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随机应变;不是什么交往条例能够应付的。
( o0 g5 f* p" q7 p 我们应该去搞懂人际交往的本质,这是道;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的技巧,那是术;这样,我们才能最终达到融会贯通、信手拈来,才能真正做到自信、强大、阳光,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累。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 |4 i1 Y# Z/ w2 \5 N 大多数人,一谈到人际交往,就都是术;我瞄了瞄这个问题下的高赞答案,几乎都是如此,一条一条的交往条例。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会让人越来越僵硬、愚蠢,完全本末倒置,并不会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可以看成千上万条交往条例,觉得很有道理但回到现实依然没什么用的原因。& n8 ?7 k1 _; L& w, ^
并且,要去施行那些术,人需要去伪装;有些术其实是邪术,即虚假法则,还会诱使人去做昧良心的事;这会让人累,心累;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人际交往很累。
/ w- j0 @! ~) n8 d- K 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术,而没有人谈到如何真正地去提高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只好我自己来写了。
; b+ F4 B) K" y4 g! B* y( G
: g# I! i3 W: o; @, ]9 D O% }& e
. Y/ t( `# I+ `0 r: d- h' v& `4 g 信任和亲昵感都是需要慢慢建立的。! I! I9 N, V! z( R+ s
世界是复杂的,人是各色各样的,去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产生亲昵感同样需要时间。其实人天生就明白这个道理,本能就知道该怎么做。
- o+ Z. n1 ? H; X 小孩子会有个认生的阶段,只依赖常带自己的人,不给陌生人抱,对陌生人保持着警惕和羞怯。如果你真心喜欢他,和他玩一会儿,也就熟了。其实这就是小孩子在学着应对世界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学着分辨靠近自己的是什么样的人,选择和无害的真的喜欢自己的人玩。
! `0 _% {8 }4 Z “小孩子有灵气”,“小孩子能看出谁是真的好人谁是坏人”,“小孩子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喜欢他”,……这些说法都是这个意思。
: N+ ]! k$ h) z' X% g9 V6 [4 { 小孩子有灵气其实就是指的他的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尚未被破坏;很多大人早已没了灵气就是指他的生存本能被破坏了。7 d0 _) Z* e9 s D2 [
这个破坏从强迫孩子叫人,强迫孩子讨人喜欢开始;小孩子不被允许再去观察别人,去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示好,因为这是没礼貌的。
- o9 o, K% P7 b E: t 接着,孩子会被教着去服从权威,比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服从上级”等等。这种教育让我们放弃主动去分辨单个的人的好坏,变成直接盲目地去信任某个群体;这种教育让我们不再主动去观察和判断真正的人,而是去评价别人身上的标签:是不是权威,是不是有钱有势,……
! b {6 J/ {( R 这时候,我们就把信任和亲昵感是需要慢慢建立的这件事给忘了,我们的灵气就没了;灵气一旦枯竭,在这个复杂、危险的世界,人就会手足无措,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的人际关系开始出问题了。
3 O: _- H( o' G 我们会开始盲目地信任别人,对不了解的人什么话都说,跟不熟悉的人随便亲近,这很容易让自己被欺骗、被伤害;当陌生或不怎么熟悉的人不信任自己,对自己有所隐瞒的时候,又会觉得很受伤,心里难过。这样,社交起来就难了。" P! Q6 v8 k# x0 s, b% G. P& R
如果灵气还在,我们就知道要先去观察和判断一个人,就自然有界限感,不会交浅言深,不会贸然和陌生人袒露心迹,不会随便和不了解的人亲近;对于不很熟悉的人对自己有所保留也很理解,不会难过、玻璃心。这样,社交就会一直很顺畅。
! P) n$ C( X, i4 y 除了普通的社交问题,还会产生很多严重的问题:孩子被老师或神父猥亵、性侵;大学生被教授奴役或性侵;女性被职场性骚扰或被领导诱奸、强暴而求告无门;被明星或大V艹粉;……都是个人盲目信任和社会认同并推广这种盲目信任的后果。这是一种故意!有灵气的人很难被骗,他们天生会保护自己,懂得趋利避害,并能学会思考,关注自己的利益,这让权贵很难收割。7 S" B. E& u v# @, d/ _
于是,无形的训奴教育便隐藏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它们无影无形而又无处不在。很多父母并不是刻意想去破坏自己的孩子,摧毁他们的灵气,残害他们让他们变蠢,好被人收割;而是他们自己就是这样被训奴的,行为模式会一代代往下遗传而不自知。奴隶的烙印是印在灵魂上代代相传的。+ R+ v, A9 J% G, k" |! E
而权贵的孩子则不然,他们有不喜欢别人的权利,他们可以傲慢,可以脾气古怪、喜怒无常;和普通人一样的特点可以被美化为个性。这其实就是为孩子保留了一个能够留住灵气的空间,可以从小不被破坏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思考。这才是贵族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真正分歧之一,贵族教育不会去训奴;而不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什么钢琴、舞蹈、马术、高尔夫球、……那也是治标不治本,孩子依然无法留住自己的灵气,没法学会思考,只是更漂亮的玩物、更全能的工具、更高端的奴隶而已,只是以贵族教育为名的更猛烈的收割。- E$ }8 E z3 g: G3 }& f
; }" o, j2 V! F3 L/ S
$ f) n: S4 N' [8 `# [& ^) L 真正好的教育,是珍视并保留孩子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形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 l; S7 v( z& i0 G0 ~# H
在社交上来说,就是保留、启发并引导孩子对于认生本能的使用。孩子虽然认生,但并不能进行复杂的社交活动;因为认生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很多后天的培养。比如,从理智上,如何更快更准确地观察、分析和判断别人,这就开启了独立思考之路;从情感上,需要一次又一次和别人交往的经验,来培养丰富的感觉和敏锐的直觉,从而更好更顺畅地进行社交。
. A4 _0 m/ P4 B7 ]4 k- G 就像下棋,光掌握了基本法则还不行,还需要进行无数次的对弈练习,获得越来越多的经验,掌握越来越多的套路;这样,你的下棋技术才能变得高明,在每一局中得心应手,恣意挥洒。6 l3 f+ |4 T4 M
但,如果一开始就扭曲了规律,那一切进步和提高便都不会发生。毁掉了孩子的认生本能,直接塞进一种盲目信任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那么,孩子便不会再去学着分辨各色各样的人,独立思考的路就堵上了,孩子会傻乎乎地用既有模式去应对一切社交,那必然会出问题,他们一定会被骗,被伤害。: o, ]; z. P+ y; ^: ^7 ^" {" Y
这时候,有的人又会去追捧另一种社交条例,比如“世界不是善意的,收起你的天真。”、“与陌生人交谈,只说百分之30,和熟人交谈,只说百分之50,和家人交谈,只说百分之70。永远不要太过坦诚,对别人绝对的坦诚,就是对自己绝对的伤害。”之类的;就是从盲目信任一下走到对立面,绝对的不信任。但跟盲目信任一样:用同一个模式应对一切情况;不进行自主分辨、自主思考;只是模式相反而已。因此,一样的僵硬、愚蠢,并不能提高人的社交能力。
& T; z' I8 h% k4 Q1 i/ D" O2 n 还拿下棋来举例大家就明白了,当我们每开一局时,是要根据对手的策略即时思考的,不是拿一个套路去套所有。我们积累的经验,了解的套路,只是为了提高自己思考的能力,用这个能力去下棋,而不是用某种固定的套路去下棋。永远只用固定的两种套路去下棋,根本下不好,也不会有什么长进。% w- @: ?2 _7 T* C5 G& n
这样,人的社交就一直是别扭的、僵硬的;永远达不到心随意动、随机应变、举重若轻、恣意挥洒的境界。
* f. k; @& O! q( F+ d2 A$ f
9 K2 d+ Y& ]+ [5 Z! k
7 b) C+ o, g& x% k! d; S. E 我们需要检视一下自己:有没有盲目信任的问题;有没有黑化了不再信任别人的问题;有没有总想一种模式应对所有情况的问题,即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奴化的显著特征,这会让自己很好骗,既被权贵收割,又被炮制社交条例的人收割。
" j, b+ P2 l2 W$ t1 D4 G: l 解决的方法:明白信任和亲昵感都是需要慢慢建立的;把自己的认生本能找回来,重新培养;这能让我们的社交水平迅速提升。
; a1 X' l9 x" Q" z2 U 这就是道的好处,能让人明白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术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问题会永远存在,修修补补于事无补。
% `. E; e6 _& i7 {4 S( ` 我还发现,把自己当作小孩子一样,自己爱自己,自己把自己重新教育培养一遍,对人生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效,不光是社交问题。
7 R, ]- ~- [9 } G8 a
$ E+ W; I5 R: R7 c: }: r
f6 s/ M7 A9 G2 D# K; s9 ~1 F 同理心和共情力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 }0 ~/ ^ Y( s# o. N1 ], [" r5 n 这就到了第二步,如何培养自己的认生本能。
& s: [ `% ~0 f* u* H 世界上的人是形形色色的,要想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别人,必然需要增加对各色各样的人的了解。
8 f0 w1 K8 Z: W0 l 有三种方法:第一是通过书籍等资料了解,这是最快最全面的,且付出的代价最小;第二是通过别人的经历了解,自己也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但是样本可能就有限;第三是通过自己的经历了解,这是最慢最痛苦的,且自己往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4 f) a/ S+ ~( B3 V* @% \
三种方法可以同时进行,但我最喜欢第一种。我喜欢看名著:名著的范围很广,作者和其描绘内容都是从底层到顶层都有;比如,描写贵族的《红楼梦》、托尔斯泰的作品,描述中产的有福楼拜、易卜生等,揭示底层的有狄更斯、马克吐温等,通过阅读你便能看到一个广阔的世界,各个阶层的人;名著作者大体真诚、内容大体真实,且有详尽的心理描写,你就好像跟着去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生,大开眼界。好剧同理。7 S7 l! E1 `" L. p4 ]
这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同理心,给我的感觉是,我能理解这世上大多数的人和事。3 `9 z# a$ s( z6 A/ B0 U9 R
我经常和小花生、小月亮(我的两个小粉丝)讨论名著,比如,薛宝钗常常给别人帮小忙送小礼物笼络人心,小月亮会说她在工作中也碰到过这样的人,爱拉拢人但没什么真心,我们会讨论一下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为什么会这样,这样有什么好处什么弊端,我们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该怎么做。
7 W/ ?' Y/ X+ m7 H \ 我们还讨论过《水浒》里的男性世界,一百零八好汉写得可真实了,人就是这样有正有邪,人性是很复杂的。卢俊义被设计得家破人亡,不得不上山落草为寇的情节,让我想到我一个朋友给我讲的他拆迁得了巨款的亲戚被人设计赌博,钱被骗光的事。还有张扣扣案,昆山龙哥反杀案等,如果有人能写出来,就是现代水浒传。石秀和杨雄那么残忍地杀掉了潘巧云,我们该怎么识别这种男人,对大男子主义要十分警惕,避免被控制被家暴的命运;但是林冲又那么好。了解了人的复杂性,让我们既不会无端去歧视别人,觉得男人或底层都是坏人;也不会傻乎乎地不去自保,觉得农村人都很淳朴之类的;我们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分辨。
2 Q0 _9 Y3 e6 K0 e) N" n 我们这两天讨论了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受鲍某某案件的影响,真是什么样的题材都有名著能覆盖到。我们谈论了同类社会新闻,女明星八卦,网上大家发的类似遭遇,我们身边人和自己碰到的事情,就对这种罪行,女受害人心理和男狩猎者心理了解得很深了,《洛丽塔》真是详细描述了那种坏人怎么自我美化、逻辑自洽和如何的破碎,无法自控,有毁灭倾向。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和孩子。但每次总会有一帮人大惊小怪:不可能!怎么会发生这种事!真是特别单蠢且自以为是,和这种人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G7 \2 g+ K9 `2 |+ @0 S
其实这些讨论的内容才是精华,如何把名著好剧运用到现实生活。里面包含了三种方法:名著的指导;社会新闻,明星八卦,身边人事例,就是别人的经历;自己如何去做,就是自己的经历。人是能够这样迅速成长起来的。但限于篇幅,讨论内容我只能写一点点且是高度概括的,因为好多人嫌我写得长了,我觉得完全没能表达出这种学习的精髓,拜托大家自行想象一下那种好处吧。
- G x" a) m( k& |* e6 Z' k# m, o. ~" E 这样,我们就对世界有了广阔的,真挚的,深入的了解,并且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就好像见识过了很多的棋局,深谙各种套路,下棋能力大大提高一样。
$ K V- ^3 m" [& Z5 q 而网络小说,自媒体文章等内容常常是虚假的;它们可能不符合现实;要么没有细节,细节是很重要的,魔鬼藏在细节中,这个后面我们会详细讲到;要么是为了某种目的编造的;你吸收的都是假的内容,自然无法了解身边真正的人,交际肯定会不顺,还很容易被骗。' q% p) ~. D4 J& D( n' g( r) V' P
社交条例往往也是假的,且会强行总结。世界和人性都是很复杂的,你只能在充分了解其复杂性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智慧应对每一个实际问题。强行总结就是强行把复杂的现实简单化,比如,“人际交往四不曲:不说废话、不讲碎语、不做无用的事、不爱没希望的人。”、“随身带些小零食,偶尔拿出来分给身边的人,会增加你的好感度。”等等。而实际上,废话能暖场,碎语能拉近关系,什么事是无用的事,什么人是没希望的人往往很难分辨;到处分享小零食可能会让人尴尬;一切要取决于当时的情境,根本没有万能的条例。这些条例总是会在某些时候是对的,但是某些时候是错的,关键在于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排斥世界的复杂性,指望强行总结的简化的条例;不主动去了解世界,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是反智的,一定会被收割。
L4 Z! u4 a5 g: ? 我也被社交条例骗过,我上学时从不八卦,因为“成功的人聊想法,失败的人聊八卦”,“成熟的人不在背后说人是非”。某段时间,有个以前不怎么接触的女生老找我玩,我就热情地接纳了。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她做了很不好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没人和她玩,她只好找我玩。因为不八卦,不参与背后说人是非,我错过了身边很多有用讯息,被坏女人骗过友情骗过钱。
) S2 w0 _- K/ ?. ~ 吃过亏我才意识到,原来八卦也是有用的,人类社会各种行为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各种作用。八卦当然也有害处,每一项技能都有其阴阳两面,关键是度的把握。而这个度,就在于自己对当时情境的分析了,只能依赖自己的智慧,而不能去相信那些简化的反智的条例。
U5 ?9 K$ }9 f% f& t 人类花了几百万年进化出了大脑,是为了让我们掌握智慧,好去应对千变万化的情境;而我们却抛弃了智慧,去追求各种简化的,虚假的,骗人的条例;实在是太浪费了!7 k0 j9 ~8 P& _' T
而且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交往起来一定是僵硬的虚伪的不灵活的。
, a" e' P) P3 n" O 这里讲的就是如何去发展自己的同理心。人总是以己度人的,而世界上的人又是那么的不同,如果我们同理心的范围很小,只局限于自己或身边那一丁点地方,就很难和别人交往,也无法保护自己。比如,善良的人不知道坏人的想法,就容易被骗、受伤;比如,外向的人不理解内向的人,便会造成很多误会和困扰。但如果我们对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所了解,这些问题就不会发生。! W4 G. t6 a5 c
, z( R- L0 j& ?: F
6 R: W4 w2 x9 G. `; d- H
情感流通、气质、气场、无声的对决、言语凌辱、精神虐待等等,这些感觉都是存在的,贯穿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 B+ U7 V r3 ]# ] 但很多人会不承认,他们会说你想多了,玻璃心。自媒体文章,社交条例等东西里也没有,它们常常只有框架,没有细节,因为展示细节需要极高的水平,而且细节展示也很容易穿帮,就难骗人了。/ A- j: R; v$ Z6 H3 N3 g
但名著里有,它不但有详细的心理描写,还有精彩的感觉描写,把这些无影无形的东西活生生地描述了出来。
( ]- U7 M, s/ x! k( _! H, I 《战争与和平》里有个角色彼埃尔,他作为私生子继承了父亲的巨额遗产,瓦西里公爵谋夺遗产无果又生新计,把女儿嫁给他。书中详细地描写了瓦西里公爵怎么利用社交圈狩猎彼埃尔的,特别是订婚那场戏,形象生动地把当时的气氛、社交计谋、心理对决等等都写出来了。那部书里真的有很多关于社交的描写,气氛渲染、感觉描绘、心理描述,都特别到位,阅读这些精彩的细节,才能真正学到东西,魔鬼藏在细节中。5 F8 Y B, O# M+ u. k4 r+ U$ z
这会让我们知道:
; ]* ~; f' s6 N* F) O: l K 第一,人的那些细微感受是存在的,就不会再被父母、老师等身边人骗,他们会一边运用这些感觉来打压和控制我们,一边否认其存在。) E! V3 `$ s' b1 @, ?- v
现在抖音上很火的段子,妈妈早上起床就开始骂老公骂孩子直到睡觉,这种弥漫在家里的低气压是存在的。
& S" c0 K# E- e+ O$ }, s 第二,与人交往并不是只看语言,还有情绪,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眼神、呼吸的轻重、……语言太容易伪装了,人可以轻易地撒谎、矫饰,但整体的感觉和微表情却很难作伪。
5 W$ D% L a$ L& p) N) d1 \2 j 看一个人不是看他怎么说,而是看他怎么做。
7 r$ n6 E1 e( s8 u0 _% Z E/ u 人天生对别人是有感觉的,小孩子没学过什么东西,就是全凭天生直觉。这种直觉是直击人的本质的,直接面向真正的人,而忽视一切标签。
% Q) ?. c9 q( q- l0 @' L, w T 标签确实是不准确的。
7 C2 M1 a8 {+ A* o: N 比如,妓女,就有《茶花女》里美丽脆弱、天真尚存,在泥淖里挣扎而不得解脱的;又有《水浒传》里骗了九纹龙史进的那种毫无良知只认钱的;还有我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从船上下来的衣衫褴褛,一口烂牙,营养不良的可怜人,看书不要害怕忘记,它们会潜移默化地进入我们的思想,为我们所用。' ?" p. |1 `# ~& w8 I3 C' v' ]' i
再比如,贵族,有宝玉那样温柔多情,尊重女性的;又有他亲戚那样有权有势的下三滥;有彼埃尔那样专注精神世界,推动社会改革的;又有阿纳托利那样脑袋空空,只知道追逐女人的。: ]1 F+ X* \8 W. M
可网络上,要么妓女都是坏的,要么笑贫不笑娼各种推崇卖身成功的女人;要么农村人都是淳朴的,要么底层都是邪恶的;但有钱有势的都是好的,总有人会替他们洗白。+ | v: t( V' @9 J. H$ w- B9 e
诚然,群体会有一些自己的普遍性,但群体中的个体依然是千差万别的,两者并不冲突。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面向的依然是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体。如果我们轻易相信别人身上的群体标签,则很容易被骗。像最近某医学大V骗炮且逼被骗女性自杀事件。
7 V& k0 i& O" u" b9 w. g 社交条例也总是简单粗暴地在划分群体,然后寥寥数语教你该怎么办,这绝对是把人带歪的。
+ c9 i2 @% ]0 l" J; [" _/ U 人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这个感觉就是你的情绪系统在理智系统不知道的情况下搜集了对方的整体印象、微表情等信息反馈给你的总结,直接判断的就是那个人。" w1 Y2 Y9 g' e3 [* @: T- }
但如果我们从小情绪系统就被破坏了,不再相信自己的感觉,人为地把自己变得钝感麻木,则感觉就不再起作用了,即长大了,没灵气了;再被社会舆论社交条例等洗脑,去看标签,就会把自己坑了,比如,明明对一个人有时候感觉不好,却质疑自己,他是教授、他是大V、他是有钱人、他是成功人士、……一定是我自己的问题,压下负面感受去和他们交往,就很容易被狩猎。' [+ r7 q7 Y: h6 P$ O
如果我们保留并信任自己的感觉,在一次次地和人交往之中,体会并应证感觉的准确性,并能用理智分析出感觉产生的原因,即理智和情绪相和谐了;那么,我们的天生灵气就一直在,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到了中年、老年依然能保持孩子般天真无邪的一面,让人喜欢;并且随着感性经验的积累,我们的直觉会越来越敏锐;同时,理性和感性相和谐,我们对人生的掌控感和思维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才是正途!& I1 ]6 x5 P. Y% Z
并且,从自身来说,这让我们不势利,不拿群体标签去看人,总是想了解真正的人,则不会预设立场,不会群体歧视,不会捧高踩低,自然而然就能做到有素质了,不用去装;从人际交往来说,则能涵盖天南地北、三教九流,因为有野兽般的直觉总能从中挑出真正好的人,趋利避害,每个群体都是有好有坏的。
5 q4 ~" V$ U/ [$ ^ 第三,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情绪流通的。/ c4 ^" A- K0 }& [
人看电影看书会落泪,看到别人遭遇不幸也会悲伤,两人交流时也会有情绪的交流,快乐或痛苦的情绪能够在一个家庭里传染;人们也会有吵架、对战,在谈判桌上不光会有语言的战争还会有情绪的较量;……# }% ?+ O8 l$ t4 Z0 J/ J
和直觉一样,人也能一次又一次地体验这些情绪流通的感受,会从小孩子的自我为中心慢慢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情绪,体会到和人交往的微妙的感受(这又是细节的魔鬼之处了),同样,这种感性经验的一次次积累,会让我们的情感越来越丰富,共情能力越来越强。 U3 W/ K& O6 [, K4 A
但如果我们从小情绪就被淤塞了呢?不但体会不到情感流通的微妙和美好之处,还被告知,这不存在,你想多了。哭了就被打,被冷落;自身利益被侵占发怒则被骂,被打;展示柔软细腻的感情被嘲笑软弱,造作;……
; d) g3 R2 o0 u5 J 那么,我们又会被人为地破坏得钝感麻木,即,灵气又没了!
' `0 U w% e! \# e; s 系统地破坏掉人的直觉和情感,也是训奴手段之一,否则,奴隶就太灵太野了,没法控制。
3 A" Z, z( C- ]( O2 [' }8 \0 _! M' [ 连真实的情感流通都被淤塞了,社交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
9 s7 C6 N5 z9 T" n( w1 d; ~7 m 于是,社交条例横空出世了,叫人怎么去装,怎么去伪装情绪,比如为了自身利益假装生气,搔首弄姿娃娃音假装撒娇,……反正大家都又钝又木,看不出真假,也看不出社交条例的好坏,能骗为啥不骗,能捞为啥不捞,奴隶反正是谁都能来割一刀的。8 `$ N$ a8 j) o: g" y7 X- V
多么可笑,先把自身健康的情绪机制毁掉,然后再耗费心理能量去装;这会让人双重痛苦,自身情绪得不到宣泄的淤塞的痛苦和伪装的精疲力尽。" {, H0 K$ G! V+ ?7 F
但伪装真的可以吗?其实不行的,假的人只能骗假的人,会被真的人很容易就看出来,现在绿茶白莲不都被识别出来了吗?并且伪装是会有后果的,总有一个巨大的阴影萦绕在那里,淤塞的真的情绪需要出路,伪装带来的累和自厌会让人有毁灭倾向。
2 x0 [$ g+ D; a. h* k. O 有的连环杀手是绝妙的伪装大师,很讨人喜欢,这也是他们猎取受害者的技巧之一;其实凭他们的高明伪装这一手,他们就能过得很好了;但他们总是要杀人,因为巨大的阴影发泄不掉,只能控制不住地杀杀杀。4 C! \3 s+ M! ~4 m4 \1 Z4 w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伪君子本能的反感,因为必然有一个阴暗面,这个阴暗面对别人来说是危险的,人的自保本能是趋利避害的,自然会对虚伪的人反感。
, P1 ?- J3 w* E& P. |# O D 解决的方法:恢复自己健康的情绪机制,它一直在那里,只是被压制;把自己的直觉和真情实感都找回来,并且不断地历练,积累一次又一次的感性经验,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并且让感性和理性和谐。4 X, ~$ J$ F- k1 ]3 W
3 w5 o4 @; F' F* ?/ W6 \
# Q9 x( h4 V5 _$ @' A- N 同理心和共情力才是社交的真正技术,它们是道。同理心是从理性层面来说的,共情力是从感性层面来说的,这两者的不断提高才能真正的让你的社交技巧不断提高。
' P+ z( W/ q% ]" x7 M6 H( h6 K 这是真正的成长!
$ x. N* p e. X$ b/ a( x& E& F1 x5 E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心智越来越成熟的。; i2 |* \2 j! V8 t$ R8 p
有的人会,因为他不断输入真实的高质量的内容,不断积累真实的有效的感性经验,这样的人会越活越真,越活越坦荡,社交对他们来说,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举重若轻,大道无形,无招胜有招。
6 Y3 u% J5 ^# D4 G: L+ | 有的人却不会,因为他不断输入虚假的扭曲的内容,不断的自我破坏,不断的积累负面阴影,他们会越活越累,越活越虚伪。偏偏这样的人最爱说:你们还年轻;你太幼稚了;你太理想主义了;……其实我都明白他们的意思,就是说你还没被毁得那么彻底,等你到我的年纪,你就会和我一样假,一样坏了。他们最爱打压、毁灭、狩猎年轻人,因为那个巨大的负面阴影作怪,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可怕心理。6 ^5 O2 ~4 j, Z, ^1 _# J2 z
我能理解他们那种人的心理,他们却不能理解真正的成长的境界,这就是同理心和共情力的高下之分。优秀的同理心和共情力能够向下包容,狭隘的人却只能自以为是。
! Q K% ?7 p# U' J1 {: j# [ 当我们具备了广博的同理心和深广的共情力,就能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便也能和那样的人交往而不被害,可以向下包容他们,甚至把他们往好的方向影响;否则,便很容易被他们带歪、狩猎、伤害、毁掉。2 t$ t! _/ s) r- \
6 _, f% {* o* z! H# C
! {( D; k- ]- V# T+ f o 因为人是各种各样的,所以自然也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对待所有人,因此朋友要分类,要建立一个复杂的、网状的、多层次的交际网络。4 G6 `3 S1 I' S& b
自己的情感需求也是丰富多变的, 所以,人要有各种各样的朋友。
0 Q, j; V; M1 M& L! F1 I- p# M 我会有生活朋友,利益朋友,爱好朋友,知己等等。: ~$ n' t$ H8 l
生活朋友就是泛泛之交,大家分享哪里有好吃的饭店,好玩的地方,一起唱唱K,看看电影之类的,轻松愉快。但往往分开了就淡了不来往了,因为共同生活的地点没了,交往的纽带没了。但到了新地方又会有新的生活朋友,打发一个人的孤单。不用讨论三观问题,只要对方人品、性格尚可就行,所以来得快去得快。现在网络发达了,分开了也可以当点赞之交,挺好的。
* L! |! { U+ ~, `& B 利益朋友就是为了利益而交往,可以博弈、斗争、讨好等来获取利益。自来熟就是应对利益朋友的一种手段,需要强行挤进一个圈子或需要强行对别人进行心理控制时,自来熟就是很好的方法。认为自来熟的人很厉害,很会社交,羡慕他们,企图让自己也能对谁都自来熟,就傻傻的。这也是为什么小时候,想要融进新圈子很难,大家也会讨厌那种明明和自己的好朋友刚认识,却表现得好像跟他很熟一样的那种人,觉得好朋友被抢走了,就是自来熟在使坏啊,我们发现好朋友被人耍手段抢走了。但利益斗争的时候,对方有时候是坏人,对坏人就可以使坏。伪装的技巧,心理控制的手段等等,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应付这样的场合,这些也是生存技巧。
" @5 Y' X5 \# E# u 爱好朋友就是有共同的爱好,交流的时候会很愉悦。
% Y! E% I2 D8 X8 P; q* o& E3 _ 知己就是三观一致,互相能有深层次理解的朋友,现在网络发达,也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了。这是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精神满足的朋友,一生当中能有一两个就很不错啦。但就算是知己,天天粘在一起也会有龌龊,也会很烦的,所以有句话叫君子之交淡如水。人还是不能把情感需求全投射到知己身上,还是得有其他类型的朋友。7 ]( @6 p# o5 n" b
我就是这么粗略的一分,实际生活里也没这么清晰,有时候不同类型的朋友是交织在一起的。比如,生活朋友突然发现三观一致成了知己;原来的知己由于大家都成长了,方向不一致关系却淡了;利益朋友彼此欣赏却成了知己;……
0 p' @" [" f, @+ _ 如果被简化的反智的社交条例骗了,就没法这么灵活应变。会让人强行要求生活朋友三观要一致,导致矛盾;搬家失去生活朋友会觉得自己有问题。和利益朋友在进行利益斗争时不知道对不同的人是要用不同的应对方法的,觉得自己对朋友太坏,结果还人财两空;其实好的教育从小就会教对坏人可以撒谎,可以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 y$ D. x2 _" B3 ` 就和生态系统一样,越复杂的系统越稳定,越能自由运转。你养一条鱼很麻烦,要投食,换水,各种呵护;但当你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你可以不用去管它,让它自由运转。3 S1 l+ o* w4 M* V& c
人际关系同理,建立了复杂人际关系网的人反而更轻松,这就是为什么你看有的人能轻轻松松拥有很多朋友。不要再被反智、简化、单一的东西骗了。% h# K5 {% o& F% s$ R
5 l3 b' r y1 V9 a& e
: J7 S4 K9 M+ N, L/ O- a4 N! t 人是会变的,有的人在成长,有的人在堕落,大家都在经历各自不同的人生阶段。要明白并且理解这一点。- k, \* j0 _' e8 T: {$ J
如果以反智的,简化单一的眼光看世界,会误以为世界是静态的,则无法理解这一点,社交就会出问题。) t7 l1 |# o6 _7 c) U1 b* \5 J( G
比如,好朋友恋爱或结婚了,就觉得他被抢走了,从没想过随着大家人生阶段的改变重新磨合相处的方式。 Y0 `" u# q: E6 R! x8 F a0 p
并且,一旦如此,还会觉得长大了就交不到好朋友了,就是接受了虚假信息被扭曲之后必然产生的负面心理阴影。
2 _% |0 X9 g B- D9 l! a7 q' i 其实并不是长大后就交不到好朋友了,只是因为:7 ~8 F( C8 b" s7 \& }
第一,自己的灵气被毁掉了,天生的交友能力下降了。8 v/ o; {' N( I9 B
第二,长大后人会拥有更多的东西,配偶、家庭、子女,而人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小时候没有这些,大家的时间可以都用来交朋友。
$ _0 P( ]$ j% b) \* j& @/ h# d 而一无所有的成年人也是能产生和小时候一样的友情的,这份友情就是他们人生的慰藉,有好多这种题材的电影。但他们往往遭受了人生的打击,失去了很多。我们并不会主动去选择一无所有,连他们那样的友情也想要其实就是太贪心了,我们要看到并且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
8 j( _4 V$ ~0 u& b) h
4 Q' h( N+ z0 ?+ t. d
6 o. |/ m1 y, p* g% _2 r 比如,十年没见的朋友突然跳出来借钱或者要合伙做生意之类的,觉得以前关系好就答应了,从没想过十年一个人的改变会有多大,结果被坑了,就觉得人性黑暗。
0 [& [2 e% \) d3 s& f7 t/ p 环境是一定会改变人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去适应环境。你对他十年来的遭遇一无所知,信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 z2 F8 ~5 h; y& q 因此,我们自己也要有不混烂圈子的意识。0 n* ?0 g" S: Q, d) J" Q( K3 D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推荐大家去看个电影《浪潮》,人被环境改变只需要五天。在坏的环境里,一个好人变成坏人只需要短短的时间。坏圈子能够像烂泥潭一样让人很快地陷下去并且越陷越深。9 z- C8 ?/ Y8 \% g2 I$ T2 t
4 a# v) q0 M: D$ t( g/ l$ Z
4 {5 i! ~& y, N+ k 塑料情是怎么回事?真正的友情存在吗?
9 U$ |% w {) n- r" u8 F, U- t 人会有很多生存本能:比如繁衍本能,总是想获得异性的青睐,这就是绿茶闺蜜,防火防盗防兄弟等的由来;比如竞争本能,这就是嫉妒和暗害朋友的由来;……因为这些本能是所有人都有的,因此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真正的友情的,都是塑料情。0 J& m# q7 M; |4 r" [" i1 b
但每一种本能都有其阴阳两面,他们说的都是选择了阴面会发生的情况,而我们,是可以选择阳面的。
, P7 U* ]4 T0 o9 Q$ ^) O; o 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和世界的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真爱的对象,则没必要再傻乎乎地到处去孔雀开屏,反而徒惹麻烦;出轨还容易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反而对繁衍不利;自己有强大的精神世界,也不用再通过获取异性的青睐来证明自我价值。这时候,便没必要去觊觎朋友的交往对象。
+ G6 O/ f1 p. O* Q 当人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时,害怕别人比自己过得好这个本能便会通过自己努力上进来展现;而不是阴暗的嫉妒和损害朋友,无法自己进步的人就会这样。这时候,共同进步的友情便实现了。
" G7 n+ w7 t$ x* y0 z# P 本能大家都有,是先天的,但发挥阴面还是阳面是后天选择。我能理解那些人为什么会说世上都是塑料情,因为他们只能理解阴面,身边即世界;但他们无法理解选择阳面的境界,无法理解真的感情会以何种形式存在;又是一个同理心和共情力缺失导致狭隘而又自以为是的例子。
0 l6 v& g% ]4 p 真正的友情存在,但只会产生在更好的人之间。% J6 B1 U) @7 ? ~
如果想得到这样的感情,首先自己得成为这样的人,然后,去找到同类才行。 _- E$ t$ [' ]- J6 P" E; s
% y8 g$ i+ H1 k* o2 I3 j) W
* h) A, ~$ W( S
所以,你看,道才是能真正提升社交能力的办法,当我们掌握了道,我们自己便能衍化出无穷无尽的术,并且信手拈来,举重若轻,不用耗费心理能量,不会累,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活得恣意潇洒,天南海北,三教九流,朋友遍天下。
5 M3 S5 l- g; g' \ 术只是教会你拙劣的模仿、伪装,需要耗费心理能量,会活得累,还容易背后满腔坏水满腹牢骚。9 d1 h H. N6 Z" c
当然,真和假不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我前面说过,关键是度的把握,是看在人生中的比例,所有的人都要生存,因而都有生存斗争的那部分存在,只是真诚的人那部分的比例很小,我只对某些利益朋友使用,其它部分都是真实的,这样整个人的心理会比较健康,人际交往也很顺畅自然。
$ B% Z; V. S6 v, g, c4 E 有的人伪装的部分太大,人际交往就会特别累,且会出各种心理问题。
; @0 ~/ j5 M+ z! {- t
* X y, b3 _+ V
# D0 S! b0 q: n% g 最后,社交的主要作用其实是获得情感交流,维持精神上的愉悦,而并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功利性的目的。很多人是抱着这个目的在伪装,营造一个人设在社交,耗费了很多的心力,这样的性价比其实是很低的。4 }% E# R4 o( M0 m5 x
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不如直接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够强,被人讨厌也无所谓。牛顿小气且斤斤计较,人际关系很糟,并不耽误他的伟大成就;乔布斯自我中心,冷酷无情,并不耽误他赚钱。而且一旦成功,还会有无数人争先恐后地美化你。8 Y; {) W, G4 R# Z w; ?% V* [
要想获得人生的成功,能力是最重要的,厚黑学根本不够用。功利社交的性价比是很低的!
7 i1 }$ R) ~& i7 q j2 Z
+ r5 k$ U' S0 d' O
0 d- u( h5 n E B" Q7 w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交并从中得到快乐,是我们的本能,只是很多人在被训奴的过程中,天性被毁坏,灵气被耗尽,连动物本能都丧失了。
' ^& V; T- ^* l% m. J 只有一个完整的、自由的人,才是能轻松愉快地进行社交的。
8 k6 f& ?. W2 s- i1 a+ N! G0 V' u 让我们破除自己身上的奴隶烙印,找回自己的本能吧。! H% F. T" p, ]( c! h1 ]' X
兽人永不为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