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型商场中间都要开大洞?

[复制链接]
查看5976 | 回复0 | 2021-10-20 20: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位前辈答得很有深度。
: A9 J, T8 k5 E我就从现代中庭的发展再多讲几句吧。
1 \7 v8 X' h8 A% x9 q4 w; k% g首先拉出理论基础
" O  n( q* O1 p) h7 B1.空间的连续性(理论基础)
  F# j, {' \2 O6 {0 z- Q$ S. g( h1977年国际建协(CIAM)提出的《马丘比丘宪章》()中指出:空间连续性是弗兰克,劳埃德 赖特的重大贡献,相当于动态立体派的时空概念。
7 I3 L; \: C& t/ p1 p赖特的代表风格草原式住宅就贯彻了空间空间连续性这一基本原则,独创十字形平面(横向舒展);不作固定分割的连续性室内空间。参考罗比别墅
9 C/ s! Y+ n$ e) M' d罗比住宅; P1 [' \5 |+ i5 K" y
: }. M0 N& I! r; D1 E# ?
为什么大型商场中间都要开大洞?-1.jpg   P; z0 W$ I. f/ y& n6 h% f7 e# ]- U

0 j+ ^  k9 X1 G 为什么大型商场中间都要开大洞?-2.jpg
! R5 ?. A9 r1 B8 \/ b8 Q/ g" l2 Y' w+ q3 d
后来赖特把水平空间的流动性应用到垂直上,创造了垂直流动空间,这种理念最早体现在赖特的罗伯特别墅。起居室的一部分空间被二层挑台覆盖,起居室成为一个跨层空间,它与二层的挑台空间相互连续。
" O& e7 w: U% @" I) v9 s后来赖特把他的垂直空间的流动性应用于他的公共建筑,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代表作。这种流动空间观念便成为现代公建中庭设计的基本思想。
0 h8 M7 a( g- L0 w6 W罗伯特住宅& m, L6 ~" l  f

/ S$ W7 R2 g6 t* |3 j1 ? 为什么大型商场中间都要开大洞?-3.jpg
$ S2 n  N: R- S2 {6 E3 f  q9 o' d# ~3 U7 c# C
古根海姆博物馆
3 G' q2 [; C% g: |, Y0 A& E' J5 Y* T, q9 _& ]
为什么大型商场中间都要开大洞?-4.jpg 5 x8 j- o0 \! u9 {( c
+ u. l5 w; H' ^" X6 w/ m
为什么大型商场中间都要开大洞?-5.jpg
3 A% s6 e4 B# Z" U+ k+ \9 |1 L6 T4 k+ S3 h
2.共享空间理论(封闭中庭)
( I% I5 r* C: v- x+ A; D" |波特曼(首批来华发展的建筑师之一)第一次走进古根海姆博物馆,乘电梯到顶层,廊道走下,边欣赏画展边观察四周人群,向下望见整个大空间产生异常兴奋的情绪,受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启发他构思了共享空间的思想:假如在一个空间中你从一个区域外看的时候能觉察到其它人的活动,它将给你一种精神上的自由的感觉
  q! r3 O# @, M& U' S8 p8 l共享空间理论的核心内容:
4 F! D; z7 e* t; ]$ e! q2 q/ r1.大空间+ U4 q5 f# q. ?; O. p2 f4 L
2.多功能空间,包容个各种活动强调人看人这一活动
1 P9 T) u2 w' \+ g: K: A1 j6 i+ e. ~
% T) \$ a& W3 y* m/ R4 h3 A 为什么大型商场中间都要开大洞?-6.jpg ) S9 m) z: X/ G" [8 \9 @
3.共享空间吸取赖特空间连续性的理论,强调空间的连续和开敞性,各层水平空间通过开敞的廊道,挑台以向大空间渗透。视线上整个建筑体都是通透的,为人看人这一行为创造良好的环境。正是这样的环境可以造成人的愉悦感。
9 w4 K. y+ V+ t+ `- w- w/ ~8 \# d) A- o! q1 @
为什么大型商场中间都要开大洞?-7.jpg
" E# |' ]4 \* ~3 \6 F波特曼  1957年的作品AmericasMart  
% l9 p- z: _9 Z( z/ D% R2 b4 t4 @4 N, Y
3.共生哲学(开敞中庭)
6 W# [$ ^# Z/ x1 ^& P/ a黑川纪章的共生哲学的内容是:共生哲学的基本内容是:异质文化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内部和外部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宗教与科学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他的共生哲学涵盖了很多方面,其中在建筑方面的共生哲学则往往通过过渡空间来实现,如日本的橼侧(屋檐下的走廊)。8 v  I' W5 P0 N
如果把空间比作色彩,那么作为室内外结合区域的“缘侧”,就可以说是一种灰空间。黑川纪章在谈到缘侧空间时指出:“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乎于内与外的第三域,才是‘缘侧’的主要作用。因有顶盖可以算是内部空间,但有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因此,‘缘侧’是典型的‘灰空间’,其特点是即不割裂内外,有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与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对于中庭形势他解释道:“灰空间,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开敞的,再次自然可被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黑川纪章的城市设计共生哲学是建筑沿街面向城市开敞,面向中庭的立面向中庭开敞,透明处理,中庭布置景观,休憩场所,从街道到中庭再到室内,空间的相互流通。中庭弱化了现代城市建筑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疏远感,这种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开敞「中庭」也是现代中庭的重要流派。
7 e* K2 J$ R# k5 c5 ?国立民族博物馆 黑川纪章1974
: ?+ k" e8 }2 a) R* Y* {7 j0 z) T. ^5 Z! ?1 m3 |0 T8 f
为什么大型商场中间都要开大洞?-8.jpg
fpyny34 | 2021-10-21 01: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前辈答得很有深度。
, k/ i8 [- }5 B) C3 Q我就从现代中庭的发展再多讲几句吧。
5 |( Q6 Z$ A( z首先拉出理论基础& r0 i6 Y3 b7 N. |3 H3 [: ]: K  }
1.空间的连续性(理论基础)' \/ W) ^' o4 z$ o' d0 Z
1977年国际建协(CIAM)提出的《马丘比丘宪章》()中指出:空间连续性是弗兰克,劳埃德 赖特的重大贡献,相当于动态立体派的时空概念。
9 F# D, I5 J, d2 N# d赖特的代表风格草原式住宅就贯彻了空间空间连续性这一基本原则,独创十字形平面(横向舒展);不作固定分割的连续性室内空间。参考罗比别墅! D6 Y) v$ s: A- w
罗比住宅+ r" ~: X, k0 j2 D) r8 J$ a2 i1 J

6 l# |9 Z- `0 n( Z( Y$ b3 a" T$ Y4 I3 a
, H0 ~( e) c" w2 N' b, k
* y0 W2 I/ S! ?  G2 u; j
6 d4 X0 B9 D6 w" j
后来赖特把水平空间的流动性应用到垂直上,创造了垂直流动空间,这种理念最早体现在赖特的罗伯特别墅。起居室的一部分空间被二层挑台覆盖,起居室成为一个跨层空间,它与二层的挑台空间相互连续。0 u% a5 A& c" q8 `9 w
后来赖特把他的垂直空间的流动性应用于他的公共建筑,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代表作。这种流动空间观念便成为现代公建中庭设计的基本思想。
$ g4 |7 q# ~9 L3 p$ s罗伯特住宅* I6 X5 {+ C4 x
0 l+ Z$ \! s/ d+ {+ m, i

; E4 A' `6 g% O8 ~/ ^( K+ Z: p! I! x' N: g2 `; r
古根海姆博物馆
! G% ^7 |& _2 G/ `8 D6 U
! n7 q# w9 F+ ^/ B7 j4 p% G$ q) q: ]; o5 ^0 ?0 F5 n& R
  Y. G) X% E* Z
. `3 Z# A% A/ Q6 e4 E) y

! N+ I9 ~. B, g" F2.共享空间理论(封闭中庭)
% K( h4 V2 H0 c% \0 {! Q波特曼(首批来华发展的建筑师之一)第一次走进古根海姆博物馆,乘电梯到顶层,廊道走下,边欣赏画展边观察四周人群,向下望见整个大空间产生异常兴奋的情绪,受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启发他构思了共享空间的思想:假如在一个空间中你从一个区域外看的时候能觉察到其它人的活动,它将给你一种精神上的自由的感觉
" Z1 L( w) r/ `6 v5 L共享空间理论的核心内容:5 [; j. m! m- ^! U' X
1.大空间
8 N2 R& v; m. \. F& X& M3 j7 `' M2.多功能空间,包容个各种活动强调人看人这一活动
3 F( p, I2 V2 i& W" O( p
6 H, X8 `4 O: F/ ]' N
: X8 i1 P( S4 f* s: W% C7 E3.共享空间吸取赖特空间连续性的理论,强调空间的连续和开敞性,各层水平空间通过开敞的廊道,挑台以向大空间渗透。视线上整个建筑体都是通透的,为人看人这一行为创造良好的环境。正是这样的环境可以造成人的愉悦感。
3 X8 X: z: Y8 `1 V0 ^
0 g. \2 \: b3 ^6 b6 }+ l7 Y, U& D& d- f$ m: K9 V4 L
波特曼  1957年的作品AmericasMart  * b5 b/ \' L6 M5 z- s' }

0 l% |' J, m$ e" M2 w3.共生哲学(开敞中庭)! b1 _  r) r- m) |. q2 `( _6 u
黑川纪章的共生哲学的内容是:共生哲学的基本内容是:异质文化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内部和外部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宗教与科学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他的共生哲学涵盖了很多方面,其中在建筑方面的共生哲学则往往通过过渡空间来实现,如日本的橼侧(屋檐下的走廊)。3 L, Y! U. }& {' L' h9 s7 H9 i8 U
如果把空间比作色彩,那么作为室内外结合区域的“缘侧”,就可以说是一种灰空间。黑川纪章在谈到缘侧空间时指出:“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乎于内与外的第三域,才是‘缘侧’的主要作用。因有顶盖可以算是内部空间,但有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因此,‘缘侧’是典型的‘灰空间’,其特点是即不割裂内外,有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与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对于中庭形势他解释道:“灰空间,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开敞的,再次自然可被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黑川纪章的城市设计共生哲学是建筑沿街面向城市开敞,面向中庭的立面向中庭开敞,透明处理,中庭布置景观,休憩场所,从街道到中庭再到室内,空间的相互流通。中庭弱化了现代城市建筑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疏远感,这种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开敞「中庭」也是现代中庭的重要流派。
: O* t# ?9 y. _; \2 y国立民族博物馆 黑川纪章19742 E  u+ ~' y+ {/ H

9 l& S2 g: T7 Q! l% A8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