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 R' E+ I0 \; d L, J3 J
& U& h% z' j2 V$ s. K简单的来说,就是作为父母责任的缺失和对于科学养育的足够认识。
8 K7 K# c: L6 ~8 d; Q! U% p9 Y+ L& k& b, r, f
首先就是大多数人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状态导致的隔代教养,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隔代教养已经大大的超越了其应该存在的比重了,我是旗帜鲜明的反对隔代教养的。
6 s# n( S5 Z6 i! t1 T% N& _; k/ @) p
1.老人的体力和作息决定了不合适养育孩子。& h! b5 ^. t0 C# Y- U8 M0 S( c
很多人可能说,老人喜欢带孩子,老人和孩子其乐融融。这就像过去那个爸爸妈妈从小就给我吃鱼肉,自己吃鱼骨头一样,带孩子多辛苦的活,扔给老人带我都觉得不人道。不说别的,新生儿每几个小时就要起来喝一次奶,有几个当爹的能扛得住的?现在“盛行”让孩子尽早一睡到天亮,有些甚至出了月子就开始这么搞的。这背后还不是因为老人熬不起夜么?我全职后生物钟调整了好多次,以至于后来孩子一岁多了,我半夜2点还会准点醒一回,让四个老人来,这心脑的伤害有多大?) N4 v+ R* D1 M* R
再到孩子能走会跑了,我就会背着孩子骑车去菜场,去周边的公园,绝对不是过家家似的抱着孩子或者推着车在小区里面转悠,这不碰那不碰的。年纪到了,有些事情也不是他们不想做,也真的是做不动了。我和很多老人聊起来,在他们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十个有九个就是在一起抱怨:孩子不听话,她爸妈忙,没空,也不懂得带孩子,甚至于到了周末,还有老人带着出来,爸妈自己跑去看电影的。3 [; M! z; l6 y# V0 D
) O, ^/ f* P2 G l) ~
2.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不合适养育孩子。
' f0 X, N" {9 K就是我见过的最开明的老爷子,说实话我是挺佩服他到这个年纪,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还能开明到这个地步的。但是,和父母带孩子比较起来,还远远不够。毕竟,我们这一代互联网的资讯量急剧增加,老年人很难跟上,加之我们的老人的文化程度受历史原因,真的普遍不高。我们这代还能找个国外网站看看,尝试一些不同于我们文化的生活和教育方式,对于各种漫天飞的说法还能有个常识性的判断,更不要说,我现在身边还有些家长开始自学一些心理学和早期发展类的书籍了。这些是老一辈可能都很难想到的。有哪些适合家长学习的儿童教育书籍?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 ]' v' [9 {2 g# k
5 ~. a5 F% `0 t+ Q3.老人的角色位置不合适养育孩子。
9 h* F! d) I. ^5 G& [5 L带自己的孩子和带别人的孩子心理的状态完全是不同的,带着自己心理肯定放松得多,帮人带孩子带好了没啥事情,没带好全是责任。在这种心态下,肯定会伴随大量的焦虑。这种焦虑会不由自主的在无意识的时候表现出来,而孩子自然也会在第一手时间学到。
) n- E; A7 M* I# A9 f/ _# l
% H( m. v p" U, [( t在旗帜鲜明的反对了隔代育儿之后。我相信,也许会有人吐槽我的全职。的确,全职不普遍,也不可能普遍。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说大家都去全职吧,而是想提醒很多人不要心安理得的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有时间要记得尽可能的和孩子在一起。 v$ Y1 B4 w7 ]" ^6 ^& ]
+ B8 _6 y) S" z# T/ s其次,科学的教育的缺乏也是比较普遍的,大家的教育普遍比较想当然,典型的就是:我觉得男孩就应该有男子汉气概/我觉得女孩子还是要端庄一点/我觉得我们家1岁的那个小鬼很自私/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如何如何。
$ y. @# F& m3 O3 w m' r. G" ~. G8 G, Z9 b' U
依据呢?孩子有发展进程的,孩子不是成人的等比例缩小,或者直接奔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发展的,也许这个男孩这几个月他就是对布娃娃感兴趣了,过一阵对婴儿的玩具感兴趣了。我常看见有家长说:你这么大人了还玩小小孩的玩具啊/男生玩什么缝纫机啊(这个是我小时候我妈说我的,我当时是看了安装说明了,想搞明白这个机械,这个跟我拆电视机是等同的,但是大人就把自己的观点作为判断了。)/女孩子就要坐有坐相,你这个像什么样子。( y2 C3 ]! y8 ?0 G9 F; o. Q
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就自私,坏,不懂礼貌,懒。这些思想模式背后构成的动机和大脑的运作方式,这不是这么大的孩子能够做到的,我听到有人这么形容自己孩子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不厚道的呵呵。; p& e( ?1 ?! d
* t3 ^6 Q. O* m3 l然后给孩子很多很不专业的指令:; T1 M( C8 D, @0 U* r* h( }
) r3 w k5 n% {/ o比如:
2 \% V$ o& Y8 d; [- q1 p1 j你作业写快点啊,你这样到明天也做不完。5 R6 ~9 ?) E( n# J9 h5 J! G
你做这么快,都错了,做仔细点。
3 r* t) ?, i& p. T ~$ c0 g2 V) ?让你仔细点没让你这么慢啊。% r6 A# q$ `$ ^8 o$ v( n
+ u6 o- ^# Z5 s$ e1 T' A
你跑快点,就你这样我们明天也到不了家。
6 g0 @# x; V# e2 [别跑这么快,摔倒了怎么办?' U; S; C0 ]" j$ ~
让你小心点没让你这么慢,快跟上我!, m# x! q( `/ o1 s8 v8 a W
你看你,自己一点都不小心,摔倒了吧,叫你慢点慢点的。7 p2 |) ~1 p2 f3 o
, ^# {& j/ U0 Q1 L; O/ u& d2 O3 ]7 B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我能吐槽的点也多:
5 H1 l4 D3 _, Q/ e8 a# ^1 u: n% i6 U- p O1 Y" f5 L9 a. K
1.没有对孩子的能力有准确的了解。/ X" h- O% @3 E% t! j9 k
2.不停的在给孩子负面的暗示:你很慢/你不仔细/你粗心。
5 x& @" G. ~# i- ?: \3.缺乏耐心。9 a3 _* u+ u- I
4.对于孩子在第一句指令发出之后的反应缺乏准确的预判。
1 M1 R/ b( d9 J* z5.反复修正的过程中给出矛盾的指令。+ P- \$ |, \2 H, O9 m
6.将自己的错误指挥的责任推给孩子。
- f3 B" I C# A6 _) U# G& o8 ]+ H" T+ J7.代替孩子做判断和思考。. q% f$ [1 Y% w& K
……1 M7 N( M [9 j
这样的教育日积月累能造就什么呢?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了。
! C7 f0 G( g! U( C+ m/ P2 }0 K6 `# h' r* @: F
对于上面的例子,我也可以给出一点对应原则:3 H! b+ t: `; e2 I3 J# j0 V' G
1.了解你的孩子。
, t% d6 O6 k% G多和你的孩子相处,了解其特有的反应模式和行为模式,这个基本上是我老生常谈了,我似乎有关育儿的内容里面都会强调这一点。' h5 d2 k, \% z; K5 l
2.多做预案。( M# M' }, w$ q) y0 c- r4 g
其实这样的常见场景是可以做一些预案的,空下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足够了解你孩子的情况下,可以预想一下他的反应和对应方式,省得临场表现混乱。2 w9 E8 o& _7 `8 G4 z6 Z
3.了解发展规则; I& V+ {0 i( u: w$ y; ^ e
孩子在什么时候能做什么,做不到什么,去找些育儿书籍看看,不要想当然,知道他什么做不到,就没有过高的预期了,那自然就不那么容易暴走了。
: S4 ]- k3 e; `0 ?. i, \% C4.夫妻交替
8 I+ X. B/ {. {3 Z* u- L( y8 x没有一个人可以一整天乃至一个月单独带孩子情绪不波动的,但是夫妻交替上阵就好办得多,可以互相打掩护。( X' u+ | h, B, q; l
5.和孩子共同完成- V2 i& T$ u- H0 J$ e' l
让孩子知道对的怎么做最重要。在他能力刚好能够够到的时候,带着他多做做。由演示,到共同协作,然后慢慢的变成孩子独立完成。如果孩子成长的时机到了,这个可能最多也就几周的时间。
/ I: k+ x- t& R5 d9 e! i1 l
! E8 U" c. l' E# Z======================================================================* g; ^2 T& w. Y' ?2 b! N# Y6 L
2 B& V3 J) \: b+ f9 w) M) [看了前面的回答,就会发现很多典型的:因为我是父母,所以我有恩于你。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对你做的就是对的。
$ g7 x; f, V2 Q) @- y* u% B' H( {$ ]) _- n5 a
我想说,如果还是抱着这样的思想不放,这个家庭里面的关系就不会真正健康,因为在这种思想体系下,总有一个人永远没有发言权,没有对等的关系就无法有对等的沟通,没有对等的沟通,那问题就不会被发现和改善,不被发现和改善那就总是要有人承受。8 b) O& z6 P" |; B2 @8 [# z
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她是不可能只进不出的,那我们很多人的出口在哪里呢?很简单,下一代。或者,可以选择与父母分开,打断这个循环。当然,也有像题主提到的那样,走到极端。自杀也是一种发泄的方式,包括变成精神病。
+ s3 W/ F/ F$ p+ q$ i6 T7 f. x; p$ R
我这么说会触及到很多人的痛点,肯定会有人说父母即使唠叨也是为你好诸如此类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是良好的关系,如果你真心认为这个是为你好,这里就不会用到唠叨两个字。这表示出你潜意识对于父母的言语是抗拒的,好的沟通必定是一个愿意说一个愿意听的,两人应该是不愿意分开的。这就是一种沟通通畅的表现,双方都有互相吸引的渴求。我想问问多少人会对父母有这个的渴求呢?如果没有这种渴求,说明你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被社会伦理的角色限定而捆绑在一起的,你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他们,他们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你,只是大家都在觉得,作为父母,作为子女应该这么做。
O* a" V4 ]1 Z0 V
3 |$ G) L( Z9 K, p* F# s% U其实,对于这种思想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只是想说的时候,如果这里面还有人能够尽早幡然醒悟的话,早点回头,因为这个时代已经不再等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