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闯关东到底有多残酷

[复制链接]
查看7717 | 回复0 | 2024-3-13 13: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一部大戏连创收视热潮,很多人都说:“流着眼泪看的。”
, ~, @! e7 z' m( ^8 C+ B' m1 `/ }! i' o: ~3 H  a
真实的闯关东到底有多残酷-1.jpg
- ^! w% r, p5 s' G0 M5 v
图|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一家
: ?/ ^0 z6 `! ^1 t% Z) W
这部讲述朱开山一家人的命运故事,就是《闯关东》。% }5 |+ {' E% V) G8 a- c$ \1 L2 E% T
很多人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变化,似乎看到了自己先辈的真实生活
$ _+ M  R, l7 @3 z曾有许多人,像朱开山一家背井离乡,去白山黑水去垦荒、淘金
) C* k2 q0 r2 B  F闯关东的人们,明知前途凶险,依旧一路向北,各自寻找活路。
9 m3 ^$ G# J3 _9 W0 O9 V! @" o闯关东伊始
$ k$ M9 Y8 S/ j) K7 q
7 S1 [5 q+ U( C7 L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建立山海关城堡,以山海关分界,东北以北地区称为“关东”,即辽东都指挥使司所辖的辽东地区。
. o6 V+ _6 ^2 F3 T7 L- o清朝建立后,统治者下令,将“关东”的地理区域逐渐扩展到今天的东三省,即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东五盟市。
0 |& s- _+ e" r8 ]7 l3 C  D明朝末年,因为战事频繁,在关东地区生活的老百姓要么死于战争,要么四处离散,当地人口骤然下降。8 |3 z/ ]  N' j
从辽河以西至山海关,人烟稀少。清顺治初年,关东地区人口只有40多万人。1 E! y& x% i9 e! J# N
满族入关后,关东地区被描述为“龙兴之地”。清朝统治者将关东地区列为禁区,不仅禁止汉人与少数民族前往开垦,还禁止凿山开矿。
! G" X7 H! L$ K6 s5 K与此同时,关内的山东、山西、河南和河北等省份自然灾害不断,再加上赋税负担沉重,无论哪一条都足够要人性命。8 C9 f* C$ K9 y0 L3 [3 P
如此一来,“闯关东”几乎是关内百姓唯一的一条出路。
/ N3 `7 Z. O( t9 P9 Z但前路险恶,再加对自然环境并不熟悉,很多流民并没有走完这条路2 h. ?3 b: t2 R9 B% l
8 C: q2 v3 j5 L4 E
真实的闯关东到底有多残酷-2.jpg

0 X5 o7 H1 L8 p7 Z& u真正意义上的“闯关东”即将开始。
& n% }1 Q/ k4 o  {- I$ ?1644年,清王朝入主中原,百万满人入关。9 ~6 @* }/ r" s0 m
顺治八年,清廷下令:“令民愿出关垦地者, 山海道造册报部,分地居住。”0 a4 z' w* Q( `: U3 _  S2 R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九月十七日,满汉九卿官员上报了议定的开垦方案:“今将辽东为省,先以辽阳城为府,设知府一员、知县二员,招募人民前去收养开垦...”
2 m# M5 I8 R6 x3 s顺治帝为了吸引更多人去东北,开出了史无前例的优惠政策。
; g6 e# y' w$ n0 G移民去东北的农户,不仅每人每月有补助,还在开垦土地的基础上,另有奖励。4 N- j3 J0 a2 `# [0 ~+ {- F8 c
如果号召他人随行,还奖励官职。
# Q9 A! f  V2 `. `# K' s在如此优厚的条件下,只用了短短十五年,奉天、锦州两府人丁就从一万6千多人,增加了3倍多。0 }  |5 I' D' c
$ Q( E6 V2 [: J+ r* D7 \/ T* t
真实的闯关东到底有多残酷-3.jpg
/ m7 _& c! j5 X6 o" d8 L
图|闯关东

0 F" |, D& g( {/ r& R不过,好政策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s# a$ A! c! L5 @% j9 @
经过十余年的垦殖,辽东地区的土地开发得很多,关外生产的粮食也足够驻军的需要。( s# N- {5 t% T) p
为了防止关外人民过多,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清廷对外宣布:从前的《辽东招民开垦条例》作废,汉人禁止移民关外。* p  y3 L6 x3 y" ^- e
至此,关东地区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封禁期。8 @4 q4 X( \8 |+ M" Q
正是因为清廷的政策,汉人再去关东地区,只能靠“闯”了。0 Z; j) R/ w1 E3 E. O
虽然清廷禁令严格,但依然没能阻止移民的迁徙。) |! C: w+ D& z( h1 A1 N
比如,《闯关东》讲的是山东人闯关东。
: e- L) @- u. \3 |' d5 C' Y除了山东人以外,还有河北、河南、山西和陕北的灾民,还有福建、浙江一带的流民。
/ A2 `7 A+ r* `. ^以山东人为例,他们的“闯关东”路线有两条。
2 f6 B8 R8 l5 i* B! {, v一条是从泛海偷渡到辽东;二是私越长城抵达辽西
4 i0 p6 g* l9 T/ F仅康熙末年,就有数十万人从山东前往关外垦地。到乾隆四十一年,已经有180多万移民来到东北地区谋生。2 r' U  u+ `. U  B+ }
而“闯关东”的移民禁而不绝,一直持续到1860年。  h6 ]3 B# n6 j' X
截至民国十八年,各地闯关东人数超过3000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山东、河北和河南。
) a3 P; g& o$ o/ e; G. N$ S成千上万的移民从山东半岛渡海,或从山海关等地出关,由南至北,由西向东,将荒原开垦成肥沃的农田,将一个个居民点建成城镇。# t6 i  X( ~  j: M3 p
这些勤劳的人们不仅建起了矿山还有工厂。9 g7 P) _0 V" L8 r5 t8 r
  v0 D) n1 W6 Q0 D- x
真实的闯关东到底有多残酷-4.jpg
1 E! K8 W# D  d  j) O. f* W
图|人参

, J+ ^2 {! w" e: I$ X一般能闯到白山黑水的关外人,一般都会“放山”、淘金、垦荒和挖人参。6 R& D- [: @" m5 i
当时,有一位名叫孙良的人,从山东莱阳闯关东而来,是个放山人。! {1 N& l3 o$ f/ ?! S1 D/ Q. l
有位姓孙的长工,听别人说起,长白山有一种名叫“棒槌”的植物,说比金子还贵重,便和同乡到了长白山。
5 j( ~2 o( t# N1 @7 x$ f% q" }: D两人吃尽苦头,就为了挖人参,干了两三年,挖了不少人参,准备装回山东老家去。
: x9 L! a% Q7 ~+ B没想到他的同乡张禄一去再也没回来。
; l! Y+ q4 i8 I; G( u6 L2 m孙良急了,四处找张禄,寻了七天七夜也没见人影。
4 L- f! i+ U9 D3 h- f此时,孙良的干粮吃光了,他又累又饿,最终昏倒不省人事。" `! y& {1 H- `! ^. a
不知道过了多久,孙良醒了过来。: Z3 c$ ^, X7 L) p9 X- C
他喝了几口喝水,又在河里抓了只蝲蛄,勉强填了肚子。0 J' p' h; h; R4 X9 B2 H3 G+ S! [
随后,孙良用尽全身力气,将自己的遭遇全都刻在了一块大石头上。. u9 V9 F/ e8 k- A
“家住莱阳本性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亲兄弟...不找到兄弟不甘心!”# v8 m! X$ s7 m  G
他写完这些之后,再次昏死过去。这次,他再没有醒过来。
7 `1 M1 r  j$ v& Q: y) w
, a. C8 g. a5 z" }" h) h4 u
真实的闯关东到底有多残酷-5.jpg

8 U2 {( ]) ?" l2 D# g+ l4 Y1 ]
图|闯关东

- k3 e( H  R+ x4 e7 Q' h+ T1 F5 w1 `后来人,将孙良安葬了。就在吉林省通化市快大茂镇西,蝲蛄河北岸。
! {6 V' b! l$ [- }- C) o* B# `孙良被后来的放山人尊奉为“老把头”。
" \& O9 @( p" }% Q4 M随着东北地区人口逐渐增加,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v$ z1 Y, ?& H% b7 x+ V
至1904年,东北人口已经有1700万了。" e) ~6 b5 q0 J( ~, G
到了1907年,光绪正式设置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2 e3 J) |5 ~1 r9 `* M, j
可以说,“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不得不选择的谋生生存运动。4 X4 ?8 N2 K/ s( I( Z7 a, O; x
民国初年,依然有大量关内老百姓闯关东去往东北。- s! w2 i' Y6 z4 ~" V" }4 I
20世纪以前,除了辽宁有少量耕地外,吉林和黑龙江几乎都是围场和牧场,土地很少。% `1 k6 V, |  j% a, ], K
20世纪初,东三省的土地得到快速开发,农业生产也得到较大发展。
/ A6 I7 E9 H, \0 h# J% o7 u移民战
7 [' P' r% j# Z; Q& g* t3 ?' R
; C8 M) I" t7 u. Y) k: o" Y" l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闯关东迎来了高峰。5 d: P2 |; J, F" e
当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中原无奈成了主战场。- S5 k$ h' l  W5 }5 ~2 v6 }
战争的荼毒令老百姓名不聊生,再加上自然灾害的打击,人们把求生的目光再次投向了东北。
( y( J% L$ C2 W5 Q5 {, f; G4 N. L1925年8月,因黄河泛滥影响的灾民达200万人。
! o8 W" k' B- v1927年山东旱灾、蝗灾并发,灾区遍及56个县,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光是灾民的人数就占全省人口一半以上。: x- J) {: G6 W5 b% g
当时北洋军阀盘踞,互相鏖战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灾难。大批的青壮年被拉去当差,给当地农业造成了停滞性影响。7 k7 h+ v6 c1 D- ^) _
军阀张宗昌占鲁之后,强行订立各种税负,光是苛捐杂税就有几十种,仅仅1927年田赋一项就有6124.7万元。
+ ^4 o$ t! C" c# `饿死的百姓比比皆是,人们面对天灾人祸,不得不求一线生机。于是,大批农民背井离乡,逃往东北。
4 M1 F) X0 k5 }% k7 ]' A2 V  K/ N饱受战乱、天灾、饥饿和苛捐杂税的乡间走出来的山东农民,在请进途中,还时常遭受船主敲诈和土匪抢劫。很多人还未走到东北,就已经将性命丢在了路上。4 x: J. B8 N' |$ A  u' u* e2 e4 u( P
1927年和1928年,这两年人从山东到东北的人口急剧增长。+ l. |" S. d5 o% Q  N9 Y1 `% N- o
在这两年期间,从山东到东北谋生的人数高达188万人。( `' Z; {% D. w
成群结队的贫苦农民或衣衫褴褛,或背着一个小包袱,装着全部家当,推着车、携妻儿老小奔波在路上。
2 H* `' s2 E" V+ t有些人为了活命,除了卖房卖地,还卖儿卖女,才能筹集到一点盘缠,或买一张火车票,或者买一张小船票,背井离乡,甚至漂泊一生。: E( T, c6 |7 R
闯关东的路从来都不是顺利的。
+ j+ a1 Z# k8 G7 y7 Q) H4 S! p一路上,饥饿和艰辛自不必说。可有时候,更会有突发情况发生。1 c9 f* I6 v) @# r* Q2 R6 p9 s% F
1927年9月17日,一辆载客150人的日本小火轮,因船长贪图钱财,违章超载到400多人。# ]: O" Z. ?; B# \+ C8 {0 N( {* G! {
最终,小船未能撑得住,只行进了十余里便沉默了。当时,小船附近有一艘美国军舰,但仅仅救出了121人。. |' x% c+ l# \0 R, M
其余300多人,或死亡或失踪,这也成了当时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3 p6 m, I' M% I2 E. N# J+ i, I& C
据当时《晨报》报道,罹难者中最惨的要数孙、许两家。! z7 y8 b& j* f: O+ }# O
孙家幸存了一名14岁少年,其父母及兄弟共计14人全部淹死了。许家有14人,只有一口得救。
' a! ~/ H" b6 m除了船难之外,还有火车相撞事故。
  y# c& J9 ^7 X& {  S7 ?在湖岛有个地方叫做万人坑,埋的都是当年无人认领的罹难者。! D6 S  B4 ], q& y
据记载,过去的300多年间,约有2000多万山东人迁徙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
2 R3 q# w5 x) J' Y" S/ j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前,也已经开始酝酿向东北的移民计划。$ Z3 l- g; r* S; g4 R1 b
当时,张作霖开始有目的地组织山东、河北、河南和安徽等地人口向东北移民。
0 Q( G: b7 U" K这个数量每年达三百万。
" ~* P+ n# J/ L$ W8 Q不过,一切没有延续多久。
7 D- \/ q2 ]. S+ e& K/ {( G, _% F( u. h9 j* `. Z: h" e
真实的闯关东到底有多残酷-6.jpg

8 C: T& K/ _: D) o; W“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向东北移入日本人和朝鲜人,并公布了针对华北移民的规则。
+ |: X( S# M+ a可以说,日本人对移民东北的老百姓开始加以限制。
1 k) f3 Q2 ?7 d7 g0 d其实,就算日本人没有颁布这一规则,很多关内人也不想移民去东北,去做亡国奴。( S; @9 L, \5 S8 I
很多已经移民东北的商民,又开始携家带口往故乡回。
7 m( D. B& C& `5 A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应对战时紧张状态,不得不依靠关内的劳动力。
4 A; t" `% U; |; p' U; E可此时,关内的老百姓再不愿意闯关东。于是,伪满政府便实行了强掠劳工措施,从华北地区诱骗、贩卖甚至直接抓捕劳工运送到东北。
6 p& ^2 j/ a7 R' L日本人为了诱骗劳工,给他们画了一幅永远不会兑现的美景。
" q' P2 e, v8 b4 M: X; [比如,招工者告诉老百姓,去东北干活活不累,还能吃上大米白面,住上洋楼。
. {3 k4 C& o0 L, D更好的是,一天收入2元,愿意长干的还可以继续在东北干下去,不愿意长干的,在东北干满六个月就可以回家了。
7 [& N6 F* G7 B, ]$ ~实际上呢?% z, m; b. N% d5 ~
所有劳工都必须像牛一样低头干活,谁敢抬头,就会挨一通乱鞭子抽打。
6 `6 n# C- r) V! N" D! \: |  {& |" t5 T. k3 v* f
真实的闯关东到底有多残酷-7.jpg

- \! t. u! e8 U劳工们吃的也不是大米白面,而是发霉的棒面窝窝头。住的条件就更查了,就是临时的窝棚。
4 _2 Z8 O5 j2 Z# o) b至于招工时提到的工钱,更是从来没有人看见过。; {2 j4 w/ M  N) F
很多人只能向牲口一样干活,更有人因干活挨鞭子最终丢了性命。+ i; m5 L  F8 W0 i$ @3 {% E2 T
从1939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每年都会强征二三百万劳工。; z: Q' m1 i: O1 T( Y: W( J
光1940年一年,从关内进入东三省的劳工就高达122万人。
7 n) I; N9 H! I9 y闯关路: |; @% w% q6 E& W

( Q. s! a& ]9 a5 N- s据说,建国初期每三个东北人,就有两个师闯关东的山东人或山东人的后裔。
7 p: ?1 w$ C$ e而在山东,闯关东几乎遍及每个村庄。
+ D: I' q5 D7 x曾经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充满着悲伤和苦难的故事。
& P5 D& d6 g9 E- v- t4 m进入东北之后,更多人以农垦为主。# H" E& u9 |0 b$ w
更多山东移民带动了东北农业发展。随着更多地区人们的涌入,商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发展。
; ^) e" p' n: b. O; Z到了近代,能吃苦耐劳的人们更多从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0 F/ N: J$ d* F: H可以说,平民书写了闯关东路上的传奇。5 {. x6 Q9 w4 @
随着闯关东精神不断扩展, 这股“闯劲儿”也逐渐演变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断进取的精气神。, j: N& M, D  e, ~9 j
虽然在“闯关东”的路上有艰难险阻,但人们不服输、不屈服、追求目标的劲头,本身也是对不公平命运的抗拒和不认输。! `2 A1 G  [% N* h9 r$ D' W9 ^

. J  O8 ]: a- w( m: ^* x
真实的闯关东到底有多残酷-8.jpg

/ b9 W9 O1 [( a+ Y# A) z; G5 [
图|闯关东
& }% P1 S9 u: e" G4 _
尾声
% T2 {  Y  `  D: v" Q( X0 W; z- D
+ Q4 q2 v" \* @8 d% w+ t面对闯关东需要面对的死亡和困境,更多人依旧镇定自若、泰然处之。
  Q' V, e2 _6 w5 i即便在绝境中,闯关东的平民也依旧能沉着、勇敢地应对。1 M! S- Z& U& W5 h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们或多或少需要面临对现实和精神的超越,曾经具象化的闯关东精神,也能成为鼓舞人们直面人生、奋发有力的精气神。
! E% K9 i9 S( R3 ~1 |/ E/ u由此崛起的人文精神,可以因此延续并继续发扬。
( @  E8 {/ I6 D! t* v#精品长文创作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