。
6 E* P& D3 I% a% @: E这时小伙伴非常羡慕,也想帮助汤姆刷栅栏,但被汤姆拒绝了。这使小伙伴的需求就更加强烈了。
/ {/ x% L) U" Q* }( z最后,小伙伴们拿自己的心爱玩具、巧克力和各种水果与汤姆交换。汤姆坐在大树底下,吃着水果、玩着玩具,看着小伙伴排着队帮他刷栅栏。 - E! m- Y- h" ~/ g: T
汤姆就是主动设计了一个场景(scenario),这让刷栅栏这种原本给钱别人都不做的事,现在别人却求着他要做。
7 }+ F$ k; j2 ^4 _0 q) h$ @你想想在工作中是不是也存在大量这样的情况。比如,员工从你那里拿着高薪却懒懒散散;但他们下班后,在没有任何收益的情况下,却帮着维基百科写着词条。
: k; R/ V* O. c0 w2 M( n; f事实并非员工天生懒惰,而是在不同的场景下,每个人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状态。
6 i8 N, [, _; c( k01 给自己设计一个好的工作场景 & {% J# K. k* j$ u; k
' E# e$ t5 p- ?' }/ m; I4 r
为什么多数的工作,总是在一种枯燥无聊的场景中进行呢? ( P& e) [$ y7 H& t
这是历史原因。这种场景的设计者正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 & A% `7 k/ `/ S: F* Z# m- A2 t
首先,他在《国富论》里,把人性假设为懒惰和贪图安逸的。所以他认为,员工必须在严格的流程中受到约束。 ( v" _/ l4 V4 K
同时,他认为分工协作才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式,这进一步使工作变得非常乏味。
: \- s0 H7 {8 B9 ?他举了个例子,大头针的制造,需要将铁线拉丝、切断、削尖针头、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如果只有一个工人,每天很难生产出 20 枚大头针;如果让每个人负责其中一个流程,十多个工人一天可以生产 48 000 枚大头针。
  K6 N1 h% @0 I0 x这种对于工作场景的概念设想,在 18 世纪可是非常时髦的,很快就被各个资本家采纳。
3 `& l( Z& ^: l7 _4 B: U7 s200 多年过去了,这种场景深入到世界各地的每家企业。由于技术革新,比如亨利·福特创造出了汽车流水线生产,更是把这种工作方式推向顶峰,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惯性。 8 v3 L- d& _  x: e
想想自己的工作是不是这样呢?简单、枯燥、重复,没有什么挑战,有本英文书籍叫《员工离职》(Staff Dimission),里面分享了员工离职最大的原因都是因为工作无聊,而非无法胜任工作。 ; B7 _* e8 x* E
美国知名导演沃伦·比蒂有句名言:「如果你分不清自己在做的事到底是工作还是玩儿,那么你就在你的领域成功了。」 4 `) G& N8 G$ ^
反正都要工作,为什么不给自己设计一种好的场景,让自己工作得既愉快又效率高呢?
9 I6 ~* B' E( Q+ [! J; }我一直以来都很想把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趣一些,玩了很多东西以后,发现有三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还是用汤姆让小伙伴刷栅栏这一段场景来形象化以下这三个方面:
, M5 k" o' Z# q8 O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8 i+ E9 m$ _2 h+ r0 O* H1 k; O????App 内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