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辣条被曝吃出疑似情趣用品,回应称「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事件后续发展情况如何?

[复制链接]
查看2029 | 回复0 | 2022-1-14 06: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来来,这个事件挺有代表性的,咱们不站任何一方,通过质量管理咱们分析一下这个玩意儿可能出现的地方,然后再说这事是真是假。
/ E3 T  t; t7 P! K" v0 T(插播一下我这人比较懒写回答的时候基本很少插图,文字太多有的同学可能不愿意看,但是像这种正经回答,从头到尾的看看还是有好处的,比心)
3 e/ i. |" b% [- |0 D" ]# H+ F通过卫龙的原材料和工艺流程,我们基本上可以知道这个东西是不会存在在他的原材料中被混入的,因为它的原材料都是细的小的而且都会经过粉碎加工,面也是一样的会经过揉捏搓的各种处理,这个东西是不可能在生产中不被发现的,有的时候不愿意把这些说太死就是因为怕有些人,尤其是有些有心之人(就是那些所谓为了人民食品安全的打假人,专业性特别不强,除了找点过期的东西基本上也没什么水平)刻意针对原材料可能存在的污染情况去下手,来坑食品公司的钱。: O4 W! g4 Q5 t0 J# ]3 e8 F  b6 f  d
这个东西能完整的出现在产品里,只能是在最后灌装的时候进到里面,那么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目前为止像这种动不动几百万上千万产量的产品,他的灌装是人工干预的可能性有多少?那么这个东西是否可能是来自灌装机脱落配件?4 B. P  q4 ^$ M5 S1 \
我个人觉得不可能,具有接触食品表面的机器,大多数是连续的,这种东西应该用于密封或固定作用,密封件是在管道中间固定,除非连接件坏了,那么机器也就坏了,所以这个东西单独掉落的概率不大,很多人说是密封圈,但我做生产质量管理这么长时间还没见过这种的,或者说没在一些终端机器上见过,如果哪位做机器的大神有经验,希望能指点一二,因为很多食品厂的机器都是定制的 这个确实是无法叫准。
7 T5 G3 J2 z' ?如果是固定件用于固定什么东西,那就更奇怪了,正常管道固定件应该也是使用食品级不锈钢才对。
* d) J2 K# T2 g3 z+ s0 g  W* c" K9 N$ @一般的质量管理体系中都有一个东西叫做食品安全防护计划,这个玩意内容是保密的,他是专门防着那些能够直接接触产品或者间接接触产品的员工的,并且把这些员工的行为操作都规划到一定的风险级别着重管理,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东西是在封口之前加进去的,那1万%用不了几天就能找到嫌疑人,因为他的批次单号已经锁定,当天当班的人是谁,操作的人是谁,监控视频中能分析出来有谁曾经接触过产品,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想在卫龙干的话是不可能这么做的,新闻过了这些天也没看有什么进展,看样子他们自己内部人员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5 D) W5 o& a. `6 r# z那么,有意思的来了,如果没有动用食品防护计划,这个玩意儿在封袋之前被加进去的可能性几乎为0,剩下的结果只有可能是开袋之后加进去的,而且卫龙又没有顾客方面这么做的的证据,最后只能成了个死局,搞不好卫龙还要道歉。
6 U  s1 X4 a, R6 Q4 W国内啊就有些人看不惯别的公司比自己公司好,总出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和招数,他们在人民的背后藏的很深,所以从前几年到现在所有的类似的事件你会发现基本上都不了了之,但是却给当事公司造成了很大影响。
1 c9 X. q9 A& ?) }4 A$ r7 x螺蛳粉那个不同,那个因为原料众多而且虫卵是在各种菜以及粉中间都可能会存在的东西,甚至说是不是虫卵都不一定,也有可能是没有处理好淀粉包裹的细米粒儿,但可以确定的是通过材料和工艺分析,他大概率是螺蛳粉公司的锅,顾客当然可以不用背,但像这种精加工,产品你不看配料表甚至都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材料的时候,所有能整个存在的异物都是源于最后添加的,具体参考去年有一个喝国产奶粉(好像是国产)最后喝到底发现一个干了的壁虎,还去上网炒舆论诬陷人家奶粉公司,为什么要说人们需要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不仅是有质疑的声音还要有知识有逻辑。凡是这种匀质化的产品,包括液体以及粉状物,罐装机最后一步都是过滤,你要说滤网粗他露两个大米粒进去我都信,漏个壁虎进去你是在逗我笑吗?
3 _3 P4 B3 E9 F5 T下面谈一个关键点,该用户称不要任何赔偿只想要个说法,卫龙说没发现是自己的问题,他承认吗?我想不会吧?2 T. n6 P$ \3 l4 y( L, i
一个对钱都不感兴趣的人,那一定是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么看好像进了一个死循环,那我说一个猜想吧,如果这事坐实了不是卫龙的问题,那么索要赔偿金的行为会被判定为什么?如果证明了是卫龙的问题,那么还是稳赚不赔。
* ?/ V. X' M! Y" A再结合卫龙最近上市以及各方面的财报良好情况,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 h9 z+ k8 G2 a1 \/ K8 v<hr/>20220108更新。
3 d8 x; d9 w5 [我看有回复以及一些答主说可不可能是假货,也就是说山寨卫龙。
* G# {) ~$ X+ y6 m* x3 z. z/ c按照一般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者说生活常识吧,大家都知道买茅台的时候假茅台是怎么来的?真茅台揭标钻孔对吧?包括之前的农夫山泉事件,其实各位可以明显看到,产品可食用性的内容造假一般在产品外观是难以分辨的,并且所有的造假以及山寨方他们最难拿到的并不是产品内容,而是产品包装
( h5 M0 I& K: v/ d2 a! `& n' o想要当真货一样卖,就必须有一模一样的产品包装,那有人就想这个包装不是很容易吗?
4 d1 d" }( [& c9 w6 T其实并不是,这个包装他首先如果你要去采购那么你一定要有设计图,其次你要向包材印刷或者包材供方提供你的资质,你不是生产厂家,很难与一个包材印刷厂签一下一份别人已经有的包装设计的合同,也就是说他很难能够拿到未经过使用的原装包材或者说买到都很难。$ o3 _* g# p; K' ]
其次,几乎所有的预包装食品,稍微有一定牌子和名气的厂家,全都会有一个专门的包装包材管理的体系和制度,每次生产多少量才提前出库多少包材,包材配套数量必须清晰,至少是有包材库管员、包材总负责人、包装生产负责人、包装线上负责人、质量管理包材检验员、质量管理负责人6个人才能做完这一套流程,从生产计划下达,到安排生产,到匹配包材,到包材点数出库,再到包材上线生产,期间发现破损包材的冲红或者是补领还需要质管部线上的质检员清点数量确认破损,然后进行人为不可逆的破坏,再重新补领相应数量的包材,整个这一趟线的所有单据这7个人基本都是重复签批,所以说原装包材流出的可能性在一般厂家来说几乎为0,这就造成了很多造假者他都要拿回收包材或者是官方产品包材修改才能用。% P# Y8 h: |: ~& x8 M2 B
我再举个例子,你上毒验鞋,这个人如果前面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说看一下鞋盒,那基本我可以告诉你他是验不出来你这鞋真假了,绝对的超a高仿莆田货,那玩意儿就是原装代工生产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一样的是他不会给你用原装鞋盒,点到为止,多了就不说了。
" ^3 l0 ?* ^; z, q那咱们现在继续分析卫龙这个视频,视频里可以看到它这个包材封口以及撕开面还是比较整齐的,买过卫龙这款包装的应该都比较清楚它的四面封口平齐完整,而且这种材料想要不破坏的恢复原来的开口样子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这个玩意儿本来他就已经是没封好口的,并且在众多的产品袋中没有被发现运出了市场,市场终端销售的经销商,是一定会发现这个问题的。
7 r# C$ [& g3 Z$ Y( j; m/ y与农夫山泉的不同,农夫山泉那个瓶盖确实是有办法拿到完整的原装的,虽然一般人拧时一定会破坏。  {+ I& k2 ~, ]) z$ s" |
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卫龙的渠道几乎都是小超市大超市,这些超市他们都是带有资质的,肯定是不会上个人手里的来源不明的货。所以为什么我们总说渠道为王,不是说你去找活做你有渠道你就能拿到更多的活和钱,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产品,他的正品流通的渠道是固定的,只要你在正经渠道上拿货是肯定不会有假的。4 ?  K8 j/ B8 X, }* J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般都不建议去个人烟酒店购买烟酒(你懂的),因为渠道和利益是绝对挂钩的,如果它的三方利益远大于它的渠道本身那么他就会在这上面做手脚,渠道的背景越大造假可能性就越小,因为作假付出成本太高。包括经销商之间串货都是一回事儿,但是串货涉及不到假货。
$ Z1 l1 M- e3 J; Z- g' V' L. i所以小超市不会为了那个一块两块的利益,上其他不明渠道的卫龙产品。+ g8 N5 @$ A$ q% |# ~) J, y
那这里就拓展一下,因为很多人看到这篇回答,所以一定提示一下大家,在未来买东西的时候尤其给孩子买东西例如奶粉,不要为了节省而把奶粉罐攒起来去卖废品,或者说你可以卖废品或者选择丢弃,但丢弃前一定要进行不可恢复的破坏,比方说踩变形,放在地上摩擦蹭掉漆,奶粉盖儿剪坏,毕竟奶粉桶的性状是不影响它的废品价格的,有特别多的人在回收类似于奶粉桶这样的包装进行造假。: a' i8 t  u1 K2 {. Y2 v
奶粉在我国销售还是比较混乱的,因为我们不仅有国产还有进口,还有很多人为了省一点钱还会找代购去购买进口奶粉,这都无可厚非是自己的选择,但是因为代购渠道不好掌握所以风险可能会比较大,排除不了代购的渠道可能会买到假奶粉的情况。我想我们中国人一定是对奶粉这件事儿保持绝对的警惕和小心翼翼的,毕竟我们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光是厂家要努力保持超高的安全水平,我们消费者也要为食品安全出一份自己能够尽到的力量。
* d5 b, d8 K* d请一定谨记,凡是孩子吃的重要的东西的包装,一定要毁到不可复原的情况下再丢弃,请一定牢记,普及给身边的宝爸宝妈亲戚朋友,或许您的这一个行为就拯救了未来千千万万个孩子。
: E+ I* |4 z; p4 M<hr/>20220110更新。
6 ~6 \5 E1 e1 `) H+ g0 \嗨,我又双叒叕来了。) N4 W) Y" R9 b
鉴于有些地方说的不透彻,就展开再说一下,也是避免一些人的误解和无聊分析。
3 {- A; A+ B- q" b8 N, D$ b我们假设这个东西真的是卫龙的,那么它一定不是性用品,而是硅胶的密封/固定/管它什么鬼功能,这个是绝对准确的共识,也是展开的前提。
2 {7 ?+ l# w: c. k* F那么这个东西存在的地方就是前面说过的几中可能:+ T* G# E8 n2 [6 }$ n
1.机器掉落* f% h3 L( }0 U
我们不管机器掉了这么大个东西能不能运行,就说一下这玩意灌装进袋后,“过磅”的时候,难道不会出现什么奇怪的问题吗?0 e/ Y& r8 P% Z( ?
2.工作人员带入5 ^+ ]: S! T+ _  p% Z5 J0 m9 f; e
这个绝对的神奇了,允许工作人员带易掉落物,首饰,包括化妆等等,谁能告诉我一个人上班或者生活带一个这个鬼玩意是做什么?吴先生放这个东西匪夷所思,难道别人随身带这个就不离谱她妈给离谱开门了吗?而且这个看做工就知道不是那种好几十的东西。8 p: l# U2 N6 Z6 j/ F( {
3.非权限人员带入
# _, Q! _. |& f! o8 S( O' d这个一般来自于机器维修人员,临时授权进入,假设这玩意是遗落在生产线了,那么开始生产的时候它是在最前面的几包里,正规质量管理都要求首件检验,主要是对文字、感官、数量等可以直观查阅的内容进行多方联合检查,只有首件合格,本批次才允许生产。这种情况下这玩意绝对躲不过首件检验。! |) V$ G4 R. N1 f
更何况很多管理严格的厂家在检修后都会有例行检查和上线试用,这个试用期间的产品都不打码,不进包装箱就拦截检查,没问题直接丢掉了(内部消化)然后再进行正常排产工序。" G' w9 j9 A* R# f5 m
整个生产再配合haccp(关键控制点及危害分析)针对高风险环节进行连续的、逐件的检查并记录,覆盖率100%,说真的,这个东西能成功出厂都堪称奇迹。
李大羽珊 | 2022-1-14 12: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来来,这个事件挺有代表性的,咱们不站任何一方,通过质量管理咱们分析一下这个玩意儿可能出现的地方,然后再说这事是真是假。
4 ?. R6 @1 ^* J5 w5 R4 L# m0 b# h(插播一下我这人比较懒写回答的时候基本很少插图,文字太多有的同学可能不愿意看,但是像这种正经回答,从头到尾的看看还是有好处的,比心). e; b1 I$ p6 k, E" x
通过卫龙的原材料和工艺流程,我们基本上可以知道这个东西是不会存在在他的原材料中被混入的,因为它的原材料都是细的小的而且都会经过粉碎加工,面也是一样的会经过揉捏搓的各种处理,这个东西是不可能在生产中不被发现的,有的时候不愿意把这些说太死就是因为怕有些人,尤其是有些有心之人(就是那些所谓为了人民食品安全的打假人,专业性特别不强,除了找点过期的东西基本上也没什么水平)刻意针对原材料可能存在的污染情况去下手,来坑食品公司的钱。6 V3 ]4 R% a0 D; N# c& l+ e+ E
这个东西能完整的出现在产品里,只能是在最后灌装的时候进到里面,那么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目前为止像这种动不动几百万上千万产量的产品,他的灌装是人工干预的可能性有多少?那么这个东西是否可能是来自灌装机脱落配件?
% O& b) P$ w1 M$ u$ H我个人觉得不可能,具有接触食品表面的机器,大多数是连续的,这种东西应该用于密封或固定作用,密封件是在管道中间固定,除非连接件坏了,那么机器也就坏了,所以这个东西单独掉落的概率不大,很多人说是密封圈,但我做生产质量管理这么长时间还没见过这种的,或者说没在一些终端机器上见过,如果哪位做机器的大神有经验,希望能指点一二,因为很多食品厂的机器都是定制的 这个确实是无法叫准。) @& W; G' T8 M9 |
如果是固定件用于固定什么东西,那就更奇怪了,正常管道固定件应该也是使用食品级不锈钢才对。+ j- Y8 T, q6 x
一般的质量管理体系中都有一个东西叫做食品安全防护计划,这个玩意内容是保密的,他是专门防着那些能够直接接触产品或者间接接触产品的员工的,并且把这些员工的行为操作都规划到一定的风险级别着重管理,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东西是在封口之前加进去的,那1万%用不了几天就能找到嫌疑人,因为他的批次单号已经锁定,当天当班的人是谁,操作的人是谁,监控视频中能分析出来有谁曾经接触过产品,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想在卫龙干的话是不可能这么做的,新闻过了这些天也没看有什么进展,看样子他们自己内部人员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H0 c5 j4 a1 N. x/ O
那么,有意思的来了,如果没有动用食品防护计划,这个玩意儿在封袋之前被加进去的可能性几乎为0,剩下的结果只有可能是开袋之后加进去的,而且卫龙又没有顾客方面这么做的的证据,最后只能成了个死局,搞不好卫龙还要道歉。2 \/ ~% Y: D0 @1 j- [
国内啊就有些人看不惯别的公司比自己公司好,总出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和招数,他们在人民的背后藏的很深,所以从前几年到现在所有的类似的事件你会发现基本上都不了了之,但是却给当事公司造成了很大影响。
. h. O& k7 w! ~2 R螺蛳粉那个不同,那个因为原料众多而且虫卵是在各种菜以及粉中间都可能会存在的东西,甚至说是不是虫卵都不一定,也有可能是没有处理好淀粉包裹的细米粒儿,但可以确定的是通过材料和工艺分析,他大概率是螺蛳粉公司的锅,顾客当然可以不用背,但像这种精加工,产品你不看配料表甚至都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材料的时候,所有能整个存在的异物都是源于最后添加的,具体参考去年有一个喝国产奶粉(好像是国产)最后喝到底发现一个干了的壁虎,还去上网炒舆论诬陷人家奶粉公司,为什么要说人们需要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不仅是有质疑的声音还要有知识有逻辑。凡是这种匀质化的产品,包括液体以及粉状物,罐装机最后一步都是过滤,你要说滤网粗他露两个大米粒进去我都信,漏个壁虎进去你是在逗我笑吗?, G7 M6 _, X. m, e. \+ `$ F- \
下面谈一个关键点,该用户称不要任何赔偿只想要个说法,卫龙说没发现是自己的问题,他承认吗?我想不会吧?* A/ D4 r+ g6 [$ R) u' K$ `3 k7 V4 @* e
一个对钱都不感兴趣的人,那一定是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么看好像进了一个死循环,那我说一个猜想吧,如果这事坐实了不是卫龙的问题,那么索要赔偿金的行为会被判定为什么?如果证明了是卫龙的问题,那么还是稳赚不赔。
. `; {9 |! D+ ]: \& x8 R+ D再结合卫龙最近上市以及各方面的财报良好情况,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 q/ S& }" A& y, f+ n<hr/>20220108更新。, G# ^& }3 F" j" f' y7 H/ c2 S) y
我看有回复以及一些答主说可不可能是假货,也就是说山寨卫龙。% h. v5 J2 P4 a& E1 W3 T( o6 j
按照一般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者说生活常识吧,大家都知道买茅台的时候假茅台是怎么来的?真茅台揭标钻孔对吧?包括之前的农夫山泉事件,其实各位可以明显看到,产品可食用性的内容造假一般在产品外观是难以分辨的,并且所有的造假以及山寨方他们最难拿到的并不是产品内容,而是产品包装
* W4 F- ~+ m$ G" P想要当真货一样卖,就必须有一模一样的产品包装,那有人就想这个包装不是很容易吗?
. s/ Q3 `9 O! V- N1 }其实并不是,这个包装他首先如果你要去采购那么你一定要有设计图,其次你要向包材印刷或者包材供方提供你的资质,你不是生产厂家,很难与一个包材印刷厂签一下一份别人已经有的包装设计的合同,也就是说他很难能够拿到未经过使用的原装包材或者说买到都很难。
6 L2 D+ N/ [& {5 C其次,几乎所有的预包装食品,稍微有一定牌子和名气的厂家,全都会有一个专门的包装包材管理的体系和制度,每次生产多少量才提前出库多少包材,包材配套数量必须清晰,至少是有包材库管员、包材总负责人、包装生产负责人、包装线上负责人、质量管理包材检验员、质量管理负责人6个人才能做完这一套流程,从生产计划下达,到安排生产,到匹配包材,到包材点数出库,再到包材上线生产,期间发现破损包材的冲红或者是补领还需要质管部线上的质检员清点数量确认破损,然后进行人为不可逆的破坏,再重新补领相应数量的包材,整个这一趟线的所有单据这7个人基本都是重复签批,所以说原装包材流出的可能性在一般厂家来说几乎为0,这就造成了很多造假者他都要拿回收包材或者是官方产品包材修改才能用。
5 r3 o% p$ F1 t" V# ^0 J, d* ~, M我再举个例子,你上毒验鞋,这个人如果前面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说看一下鞋盒,那基本我可以告诉你他是验不出来你这鞋真假了,绝对的超a高仿莆田货,那玩意儿就是原装代工生产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一样的是他不会给你用原装鞋盒,点到为止,多了就不说了。
. u0 b" _. w! t- |2 K; S那咱们现在继续分析卫龙这个视频,视频里可以看到它这个包材封口以及撕开面还是比较整齐的,买过卫龙这款包装的应该都比较清楚它的四面封口平齐完整,而且这种材料想要不破坏的恢复原来的开口样子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这个玩意儿本来他就已经是没封好口的,并且在众多的产品袋中没有被发现运出了市场,市场终端销售的经销商,是一定会发现这个问题的。
% ?7 x( U0 C( I3 q8 T0 F' L5 c与农夫山泉的不同,农夫山泉那个瓶盖确实是有办法拿到完整的原装的,虽然一般人拧时一定会破坏。5 Y- L" @4 f, v: N) M5 @# i7 z
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卫龙的渠道几乎都是小超市大超市,这些超市他们都是带有资质的,肯定是不会上个人手里的来源不明的货。所以为什么我们总说渠道为王,不是说你去找活做你有渠道你就能拿到更多的活和钱,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产品,他的正品流通的渠道是固定的,只要你在正经渠道上拿货是肯定不会有假的。
  \) ]* Q; }& N9 u3 L+ A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般都不建议去个人烟酒店购买烟酒(你懂的),因为渠道和利益是绝对挂钩的,如果它的三方利益远大于它的渠道本身那么他就会在这上面做手脚,渠道的背景越大造假可能性就越小,因为作假付出成本太高。包括经销商之间串货都是一回事儿,但是串货涉及不到假货。
4 r# ~' s5 \4 @* A2 [所以小超市不会为了那个一块两块的利益,上其他不明渠道的卫龙产品。, u4 H5 I3 Y; K
那这里就拓展一下,因为很多人看到这篇回答,所以一定提示一下大家,在未来买东西的时候尤其给孩子买东西例如奶粉,不要为了节省而把奶粉罐攒起来去卖废品,或者说你可以卖废品或者选择丢弃,但丢弃前一定要进行不可恢复的破坏,比方说踩变形,放在地上摩擦蹭掉漆,奶粉盖儿剪坏,毕竟奶粉桶的性状是不影响它的废品价格的,有特别多的人在回收类似于奶粉桶这样的包装进行造假。0 b* O9 X' \  x* A! X
奶粉在我国销售还是比较混乱的,因为我们不仅有国产还有进口,还有很多人为了省一点钱还会找代购去购买进口奶粉,这都无可厚非是自己的选择,但是因为代购渠道不好掌握所以风险可能会比较大,排除不了代购的渠道可能会买到假奶粉的情况。我想我们中国人一定是对奶粉这件事儿保持绝对的警惕和小心翼翼的,毕竟我们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光是厂家要努力保持超高的安全水平,我们消费者也要为食品安全出一份自己能够尽到的力量。
* f- S  J& W2 ]8 x2 y请一定谨记,凡是孩子吃的重要的东西的包装,一定要毁到不可复原的情况下再丢弃,请一定牢记,普及给身边的宝爸宝妈亲戚朋友,或许您的这一个行为就拯救了未来千千万万个孩子。; x( e5 N, D  n% w0 O* {9 r  r
<hr/>20220110更新。% q# b  a; ]3 H  {1 y, |  f
嗨,我又双叒叕来了。% c# h. b& ~1 P% S- s
鉴于有些地方说的不透彻,就展开再说一下,也是避免一些人的误解和无聊分析。
) X7 k( ~8 `2 s" L; R5 h我们假设这个东西真的是卫龙的,那么它一定不是性用品,而是硅胶的密封/固定/管它什么鬼功能,这个是绝对准确的共识,也是展开的前提。
  _4 s7 D. g6 d. Y4 O! Q% d那么这个东西存在的地方就是前面说过的几中可能:7 j+ i% h8 j0 F3 C  ?
1.机器掉落  |& q9 i8 ~+ U
我们不管机器掉了这么大个东西能不能运行,就说一下这玩意灌装进袋后,“过磅”的时候,难道不会出现什么奇怪的问题吗?% y# _; k& d# |! o# r. `. |- N
2.工作人员带入9 I6 S. }( U" D9 ^% q* b8 B5 z- H
这个绝对的神奇了,允许工作人员带易掉落物,首饰,包括化妆等等,谁能告诉我一个人上班或者生活带一个这个鬼玩意是做什么?吴先生放这个东西匪夷所思,难道别人随身带这个就不离谱她妈给离谱开门了吗?而且这个看做工就知道不是那种好几十的东西。- H- S: @" J7 k- u
3.非权限人员带入  Z+ n( j2 R) s1 F; ^9 q7 P8 L
这个一般来自于机器维修人员,临时授权进入,假设这玩意是遗落在生产线了,那么开始生产的时候它是在最前面的几包里,正规质量管理都要求首件检验,主要是对文字、感官、数量等可以直观查阅的内容进行多方联合检查,只有首件合格,本批次才允许生产。这种情况下这玩意绝对躲不过首件检验。6 Z% }. l. Q& }
更何况很多管理严格的厂家在检修后都会有例行检查和上线试用,这个试用期间的产品都不打码,不进包装箱就拦截检查,没问题直接丢掉了(内部消化)然后再进行正常排产工序。
: k8 O  b# p' J% G( b1 M整个生产再配合haccp(关键控制点及危害分析)针对高风险环节进行连续的、逐件的检查并记录,覆盖率100%,说真的,这个东西能成功出厂都堪称奇迹。
123483313 | 2022-1-14 19: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批量生产的自动流水线几乎不太可能出这种异物,如果一定要有,那只能怀疑机器上的配件掉落或者有人故意加入(可能性不大,如果是这样,卫龙应该分分钟就查出来了,查出来还不马上公布给消费者息怒加甩锅?机器上有没有这种配件一检查就知道,流水线上能直接接触到产品的工人应该没几个,自动化生产线不需要人工,一般是一个人管理好几条线,有监控,应该好查)
! V4 M$ D  ^$ @5 Y) u2 A. y7 t2 |: P  b. f; t
为什么这样一个胶圈就能说成「情趣用品」?视频里发现胶圈的消费者出口就说是「锁精环」
6 N1 V$ F' Z7 r2 j. y" o2 i' J像我这样纯洁的人第一眼看见这玩意只会怀疑是机器配件之类的东西,锁精环这三个字我都是第一次听见" {1 |( C/ [( h9 T/ c5 ^  `; j( J3 S
是不是情趣用品比较吸引眼球,想搞个大新闻?! o& j) o2 u' c- }* p, N8 J
那为什么不直接放避孕套呢?/ j/ J2 p" O2 e
可能是之前被人用过了?
% p6 L/ x$ @9 I& i. f9 x. h3 h
卫龙辣条被曝吃出疑似情趣用品,回应称「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事件后续发展情况如何?-1.jpg - M0 o. c( [* D6 q" C" c0 m1 |& Q  L
, f$ j5 ~% q4 D8 r( u5 M6 w
实际上诬陷食品企业或者餐馆的事件时有发生,但真正像上面这个新闻一样被抓并且被罚的很少,大部分情况都是企业吃亏或者不了了之
( z  ]  s2 I. d  M. F/ B- I还是等待调查结果吧
7 Y- t; o" e1 E7 J对了上次农夫山泉生蛆的事件有结果没?
% I& V$ ]% k; i+ M' B: G6 q. n8 s4 \我现在查了一下,没结果,即便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信灌装水能生蛆,农夫山泉也报警了,还是没结果,无法证伪。, Y: ?7 w9 r1 r4 c% {
我只能说,农夫山泉,卫龙,都是上市企业,都是行业龙头
/ o6 g* r4 {7 v4 Y$ E0 |" H我个人认为,树大招风的可能性较大
丝虫病啊赴 | 2022-1-15 0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 V! j& W7 j* Q4 }辣条里被爆吃出情趣用品“锁精环”,卫龙回应: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 v& ~6 u6 o& ]8 K' N
1月5日,广东网友吴先生在吃卫龙辣条大辣棒时,在包装袋内底部发现异物。吴先生当时怀疑是情趣用品“锁精环”,随后他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视频。, P. _; T4 W( ]0 a$ y

5 z5 d6 o4 k! ]& @) o9 W0 E1月6日,针对“卫龙辣条被曝吃出疑似情趣用品”一事,卫龙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卫龙和消费者联系后,给消费者介绍了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消费者认可公司的工厂管理。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 Y/ c0 }2 d. `4 K8 V$ e7 M# L
8 j/ W! c' {7 a
卫龙辣条被曝吃出疑似情趣用品,回应称「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事件后续发展情况如何?-1.jpg
; k8 ]" ^1 F. \9 [' X/ I& {: P* C4 |5 J" u3 N* Q
靠曾经5毛钱一包的辣条冲击IPO; h9 `4 j8 W$ ?* G- H- S
官网显示,卫龙创始人刘卫平兄弟于2001年在漯河开始辣条生产,2004年9月,成立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营辣条产品的生产、销售。2014年7月,漯河市卫龙商贸有限公司成立,由刘卫平任董事长。卫龙的产品结构主要分三类: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蔬菜制品、豆制品与其他产品。
5 d# e* E9 Y8 R& O. K
8 H! {0 `# z( c; P5 W1 ^6 I0 E据了解,今年5月12日,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按照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申请企业递表时间超过6个月未获批,其招股书就自动失效。卫龙在失效前的最后一天(11月12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仅时隔一天,其招股书便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但消息人士表示,卫龙已将上市计划推迟至明年,以待更好的市场环境。
* }# [! l0 Y8 K1 D
4 X- M/ ]& {. v9 u卫龙近年业绩稳步增长。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卫龙的总收益分别为27.52亿元、33.85亿元、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4%。净利润分别为4.76亿元、6.58亿元、8.19亿元,其中,2020年净利润率为19.9%,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这一数据高于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净利润率。同期,卫龙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4.7%、37.1%、38%和36.9%。
+ {# C. }1 _- L6 x! A$ U9 B2 ]+ @+ s9 B% {; P1 {5 ]9 ?
曾经5毛钱一包的辣条,成为撑起卫龙营收的主力。2018年-2020年,卫龙辣条的收入分别为21.62亿、24.75亿和26.90亿元,占总收益的比例分别为78.6%、73.1%、65.3%,营收占比呈逐年递减趋势。卫龙在辣条之外对其他新领域涉足较少,这加剧了市场对其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担忧。% [8 O6 C% J4 K$ y1 c
, e& W3 g  ?$ M0 n9 d7 h) M
加大营销投入,突击分红有上市圈钱嫌疑& i+ w! q5 U. K! F

8 K5 d9 W* l/ s面对销量增长颓势和行业激烈竞争,卫龙试图加大营销投入以突破困局。
9 ?% P+ I) V: O& T; x  p
; L5 ~, T, o. m( p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卫龙的分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2.35亿元、2.81亿元和3.71亿元,增速迅猛。此外,尽管自2015年开始布局线上渠道,但直至2020年,卫龙超9成的收入仍然来自线下经销商。
! \- I; A/ s+ V' v4 f! i; {9 M9 f( W1 }* B
2018—2020年,卫龙线上渠道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4%、7.4%和9.3%。随着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网红零食品牌的崛起,以及休闲零食线上渗透率不断提高,卫龙线上营销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暴露。
% i6 m  }& W5 C5 D  i4 }$ Z  `2 H; k0 G3 q! \+ y# A. F! ?
与此同时,卫龙的线下渠道也发生较大变化,经销商数量锐减。2018—2020年,与卫龙终止合作的经销商数量急剧高升,分别为430名、554名和2132名。对此,卫龙表示主要是强化经销管理并淘汰业绩增长速度不及公司预期的经销商。# D' |1 G" d' x4 ~1 _
) F2 ^7 H! I( f4 _" Y& U+ E
此外,据时代周报报道,卫龙并不缺资金,上市前夕大肆分红,有上市圈钱嫌疑。2018—2020年,卫龙共派息3.35亿元,今年5月4日又突击派息5.6亿元,分红共计约9亿元。- k  N/ G# X. s
- w& q3 ?: I  x, }, R. w( R
吃得“根本停不下来”的“垃圾食品”?# \$ R* c6 D- m
1 [) L% q/ [& C. A/ D
辣条作为几代人的童年回忆,一直被看作是小作坊生产出的“垃圾食品”。据悉,辣条是用面粉和大豆蛋白,通过油炸或者油浸泡的方式制作而成,其中还含有大量的防腐剂、添加剂食物、色素、辣椒、糖分、食用油等,而每100克辣条含有的热量高达357千卡。4 A7 q! V& D1 E. |. m  @
' k8 J7 x; M# g) x4 Y# W
尽管辣条让喜欢它的人吃得“根本停不下来”,但由于2019年底之前没有国家标准,行业长期存在不规范的生产现象,被贴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签。( S! d6 T9 z8 N2 ^

: }% a, ]1 }6 t2005年底,央视报道了平江县一家食品厂使用违禁添加剂富马酸二甲酯(俗称霉克星),给辣条行业踩了一次“急刹车”。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平江列为全国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县,对辣条行业进行大整顿。2019年,央视3·15晚会也曝出辣条生产车间脏乱差等现象。3 i* k- o* ]  _0 {0 w& Z/ u# |3 y
5 k/ w4 o# @# S- V& j- n4 Y
在辣条行业频频出现问题之时,卫龙食品也多次被“点名”。卫龙食品曾被浙江、贵阳、山西、湖北等省份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食药监局查出,在其产品中添加了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防腐剂。
! h# u, c  ]% P; O  W, q* ]: x
8 @. r% r9 A) l而2018年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将辣条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根据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公告,在所抽检的11类食品643批次中,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622批次,不合格样品21批次。其中,包括了卫龙食品(平平食品)在内的多款“辣条”产品。对此,卫龙食品回应称,其产品是按照生产地河南省的标准生产的,产品完全合格。
; y8 o& ^4 q: q. t) Z0 E1 O) t; _5 Y, M
2019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针对调味面制品(包括俗称的“辣条”类食品)发布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并首次统一了辣条类食品分类及添加剂使用标准。这意味着,辣条行业也有了国家标准。
7 y8 y* F4 K/ b# G/ i9 [. B* `1 q% l& G5 Y
在公众面前宣传“干净、卫生”的卫龙,也在《招股书》中承认:“未能维持食品安全及始终如一的质量可能对我们的品牌、业务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7 m4 T* {! D8 e# D
来源:济南时报、闪电新闻、北京商报、中华网财经
Evan20170101 | 2022-1-15 15: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卫龙:已在积极核实处理
1月6日上午,有媒体报道称,广东网友吴先生在吃卫龙辣条大辣棒时,在包装袋内底部发现异物,吴先生当时怀疑是情趣用品“锁精环”。随后,该媒体致电卫龙官方,得到回应称已反馈给工厂并在排查中。7 C! [) i' R; }, j$ c7 R
上述事件引发网友热议,6日晚间,中新经纬咨询卫龙食品旗舰店,该店客服回应称,“关于近期个别网络视频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公司已经在积极核实处理。我们产品质量和生产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并且有完善的售后处理环节!”
4 Z9 l* v5 W( {2 D+ d- n5 z
3 b' ~$ @; Q% K- L, w 卫龙辣条被曝吃出疑似情趣用品,回应称「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事件后续发展情况如何?-1.jpg : {8 K+ Z5 N2 V; W+ V* f! A- v2 J

7 M! p  x4 X4 s* ~截图来源:淘宝APP1 d6 ^: s' g  G& G8 D& q. P$ A2 C

- \6 ^6 y1 ~* ]0 @& K; S  F% }随后,中新经纬致电卫龙官方,因不在工作时间电话未能接通。另据北京商报报道,卫龙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卫龙和消费者联系后,给消费者介绍了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消费者认可公司的工厂管理。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
# X" M4 k, T6 R$ ^% M
半年赚3.58亿元
卫龙官方网站显示,卫龙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等。0 f. m: z! C3 u4 U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5月卫龙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并于当年11月通过上市聆讯,被市场称为“辣条第一股”。
) V3 P& j+ ?1 j1 N: B/ w; B据卫龙披露招股书,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卫龙分别实现总收入27.52亿元人民币、33.85亿元、41.20亿元以及23.03亿元,其中2018年-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2.4%。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卫龙分别实现期内利润4.76亿元、6.58亿元、8.19亿元以及3.58亿元。
( L5 o2 D* [) t& ]; |/ t% ?, J4 B4 Y3 I  K/ @3 t6 X
卫龙辣条被曝吃出疑似情趣用品,回应称「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事件后续发展情况如何?-2.jpg : k5 t- N& @6 L: q/ _' _
6 \4 Y( H9 B- Z% T6 U; ^
图片来源:卫龙招股书& W7 e; a4 v: |# R+ X3 e

- Y4 h' q# }. B9 c: Y$ C0 f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相对分散,其中卫龙2020年的市场份额为5.7%,排名第一。按零售额计,是行业第二大参与者的3.8倍。% c0 V0 \' M( D" b6 W9 E
此前,卫龙在招股书里写道,“未能维持食品安全及始终如一的质量可能会对我们的品牌、业务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1 G+ u3 G8 ^2 q! F$ {卫龙还称,“发生我们未能察觉或防止的任何食品污染均会对所出售的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可能导致责任索偿、顾客满意度降低及有关机关对我们施加处罚或罚款。”2 r4 b2 r, R7 j! b  k
“辣条一哥”要翻车?产品疑似吃出情趣用品,最新回应信息来源:中新经纬
我是紫色风林喝 | 2022-1-15 2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在食品公司呆过,说下我的看法:
) x8 e; h% n, v+ ^3 w9 U! c. s正规的食品公司的要求很高的,(药品公司会更严)。清洁等级分为:食品接触面>机器工具>墙面>地面,以上均处于洁净区。+ w: U5 a9 l) d+ b, T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从工艺上讲,原材料和生产环境不可能混这些东西进去。所有容易产生碎片的东西,都被禁止使用。包括钢丝球,毛巾(都是专用洁净布)。连天花板都是有要求的,免得天花板掉东西落到食品里面去了。而这件事中的塑料,是绝对禁止使用的,因为会老化,会有碎片,绝对不可能接触食品。即使是机器上的,动机器的时候,生产绝对停了。(你说掉一颗螺丝还差不多,说工艺环节掉这个塑料的,纯粹是没进过正规食品厂,把其它企业的东西想当然的往食品厂套)
5 m  I; `5 K. r+ t: M' E% q工厂内部人员作案的可能性很小。为啥呢?因为很难。辣条是湿的,湿的营养物质极其容易变质,所以工艺要求很高(小厂的经常不到保质期就坏了),机器都是连续生产的。投东西,尤其是这么大一个东西,感觉有点侮辱人的智商。% J& m& P# O, |  G, f8 W# R* ]
我在的那个食品厂,是不知名的代工企业,要求已经如此严了。有次机器金属环掉了(断成了5份),发现后把一上午的产品全隔离了,派了五个人,哼哧哼哧花了2天,用金属探测仪,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查,最后白给找齐,拼成一个完整的金属环。卫龙作为自有品牌,而且是头部大品牌,一向口碑很好的那种,要求肯定比我们公司严上好几倍。
" g2 ^5 {5 y5 ]; y( X当然啦,话不能说死了。工艺上,工厂不可能作案,那工厂的人呢?即使很难,咱们也要分析一波。能把这事干成的只有三种人:$ [' l9 a# N# J/ u
第一种:高管。但是高管很少进车间,每次进去都有小弟陪着,而且机器边有人守着,投不了。第二种:主管。主管也很难,因为机器边都有人守着,除非你把人支开。好吧,就算主管克服艰难险阻作案,但是没动机啊!这种食品厂主管一般都超级稳定,比高管都稳定。只要公司最近没开除主管的想法,这个也可以排除。第三种:操作工作案。你说这个吧,它确实有极小极小的可能,不然卫龙也不会回应“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但是这个可能性也很小,因为没必要啊,有摄像头,投个这么大的东西,风险太高了,关键是又没啥好处。真要投东西,小石头,或者其他碎屑也比投这个安全多了呀,隐蔽性还好,不容易被发现。
  G' M( v4 Z0 d其实每包产品,都是可以追溯到具体日期+具体机器+具体操作工的,这会卫龙大概率已经蹲在电脑前查监控了。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原因,车间又要来几轮思想品德教育了。生产部品质部公关部大概率已经开始问候全家了。
# @+ m* `! a, O" U5 V% `以上都是针对卫龙的,虽然作案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就跟买彩票一样,虽然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但万一中奖了呢?至于消费者这边,可就大有文章了。% m  b# D; Z5 h4 n: j
近些年,故意碰瓷食品的案例,数不胜数。尤其这两年,卫龙混的风生水起,都要上市了,眼红的人也比较多。无论是个人碰瓷讹钱,还是竞争对手故意抹黑,还是资本市场因为压价故意摸黑,动机都是大大的,而且技术上也毫无难度。# E5 p9 i. h+ M
这件事,我倾向于卫龙是被故意抹黑。(第一个辣条网红“飞旺”就是被竞争对手的谣言干倒的), w1 }9 c7 q1 T, D
最后:锁精环是个啥玩意儿,我一个男的都不知道,普通人就算想投东西,也想不到这个啊。那些工厂的打工仔谁认识这玩意儿啊,更别说去买了,套套都比这个靠谱。而且,锁精环这个词一出来,恶心坏了,舆论瞬间爆炸。绝对是故意抹黑,只是我没证据。
; P1 ^9 K0 R1 ~4 l5 d油渍浸润程度,跟时间有关。看能不能从这个入手,判断异物进入时间是当天还是生产日期,从而协助破案,卫龙肯定已经报警。看看有没有警方通报吧。
善缘2017 | 2022-1-16 04: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玩意只能说是疑似,
/ `; q8 O, m0 |9 ?" g大家理性吃瓜,先不要急着站队。
2 N5 P5 o9 j* o% r  W; X1 ?毕竟真年头反转的事太多,让子弹飞一会儿再说。
0 Z/ z1 M+ Z+ y: U毕竟这个时间点,趁着卫龙上市的档口搞搞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m+ B0 L/ T6 |, `# }* p$ H
辣条里吃到圆形橡胶圈,说实话,如果我吃到这种东西,第一反应是机器上的橡胶圈,而不会直接就想到是情趣用品。6 V1 x, r* z; C

8 o" o# _. M, q5 ? 卫龙辣条被曝吃出疑似情趣用品,回应称「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事件后续发展情况如何?-1.jpg
# ~8 Q4 [9 D  T4 I  z6 o8 U; _0 Q1 G: x& Z
大家第一眼看成是啥???
0 V0 Z1 M! o4 Y; h, T4 N( C! x7 y. L7 P% u: C( M
不过,这位吴先生提出来,肯定是有自己的依据。目前卫龙官方已经在排查中,而吴先生给出的说法是不接受赔偿,只需合理解释。* R4 n" \2 ?- p5 A
不管是情趣用品,还是正常的橡胶圈,出现在产品里,而且是食物里面,这一点已经给消费者带来了很不好的体验。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卫生安全存在一定的不足,才导致最终出了问题的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向消费者进行销售。* U7 A$ i* A  Q: t4 m  r
$ X- {0 ~  j, W; n
卫龙辣条被曝吃出疑似情趣用品,回应称「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事件后续发展情况如何?-2.jpg 4 z3 X/ X* u2 k1 y* f
如果真如吴先生所说的那样,不仅是食品安全,更涉及到员工的素质问题。这种东西出现在产品中,除了在生产线上的工人,不然谁会把情趣用品放到食物中去?做出这么恶心的事,那人的素质得有多差。企业一定要通过监控,查出这个人,严惩不贷。
7 r% r+ K$ ~/ n! T6 O7 S- g毕竟是老牌子的企业,食品卫生监管肯定是重中之重,不太可能出现这种低级错误。至于会不会有“漏网之鱼”,就有待后续的调查结果了。年关将近,正是零食采购的高峰期,这节骨眼上出问题无异于自断经脉!出了这样的事情,打击还是挺大的。也希望尽快查明事情的真相,公布一下到底是谁的原因。
18922393939 | 2022-1-16 15: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事情如果从常理分析,只有不大于万分之一的可能是在生产环节进入的。# w: }' k" b, ?8 o0 C
这玩意比苍蝇,虫卵更有魔幻性。6 {; s( v. Y2 ^" i- V1 P. b
等最后通报吧。$ S" N/ D& B" B. ^
不过如果我是卫龙的,对自己产品管理有信心,质量可追溯,报警就完事了。0 c6 _; [( Q$ T- {$ x/ i3 d
反正这东西不可能平白无故地进到食品中,总有人放,这事还得专业人士来做,我就不凭空断案了。
刘跃522 | 2022-1-16 23: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工作过的单位有生产包装机,在结果没有最后查明之前简单说几句。
/ ?! W/ ]) l) u7 `) K- S" t这个事爆出的时间挺有意思的,正好是2021年11月卫龙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后将近两个月,也就是正在上市审批的紧要关头,不得不引人遐想。  v0 g+ {. w. H+ y) ~& ^. D
1 d0 ~1 _( K; K, ]
之前做辣条的厂家非常多,竞争很激烈,但是有一阵子由于卫生问题,关了一大批的相关企业,卫龙能够扛过那次“浩劫”走到现在,一路走来其实挺不容易的。, G: m! S% F1 J: O3 x: f/ |% c
从那以后,卫龙食品对卫生安全等问题非常重视,花很多钱开始建立正规的厂房,又花数百万从欧洲购买生产线,将以前半自动化管理模式转变成为全部自动化管理。同时建立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设立质量管理机构。
; \6 x" _1 z/ n: l6 O8 ~9 b, }再说这个事本身,要是说有小虫子或者是什么的我可能相信,但是“情趣用品”这个真的不可能,流水线和包装生产线上很多的高灵敏度传感器,这个明显跟辣条不一致的东西,不可能流到装袋的环节。
/ f5 M2 }/ ~7 x这个事不排除是竞争对手的故意抹黑,不管这个事能不能坐实,多少也恶心一下卫龙这边,不得不说这手段真的很下作。
7 ^4 u# `/ ]) q4 I/ J/ @) o1 t# [商场上打不过,就用盘外招,这样的竞争对手不值得尊敬,做企业如做人,他们的产品肯定也是拿不上台面的。" t& E0 p7 U, G/ W% i  v0 N2 x; Q
! m7 [7 u6 E( l0 Y* }
卫龙辣条被曝吃出疑似情趣用品,回应称「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事件后续发展情况如何?-1.jpg
之雄 | 2022-1-17 03: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现代食品生产来看,基本上不可能有这种问题。有的判断说机器上的零件掉下来,这基本也是不太可能的,食品加工行业里对于零件有严格的控制标准,每个食品的传送都是通过特殊的传送过道,这个环在中间环节是不可能通过的,那只有在封装前的的一道工序。正如一些回答里获得,食品生产过程中,要想把这个人为的丢进去,除了要被机器挤压的危险,还有各种摄像头的监控,要想过这几道关也是不可能的,要这么玩这个食品厂早完蛋了。如果机器上的零件掉下来,那么机器不会运转顺利,后道的检验人员也会发现,整个生产批次会被报废掉。) d" ?. {  y9 s6 F* M
我奉劝这位看起来不太老实的兄弟,要做戏就要做下去,你再去买几包,手去捏一下,原包装没打开的情况下如果还有这个问题,你估计可以发大财了。* {, [' W7 p6 J: ]- }

- L) C0 }  q" v. `, Z 卫龙辣条被曝吃出疑似情趣用品,回应称「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事件后续发展情况如何?-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1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