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这篇文章仅针对高等教育,请对高等教育现状和未来不感兴趣的初高中生自觉绕道,不要浪费你们宝贵的备考时间。7 j, G% k. e# K' P
---------------------------------------------------------3 ?- S4 J! G: w( D8 A* m1 E/ q5 f
利益相关:既在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也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既在中国当过高等教育和培训机构教师,又在美国当过高等教育教师,以及在中国接受过中西混合制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是比较彻底的教育,不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
( k8 Y# b) C9 U大概是觉得“知识点”考核这种学习知识的方式本质上不太符合高等教育的理念的时候吧。! w' _6 ^5 c* J
中国的应试教育,其实在很多时候是可以满足一般人的需求的,毕竟大多数人不需要知道知识是怎么来的,也不需要创造知识,只要做好知识的搬运工就可以了。这个世界不需要大量的人成为创作者,科学家,领袖,而是需要大量的可靠的执行者,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去切实的执行任务,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背好知识点,知道有问题怎么去解决或者找什么参照物去解决问题就可以了,做好社会的工蚁,减少因为过度思考所导致的大脑内存的过度占用,从而用更多的时间来拥抱享受生活。在此,我对勤恳,用心教授我知识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部分大学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 n" e; n; G3 f3 }当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扼杀好奇心,过度占用休息时间做题内卷,以及影响青少年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多样的兴趣爱好,心理脆弱的可能会因为应试教育的残酷以及家长学校的不当处理而自杀,过度强调排名容易让孩子形成比较单一的价值观(比如在学校用成绩来衡量,进入社会用钱来衡量,因为都是数字,所以转换很方便)。但是按照我之前所说的,大多数人是社会的良好运行的螺丝钉,不需要成为零件,机器设计师以及机器调理师,这个时候,廉价的做题教育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只是以后肯定还需要进一步修改,比如加强伦理,哲学教育(适应社会观念的多样性挑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育(增强人文教育使得人有能力去进行自我发现),以及开展一些社会课,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士去做讲座(与社会与时俱进)等,这些在一些比较有钱的私立学校和部分一线公立学校都在成为现实。而对贫穷家庭的孩子来说,确实把赚钱作为需求也无可厚非,这样的思想简单,并且没有自己强烈的兴趣爱好的孩子可以考虑做技术工人,因为按照中国之后的发展,技术工人会越来越容易找到工作,早日实现生活品质的稳定,不太适合读大学,或者读所谓的热门专业。
, } D6 j$ H& U. p5 W7 S) O6 s" A3 C目前来看,这套体系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且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不能满足于时代的需求,大量的大学生失业,专业不对口以及终身都无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就是最好的铁证(终身划水的人实在太多)。下面我就我比较关心的几个点按照重要性排序来讲一下:
& \1 X+ \0 o8 A- J- w1 高等教育,顾名思义,就不再应该满足于简单的知识点介绍,而是至少要知道知识是怎么产生的了,应该和高中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不应该满足于做题这一套,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大学教育中做题考试仍然占有极大比例,这一比例会在研究生考试中进一步强化。这样的高等教育非常浪费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很多文科领域,因为大量优秀的年轻人在自己最具有精力和创造力的时期,要大量背诵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从而影响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 K% o6 A; A& a1 a7 E# O( j
两个例子:
2 ?$ ~! i2 `) F7 H" R+ X1)上大学本科的时候,有一门课和国际贸易有关。系里的一个资深教授让我们只要上课就狂抄笔记,内容无非是贸易的条例和法则以及我们在不同情况下需要怎么做,并深以为荣。这种本来可以发点内部的教学文件或者买本书就可以搞定的僵化知识,我们却要占用大量的大脑内存去记忆。我记得每次抄完一节课的十几页笔记,手都很酸疼,然后教授上课还会提问让我们背诵上节课讲的内容。为了给我们上课抄笔记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这位教授还会提到自己以前的学生来拜访感谢的事例,说什么非常感谢这门课笔记,就算毕业多年了,都会把笔记放在自己办公桌里,遇到问题就翻一翻,非常好用。9 i) f4 g6 O3 O& L" `$ ?
可是贸易的法规和法则,在很多时候是在不停的变化的,了解一个法规的来历以及是什么事件导致这个法则不是更好吗?如果可以的话,亲自去现场多看看,听师傅讲解一下。如果还不行的话,告诉我们从哪里去寻找这些知识,该怎么灵活运用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0 k% w d2 g0 T# Z另外我记得在这门课结课考试的时候,不少学生考试作弊,当然学校老师也没有怎么管。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K+ e' G% D5 F' T2)上研究生的时候,我针对一门课的课程设计向老师询问:请问这门课在整个学科内的作用是什么呢?也就是我学了这么课以后对我建构我的知识体系有什么作用?
' M1 ^5 \: t7 u7 b( e+ g助理教授给我的回答是:这得等课程讲完我才能知道。刚开始都是一边学一边教的。2 x* N8 N9 u$ s8 `0 c) c
也就是说教授课程的老师本人对于课程本身的设计并没有下什么功夫,就等于你坐上一艘船,但是你的船票没告诉你这艘船要航行多久,或者航行到具体什么地方。1 e/ g2 X" [8 P9 R5 _' i
当然我就更别说很多老师就算到了研究生阶段都是在照抄自己以前上学时候的笔记了。) |2 w, I) r: n: p$ Y
那么高等教育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产品呢?7 B0 N! L& R* B5 N. u6 y3 K' R
人类的知识的产生其实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如下图:9 K" ^/ M, p( G! b9 y+ x
# H" H0 }$ T/ f4 }5 \7 |- I/ }: R& f
7 ]! E% `+ Z! F P' l# W
上面一行英文分别是:数据,信息,知识。+ C3 U. O. M8 V5 L0 c
下面一行英文分别是:见解,智慧,影响。
4 W8 f: |9 i7 p4 |一般人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只要了解上面一行就可以,也就是首先知道一些数据(零散的知识点),并且从中总结和归纳出有用的知识点,并且知道一些学科体系的脉络,也就是知道怎么把知识连接在一起。当然上面的第三张图既可以适合高等教育也可以适合初等和中等教育,很多时候人有一个知识脉络和框架,就应该具备一定的举一反三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知识输出,和自学。
4 T% X. B5 B6 Y/ w; ? Y- j+ ^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要输出自己原创性的观点,也就是写出符合规范的论文,那么就需要下面一行的至少前两张图了。$ S1 D, k- C' Y6 X% b1 U
高等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可以写出符合社会现在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论文型人才,引导社会未来的发展和提高社会的知识储备,也就是培养一些有一定的原创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提出自己的理性观点,培养自己在某个学科的直觉,从而找到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联,这就不仅需要单纯的知识点,而是需要1)广泛阅读同一领域甚至是不同领域相关的知识 2) 培养自己的原创性分析能力(强调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以及理性讨论),那么目前来看重视考试的教育基本上是很难培养这样的人才了,甚至我们的师资队伍有没有这种能力都值得商榷,毕竟很多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师写的论文完全不符合国际标准,只是按照做题那样写个观点大杂烩或者观点汇总。
9 ]3 ]* b' o/ y. k7 N) r所以这样的体系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如果学的是偏需要实际操作和实务的专业还好(比如计算机,生化环卫,会计金融),但是一旦需要涉及到理论的专业(比如我学的理论经济学)就非常的捉襟见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目前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我们的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造成了我们不需要什么理论家),造成人力资源时间的极大浪费。而且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们还需要和其他知识创造者进行好的合作,讨论,共同进步,但是按照分数决定一切的思路,基本上我们是不太需要和别人讨论合作的,甚至和别人讨论合作会损害我们的利益(比如影响我们的奖学金和科研名额),那么我们在产生知识方面在国际上就很没有优势。
4 R, z" X& o+ W2 c2 [* C2 目前社会上的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以及虚假信息造成了人类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骤增,以后随着AI的进一步发展,大量低端劳动力都会从单调枯燥的技术工作中解放出来(包括大量的程序员,银行金融从业人员,甚至是医生),那么这个时候,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信息的甄别能力,原创性生产的能力就越来越重要了,而目前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办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4 R1 ]% V0 s6 K2 L/ O* T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如果社会上的信息都是有用的,精简的,有效的,基本符合人民生活需求的,那么应试教育没有问题。
7 y% I9 W% k& ]# k4 O但是目前社会最大的问题是大量的没有受到信息生产方面系统性教育的大学生甚至是一些初高中生(还有很多小学生学历的),在大量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偏见(因为无知所以更加确信自己是对的),造成社会信息中存在大量噪音,在这种时候,没有受到很好高等教育的人就很容易困惑甚至出现价值观的扭曲以及听信偏见,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1 e7 v- c0 W2 h4 J
进一步的结果就是社会非常的不理性。
: t2 P6 D2 P7 B( G比如科学家发现A和B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但是需要C的条件才能产生较高的显著性,很多时候说不定A和B之间关系度都不大,但是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写文章开始探讨A和B之间的确定关系,甚至开始推销各种产品。
( Q4 ]+ E2 G5 [5 {更别说现在网络上乌烟瘴气,谬论横出,造成了大量只知道做题的学生心理压力巨大,人生观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只想当网红,而没有能力去分析网红经济只是我们这个阶段发展的一个特殊产物,并不会长久也不会适合很多人),当然网红经济也是这个教育体系下的副产品。包括很多没有人文素养的人被大众追捧为知识偶像,并发表一系列听起来爽,但是却毫无实质内容也没有营养的言论,暴露出我们的审美力和品味的低下。, z; H7 _+ w. Y" l# d4 P% J
3 如果中国以后想要走向国际化,而不是进一步固步自封的话,那么就需要应试教育的改革从而产生大量可以理性建构知识,抒发理性观点的人。9 e8 f( [) ]; j) h7 K' A) e% E
如果我们想要在国际上得到国际友人的尊重和支持,那么我们目前来看,我们的同胞在网络上所抒发的观点对我们国家长远发展极为有害。# a$ Z! a; ], \
毕竟现在懂得中文以及会用翻译器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愿意翻译中国想法给国外的中国通也很多,如果仔细想想,可能是一件非常细思极恐的事情,前一阵子康奈尔大学就有教授撰文说明了这个问题,因为尺度问题,我这里就不进一步展开了。% F1 r: ^) J! s7 X' f
最后总结一下知识点,方便熟悉应试教育的各位理解:4 e6 j5 W' O& G1 p
知识的分布不是点状的,而是系统的,网络的。过于把知识分类细化背诵,不利于建构知识网络,不利于学生真正知道自己会什么,这样会降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自信心和能力,所以才会存在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要去为了考试参加各种补习班。如果社会按照目前的方向发展,需要我们对知识的鉴别能力以及原创能力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而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在这个方面做的还不够,所以我们也培养不出来适应当前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中学,小学教师来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导致内卷,鸡娃焦虑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大多数只适合打工,而很难创造,这也不太适合以后AI发展的趋势。
' Q4 ~5 a# k0 y9 x2 _ 创造力这种东西,不是说我想培养,通过考试就可以培养。洞见(insight)的产生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比较困难,我就点到为止了。& W- K9 M* A& u0 A3 [
如果你发现我最后总结的知识点和我前面讲的有不一致的部分,你是对的,哈哈,我是故意的。! m% H" P: b6 U+ `+ g) t
彩蛋:
) X8 M9 f! H, n4 S% i; J有次和我的美国教授下课以后聊天,我说,“Dr. Tally,我最近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不仅是在大自然界是独一无二的,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可能和物种之间的差距一样大。每个人从出生到消亡,可能就和一个物种消失了一样。当然,人和人的差异,也比种族和种族之间的差异要大很多。”
0 L2 H6 g+ l0 n- lDr. Tally眼神一亮,说,“你终于懂啦。”, }1 U7 x0 J4 \
我忘了那天我看了什么书让我忽然有了这种想法,可能是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也可能是福柯的《文明与疯癫》(Civilization and Madness)。不管是哪一本,这种让我可以站在一个文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视角,特别是我处于一个跨文化交流可以达到另外一种语言母语交流和表达复杂思想程度的时候甚至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时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那就是:& ^0 P/ X1 m3 ]" ?. ~* C `( r
“不管我们怎么去理解事物以及表达我们对事情的理解,我们的理解都是主观的(subjective),受到了我们所在的时代以及历史观,所在的族群的共同价值观,以及我们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影响。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很难做到理性,而很多时候只是在理性化,也就是我们试图用理性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而不是用多个角度来看待一个事情,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做到尽可能的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