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一刻你对中国的应试教育特别反感?

[复制链接]
查看9901 | 回复20 | 2021-7-10 02: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一段时间爸妈比较忙,把我亲弟弟接到我学习的地方一起住/我现在在冲刺高考比较忙/。今晚聊天他聊到他的学校以及关于金钱的问题,我才发现事情很严重。他从各方面表达对金钱的渴望和对富裕家庭的羡慕,和我聊天时还认为父母的钱不是自己的钱等/可能更严重/。当然不止这点还有很多问题体现。真的感觉现在的学校的品德教育越来越差了。。。
289528571 | 2021-7-10 03: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高二市里统考
4 `2 l5 }3 J2 d- a历史卷子上的第三题
7 V2 f2 p! ~! X  A1 Q3 u8 v; D6 a- T- L1 A% B: a, v: z
有哪一刻你对中国的应试教育特别反感?-1.jpg + v5 B+ [; c# C, o% ?' B$ W0 x; j
  d5 f- c) |3 b8 y7 K" O5 I; w
图片来源于百度文库4 I; O4 {3 L) a  C" T: n" B' H; H
7 S7 a8 Z& o: M1 z
出卷人提供的正确答案是C
) S& [1 e/ M* G* a& a: p然而事实是B6 W2 i" v* F! O
冯燊均捐秦简的事随便一搜就能搜到+ \$ T% x& i. M
明明是秦简,却硬说是汉代的4 I) L( V  X4 P( m* h5 o
我知道根据教材的说法应该是选择汉代
, w# j! A/ }* H6 l9 V但是,就为了所谓的教材考点就可以歪曲事实么?
7 J: K6 \8 ?3 @: _, a, P  e在被人指出错误后依旧坚持错误答案(我们老师联系了出卷组), W! T, O0 }8 U/ p0 X
后来我们老师也在说按照考点、出题人本意应该选汉代
% B) G( A/ T& L  X/ Y7 P  w当时我特别生气,我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所以就因为破考点就可以歪曲事实,误人子弟么?
+ x0 |% f& H; c. n/ j0 i8 ?" L而且明明在秦朝隶书就已经广泛使用了,教材落后不知道修改,就知道歪曲事实!(我知道按教材应该选汉代,但是我还是按照事实选了秦,考试时不知道冯燊均捐的是秦简,但是根据题干的描述,我在考场上就认为是秦简。这仅仅是我个人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认为更像是秦简,我当时也很犹豫,不是说根据题干就一定能得出某个答案。)$ x& f: T6 f  u1 F2 m4 K$ V
我当时忿忿不平,和同学说“为什么不能尊重事实?”( J* E& G# ~% Y. V0 T
我同学回了我一句“你能不能尊重考试”
! X2 L4 m5 Z& n+ U我当时很气,但是不知道该说什么5 a% u0 w: p* `4 B! D
莫名感觉有点悲哀9 b+ f, I- S/ q$ P/ |8 c' L' M
好像在考试面前,什么都不重要
3 U. r6 S. J7 p! O4 d6 D& F! \7 Z& B按出题人的意愿就好,按教材考点来
1 q( ]4 a: {' Z事实?什么东西?能吃么?
会笑嘀眼睛 | 2021-7-10 05: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写作文参加比赛,题目是我最敬爱的人。
$ Y& G7 S& o/ N# ]2 F+ m* p. E我就写我最敬爱的人是我的太姥爷。虽然我出生的时候太姥爷就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秉承的家风传承至今,塑造了我的人格。
; E" }' G" X+ b4 K( `) J. m$ O6 o9 l然后被打回来了,老师说敬爱是一种很崇高敬仰的情怀,都是要对伟人才能称得上敬爱,你这么写你的亲戚还是过世的,不符合敬爱的含义。让我回去重写。8 r# g! O' g) I) F( _+ i" b! a  s
我想半天不知道怎么改,就去问我妈。我妈直接把太姥爷三个字改成我太姥爷的大名就交上去了。& l1 u" e2 [: \0 e' W+ ]+ \
那年我获得了小学生作文比赛的冠军,碾压了亚军《我的区长父亲》。
仙子夔月帜 | 2021-7-10 10: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题:4 O5 a0 k3 G; a8 [: i' Y& J
约客   
; F  D$ z- D0 y5 L) e$ Y5 s. E赵师秀       * b& q9 q' f7 _$ ]5 j5 F4 @7 j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 t1 {: _' ^5 z" k" ?& Y; f# g2 E.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 ?7 a8 n! k  g" ?% D$ P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 N4 [# _" o7 P3 \6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8 a2 I6 S, f2 h) ~4 |6 z, a! ~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5 F% s) x- Z  ?( Q+ H  z$ [! E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6 L  i4 H2 e3 X1 f9 F1 F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这一题的“正确答案”是C,据说官方解释是“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内心十分焦躁,所以C不对”。  @% z' b7 S+ {" x$ _! p  g
此题当年即引起诸多讨论,不少有关方面的专家都认为“正确答案”的赏析比较狭隘——“有约不来”就一定要“焦躁”吗?为什么不能“闲适恬淡”地等人呢?$ x" p6 U" b: Y7 M
孰是孰非暂且不论,问题是官方完全不管这种争议,摆出一副“劳资说了算”的姿态,于是乎此后我们的老师在讲到这首诗的时候都会说“要以出题人的解释为准”,要“揣摩出题人的意思”。! `3 }0 G' i" X2 O4 b- _- }- d% V
那一刻我是真心反感。
文字无敌诨 | 2021-7-10 13: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收到了知乎推送:为什么GRE写作不能使用被动语态?
2 e/ n, z7 t# y$ N3 [4 @+ D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c4 q( }  ~% M& s+ o# w; E~~~~~& R% u8 v4 K4 e1 B
连续看到几个杠我的,说不给分儿学那些玩意儿有啥用的。我直接说:短视至此,这种人就没几个学习好的,活该被应试摧残,活该被培训班割韭菜。( t- u: n- H5 N5 y  F* D
你们好歹把我的论证看看吧。深度学习不能得分。。。你打游戏也知道有前期有后期吧,我打个dota也不能一直都只买消耗品吧,我总得攒钱打出点装备吧,我不能只想着对线打赢吧。眼睛里永远只有眼前这次考试的,其实放在dota里就是只会对线的。我从来也没有建议说不care考试的的,但深度学习短期更费力,但长期一定是比应试更能搞定考试的,并且随着考试难度加大,优势会格外明显。(这些都其实是后记)
3 y$ n$ k6 d8 t6 X$ X~~~~~~4 k, q. O9 c/ T# A8 Q1 _3 ~
{正文在此}
5 C1 i; F8 b' J) g我教GRE写作。- u5 s7 X" H2 T$ o+ m, _  g
当我的学生总问我:老师,要考xxx分需要写多少字?老师,句型是不是要多变?老师,文章要写几段?老师,是不是要举名人的例子?老师,是不是不能写一边倒的观点?老师我打错字了怎么办?老师我有语法错误怎么办?……4 G0 p! j% P! \4 X! X! [- L: ?
却几乎没有人问我“老师,这个例子我所表达的东西在逻辑上是否能够体现我的观点”“老师,我这句话所实际表达的意思和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老师,目前的论证可能面对什么样的反击”这样的问题时
7 y, {8 ]7 i' z' o' `1 O我就明白这些孩子们(其实是大学生了)从小受到的写作教育并不在乎他们写作的内容,只在乎满足一些形式,而他们认为以后各种写作考试,甚至是国外的考试,也应该大同小异。; z, Z2 S' k8 U5 z
更令我觉得可悲的是,实际当我和学生们对话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并不是没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很多同学相当具有深度和思辨性。然而一旦遇到考试,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把平时自己的理性能力表现出来,而是去想这个考试可能会喜欢什么样的形式。而其实,至少GRE写作就想评价两件事情,理性思维与清楚表达。很多学生写起知乎来头头是道,写起公众号来妙笔生辉,结果一到考试写文章就简直跟智障一样。这说明,锅不是学生的,而是长期被应试教育PUA,应试教育告诉他们:你们正常的表达方式我们是不care的,你得装出一副其他人的样子。
% N" E( Q3 J. \8 U! y9 t我会经常问他们:在知乎上看到一篇让你心服口服,觉得鞭辟入里的论证性文章(非抖机灵的那种),你会思考“他写了几段,他用没用名人案例,他的句型是否多变……”吗?你会特别在意“它有几个错字”或“它有几句话句法略有问题”吗?那请你想想你为什么会被这篇文章说服?那就是你未来考官所感受的东西,尤其这个考试只是希望你在30分钟之内写出一个draft(初稿),根本没有要让你出版。; Z1 g2 R& l2 w( x
当然,如果我去教高考,这种话我是说不出口的。
1 p5 N& h6 Y7 m; f9 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D+ M0 O9 }" D" U4 _2 Y有网友愤怒的评论“你说的那些玩意,能得分吗?得不了分,你给我上学资格吗”: c3 ^: s; {* ^# L
我犹豫了半天要不要针对这条回应一下,因为我觉得说起来可能很麻烦。# Z7 n' o, }2 k
这个评论(我想也代表了很多学生甚至家长的想法)做了一个假设,那就是所谓“做题技巧”比真正的理解知识要更容易得分。真的是这样么?) i: E# \9 J4 D; I& r
是也不是,取决于你们所说的“做题技巧”指的是什么。一方面,什么“三长两短选XX”,或者“一个段落看开头结尾和however”这类东西就是江湖骗子,谁信谁脑残。另一方面,如果“做题技巧”指的是在短期内难以应对庞大的知识体系,而记住比如对于考试最关键的一些公式规则以及使用场合,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能够正确的用出来,那么在短时间内,这显然是可以比真正的学懂要更能高效应试的。但我再次强调,江湖骗子的那种所谓“技巧”就是纯扯淡,就是培训业的一大耻辱,然而挡不住它受众广。我接下来要写的和这些骗子技巧毫无关系,我要写的是关于刚才真正的做题技巧,那种不深入理解,不关注真正能力和知识的掌握,只专注眼前考试的相关法则的态度,我们之后把它简称为“应试态度”,而其对立面我将简称为 “深度学习”。
" U- I. z9 ^+ R7 C学生到底该采取前者还是后者?我不知道标准答案,甚至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我认为这其实已经上升到了人生选择的高度,这代表的根本上就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人,而两种不同风格的生活方式很难有绝对的高下对错之分。我只在这里分享我的想法,目的只是引起思考和理性对话。
% u. b  m: w( ^4 s. |2 Y1 p深度学习短期内肯定更费事,更费神,但是完成了真正的理解的人不可能考不好。也许,这个人会因为题做得少,可能遇到一些常见的坑因为疏忽什么的错一些题,比如我当年考英语(我英语听说读写全方位好,但高三全年英语没有上过140,高考也只是139,被很多“大神”碾压,虽然我英语其实比他们好),但这个人的成绩一定是不会差的。但深度学习的意义在于长期,这么学出来的知识基础一定更好,再往上添加新的知识永远是渐进的,所以相对来说前进起来更轻松。比如,虽然我高考英语就那么回事,但到了更难的4级,6级,那就是1秒钟都不需要复习的。到后来TOEFL,那连TOEFL考几项我都不知道就上考场,然后还能全裸考一个115/120。GRE也是很轻松的碾过去的。" Y1 A, j; Y: {6 g" U: v# _( o
与其相反的例子就是我学数学。我高考数学是148,而且整个高三数学没下过140,那会儿每天都做各种模拟题,真的是应试到了极致,我还曾经觉得自己是数学大牛呢。但到了大学很快就不行了,我缺乏数学抽象能力,只会套公式的问题暴露的淋漓尽致。记得特别清楚,学泰勒展开的时候,我就完全不知道好好的一个式子,为什么要展这么长,这在干嘛。学逻辑学的时候,要讲集合论,这玩意儿我中学就打的基础不好,所以当时讲什么0的意义,1的意义,我就觉得特别晦涩特别抽象。由于我不理解各种我学的东西的意义,我只能强行去背很多东西,以及使用场合,那个量很快就超过了我能够记住的量,然后,连最擅长的应试也做不到了。后来我就不得已放弃以数理为谋生方式的想法了。7 p0 f# p/ `- r5 [$ M
我见到很多孩子学英语也是这样。他们,尤其是他们的家长,真的只在乎分数。我有朋友教小学英语,他经常跟我讨论某个句子到底应该用完成时还是过去时。比如,I did this many times还是I have done this many times。然后我就很纳闷:我说这俩都没错啊,你不给我上下文,哪里有必须的对错?他说,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但就是他学生的家长说孩子遇到了这个题,必须给个标准答案。然后,他就吐槽说,小学英语学了一大堆这种烂玩意儿,然后日后发现都毫无意义。甚至让很多孩子和家长觉得英语语法对学好英语毫无帮助。其实学好语法对于学好英语特别重要,意识到英文语法的原则会帮助到我们理解英文与中文建构逻辑的完全不同的方式,我在之前帖子里专门谈过语法和语义的清晰表达的价值,这里就不赘述了。但学好国内英语考试的很多语法确实对学好英语毫无帮助。我不明白小时候为什么老师非要说“肯定句用some否定句疑问句用any”,明明大量的否定句疑问句也有some,大量的肯定句也有any。这种纯粹因为在当时的考试当中见不到的例子就被老师们称为“错误的”。可这些东西对学生长期的英语学习毫无帮助呀,以至于我们的孩子们为了小升初学一版英语,为了中考再学一堆新的,高考,四六级再来一遍,然后到了考TOEFL什么的突然发现思路全变了,再推倒重建。所以我想表达的是,也许在短期内,深度学习可能会比应试态度略有劣势,但长期积累后,应试态度真的是在做多次重复建设,而深度学习会带来长期的轻松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 w6 R2 q( t* e5 K) D0 P' c那到底该怎么办?这只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了。你做了这个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你说“那些玩意,能得分吗?得不了分,你给我上学资格吗”,所以你就完全忽视深度学习,那你也应该在多年以后发现自己除了会考试而没有真正的技能的时候,不要去后悔自己做的选择,毕竟,你可能好歹粘了“名校毕业”的光吧。但至少在我看来,名校的大神们,好像真的不是应试出来的。名校的弱鸡倒确实做题家不少,将将靠纯粹的重复进了名校的,只不过是把选择危机拖延到了大学而已。你也许是名校出来的,但最后你可能真的也就只是名校出来的而已。我们不是没见过哈耶普清北复交出来的蠢货的(求生欲:虽然大部分就是很厉害),也许他们靠牌子找到了好工作,但在工作中没几年就被发现毫无所长。1 B: y8 D1 Y/ q8 G7 s
当然,我不认为一个人(除了极个别天才)有能力在每一个学科,每一个技能上都做到深度学习。我们在自己不care的领域,但有时又被卡脖子的领域,可能确实需要或多或少做一些功利的应试学习。但我觉得,一个人至少得在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深度学习,不然就会陷入到很多人遇到的困境“我好像什么都接触过,但什么都不擅长,我也不知道我喜欢什么”。! w3 @4 h( T- q- z0 f)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q  u4 V5 r6 x- z
我补一个具体的案例。9 H0 H' x! c( j7 G) R! L+ _
有没有人小时候被老师批评过“钻牛角尖”,我当年经常被这么说,被老师,被父母。就拿“肯定句用some否定句疑问句用any”这样的讲解(我不知道现在英语教学是不是还会教这玩意儿,但我小时候英语课就是这儿教的)为例。比如老师会举例说“有些人喜欢足球”英文就是“some people like playing soccer",或者有些喜欢用there be的人会说"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like playing soccer"(btw. 中国学生特别喜欢这么说,其实是啰嗦,因为大家喜欢翻译出来”有“那个字),然后她告诉我们说如果我们要否定这个句子呢,英文就是“there aren't any people who like playing soccer"。然后她就举了一大堆类似这样的例子,就说,综上所述,英文习惯肯定句用some,否定句用any,考试就这么选就好了。
  M& R* m/ P1 ]+ ~: W1 |) A# J可是,我就是比较较真啊,加之我读的东西稍微多一点,我就说,那我们也会见到some people don't like playing soccer呀,我们会见到anyone who likes soccer is my friend这样的句子啊,我不懂那个规则是哪儿来的。于是她就会说:我不用管这么多,就这么记就好了。不要较真,因为考试就会这么考,这是对多年中考/高考规律的总结。
. A0 a- q" F" d3 {TMD这哪儿是英语问题,这就是个逻辑问题呀。对Some S are P这种语句做否定,其对立命题(contradictory)就是No S is P,即Not any S is P。可不妨碍同样还有Some S are not P,和All S are P,即any S are P啊。我们中文也会有相似的表达啊。如果我们对“有些S是P”做否定,自然会得到“任何S都不是P”,但你不能给我总结出来“有些”用在肯定句,而“任何”用在否定句吧?所以我当年就已经非常怀疑我的老师,是她真的不懂,还是她觉得我们懂不了。/ h( h  I" S6 ?6 q- m
This is the kind of shitty teaching I am discussing in this article!!!!!!!!!!!! 你们经历过这种教学吗?你们作为学生想要的就是这样的课程吗?有些自我放弃的学生可能说他们真的想要这样的课。抱歉,我认为这种课看似讨好所谓的差生,但这就是对其他想要真的学习的学生的暴政。而且关键问题是,这些取巧的方法它就不好使,好使我自己干嘛不使?
1 O1 {$ K* V% u* L9 B6 _1 S我在XDF的时候遇到一些TOEFL教师讲阅读,记得前年吧,有个新教师在那儿讲某个“简便的方法”。我当时就质问他:你是不是自己会这么做题?他回答说:其实我不会的,因为很多时候这么做其实不行。我就问:所以你到底是怎么做的?他回答说:我会考虑具体的情况…… 我就问:那你为什么不仔细分析你的做题过程并讲出来。是因为你分析不出来讲不出来?还是你觉得你的学生理解不了?他无言以对。
' E1 j4 v: b( g* C$ h: ?. E我觉得自己分析不出来自己做题过程,或者不能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是“蠢”;而明明自己能讲出来,但选择不讲,而去给学生制造一个幻觉,好像存在某个更简便的方法,那就是“坏”。而现实中,很多老师就是既蠢又坏。我怎么看待“反正这些学生这么弱,给他们讲背后的道理他们也听不懂,就直接给他们结论就好了”这种态度?这就叫condescending! 就是居高临下的以为自己可以替别人做主!什么叫教师?我认为教师就是要在任何有机会的情况下,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思考的兴趣,激发他们有一天能脱离老师也能自己探究问题的意识。
7 j! D9 D* p* ]! p我知道,人有不同的选择,评论区非常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我所能做的,就是让我自己永远不要成为这种老师。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相互选择的,幸好我不是公立学校老师,幸好我在我们公司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我敢在开班课就说 “想要上这种课的学生,请直接退班,我不会给也不想给你你想要的这个东西,让我们彼此不要浪费对方的时间。”# N2 f  B& ~! ]& x+ w' s)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U- l8 S' v0 r) t0 w6 _6 Q评论区有网友发出这样的质疑,我觉得是最值得回复一下的:"gre考试不也是反复刷题[尴尬],应试的恶心之处在于消磨学习兴趣和浪费时间“打基础”,考试只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之一;无论是什么卷子都不可能完完全全代表一个学生的水平,所以你也不是gre前千分之一就能进harvard mit的...."3 Y' O. k; S3 p& R
他的质疑包含了多个值得探讨的店,我逐一回复。+ k6 e6 P# q9 ~( T
首先,关于反复刷题。为了考试反复刷题本身并不是我们试图杜绝的事情。想一想,如果我现在突然想去提高我的轮滑能力,但我是个轮滑小白,那我很可能也是要去找老师报个课,然后反复练习的。我不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了某个测试要去上课,突击,重复训练。$ s1 a6 ]2 |  P& \% f+ |  y
问题的关键在于,重复训练到底训练出了啥能力,这能力除了单纯帮助通过这个考试之外,是否对于这个人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帮助。
$ m* [7 v  x: c8 ]5 [而且,反复刷题可以是突破考试的方式,如果你先前该领域能力比较匮乏,自然要反复;但,反复刷题不应该是唯一的方式。对于该测试相关领域能力本来就掌握娴熟的人,比如通过长期深度学习擅长该领域的人,这个考试应该能够做到不怎么复习就考好。那我就想问,一个NB的文学工作者去考高考语文一定会是大神吗?比如,让莫言去考会怎么样?我不知道,我认真在问的。
. v! ~$ m5 l. k但我知道,英语极棒的人,裸考TOEFL是没有问题的,满分不至于,但100+是不会跑的,而这个我已经是低估了。我知道的是,擅长英语加逻辑思维的人考GRE是极其轻松地。以前带课的时候,我观察那些英语好的数学专业同学和哲学专业同学,真的经常上手做题就接近全对,让我这个老师的存在意义大打折扣。有些同学上课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所展现出来的能力,让我直接在开课没几天就跟他们说(我经常胆子很大发出这种判断)“你们没问题,考前做两套题感受一下节奏,别浪费青春了”,而他们自己经常会对这个考试很畏惧,因为别人告诉他们这个考试有多难,然后他们自己一考发现果然很轻松。+ }5 K  L7 c1 w
第二,关于考试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水平。
/ G# V3 K& f' [3 c4 p2 u& p没有完美的考试,但有相对更完美和更不完美的考试。如果英语本来不怎么样的人动辄高考英语130+,而英语很好的人却高考英语100-(我说的是如果),那么这个考试就是太不完美了。
& Z/ o  w' s0 y1 ^第三,关于gre前千分之一进不了哈耶普。我认为这偏题了,也是很多GRE考生对这个考试的误解。这个考试对研究生申请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研究生申请最重要的能力指标是专业研究能力,而这通常是通过GPA,实习经历,论文,推荐信去反映的,GRE显然反映不了。GRE试图反映的只是未来研究生学习期间需要的一部分能力: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forms of verbal reasoning, quantitative reasoning, and analytic writing。所以,一个考试能反映学习所需的多少能力,决定了这个考试在申请当中的权重。你不觉得这恰恰才是合理的么?8 T! v5 |9 R9 e" N: L
我觉得鲜明对比的就是,考研的那几项考试,我不算特别了解,但基于我有限的了解,我觉得它们是非常非常不能反映专业所需能力的,于是导致很多老师不喜欢招生考研学生。我曾经写过类似的问题。当年我在北大读哲学硕士的时候,我是保进来的,然后考进来了4个同学,1个复旦的,3个其它学校来的。后来我们专业上课进行讨论的时候,几乎从头到尾只有我和那个复旦的同学参与。我们的讨论课是需要自己提前把论文读完进行总结,然后介绍给其它人的,每个人都有任务的。其他那3位真的就是,论文读不懂,更不用说分享给别人了。但我可以确定他们考进来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的,这肯定不能怪罪到他们头上。那我就会觉得这个考试制度的问题显然非常严重了。
5 F; k+ t" N0 J0 J- L其实我举GRE为例不是想说它有多完美,它显然问题也很大。它的那个填空部分就是辣鸡,测了一堆词霸出来,然后对未来专业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帮助。更好的例子会是LSAT,LSAT是美国法学博士入学必须的考试,这个考试一边倒的侧重基于语言的逻辑分析能力,难度非常大,而相应的在申请当中所占的权重特别特别高。很多名校毕业生为了这个考试准备一年,然后仍然考不过,于是就放弃了JD的梦想。但这是合理的,因为进到JD之后将遇到的挑战只会比LSAT更大,天天要阅读极其晦涩的文献,要在每个论证当中寻找问题,这就是一个律师本来要做的事情。所以这就是一个相对更合理的考试。9 j" M  z# {( }$ f
你仍然要为这个考试复习,但“技巧”的作用较小,且通过这个考试,你真的提高了未来需要的重要能力。
( P' _3 C; M# ^! ?0 h8 q所以,我为什么反对现在的应试教育。并不是我反对应试教育本身,我反对的是:1. 一个考试更重技巧而不重该科目的真实能力,以至于这个考试声称考的是什么能力,但实际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却考不好;2. 纯粹为了淘汰一部分人,刻意测了某种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未来大家不需要的(我每次都会想到考研)。
为友而来屏 | 2021-7-10 19: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文阅读题,非得分析出作者或者文中的中心思想,搞得跟刑侦专家侧写一样,最搞笑的是竟然还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g- R3 b6 q+ [那种用粗糙+粗暴+武断总结出所谓中心思想的方式,让人很难不多想,又让人反胃。
福娃招商幌 | 2021-7-11 06: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大概是为了响应当时呼声很高的“素质教育”,卷子一反常态,主观题占比超90%,涉及很多日常语言运用。
4 _7 ?5 e. n+ c* [/ ^批卷结束后,我们几个成绩好的同学被老师叫去帮忙登分。话说这是个有点滋生优越感的时刻,能提前一览全班同学的分数,并在对比中强化沾沾自喜。
8 v% l- k* O2 y% \) {1 ~3 s翻着翻着,我在一道原本认为“写了就得分”的题上看到了一个大红叉,题目:请写下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卷主人是班上很淘的一个男生,写的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 v& m# d( K
这个品味清奇的答案很快便在登分小组中当作笑料传开了,但笑过之后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一个错别字都没有为什么打叉?难道这不算诗?话说元散曲也算广义诗歌啊~或者是喜欢这句诗有错?那语文考试考察了个啥?语言能力掌握还是思想正确性?思想正确性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
8 p) Y- ~, Y. ^5 ]- H" j回家后,我将此事告诉了在高中教书的我妈,她笑过“现在的娃娃思想真复杂”之后问我写了句啥,我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她听后用旧时堂屋老太太说“为何不请安?”的语气反问:“怎么不写革命烈士的那句诗?”我一头雾水:“哪个烈士?哪句诗?”; ?' M! b, C$ [$ D2 L5 T; t6 t; |
我妈自己也说不上来,支离破碎地吭巴了几个字后,我大致猜出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她一拍大腿:“就是这个!你为什么不写?”& q- x0 p& `6 p+ S' e0 X
我被追问得一时语塞,心情复杂地咽下槽点,搪塞了几句之后回自己房间了,感觉完全没动力跟她探讨“革命烈士”的范畴,也没心情说什么“让每个人感到心弦被敲击的诗句各不相同”,甚至连最直白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都懒得说。
' D2 Q- S5 ~) g. |; |  _  m; ?大概文丞相的这两句诗是我妈认知范围内逼格最高的吧,于是乎成了她眼里的“标准答案”,毕竟打小让我在同事、邻居面前背古诗赚赞的她其实对古诗文没多少兴趣,连龚自珍是现代还是古代的都不知道。
* z5 C  q$ f' c! W不过,我妈的反应倒是解答了我在学校产生的那一串疑惑:
, d. |+ ]. B/ A8 ~6 g& o9 _动机再美好的素质教育,底层执行者仍是教师。; s$ I1 E8 a8 Z$ v& w2 E4 m" r
你题目出得再海阔天空,只要他坚持“政治正确”地画地为牢,鱼儿就休想跃高,鸟儿也莫想飞远。你们跳高了、飞远了,我的标准岂不是不灵了?啥?让我调整标准适应时代?开玩笑!学校组织个计算机学习都让我脑壳疼,哪有工夫整那些幺蛾子?!
. j) g' a$ Y8 }' \& ]) w0 O0 d他们,说白了,骨子里仍是那批听见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就忙着报警抓流氓的人,没怎么变~
剑膽琴心 | 2021-7-11 13: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次的6am起床和每一次的10pm放学。所以这事我反感了至少两千次,基本上快成为一生的执念之一了。
gyt0663 | 2021-7-11 17: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发现出考试题的人水平如此之拉胯的时候
木偶爱玩火 | 2021-7-11 23: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订:这篇文章仅针对高等教育,请对高等教育现状和未来不感兴趣的初高中生自觉绕道,不要浪费你们宝贵的备考时间。7 j, G% k. e# K' P
---------------------------------------------------------3 ?- S4 J! G: w( D8 A* m1 E/ q5 f
利益相关:既在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也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既在中国当过高等教育和培训机构教师,又在美国当过高等教育教师,以及在中国接受过中西混合制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是比较彻底的教育,不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
( k8 Y# b) C9 U大概是觉得“知识点”考核这种学习知识的方式本质上不太符合高等教育的理念的时候吧。! w' _6 ^5 c* J
中国的应试教育,其实在很多时候是可以满足一般人的需求的,毕竟大多数人不需要知道知识是怎么来的,也不需要创造知识,只要做好知识的搬运工就可以了。这个世界不需要大量的人成为创作者,科学家,领袖,而是需要大量的可靠的执行者,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去切实的执行任务,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背好知识点,知道有问题怎么去解决或者找什么参照物去解决问题就可以了,做好社会的工蚁,减少因为过度思考所导致的大脑内存的过度占用,从而用更多的时间来拥抱享受生活。在此,我对勤恳,用心教授我知识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部分大学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 n" e; n; G3 f3 }当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扼杀好奇心,过度占用休息时间做题内卷,以及影响青少年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多样的兴趣爱好,心理脆弱的可能会因为应试教育的残酷以及家长学校的不当处理而自杀,过度强调排名容易让孩子形成比较单一的价值观(比如在学校用成绩来衡量,进入社会用钱来衡量,因为都是数字,所以转换很方便)。但是按照我之前所说的,大多数人是社会的良好运行的螺丝钉,不需要成为零件,机器设计师以及机器调理师,这个时候,廉价的做题教育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只是以后肯定还需要进一步修改,比如加强伦理,哲学教育(适应社会观念的多样性挑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育(增强人文教育使得人有能力去进行自我发现),以及开展一些社会课,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士去做讲座(与社会与时俱进)等,这些在一些比较有钱的私立学校和部分一线公立学校都在成为现实。而对贫穷家庭的孩子来说,确实把赚钱作为需求也无可厚非这样的思想简单,并且没有自己强烈的兴趣爱好的孩子可以考虑做技术工人,因为按照中国之后的发展,技术工人会越来越容易找到工作,早日实现生活品质的稳定,不太适合读大学,或者读所谓的热门专业
, }  D6 j$ H& U. p5 W7 S) O6 s" A3 C目前来看,这套体系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且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不能满足于时代的需求,大量的大学生失业,专业不对口以及终身都无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就是最好的铁证(终身划水的人实在太多)。下面我就我比较关心的几个点按照重要性排序来讲一下:
& \1 X+ \0 o8 A- J- w1 高等教育,顾名思义,就不再应该满足于简单的知识点介绍,而是至少要知道知识是怎么产生的了,应该和高中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不应该满足于做题这一套,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大学教育中做题考试仍然占有极大比例,这一比例会在研究生考试中进一步强化。这样的高等教育非常浪费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很多文科领域,因为大量优秀的年轻人在自己最具有精力和创造力的时期,要大量背诵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从而影响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 K% o6 A; A& a1 a7 E# O( j
两个例子:
2 ?$ ~! i2 `) F7 H" R+ X1)上大学本科的时候,有一门课和国际贸易有关。系里的一个资深教授让我们只要上课就狂抄笔记,内容无非是贸易的条例和法则以及我们在不同情况下需要怎么做,并深以为荣。这种本来可以发点内部的教学文件或者买本书就可以搞定的僵化知识,我们却要占用大量的大脑内存去记忆。我记得每次抄完一节课的十几页笔记,手都很酸疼,然后教授上课还会提问让我们背诵上节课讲的内容。为了给我们上课抄笔记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这位教授还会提到自己以前的学生来拜访感谢的事例,说什么非常感谢这门课笔记,就算毕业多年了,都会把笔记放在自己办公桌里,遇到问题就翻一翻,非常好用。9 i) f4 g6 O3 O& L" `$ ?
可是贸易的法规和法则,在很多时候是在不停的变化的,了解一个法规的来历以及是什么事件导致这个法则不是更好吗?如果可以的话,亲自去现场多看看,听师傅讲解一下。如果还不行的话,告诉我们从哪里去寻找这些知识,该怎么灵活运用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0 k% w  d2 g0 T# Z另外我记得在这门课结课考试的时候,不少学生考试作弊,当然学校老师也没有怎么管。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K+ e' G% D5 F' T2)上研究生的时候,我针对一门课的课程设计向老师询问:请问这门课在整个学科内的作用是什么呢?也就是我学了这么课以后对我建构我的知识体系有什么作用?
' M1 ^5 \: t7 u7 b( e+ g助理教授给我的回答是:这得等课程讲完我才能知道。刚开始都是一边学一边教的。2 x* N8 N9 u$ s8 `0 c) c
也就是说教授课程的老师本人对于课程本身的设计并没有下什么功夫,就等于你坐上一艘船,但是你的船票没告诉你这艘船要航行多久,或者航行到具体什么地方。1 e/ g2 X" [8 P9 R5 _' i
当然我就更别说很多老师就算到了研究生阶段都是在照抄自己以前上学时候的笔记了。) |2 w, I) r: n: p$ Y
那么高等教育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产品呢?7 B0 N! L& R* B5 N. u6 y3 K' R
人类的知识的产生其实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如下图:9 K" ^/ M, p( G! b9 y+ x
# H" H0 }$ T/ f4 }5 \7 |- I/ }: R& f
有哪一刻你对中国的应试教育特别反感?-1.jpg 7 ]! E% `+ Z! F  P' l# W
上面一行英文分别是:数据,信息,知识。+ C3 U. O. M8 V5 L0 c
下面一行英文分别是:见解,智慧,影响。
4 W8 f: |9 i7 p4 |一般人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只要了解上面一行就可以,也就是首先知道一些数据(零散的知识点),并且从中总结和归纳出有用的知识点,并且知道一些学科体系的脉络,也就是知道怎么把知识连接在一起。当然上面的第三张图既可以适合高等教育也可以适合初等和中等教育,很多时候人有一个知识脉络和框架,就应该具备一定的举一反三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知识输出,和自学。
4 T% X. B5 B6 Y/ w; ?  Y- j+ ^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要输出自己原创性的观点,也就是写出符合规范的论文,那么就需要下面一行的至少前两张图了。$ S1 D, k- C' Y6 X% b1 U
高等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可以写出符合社会现在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论文型人才,引导社会未来的发展和提高社会的知识储备,也就是培养一些有一定的原创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提出自己的理性观点,培养自己在某个学科的直觉,从而找到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联,这就不仅需要单纯的知识点,而是需要1)广泛阅读同一领域甚至是不同领域相关的知识 2) 培养自己的原创性分析能力(强调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以及理性讨论),那么目前来看重视考试的教育基本上是很难培养这样的人才了,甚至我们的师资队伍有没有这种能力都值得商榷,毕竟很多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师写的论文完全不符合国际标准,只是按照做题那样写个观点大杂烩或者观点汇总。
9 ]3 ]* b' o/ y. k7 N) r所以这样的体系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如果学的是偏需要实际操作和实务的专业还好(比如计算机,生化环卫,会计金融),但是一旦需要涉及到理论的专业(比如我学的理论经济学)就非常的捉襟见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目前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我们的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造成了我们不需要什么理论家),造成人力资源时间的极大浪费。而且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们还需要和其他知识创造者进行好的合作,讨论,共同进步,但是按照分数决定一切的思路,基本上我们是不太需要和别人讨论合作的,甚至和别人讨论合作会损害我们的利益(比如影响我们的奖学金和科研名额),那么我们在产生知识方面在国际上就很没有优势。
4 R, z" X& o+ W2 c2 [* C2 目前社会上的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以及虚假信息造成了人类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骤增,以后随着AI的进一步发展,大量低端劳动力都会从单调枯燥的技术工作中解放出来(包括大量的程序员,银行金融从业人员,甚至是医生),那么这个时候,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信息的甄别能力,原创性生产的能力就越来越重要了,而目前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办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4 R1 ]% V0 s6 K2 L/ O* T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如果社会上的信息都是有用的,精简的,有效的,基本符合人民生活需求的,那么应试教育没有问题。
7 y% I9 W% k& ]# k4 O但是目前社会最大的问题是大量的没有受到信息生产方面系统性教育的大学生甚至是一些初高中生(还有很多小学生学历的),在大量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偏见(因为无知所以更加确信自己是对的),造成社会信息中存在大量噪音,在这种时候,没有受到很好高等教育的人就很容易困惑甚至出现价值观的扭曲以及听信偏见,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1 e7 v- c0 W2 h4 J
进一步的结果就是社会非常的不理性。
: t2 P6 D2 P7 B( G比如科学家发现A和B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但是需要C的条件才能产生较高的显著性,很多时候说不定A和B之间关系度都不大,但是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写文章开始探讨A和B之间的确定关系,甚至开始推销各种产品。
( Q4 ]+ E2 G5 [5 {更别说现在网络上乌烟瘴气,谬论横出,造成了大量只知道做题的学生心理压力巨大,人生观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只想当网红,而没有能力去分析网红经济只是我们这个阶段发展的一个特殊产物,并不会长久也不会适合很多人),当然网红经济也是这个教育体系下的副产品。包括很多没有人文素养的人被大众追捧为知识偶像,并发表一系列听起来爽,但是却毫无实质内容也没有营养的言论,暴露出我们的审美力和品味的低下。, z; H7 _+ w. Y" l# d4 P% J
3 如果中国以后想要走向国际化,而不是进一步固步自封的话,那么就需要应试教育的改革从而产生大量可以理性建构知识,抒发理性观点的人。9 e8 f( [) ]; j) h7 K' A) e% E
如果我们想要在国际上得到国际友人的尊重和支持,那么我们目前来看,我们的同胞在网络上所抒发的观点对我们国家长远发展极为有害。# a$ Z! a; ], \
毕竟现在懂得中文以及会用翻译器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愿意翻译中国想法给国外的中国通也很多,如果仔细想想,可能是一件非常细思极恐的事情,前一阵子康奈尔大学就有教授撰文说明了这个问题,因为尺度问题,我这里就不进一步展开了。% F1 r: ^) J! s7 X' f
最后总结一下知识点,方便熟悉应试教育的各位理解:4 e6 j5 W' O& G1 p
    知识的分布不是点状的,而是系统的,网络的。过于把知识分类细化背诵,不利于建构知识网络,不利于学生真正知道自己会什么,这样会降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自信心和能力,所以才会存在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要去为了考试参加各种补习班。如果社会按照目前的方向发展,需要我们对知识的鉴别能力以及原创能力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而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在这个方面做的还不够,所以我们也培养不出来适应当前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中学,小学教师来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导致内卷,鸡娃焦虑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大多数只适合打工,而很难创造,这也不太适合以后AI发展的趋势。
    ' Q4 ~5 a# k0 y9 x2 _
创造力这种东西,不是说我想培养,通过考试就可以培养。洞见(insight)的产生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比较困难,我就点到为止了。& W- K9 M* A& u0 A3 [
如果你发现我最后总结的知识点和我前面讲的有不一致的部分,你是对的,哈哈,我是故意的。! m% H" P: b6 U+ `+ g) t
彩蛋:
) X8 M9 f! H, n4 S% i; J有次和我的美国教授下课以后聊天,我说,“Dr. Tally,我最近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不仅是在大自然界是独一无二的,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可能和物种之间的差距一样大。每个人从出生到消亡,可能就和一个物种消失了一样。当然,人和人的差异,也比种族和种族之间的差异要大很多。”
0 L2 H6 g+ l0 n- lDr. Tally眼神一亮,说,“你终于懂啦。”, }1 U7 x0 J4 \
我忘了那天我看了什么书让我忽然有了这种想法,可能是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也可能是福柯的《文明与疯癫》(Civilization and Madness)。不管是哪一本,这种让我可以站在一个文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视角,特别是我处于一个跨文化交流可以达到另外一种语言母语交流和表达复杂思想程度的时候甚至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时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那就是:& ^0 P/ X1 m3 ]" ?. ~* C  `( r
“不管我们怎么去理解事物以及表达我们对事情的理解,我们的理解都是主观的(subjective),受到了我们所在的时代以及历史观,所在的族群的共同价值观,以及我们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影响。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很难做到理性,而很多时候只是在理性化,也就是我们试图用理性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而不是用多个角度来看待一个事情,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做到尽可能的客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