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比离谱更离谱的故事
! p: l& x: A1 E& w2 t9 }6 ?* Z二战结束后,在原意大利的北非殖民地上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利比亚。刚成立的利比亚远没有现在这么有名,那时的利比亚只是一个封建酋长们统治下的贫穷小国。然而,苍天有好生之德,这个小国发现了石油,而且是储量极大的石油。按理说,接下来的剧情,应该就是挖石油,卖钱,赚大钱,变成土豪,过上幸福生活。可惜,利比亚不按套路出牌。因为此时利比亚的统治者是卡扎菲革命生涯的贵人之一——伊德里斯一世。; H* H) M: y# ]4 e# Q# ~' W) m
/ b2 a; E) [+ A
: p' @+ b- F# S% V
4 j5 S& |( x0 T* j% S, z
* e% k" P" P5 N伊德里斯一世,利比亚王国的第一任国王,作为建国领导人,伊德里斯一世统治下的利比亚并没有太多问题。除了政治腐败,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各地酋长不服中央等等小问题外,他的统治堪称“稳如A股”。此时的卡扎菲正在经历从做题家到军人的转变。: }& v+ Q* D6 \# \- x; }# ^1 ?, \
卡扎菲从小就是个有志青年。1959年时,卡扎菲组织了一个秘密组织“卡扎菲同学会”。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秘密组织要用自己的本名,可能这就是格局吧!1961年,卡扎菲进入班加西大学攻读历史,我们不知道卡扎菲在这几年的大学生涯里到底学到了什么。不过按照他后来种种所作所为,我们有理由怀疑卡扎菲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花钱买的。1963年,卡扎菲放弃学业,弃笔从戎。可能是从历史中得到灵感,意识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也有可能是发现自己毕不了业。反正有为青年卡扎菲进入了国王卫队,并且在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对于这所学院的教学质量,等你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和我一样,表示深深的怀疑。0 `( N2 m6 v/ G3 z7 v) P" d3 w' v
/ w( ~( G s8 i/ C
3 x o2 m) p& |( R. T( U r2 `
! u; R0 A! J; M1 P9 R
! Z7 S& i) C6 u# _" ?之后,卡扎菲前往英国留学,在回国后成立了自由军官组织,并且逐渐拉拢起了600多人。这时的卡扎菲已经在大英学到了不少知识,最关键的就是,“做坏事”不留名。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卡扎菲军官组织”这个名字不够霸气。总而言之,卡扎菲已经完成了自己革命前的力量储备,只待时机到来。
3 Y6 }) Q M& B1 j* m7 O
: o0 f$ i: Z1 I9 ]) q6 [7 Q1 @: \5 F/ F
9 V3 i" Z# M& n. T
9 Y/ S3 O. L. M3 y" d2 N当时的利比亚国内共有四股势力企图发动政变。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伊德里斯一世统治的手段高超。1969年初,自由军官组织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达成了一个重要共识,那就是他们的政变准备已经相当成熟。我其实希望他们当时是在吹牛,如果他们是发自肺腑说的,那我对这个六百人的组织致以我深深地同情。会后,卡扎菲向自由军官组织成员发出第一次警报,要求他们核查对士兵、交通工具、武器和弹药的控制情况。当收到一切准备就绪的信号后,他把发动政变的日期确定为1969年3月21日。
( o; X' w. M1 L3 Q8 F2 }政变这种事情,一般人还真的做不了,但是还好卡扎菲不是一般人。就在政变开始前,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卡扎菲不得不推迟政变日期。这个变化是什么呢?埃及著名女歌唱家乌姆·库尔舒姆定于1969年3月21日晚在班加西举办个人演唱音乐会。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卡扎菲沉着应对,当即决定推迟政变。政变怎么能有给偶像打call重要。于是,卡扎菲决定3月24日发动政变。
% S8 Z( Z) }3 @1 x5 c6 S6 I8 k1 O: {
. v7 _1 \7 \- P+ H0 ^2 X
; @/ v' X5 _) k1 n/ v' l. E; N
) b0 Y0 B; j; m$ L( V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没有一场政变,是不推迟个三四次能成功的,果然,3月24日,伊德里斯一世要去班加西视察,王室和军队加强了警卫工作。政变的难度可能有了一丝丝提高,所以,卡扎菲决定继续推迟。政变嘛,有的是机会!卡扎菲觉得连着两次政变受阻,应该缓一缓。于是,他把政变推迟到了6月5日。
5 ?0 Y. a* L3 a( [
& ^3 y! \ k* c
5 k' l2 m! o4 ~6 T8 E& o+ D1 s" I0 }4 r% e7 b T
- ?1 P& _% _7 k# l
就在政变前夕,果然没有丝毫意外地又出意外了。自由军官组织的一些成员突然被通知调防,卡扎菲怀疑他们的政变计划可能泄密。此外,这一年的6月5日正值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3周年,卡扎菲担心官方可能举办纪念活动,给他们的活动带来不测因素。如果换个人,连续三次遭遇不幸,可能就放弃了。但是卡扎菲不是一般人,他觉得之前政变遇到问题都是因为提前把时间定好了,这次他决定不设定政变时间。无限期推迟政变。6 o1 `0 I+ H8 d' \9 l5 g
1969年7月开始,利比亚国内陷入动乱,老国王退位跑路。同时,我们之前所说的四股政变团伙中有一股打算9月4号动手。我们的主角卡扎菲也收到命令9月11日去英国接受第二次为期6个月的培训。此时,卡扎菲感到有个声音在呼唤他“燕子,没有你我可怎么活”。于是,他与助手在的黎波里东南不远的塔尔胡纳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决定将政变时间确定为1969年9月1日凌晨2时30分。他们还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决定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夺取政权。6 V) t3 i# d% Q" V* Y6 i
政变前,卡扎菲对王室的军力部署进行了分析。对于卡扎菲到底分析了些什么,后世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卡扎菲拿错了地图,有人说卡扎菲数错了人数,总而言之,卡扎菲的分析成功地在政变中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但是,这时的卡扎菲还沉浸在自己比其他人政变快了一步的喜悦之中,完全想不到9月1日他会经历什么。
3 B, V! c3 L' q3 j3 M, u9 N/ B+ j0 K接下来,就是人类政变史的巅峰 ,卡扎菲人生的高光时刻。让我们欣赏这个卡扎菲号称谋划十年的“伟大”政变。
0 i5 F1 v5 H. O3 O9 n+ L, g2 k1 ^# C" k( W/ e/ `% x
3 X7 `) `( R" u! V" e+ r U
. X" x( P8 e6 D8 E
) W" H+ `# Q6 o R% j
1969年8月31日深夜,卡扎菲与他的小伙伴们按照计划,开始行动。卡扎菲先是命令他的重要助手奥马尔·米海什乘傍晚的飞机前往首都的黎波里接管兵营。但是,当米海什到达班加西机场时,发现飞机已满员。毕竟利比亚的飞机不能像印度火车那样趴在飞机外面,不过还好,米海什与飞机场的一个官员相熟,成功搞了一张飞机“挂票”。到了的黎波里的机场,他选择乘坐出租车前往军营,咱也不知道,人多势众的“青年军官组织”为什么就不能派个人去接机。于是,不出意外地又出意外了,米海什下车时居然把武器和子弹丢在了车上。不过还好,这个小插曲只是卡扎菲革命中最小的意外。" S" F( a6 {# o% p
% C3 w$ u6 e' l! ~& q4 ^' V1 i& u$ |; u
7 _1 h! {. w2 b/ N W5 u# i e& @. g6 {
同样是在的黎波里,负责占领的黎波里国家广播电台的组织成员开车绕城一周又一周,死活没有找到电台,好家伙,不知道是利比亚的国家广播电台比路边公厕还小,还是政变队伍遇到了“鬼打墙”,反正这支政变队伍成功在政变中毫无作用,只能原路返回。另外,负责接管的黎波里城外防空部队的贾卢德和霍尼,指挥着600名士兵,这本是政变当中的一股关键力量,但是到行动时才发现600人只有1050发子弹可供使用,一个人不到两发。不过还好,在利比亚的神奇国情下,政变队伍竟然没有遭到抵抗。这不禁让人对利比亚统治者产生深深的同情。
6 a! Y/ z, N. e# B q. I在班加西,卡扎菲本人亲率的政变队伍,情况会不会好一点呢?按照计划,卡扎菲要带领队伍在凌晨1点接管贝卡军营和电台。卡扎菲正要出发时,来了两个宪兵,让他帮忙修摩托车,卡扎菲内心估计是无语的,他心想,我筹划了十年的革命,岂能因为给你修车而“鸽”掉。于是,卡扎菲推辞道,明天再说。* K0 o2 I% \. W' J3 m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两个宪兵,政变的一个同谋者却惊慌失措地跑过来,说他们已经暴露。事实上,就卡扎菲的政变操作,很难让人联想到政变,暴露的可能性并不高。果然,卡扎菲决定,“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勇敢地对付这个局面”。他把子弹和轻机枪塞满吉普车,一马当先地率领军队去占领班加西电台。我就寻思,卡扎菲明明有能塞满吉普车的枪支弹药,为什么只给另一支政变队伍准备了1050发子弹。仔细想来,卡扎菲用十年的时间谋划,不应该出现这种疏忽,那么只有一个解释了,这就是卡扎菲的大局观。# u P1 B2 P+ c# X* K' m/ L( R
- r- q/ o( w' H% [$ C9 k2 D7 j; F9 h( a
8 G! u5 O% b# U3 R F6 {$ \. b: Y) V
0 \: X+ p5 R# { t( Z, ^: J
当卡扎菲气势汹汹的向指定地点出发时,他惊讶地发现,前往班加西电台的队伍竟然只有他一个光杆司令。此时的卡扎菲内心估计在痛骂他的团伙们不辞而别,然而事实上,在前一个岔路口,他的车队朝着贝卡军营方向开去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卡扎菲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独自一人前往班加西电台。卡扎菲进入班加西广播电视大楼后,直接进到值班广播员室。不要问为什么没有人阻拦,谁能想象到会有人孤身一人来电台搞政变。卡扎菲要求广播员播送军乐曲。广播员惊恐不安,于是放了首流行歌曲压压惊。当卡扎菲打算录制自己的革命声明时,广播员的语调显得惊慌失措,于是卡扎菲不得不亲自读第一篇声明。其实广播员惊慌也是情理之中,卡扎菲一人入侵电台的行为怎么看也不是碳基生物能干出来的事,在被疑似精神病绑架的情况下,是个人都会惊慌。/ ]( Y, G! I7 _
# ~$ H5 t: t. p6 q4 y( W& m+ q1 M: r- w6 Z4 Q, D: }
1 Y9 m+ I) e7 B$ g3 F3 n
4 D Q, c# E, F5 a7 U) ]5 L' A于是,在1969年9月1日早晨6点,原本是班加西广播电台早祷的时间。当很多人像往常一样打开收音机,听着里面吟唱的《古兰经》时。突然,广播中断了,接着是一曲军乐打破了死一样的沉寂,然后就是卡扎菲本人录制的革命声明。事实上,卡扎菲在广播讲话里并没有宣布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全程以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利比亚北方网友身份宣布政变。直到一星期之后,大家才知道,这场政变的发动者是卡扎菲。就这样,卡扎菲稀里糊涂的政变成功了。% [: l- ]5 K. [/ H# @
这场卡扎菲自称谋划十年的政变,唯一没有意外的一点就是处处都是意外。不过,如果我们相信卡扎菲所说的话,那么政变十年前,卡扎菲也才只有17岁,你能指望一个17岁的少年有什么雄才大略呢。但是,我是万万没想到卡扎菲在10年的时间里竟然对自己的计划没有丝毫改动,他的600多同盟竟然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或许,卡扎菲才是那个被困在时间里的人吧。
. i, q2 |# ], t5 ?) I, V: M政变之后的卡扎菲继续着他荒诞不羁的人生,不过那都是后话了。关于卡扎菲的政变,我最喜欢美国国务卿戴维·纽森与大使约瑟夫·帕尔默在政变后的预言,卡扎菲将是美国利益的天然捍卫者(感兴趣的可以查阅一下卡扎菲与西方的恩怨情仇)。从这一角度来看,卡扎菲能把美利坚都骗过去,或许这场荒唐政变也是他在全世界面前演的一出戏吧。
0 m8 ~; f! B+ ]; b `
, n+ p; |( B* ^6 Y)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