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 j" B+ o: C6 A3 h8 o) N0 u8 w5 T9 m2 h/ u9 }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对此,“人民教育家”、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发表题为《上下内外齐发力,为落实强师计划作贡献》的署名文章进行解读。
+ Q7 c0 R. P# L+ o k5 g! F5 J
0 M( F, e j0 u' I6 B* k( {) f$ C上下内外齐发力,为落实强师计划作贡献! u3 {" X5 _6 h& _( ]; {' V5 j
, }9 c" f6 f6 g4 g+ R4 ^( ]
于漪3 F0 u# m5 E3 t% }
# _8 ^8 W; O) r, W# [$ d! T0 N, x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部署全国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面对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如此战略性的大事,我这名从事基础教育70年的老教师感动不已。基础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每个孩子的成长、成人、成才,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奠”怎样的“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责任大如天。为此,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千方百计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 X: `0 [4 D1 i6 s9 k: y4 {% ]
9 N7 B4 W8 f/ Q' R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强师计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总体要求到具体措施再到实施保障,从中国的国情、教情、学情出发,恳切、实在,致力创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独有的光彩。5 ]3 R; S5 b! O% e8 C
$ s% \8 u+ f8 Q9 w下面谈一点一名基础教育教师阅读学习《强师计划》的初步体会。- }0 O3 M- y9 G
) z9 p1 y9 b/ F# v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V- |" n* G9 T3 T! n) n1 e
% l3 U+ v; E7 P+ _, d+ W; u$ b) E《强师计划》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令人振奋。较长时间以来,教师的培养培训重“专业发展”,而“专业发展”又往往偏重业务能力、业务的技能技巧。后来重视与强调师德师风,并放在首位,但思想政治建设并未得到足够的、普遍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其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起灵魂作用。教师树立起这样的精神支柱,生命灯火点亮,就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动力。
' h$ n$ Y" {% q e2 I) q: M
: }' u$ C6 u7 w" |# Z要在教师成长内驱力培养上下功夫。要让教师真正懂得,自己从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组成部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后代成人成才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赓续红色血脉,使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9 f t/ l' x3 C
0 K. u8 x9 V, `/ O& W6 Q当教师自己真正体会到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日的国民素质,平凡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幸福生活的追求休戚与共、血肉相连,就会有责任感、紧迫感、忧患意识,就会把每个孩子当作国家的宝贝、家家户户的宝贝倾心教育,满腔热情满腔爱;就会刻苦钻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有了仁爱之心,业务学识收获教育效果,又促使信仰更为坚定,教育情怀更为宽广。
- p2 A. j0 W/ P7 M" F4 C# K
1 a" a( J) M" @! H《强师计划》中“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坚持师德为先”,第一句就是“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教师培养首要着力“根”与“魂”的教育,是指导思想的新飞跃。教师内生的驱动力与外部培养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发力,必能推动教师队伍质量大提高。9 _0 o$ n* `2 w+ ^5 ]9 s, A+ R
8 x3 I, ^8 r d5 C& |1 E; h4 k. i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 \# h1 Z: m6 c7 x* q# ]! `. W! \. s$ I( W
要着力于创新性发展6 n4 l+ V- y- ?$ I2 y
' U2 A& ^! w g1 W" ] m" R; }回溯历史,我国师范院校为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为基础教育实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商品经济大潮冲击、功利主义盛行,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的发生了变化,师范性迅速下降,人力、物力、财力不济,生源、质量皆不如人意。
# g2 _( `) e* N1 f- x8 n1 R
5 g2 k! u* R$ V党的十八大以来,师范教育从稳定走向提升,而今是在振兴上花大力气。振兴,不仅要梳理历史的足迹,从曲折中吸取经验教训,更要振奋精神,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肩挑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重任,来思考师范教育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创新性发展。
8 d! ]. \9 r+ F! {& j H) Y+ r; ~; ]! p
《强师计划》就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作了系统思考,对系统内诸多要素位置与作用辩证地指明,形成合力,加强建设的质量。“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纵向,大中小学贯通;横向,主体、参与、纽带、实践基地,既各得其所,又开放、协同、联动,上下内外齐发力,这些创新性举措,推动教师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2 k# `9 f h2 u5 q
6 ~2 d- @! H& Z$ G《强师计划》在“总体要求”的“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坚持质量为重”,其中阐明要“强化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推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创新师范生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模式,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尽管当前改进师范院校评价与建设师范教育基地、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同步进行,但办学的质量说到底就是培养的人的质量,培养的师范生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教书育人的真本领。作为教师教育体系主体的师范院校,即使积累了以往办学的诸多经验,但面对时代的新问题、新挑战,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培养的人素质、能力明显不足往往就是办学的短板及缺失。6 y: k& E$ X) ^. e, Y
" d$ _' H. {/ I$ `
办学最为重要的是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当代师范生内心有哪些需求、哪些困惑、哪些追求,共性是什么,个性又怎样,需了解、研究。为什么有些学生年纪轻轻就“躺平”“佛系”,追根寻源,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剖析,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方能取得培根铸魂的效果。
+ A2 T/ x# d1 c. p" L9 q+ S- A/ h+ l8 w- R, \* ]! ~( x8 p
又如课程教学的设置,需与中小学深化课程教材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21世纪以来,后者改革的力度很大,从理念到做法,均需了解、研究,凌空地讲概念、术语,无济于事。
) |5 U, W' [9 K& G( W
3 c6 a2 a5 Y' N3 M# P再如培养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总要让他们懂得并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能一讲到专业,一写文章,一有改革举措,引经据典都是别国的。应该是中国立场、世界视野,用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教育的事,多一点教育自信,多一点自主思考,积极创造。& v' M: [2 G7 T* l F3 k8 g/ T$ t
! h+ K K9 F) z8 O师范院校是教育的工作母机,培养数量可观的教师,一定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就会出思想、出成果、出经验。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均至关重要。培养教师是追求永无止境的崇高事业,在这支队伍里行进的学者、专家、老师,志存高远,学识丰厚,业务精湛,全身心投入,必会受到由衷的敬仰与信赖。, ]) Y# |& G v; N& ? f+ Y s
2 w4 i! @5 Y0 n* x' J1 z
# \) u2 W/ v8 T- d
2 W& E* w! C" q$ s; Z补短扶弱、做优建强7 |7 B& q' }3 t2 y6 [) s$ N
1 f% @& J0 i f& B+ i% P) H6 }4 K. P4 {0 m2 V践行为人民造福的初心
4 L9 X& Q- ?; [7 L% _2 j
/ f8 j$ `) g- ]) S/ d3 x# c《强师计划》面向全国所有地区的所有教师及未来教师,全方位、多层次,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发展空间。既促进师资优质均衡,又充分发挥优质师资排头兵的作用,切实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而推动师资优质均衡,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为重点。
0 X* N' S4 a! N3 {* R3 z
9 J5 t0 k% D% _$ `要继续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加大该地区师范院校、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和高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增加紧缺薄弱领域师资培养供给。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从人力资源到体制机制,到财力、物力保障,具体、实在,使“补短扶弱”有章可循,关键在落实,一项项到位。这就像打脱贫攻坚战一样,要各级政府部门,上上下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尽其责,攻坚克难。
% C. g& S' M4 D, P9 E, T
; x3 A" o6 n9 {( p9 M% P- P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人口脱贫,最难的832个县也被攻下,脱了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不仅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裕。要把后代培养好,有人才,才不会返贫,才会促进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y% ^8 y W% O
: _! e# p# b! V ^( y& f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那种不认真兴办学校、拖欠教师工资的行为,在于对教育的战略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他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d! C# B/ |0 X# ^# K
8 t3 b. v! u! l* g
但是,教育的优先地位在一些领导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落实。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告诫说:“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他希望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工作”。40多年过去了,现实针对性还那么强,深思对照,可大大提升认识的高度,增添行动自觉。7 ]8 Y: O: c% _; l% u4 l+ L: W/ N
, Z* l- H. }) Y/ f! _/ \# W7 U! K3 F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有人力优势、人才优势,抓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真正是时不我待。《强师计划》应时代急需而制定,提出若干保障措施,使短板补起来、弱者强起来,优者更优、强者更强,锤炼出专家型的教师、教育家型的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师用心用情用力教好学生,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践行为人民造福的初心。* n/ j8 P C* e% h( s5 j( d& ~# Z
% P G- j% u3 E+ w8 ~" q3 s
任务繁重,困难不少,只要上下内外齐发力,理想的美景就会呈现在眼前。信仰抵达的地方,脚步终将到达。( I. Y- u4 ?( I+ A6 B# Q
) j, Q& W. g7 K2 b+ a) [ B作者:于漪(“人民教育家”、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 ]" }: m; }# s" F( s* N0 x; E
8 C/ \. s- C" x0 v2 w+ \编辑:张鹏
; P9 B+ l& h; r! z, q- c6 \. G2 b$ `0 W
综合: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