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m w; P# l# x! }
看点 近日,美本申请早录陆续放榜,在名校申请量大增的背景下,这又是一年“最难”申请季 。与此同时,留学热潮的高涨,让学历贬值越来越严重。后留学时代,还要送孩子出国吗?作为从业10年的资深留学行业人,Gloria在亲历了留学预热、爆发、冷静三个阶段后,根据自己置身其中的所见所闻,谈及一路以来的所感所悟:留学的积极意义,在于“有远见,超越未见”。
3 _) O" c1 F$ b, I9 X- u/ C( }3 k9 M7 _8 E" c$ M: P- W
$ e2 g7 u+ \# p% A# r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谷雨星球(ID: guyujihua2021)$ h3 a; j. m, g& B N
% z: [4 z, r. y7 F) k& Y: u
: d4 e- V1 j$ R( J4 ?: d8 N! Q文丨Summer夏景 编丨Amanda
" ?4 o& a, H1 P% g- Q) v) p8 l# ~
& c% G; K; b/ x5 ^: ?( `: g8 \5 L# J' B) Y( P, v0 e+ a
不久前,中国留学黄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留学教父”俞敏洪上了热搜,全网都在敬他是条“汉子”。) i. G" W. Y. R* `+ {) P# ~
& f. v2 f! g2 v/ d0 _8 g2 {2 v
# \8 P+ X8 c* G P) U8 l
' N ~* R( f1 Q+ S% f6 r" r4 }2 _ \9 K7 ^0 B) ~3 ]
- F* q5 _5 q W% }6 p) b
) K' D7 G5 R9 z; p这条新闻看得我很唏嘘,不夸张地说,新东方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的留学编年史。
- Y. m/ @ d$ R- z" Q; l& o0 r; s. ^4 B' Q g& A7 v9 T
/ V7 G' E9 A0 w9 x" |' }新东方发展之快也是赶上了中国留学极速爆发的几十年,留学走入了中产家庭,出国上大学从实现美国梦变成了一件性价比越来越低的事情———海归的工资增幅甚至赶不上美国大学学费的涨幅,学历贬值严重。9 Y* z/ j1 k1 @) H5 f
) \) D4 B+ B V% D, ], g+ O% t! L! A- ]
9 Q! s9 Z/ x( Z& f
( g3 q5 D8 e' u+ o8 h% Y ^数据来自Unicareer。《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应届生海归起海归在7万元左右一年,远超国内大学生。而2020年报告则显示平均年薪与国内大学生差别不大。
1 [ q( R3 Y! V4 `( f6 c- P O+ b, u$ E" Y
' G. k: N+ [! D* j
很多人常说,教育不能只看眼前,要懂得“静待花开”,得把时间拉远一点。
9 y3 x3 C( f- R+ I9 y( O/ z
+ t6 v' z x2 t' ^! y. ?
( {# H$ F: p6 ^# W8 g7 e8 l为此,我请到陪伴过上千个孩子出国的升学顾问、同时也是位妈妈的Gloria,来跟大家聊聊,她在留学行业这十年,看到“花开了吗?”
# t8 v, d# b2 Q. N1 `$ c: _
* j: ]9 E0 l: q- e6 d" D9 R$ {( d; R# @) a/ e' S! |
* g+ A; d2 [% W i
7 [5 I# |$ ]* x留学行业十年 % u+ h$ W( i. j; t% m
: q* {, `6 G9 s8 Q
9 j: I' x0 T+ _; L+ [我2012年进入留学行业创业,短短十年见证了留学预热期、爆发期和冷静期三个阶段,走完了日本、韩国等国长达几十年的历程。
- y3 S# D- E$ \6 a$ }# J
' |. \' u* h" O& x; K. a* P& _8 |
' C5 w) L3 }0 u8 {! I8 T$ C7 |随着时代不同,父母经济情况的不同,留学生群体在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点,我细细想了下,我接触过的上千个学生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 H4 r& T7 U' O
' i G- k# s7 N+ x: p- g; c+ x1 ~2 K A. ~
第一个阶段是2012年-2014年,学生差不多是93年到95年左右出生的这代人,这个阶段留学仍是非常小众的事情,我称之为“追梦人”阶段。1 ~) f* B j5 j2 _0 [0 z- W6 |
3 E. b; O8 w9 N4 B/ F! ?/ O8 C* X" [
当时来找我们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来自最顶尖的体制内高中,一类是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但成绩也很不错的孩子,他们普遍很有内驱力,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为了追求更不一样的教育,所以顾问的工作也很清晰,就是帮助学生们实现梦想。6 `6 S3 I( ]1 m
9 \1 `. V# q. H4 K J
% r5 O9 b: m" Z+ T+ E( X那个时候竞争没这么激烈,在申请季最后几个月集中突破,搏一把也能考进名校。
K1 h! K- {7 Z5 o# e, }+ }/ T, K( W, r( z2 b' _# ?
# O% T! q6 J$ ?' I; H弊端也很明显,哪怕学生进入了很好的大学,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所以英文也好独立生活也好会遇到不少难关,“如何融入美国”是最多人。
& A d! ^' S; T( w# i" A) y1 G4 d
- ^; R3 S N4 E: a( F* n& z# U) R
% Y3 v2 @& E" N0 u7 A3 W( _ m b- w1 ^* t4 C8 F
+ E o& ~& X t
# {! V$ y9 D3 @! j
7 ]7 u. ^! U4 N% ]0 V- E. c+ ^ e
第二个阶段是2015年-2018年左右,这是个留学走入中产之家,井喷的时代。这个时代学生非常多元,我称之为“百花齐放“阶段。
! P% ^5 @: [4 W0 }* p4 R4 d5 W. A7 K
9 ~& E( `: @9 l0 \$ E- q! v
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高中分流。: Z- Y) @# g+ |8 Z) _' `
/ W- j' u. o5 w! E* l
( C6 M' A5 s& f* f
那几年留学生人数暴涨,”海归变海带“,原本读体制内的家长不得不算一笔账,在国内也能上个985、211,出国不考个前20不如不去。毕竟留在国内费用低,生活更舒适,找工作时也不见得差。
; a- K- \' e6 B
_. M, x+ W) S7 @
$ a, v; ^0 y \7 P$ b2016年的美本录取也释放了一个有趣信号:体制内高中的录取情况不如以往,去年某些学校还能录个7、8个,这一年只能录个一两个,录取大跳水。
$ N1 N% s( {+ X' ~% ~, v6 I+ ^+ H6 H S; _: O5 z
. F3 I) W1 f5 s5 l
这些名额都给了在美国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
* T% Y# R" f0 t9 r2 B5 t. F
$ [ h- c: k; Y1 m& H( J t5 T$ ], }3 J9 g# w4 R T L( t1 e, E
! Q0 @8 }# ~! a& [; x
( {& {( ~! v/ `, }, P8 F {$ P5 u纪录片《世界的孩子》 ) z+ A8 p5 K0 w& y9 o
& E# v; ^$ c C! l
# @8 F( w: Q: A& U! F. }“要出去不如早出去”,不少牛娃选择十四五岁就去美国读高中。我特别佩服这些父母,在孩子那么小的时候做情感割舍需要下很大的决心。但仅从申请大学结果上看,还是很值得的。
' _6 U% Z7 X3 Z1 W9 }
' O3 k% L; s0 W9 N% f/ P' D& V' ^ e4 }; a
这是中国本科留学发展最好的几年,百花齐放,开设国际课程的高中也在以一年超过60所的速度增加,行业欣欣向荣。
% t: f; n) m$ L1 z `5 f
9 t1 A; h0 b; E9 T9 L% u
* R' h- n9 ~6 R从申请上来看,在这个阶段,一个学生材料拿过来,我们基本上能预判出来孩子能进到什么梯队的学校。
/ S+ v9 I* [3 W1 V' q7 V) Y
( x* g0 ^( Y$ v3 x) M3 K& k* x5 r& ]- h) @! Y% r
数据来自新学说2020年
; P) l: f3 a w: c" r4 _6 S6 \《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 y6 l% k3 H; X2 ?+ N* j2018年国际学校新增数量达到巅峰
% W1 j9 x' g2 E第三个阶段就是2018年到疫情后,我称之为”共同富裕“的时代——学生去美国读个书不难,想上名校却越来越难,花费也越来越多。
F9 R' v% a$ p# j, k4 p
1 w3 N' M4 ?" r& p3 R5 Y8 O# l8 ~3 s
2 V* J' }; R3 c, U一方面,源自“内忧”。8 G1 V' P. I& I$ u9 o6 _
: x N: H) U( ]/ r. n7 h( o7 L; ~
3 M6 L0 s" H) Z9 @留学热潮后,留学生暴增,原本物以稀为贵的海归学历贬值严重。那么导致选择出国的家庭更理性,希望以名校来稳住投资回报率。
6 Y0 b K8 z$ V( C f/ S5 D. O5 t8 \7 y( [
! \- `- x/ v# `' q9 e每个孩子背后都站着一支庞大的队伍。家长培养孩子就跟就跟打造偶像一样,规划没有最早只有更早,背后请了顾问机构、早规划机构、背景提升机构、培训机构等等。幼儿园开始规划的比比皆是,上了高中找顾问一顾问还不够,还得找三个。1 z" K6 _; c! a+ N. j. M
" {* ^! P9 e2 F
, f" N7 s1 p7 {8 D2 S6 | z8 E" Y) E
3 O( i, _# Z0 A/ h* Z- O
- \8 }; U/ z- A8 M2 d
0 }0 c3 g) k: @; v) v: Z$ E3 X
数据来自美国门户开放报告 & I2 F! }5 u! M( k
中国留学生的增速 + J! g$ z, g. x- n/ b+ P
从2015/16学年的8.1%降至0.8% + V2 b- u6 Q% M2 k% o
) H; d+ _% j/ h/ l. Z% o K
. Z. r1 j, T# o9 x内卷到头,就是同质化的竞争——你有的,我都得有,出国前砸个几百万太正常了。0 U7 J b8 }6 K w, x% X
# G; C1 a+ W7 P* I/ N; y) ?# n
& m7 M1 Q/ v& Z这几年学生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打个比方,哪个学生谁没2-3篇论文啊?我一直开玩笑说孩子们不是去读大学,而是去抢教授饭碗的,教授手上还有好多论文没发不出去呢。: k C6 X2 T) I: m
" x2 ~5 Y+ N! S; V5 G0 s( T2 I J
; Y$ z$ {( v$ U9 I2 `3 u! j但对于顾问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反倒更难带了,普遍遇到的情况是躺平和拖延。2 X0 F0 M# A5 ~2 s/ S: |
1 l& o. \5 c: }) U
2 Z0 u9 F% Z3 G' L8 P“我妈妈让我出国,我就去呗。老师让我上课,我就去呗。”
8 ~4 b. c* v- @. l" R D+ m% V: l- _2 I5 b+ ]
: D* v' }% i& e% T1 z; v& [; Z$ D: m
他们从小就读包玉刚、德威这类瞄准出国方向的学校,从没想过为什么要出国,很多原本需要自己去思考的决定都已经由父母做好了,缺乏了深层次”我想出国“的内驱力。
* Z+ Y3 v6 [# i% G
9 j; Y% D4 Y5 a# t, G7 u6 z- q/ K- T8 k$ k; N
' Z! G) `. ^2 {7 S& U1 T3 [' h* Y% b5 }
5 o% y0 t/ q1 ?# S, n留学市场规模超过了4200亿元 ! t" w! z X, D2 M- j2 G; l I
赶超爆火的茶饮行业 ' G9 }8 r" J( Z& b' t
, I, H" [* C9 g2 p9 n* t' V
) c' c9 r; B! ?$ n9 p”外患“源自美国在政策和专业上限制中国留学生的举措。2 ?, o8 q+ L( B
- i: X! L- I& ~( B
2 g8 ~% Y# B& G/ d; v) _! V目前,中国学生想去读一些敏感学科的专业几乎不可能了。虽然美国说大力鼓励留学生留美,但鼓励留学生又不一定是鼓励中国留学生,还有印度、东欧的国际生在嗷嗷待哺呢。
2 H8 n; ~6 D, ^( O) U! q5 d5 o9 n$ k2 W8 Y& B
1 d$ x- q7 P' y3 x1 c0 F
7 _4 i" z+ F4 B6 T. _& H$ V, D1 H' w: X. c1 ^
美本申请焦虑的根源
, |( H" [+ @' H& Y- K8 a
1 P0 I! q* T; f' Y& l0 {) q8 S7 L
”内忧外患“下,家长砸下的钱越来越多,结果却越来越不确定,从而越来越焦虑。
6 [; X( \$ ^) R4 \
8 Q S, p0 X) e! |* ` O6 O0 L, H9 v1 f/ B
从根本上来看,焦虑源自信息不对称,源头是不够了解美国大学,常被忽略却最重要的反倒是那些不怎么需要花钱的事。
s$ X2 H, e& [$ R
1 p4 G3 V9 C- L& @- F) U# _' W
7 E) a2 q( B( e9 u8 r1 a* O3 }1.就读高中的名气
7 T2 N! _' b) A# v8 R/ q# x5 E) K7 C' K* I$ g3 i" j
1 X; G- O6 w9 B9 N0 X. Y国内高中几乎决定了孩子能申请学校的上限。
, h9 A+ g, ~% {- U" W9 q {( ?% u6 F* d0 X
( h8 K4 {2 {' z8 w( h2 v5 n5 v
学生提交材料里的学校档案(School Profile)很重要。一般来说,名校招生官更愿意录取与他们信任纽带更紧密的高中的学生。哪怕背景再雄厚的新校,也需要几年的沉淀才能被大学看见,招生需要时间来认识学校,了解学校生源质量、GPA的含金量等。
# g4 j) w* ^7 V9 |! g& n" P( H' s; n: a; o! N7 ], O
# T! k9 R% r! h0 f" d
2 p, h& h9 A0 _3 i$ R
% z( Q+ c- K- m4 ?2 L7 X: D7 _& @' E3 u% C2 B% o6 U
8 \8 x2 H% q! P9 d; Z' P6 `; O5 z9 K我之前有个学生来自一所中等学校,孩子确实优秀,成绩一直第一名,也拿了不少奖,妈妈期望也非常高,但最终只进了个前50的文理学院。6 v+ R# D1 |, W/ R& s& I# A
同等申请材料,要是学校好一个档次,结果肯定会好许多。6 ~6 k* c) y9 v3 B
6 W% K% [9 o4 ]; q P
# i7 k0 v L$ P) [3 G. E* G$ r$ I2.学生的成绩9 q& B: ]: w4 Y2 H( I' o
5 O% V* o! r' u, B/ O; L& [/ w8 G% w) I: ^4 x, w! x( V
美国大学招生官常说我们最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如此,只不过成绩占比非常高。
0 i3 Q+ k P+ k5 G+ L& |+ Z& g; q( b5 K$ I N& _( m: K
# y( c& _9 d, v: Z5 R: N申请藤校时候,成绩占了60%以上,申请30-50名成绩能占到80%+。一问学生的高中和成绩,专业顾问能大差不差地定位学生匹配的大学。
) d3 P" b3 P- `5 }! @& a# t5 g7 W$ G# t7 l/ G6 e' W9 t1 g! X z1 W
" |9 ]; M) u5 F比如排名第30位的纽约大学,每年国内录取200人不到。国内最顶尖的双语学校每年能录了4、5个,在学校排名至少是前50%。如果孩子在中等偏上的学校就读,要想进纽约大学,学校成绩至少也得排前三名。
- U; c e1 b% P9 S H0 r5 }* X0 n$ g5 A3 z' `& I7 n" {; V
/ I) [, D( b& E1 q像一所知名高中的学生申请前40大学的话,GPA不能低于3.6(总分4),托福105分,SAT1450分至少的,成绩到位了就成功了90%。
; W. @( ]* E l7 R8 q4 Z1 i9 |5 z0 P0 D$ l; @0 e% I _
( H. A) k& e/ @% i7 s9 d# l
3.对美国大学的认知
/ m$ }' Z4 L9 J7 U. V: y! R. n0 ]$ |6 T) C* H# L. w- T( f( a
2 c T8 Y0 l5 r" f2 S1 N( @' P1 ?4 ]8 `
很多家长执着于让孩子上名校,是以为美本录取跟高考按分数择优录取一样,前10名考不上就去前20,前20考不上就去前30,考的大学排名越高,孩子就越优秀。. H( @* ^6 q. s8 T5 T
美国大学排名也并不能代表申请的难度,比如排30名的塔弗茨的难度可能比排20位的埃默里还高。
$ {5 J& @% H- M$ e4 {" b# e3 n. _' Z* L+ i ?) d
0 \5 M* @; x( m S7 n7 ~
更何况,美国大学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排名,各种各样的排名层出不穷。
& f& n6 d4 ]. u Y. [* d3 R4 A3 x5 M
) B$ V* v) | `0 N$ j5 \& V9 O
3 R" Y) F9 h7 b1 b. F b) d' d像Payscale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毕业后起薪最高的大学不是哈佛,不是麻省理工,而是一所几乎查无此人的文理理工学院Harvey Muud College。
4 D. D% d) ~2 J0 \0 y3 h9 W7 N
& d; v- p8 {- ^5 Q1 ` L
9 @+ d# c: g! I* `2 v*最新排名中,毕业后起薪最高的学校为 : y: f0 ?( S5 n8 Z' G
Samuel Merritt University
l5 l! U: r3 L6 \. j( J0 I3 v+ h. H! j' A4 d8 j' w
. d: o8 ^; G6 @$ {, @, m" `
美国大学种类繁多,专业也五花八门,交叉学科非常多,包容性极强。
" C9 M9 ~; W$ s& E% e4 S
. i) J1 D5 F, I' w/ f- z8 y, L: l \8 d; t4 I* y( x5 ^3 Q O
去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优势之一,就是无论什么样的风格的孩子,都能找到适配自己的好学校。
" `4 r# L! D: c5 W3 m
& D- w7 e& q, Z5 y8 _9 o6 r4 C5 J2 P0 C' U0 _2 s! y
我有个爱写作的学生读了一个不参加综合排名的Amazon college,这是少数本科阶段就提供出版学专业的大学,读书期间可以出版自己的书。# ?: l, P7 I9 ~5 g
) o- ^; `- \+ L" @- p o# p
) z7 N2 Z4 {0 M% `8 C若孩子有了明确的偏向,那专业的优先级排在大学排名之前。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就尽可能进一个排名高的综合类大学,探索空间更大。
7 |9 v3 j0 [' }) Z+ |% B
( l2 |8 r8 ]/ S- p1 N' g2 a
~. i$ m( L' }: J( P6 x& r U0 `; K; o5 k( g
' ^8 G P R9 E9 O* A A
) ~# h6 m+ |9 w; \1 j5 g
9 O- z! W* Q- y, h: t! \' D3 g: B4 h C( H+ B0 f
7 ~# B1 b W& @+ _
“花”开了吗? 4 I* T) C) {2 k9 d$ p! A6 k/ V- A
- E) v6 B% p6 V; G% e( O/ ?% |9 B6 b" S7 \7 W: v' `% e
教育上常说的一个词叫“静待花开”,我第一届学生也有结婚生孩子的,也算有资格能聊聊“花开了没有?”
9 n5 s& A- x8 |2 v/ U5 x
2 Z: R+ B# W: a! M
& k5 Z; p3 u: Y5 G& j9 ], p就我看到的情况来说,出国给学生们带来大多是积极的影响,大家可以放宽心。, i4 C' ]/ F! y
" b5 {8 V& F6 D% O9 f) k2 U: O
5 x8 @; N0 B* f3 v8 J离开父母的臂膀后,孩子会成熟和长大许多。大一暑假来看我们,我都会感叹他们的变化,尤其是男孩子特别明显。他们在外面会历很多的不容易,但都能撑过来,并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脆弱。
5 Y5 A4 D$ }( Y1 I/ M& \, W+ ?1 k% E他们特别看得开,比父母看得开多了。不能适应的学生都是极少数,实在读不下去回来的,我五六年才碰到那么一个。
. E9 ?! ~0 ^) z5 Q8 i* v* n) `8 s( Y! t+ Q, P
: B/ d, ]4 \ e7 C0 c大多数情况下,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不错的出路,投行、IT、咨询是最多学生从事的行业。而且他们普遍更重视自我认可度,大多也有着对他人的包容心和一个自洽的状态。1 ?4 r" H$ Q1 {& J# m
4 o% U+ B' Q: h# x' Y7 A2 e d& P F5 i
这个博主就毕业自伯克利 1 m9 r1 m/ G7 ]; T, z4 |1 _, p+ e: y
经历了纠结还是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J v; r* ^4 u# x0 V
: e1 i4 @, F/ k+ o
5 ]: q7 A( |5 a& }4 C
这些年让我很可惜的一件事,就是不少人担心社会认知度不够,而不愿意去读文理学院。
: k: i ^& C. W( O9 Z# Q. Z7 _3 ~7 H' H2 b U% W5 M% K
! t6 U5 w. V) M9 a2 i其实,高中处于中间段的孩子们到了文理学院后变化非常大。在博雅教育下,心态更加平和,非常关注自我的成长。大学毕业后,她们大多会去藤校读研究生,毕业后也都发展得很好。
& N) b& N% d/ s$ r/ K- ^+ V8 g9 l8 I- Q* z, p( K2 l% y
0 [$ ]' Q# c0 z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比部分急吼吼一进大学就想着找工作、找实习的藤校学生更享受了教育的过程,更加发现了自我,反倒路走得更稳当。
7 p. r* M% b% G; P/ a$ E' k
; ? U Q. `" E9 A4 v
- ^0 M9 ~! G& ^# K% \1 L0 ?+ b; e! [5 l- ]0 a
* T. u7 D9 E: t! I
7 m/ D9 L/ G1 n o# ]6 b v0 G( L$ L$ |( H; A' L- Q
" O+ @- X/ b6 D
整体而言,站在十年后来看,留学生只是这些学生身上无数个身份标签之一,对个体的影响差别很大,几乎很难对命运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D/ U7 ?( ^% F7 u* x0 e2 {
[& `! A' T2 k e7 u/ [& J; F2 K+ [( w
非要说我有什么建议,那对于非常在意性价比,想要实现美国梦,需要踮起脚尖才能送孩子出国的家庭,我劝就再考虑下是否要去美国上本科,回报肯定是没有想象得那么高。
, R( D2 ?1 D$ { Q, q8 C. L0 H$ _& c' j. ?. D' F) d
; s9 Z$ |: k9 }$ b7 k' V T我提醒一句,一般来说,出国整体花销至少是学费的2倍以上。
# K% b2 L! P, e, D$ ^7 G/ V* ]* Y: f! k0 |
7 j$ b& X8 ?" x7 ]& n; K1 ?
而对坚定要出国的家庭,我送给大家一句留美多年历史学家许倬云的话,用以共勉:“要人心之自由,胸襟开放,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做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 ~8 U8 X0 M1 t/ f" K
走出去,看见不一样的世界,“有远见,超越未见”,更有了可能。# s' x( B2 i4 K0 d
. J0 E0 c8 H" k* m+ S4 X
! V& n- j9 P0 T' c+ U
2 ^& E% u, \; ?5 t+ j; }2 u9 w: i0 ?4 Y! g3 U( R8 c3 R* \
% U" w, _+ e: r o" b5 X
4 X4 r. w/ N1 a$ A& ]本文系授权发布,转载自公众号:谷雨星球(ID:guyujihua2021),关注我们,看「100个中产妈妈的故事」,用真实对抗焦虑,解决中产育儿难题。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S1 A# F- G; U) Q) d1 j6 b
5 L7 _7 J6 i) Q) d2 d
" \4 g: q% q, x/ T- v1 \% V" W关注外滩教育
1 G X3 O# M' h3 `- z( z4 o; k; J8 O发现优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