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教育的本质?这是一个在学界依然存有争议的问题,但相对统一的认识是将其视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对这一本质的再理解,既是对“教育是什么”的理论问题的审视,也是对“教育做了什么”的实践问题的反思。
! ~( U6 U6 X) n( q6 Z' ?$ m( C! P& c0 k3 n5 Q$ ?1 O2 i
5 h, K/ y. h. c G3 H
/ s0 I% W- Q e6 C0 i
一、主体生命能力的增进:教育的宗旨目的导向) c E% [# s( ]& Y& z, o/ b$ z1 R" i
! [7 @+ E% t9 ~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核心和归宿在于“人的培养”,首要的是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要从哪些维度或结构要素来展开对人的培养,真正促进人身心发展的积极变化,确保培养人之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有“教育性”的,既区别于其他各种影响人之身心变化的“非教育”活动,又能将教育自身的本质、宗旨或个性得以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e5 D/ Z8 u k* \" u; |. i. C5 u
# E. c! ]. W% r5 ~ (一)主体交往学习而自省成长
' w- V( m+ | C+ B/ M+ Q$ Q* [& N' w0 j, W9 I t8 d
对教育本质进行探寻之目的在于使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依循基本的教育规律,使其运行实践符合教育学意义规范,而不至于发生功能作用异化的结果。换言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就在于其有着意义情境性。在老师和学生、父母和孩子的相互认同中,不断孕育出改变和发展自我的自省意识和行为实践,从而促使主体双方能够在教育中获得成长。
, n+ t) p/ x6 T g( p, O3 r
6 z; S2 @ D& E( T% {! N( N- i (二)主体潜能激发个性生长4 `, G% N8 ~: \, `$ _1 n1 A0 C# K% \$ o
. D! y X! ]9 c- _& ^- q$ Z b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一个很重要的导向是要激发教育对象主体的潜能,使其基于自己的天赋而不断塑造提升自我发展水平,而这种发展水平是“均等基础上的差异”,所谓“均等”是每个孩子和学生可以在作为教育事业之有计划、有目的学校教育提供的平等、公正、周全的教育服务之下,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可能;所谓“差异”,是不同主体成长过程中基于身心、家庭、文化、经济、地理等因素之不同,会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教育就是要尊重不同生命个体,以激发其生命潜能中的共性与个性,让其个性在共性得以全面和谐发展之下充分张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生命个体。) `+ f+ ]4 g$ P; H. D: c1 ~
9 s3 t' x4 _- s- M (三)主体人性丰富而能力促长
* p& p7 d. i7 y0 d3 S/ D9 y
& w/ r( q, N0 m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从具体的个体角度而言,是要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个性潜能是人性的具体表现,教育实践活动势必要使个体发展成为其自己;从抽象的群体或人类角度而言,是要促使具有不同个性的生命主体在相互交往学习中共同进步,这种进步是建立在提升个性能力的“宽厚度”或“通识性”的基础上,而不是消灭或抹杀个性差异,如此只会导致人性的萎缩和单一,从而使得社会成员的生命能力降低。
+ H* ]9 g# y$ G6 u2 k' w9 K. k2 l
5 ]) v* K& W0 B& q4 a7 R二、人类历史经验的介入:教育的内容方式选择1 j& n' u3 h: u' l. Z
) Y$ }- v: g) B8 m4 _" ]$ b
教育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时空属性的,它在内容方式上要实现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将人类积累的历史与现实经验智慧或知识融合在教育过程之中,并以社会生活来检验其有无被教育对象所内化,其所培养的理应是具有理性认知和行动能力的社会主体,而非驮着知识却无法将其内化为生命能力的虚弱存在。
7 y- ]2 _6 ]$ O( u4 A- [* d( A6 P6 z" z" t2 E9 {# R$ \) P
(一)“活”的生活与“静”的知识互鉴
- Z5 h$ f0 T* U; @$ Z! j! {* s$ k5 E2 U5 D& s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向学生传递人类社会发展所积淀的经验,它往往有逻辑地、科学地被设计成间接理论课程让学生来学习,从这个角度而言,师生围绕理论知识展开教育教学是有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学校教育必须完全围绕着理论课程知识教学来展开,它只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最终是要服务于人的发展,学校教育须将其内化到学生的生命中去。所以,学校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静”的知识与“活”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D9 n- `; X; i- W: f) z' j9 W
2 X/ Y. k; @0 }0 X' o2 t (二)“合”的生活与“分”的科目互补% i: @( L+ a$ ^' {
7 E4 z }" h( O6 i 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以生命主体身心发展的全面性为目的归宿,如此才能使其更好地应对各种矛盾困境,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因此,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必须为教育主体提供多元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自由闲暇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其在丰富的“分”的知识刺激下,思考和探究复杂系统的社会生活问题。教育教学要采取问题探究式的方式方法,让师生围绕社会生活问题展开跨学科分析,形成以问题引出多学科知识的需求,并在学习的基础上用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最终孕育出教育主体良好的身心素质能力和多元全面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够很好地融入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 V8 r) k! o G. y2 w) s6 x" Z- @1 h# p8 N
(三)“真”的生活与“虚”的道义互化9 q+ I: A; \. D# M
- K4 Z: M5 K, I1 o" Y' l0 X3 N
社会发展存在的各种弊病终究是由人造成的,而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即是“教育中的问题”与“教育的问题”在人与社会发展关系上的折射。因此,学校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有必要让教育主体正视真实的社会生活,在切实的生活体验中明了和坚信学校传递的真善美价值,并把推动和促进社会发展公平正义与文明和谐作为教学实践的动力和责任,从而自觉地在学习中克制和抵制来自于自身的不良习性、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以促使自我言行、身心的协调发展,真正把敬业、诚信、友善、法治等价值贯彻在学习和生活之中。& i1 M1 q% G* P$ n
! G+ e: V! A$ g1 |8 m三、自然社会人文的共谐:教育的功能伦理引向; O7 F# i+ y2 r: F2 n
* c a# Y g+ G( }7 B 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反思,进而做出相应的教育实践改革,避免教育培养之人陷入工具化的泥淖,在培养具有良好身心素质的主体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和谐,构建起人与自然关系的共生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文明有序、人与自我关系慎独有诚的状态。
* t1 ^, t) f+ W {0 n, R" a
! B* o4 Y0 a9 Y: i7 y) {8 x8 S (一)文化发展的传承与创新关系
L/ ~* T+ b6 i" }4 V
$ T" e9 h! k; {0 M/ G 教育于人发展的价值意义在于将其培养成有文化的生命主体,同时教育还承担着传承与创新文化的重任,惟有培养具有文化认同自觉的生命主体,其才能理性地对待自我文化的发展走向,真正处理好文化发展的传承与创新关系。所以,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有必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热爱自我民族文化的生命主体,并在积极参与文化生活中反思自我文化的优点与不足,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贯彻在自我的行动之中,同时积极汲取时代精神,不断促进和提升自我文化发展的水平。5 r- i- W+ ]8 o$ q
, S5 X/ G/ `+ C$ k (二)经济发展的工具与理性关系
" E; f4 [7 r. C! u, `9 v$ L6 W6 w/ V" `
经济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生命生活质量的同步改善,这正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所必须关注的价值意义所在,即教育要让社会主体确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不仅仅是把物质经济看做生命生活的全部,如此只会陷入用生命换取钱财的窘境。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有必要将其功能作用与价值意义统一起来,注重教育主体身与心发展的协调统一,让其确立起经济发展是服务于生命质量和境界的理念,成为一个理性的生命主体。
2 x% O2 r* T! m3 [9 K0 ~! c, ?! y( F
, G+ e1 q5 a2 |1 N& P3 g! w% a2 s (三)政治发展的自我与公民关系
- d/ i/ P3 G) M/ P% ?( r
+ ^0 {( K+ a3 {- j5 Z, j$ H* p" j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理应让教育主体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公民,成为促进社会正义和谐发展的力量,而不是社会问题或弊端的推手。所以,当前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有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内容、重要形式和必要环节来认真组织设计和实施,让教育主体有其具备的政治素质,在积极争取自我利益的基础上,要有心系国家、集体和他人的素质和情怀,把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自我学习的基本和重要导向。
8 `0 k \5 A4 t: D* \& a7 E/ u3 V
, [( G" Y! B& }5 a (四)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关系% R; ]; ^" o, D3 C) A7 S
1 x" t2 @; S8 V9 {" [" l9 }+ G 人类的发展建立在认识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而教育在起源发展的过程中就是不断把人们发现和积累的自然知识让下一代继承下来。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最为根本和长远之计在于教育要积极培养具有自然生态意识的社会主体,建立起健康和谐的生命生活价值观,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来践行节俭、绿色的发展路向,从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局面。; r; b) h7 [+ f* O3 w
& W9 X. w* `1 C) c
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所培养之人应是具有主动发展的素质能力和身心健全统一的生命主体,需要教育实践活动从宗旨目的定位、内容方式的选择、功能伦理的引向等方面进行组织设计,改变以往把教育当成工具手段的做法,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取向,以贴近生命、走向社会、回归生活为内容形式和过程方法,从而培养出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时代公民。- r% X! T2 a3 M+ O( d$ V) S" |# L
9 W# F c5 H0 B+ P, ^9 ^$ n(作者单位:大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彦/摘)
! @% i% U" q9 t7 |7 n( }* i: u
D6 {) v9 I! W U6 ^& b% }原标题:【文萃】田夏彪:教育何以把人培养好?
0 m6 E8 I! R/ ?2 o7 u; Q( a2 s
7 ~7 |/ E; ~% L0 N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 G5 c7 ^9 |5 Z" J, K4 g+ ?! C
9 A& y$ u) }/ V5 k+ z1 c' E作者:田夏彪
0 Y+ n: S6 J8 Q9 W& J. F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