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全球第三,在中国却一泻千里,韩系车还有未来吗?

[复制链接]
查看5308 | 回复18 | 2023-4-3 01: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品牌知名度,产品造型设计审美不掉价,性能也不拉垮,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性价比也不错,这样的车居然在中国市场卖不好。是的没错,我说的就是韩系车。
2 r8 O6 P: u  U7 r: A. ?3 F5 |$ C
韩系品牌应该是中国合资品牌中最早出现下滑的,2015年的时候,以现代和起亚两大品牌为代表的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8.2%,此后一路下滑到2022年的不足2%。7 H# }9 G8 `1 t  y+ b1 G# m
$ {6 p. h: e. v( T, o; n+ y
销量全球第三,在中国却一泻千里,韩系车还有未来吗?-1.jpg

, e7 F9 Z+ o8 y+ o6 K  H/ u$ a
2023年的销量数据更惨,一月份韩系车在华销量为2.6万辆,二月份下滑到2.29万辆,市场份额仅为1.15%,连日系德系的零头都不到。北京现代早早的沦落到要变卖工厂的境地,东风悦达起亚也在去年遭遇了东风“退群”的尴尬。( U/ E, D6 c: `8 q0 j2 U  I7 O' ^1 _
+ \: Y$ M7 A( R, Z
但在中国以外的市场,韩系车却是另一番景象。
" q( v( @& p5 [$ G- Y2 S
* W* z) W7 c+ j6 Z0 k除了大家最熟悉的,同属现代起亚集团的现代和起亚,再加上捷尼赛思、双龙和雷诺三星,这五大韩国品牌2月份的全球销量为62.55万辆,其中本土销量占比20%,出口销量占比80%。不难看出,韩系车在全球市场上都还是颇受欢迎的。
, d6 N5 X4 @3 t" M* l. q
% @) L( B3 d7 w9 W: ]
销量全球第三,在中国却一泻千里,韩系车还有未来吗?-2.jpg

2 P; @7 B' C/ D' x' l. i
& B0 a; {  r8 {9 b6 ?特别是现代起亚集团,全球销量排行过去20年来持续上升。2022年现代起亚集团全球销量共计684.5万辆,位居日本丰田(1048.3万辆)和德国大众(848.1万辆)之后,首次排名全球销量榜第3位。丰田、大众、通用等厂商的销量都有所下滑,而现代起亚集团销量逆势同比上涨了2.7%。在美国市场,现代汽车份额首次突破了10%,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也高达9.4%。
+ z9 f1 h: v) }* k, L8 L
" b8 ]' x. I2 |- l1 }$ z6 N
销量全球第三,在中国却一泻千里,韩系车还有未来吗?-3.jpg
& K2 J+ O: Z7 Y3 C

3 y4 R: R5 y! E5 v! [8 {你以为韩系车只是因为便宜才在海外卖得好吗?并不完全是。
, D8 @/ [( H. M6 w1 r- ]% J, L' B! P3 h
在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发布了2022年度TOP Safety Picks(最佳安全)和Top Safety Picks Plus+(最佳安全+)车型名单中,包括现代、起亚和捷尼赛思三大品牌共有21款韩系车进入名单,其中有11辆车型获得最顶级的Top Safety Picks Plus+评级。事实证明,韩系车的品质是得到最严苛的认证机构认可的。( |6 [. V! N6 X' j. F% p5 I
" [" ~0 s) O, \& ~% C
销量全球第三,在中国却一泻千里,韩系车还有未来吗?-4.jpg

9 I! ^& l/ f' f+ a6 H) e( w3 z0 i" @- O$ C
即便是在让丰田、大众这些大佬们头疼的新能源市场,韩系车也有着亮眼的表现。现代Ioniq5、起亚EV6登陆美国市场后销量节节攀升,整个现代起亚集团的电动车销量仅次于特斯拉;而在欧洲电动车市场,现代起亚集团2022年市场占比超过10%的份额,超越特斯拉排名第四。' W: r6 R  M( _3 t; T; c/ B9 w
. ~1 N* T& o( [! ]6 c, y" _* X# F
相比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窘况,真的是冰火两重天。
$ _  {  Y/ t- |- o+ b/ s% e' {+ j4 n0 W
销量全球第三,在中国却一泻千里,韩系车还有未来吗?-5.jpg

6 }7 G9 {& a% X7 d
2 W9 E( r, N) Y+ G/ z6 q为什么韩系车偏偏就在中国市场卖不好?其实一直以来对此有过很多分析。但无论是说韩系车品牌知名度不高,还是产品力缺失,或者新能源战略缓慢,这些原因如果放在全球市场上来看似乎都不太成立。如果往深层次看,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现代起亚集团把战略重点一直是放在欧美市场,而不是中国市场。这也导致其从产品和营销层面上都有所区别对待。2 q1 m4 Y$ J+ o: R

2 x/ V+ x8 j4 z1 l! R. f: g1 C6 q就拿产品端来说。欧美市场上的韩系车确实无论是技术、质量还是可靠性方面都比较出色,那是真正的有质价比。但在国内市场,早期的韩系车只是追求性价比,为了降低成本普遍使用一些过时且有缺陷的技术,比如被屡屡吐槽的干式双离合变速箱、老掉牙的1.8L自吸。韩系车在欧美安全碰撞测试上虽然成绩优秀,但在中国的碰撞测试成绩却是差得一塌糊涂。新能源方面,早已在海外上市并且热卖的IONIQ与起亚EV6,在中国的主流车展上也已经亮相多次,但至今为止都还未正式引进中国市场。
- }8 D% Y! [1 N& s+ m$ K  i6 B0 b5 @8 g- a" W: P
销量全球第三,在中国却一泻千里,韩系车还有未来吗?-6.jpg

( W; _4 j. s" @# |  C) L; t( n% ~& [" O
其实区别对待本身并没有错,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策略是很正常的,其他合资品牌也有对应本地化的策略。但市场始终是在变化着的,当中国品牌崛起,市场消费趋势发生改变时,韩系品牌还没有对本地的竞争对手们足够重视,还是一味的降低成本追求利润,错误的把质价比简单理解成性价比。等到销量开始大幅下滑,韩系品牌回过味来的时候,已经被崛起的中国品牌打得懵圈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做中国市场。/ z4 A# C5 f& |. @1 L- C; k

8 _: L* b0 {  e$ V* P6 b: R即使后来在现代起亚集团的“复兴计划”推动下,北京现代相继推出了菲斯塔、昂希诺、新胜达、第十代索纳塔等车型,也都还是换汤不换药。0 P* k! m6 ]5 C- q0 j

# U$ I0 C5 \0 G( N8 R
销量全球第三,在中国却一泻千里,韩系车还有未来吗?-7.jpg

3 Y0 C) e" N; N9 M) N' C+ I: x% A
& k" m- z) ^* M如今的韩系车似乎明白了在中国市场,一味降低品质的性价比路线已经走不通了,开始想要放弃低端的价格竞争。捷尼赛思进入中国市场,刻意选择走小众的格调路线。起亚EV系列也开始在今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 u; O+ C% L  [- R
/ ]& X  u' ?/ F) e/ D但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市场又已经变成了全球最“卷”的市场。不仅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在“卷”,新能源车之间,燃油车之间也都在“卷”。这就给韩系品牌又出了个难题了。在这个最“卷”的市场里,如果你放弃了价格竞争,那基本上意味着出局;如果你也跟着“卷”,就又回到了过去性价比的老路上。牺牲短期的利润,走真正的质价比路线或许会有出路,但在国内已经亏损多年的韩系品牌们,是否还愿意这么做?
" ~- J1 U% \0 d' B3 T: H# l
. _9 W' E* _3 z1 F. A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如今中国市场的韩系品牌就是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文/优视汽车 老炮)  E/ J+ B& u) \! ^# e+ s$ m- u

' N& T; v& A5 E1 x8 B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我有九个头 | 2023-4-3 11: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跟人家没啥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落幕落o | 2023-4-3 13: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偷工减料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注册好难哟籽 | 2023-4-3 21: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的工业产品很水,电器更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orningqi2017 | 2023-4-4 08: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行业标准远低于国际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63888 | 2023-4-4 13: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一种可能,现代压根就看不上你中国市场,不然,怎么会做得那么垃圾恶心,中国的用户,来自一位领动1.4t的车主的提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淡绿霓裳俜 | 2023-4-4 23: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有未来啊,只不过韩系的未来不在中国,而在全球。中国人不买人家也一样活得很滋润,别把中国市场中国销量看得太重要,也许人家压根不是太在意,能卖就卖,不能卖拉倒,没有中国市场人家一样活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牧笛第牧o | 2023-4-5 11: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11年现在伊兰特至今再开没什么问题,现在换车考虑奇瑞,比亚迪,吉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商几到 | 2023-4-5 18: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Chat办公大师】AI自动总结:现代起亚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低迷,主要是由于其战略重心放在欧美市场上导致产品和营销层面在中国市场上有所区别对待。早期韩系车仅仅是追求性价比,在碰撞测试成绩等方面表现不佳,无法与中国品牌竞争。如今虽然开始转变策略,但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已经晚了,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需要在价格和质量之间寻求平衡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星光绚烂凸 | 2023-4-6 05: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它到中国就变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3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