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AI 方向 PhD 申请竞争过于激烈的现象?

[复制链接]
给我爱爱n | 2021-10-19 23: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匿一个。熟人应该知道我是谁了,请不要在评论里透露我的个人信息,看到直接删了抱歉。8 M+ N1 _- X9 D7 Q! t2 g
不友善的评论直接拉黑再见,写这个答案只是想分享下这些program挺难进的,(对国内的申请者)信息不对称也导致更加难进,想留个proxy给有需要的人咨询一下。
8 |* J/ r% _. ~) R* f% M2 v" k# z& C4 m8 ^( z3 j& |6 f
长话短说更新分割线:感觉master比residency program要好不少。( Z+ f; ^- N7 Q$ W) ?

# i  r8 x. t) W7 J( N! W=================2 {: _7 ?- q$ i* b7 j; [( p
) E; _( e2 A& U% a/ Y/ K7 [
借这个题目分享一下pre-doc的经验,不知道能不能给后人提供一些参考。
6 K  D: K. Z* D0 O& |8 M各大公司的residency program,我都拿到offer了。率先把openai拒了主要因为不match。
8 r- J1 U; e2 h! e! j0 i# s6 z说实话,我觉得没有冲刺四大的background的话,基本上进不了这堆residency program的。而且都是strong accept的paper和borderline的paper不是一样的。
0 E4 @2 M- Z0 v- N2 g面试都挺不technical的,我最喜欢聊research了所以每次都跟面试官聊得还算开心。. v8 [; ~- A/ j* K

  H" b& |% _* Y  _9 g. VFAIR只看paper数,今年好像一千多申请人,大概只发了不到100的面试和30-40个offer?(HR说的)而且感觉大部分入选的都和 FAIR 里面的人原来就认识/老板推荐。难度不小,和申请PhD套路几乎一致。也许也是第一年的原因。
' m% I  t, F! o0 p# q& ]1 s+ N7 CGoogle AI看起来招很多但是其实只有不多于1/3是给只有本科学位的,而这1/3里又有一小部分是给跨专业的人才。Google AI转正率非常高,不过undergrad进去的大部分还是去读phd了。面试的时候,其它applicant的background都非常惊艳,要么学历/履历亮瞎眼,要么citation好几百。大家自行参考hardmaru那种水平的candidate吧。小本我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跟大哥哥大姐姐们聊天接不上话。(就我一个non-native speaker!接不上,微笑脸)
; S/ U$ C. _& c$ u
: S# q8 @# i( Z1 y9 K8 V+ k$ V补充一:这些pre-doc的地方都不怎么看推荐信,起码我认识拿FAIR offer包括我在内都还没交推荐信……; k! ~/ v) |1 x. h( P% e5 C5 M( s
补充二:基本已经确定去FAIR了。。match到了工业界里最喜欢的researcher之一,兴奋!
7 J4 {5 p8 J+ F+ t& J! ^0 z5 Q以防有人吐槽,先回答点可能被问的问题。
4 I( e( _: k+ z; Y6 A1 E  \为什么gap?个人原因居多,基本上不是大部分不认识我的人所想的“申不到好学校”。因为想不清楚grad school能给我什么,想再一年想想。也会觉得,有工业界的经验,回头在学校里啃硬骨头的勇气会更多些。(google的program截止非常早,所以我onsite见到的人都不是因为申请不理想才申的program)
$ z7 K2 V5 k$ F1 J$ M为什么还想读phd?竞争再激烈也想读phd啊。我喜欢做research。目前我的眼界有点看不到在residency里工作和在学校里有多大区别,要资源有资源,要优秀的mentor有优秀的mentor。反倒是我觉得追着funding跑的学校还有繁忙的TA工作也许对research是负面的。这些疑问,相信工作一年就有更好的感触。
* g- F, Q1 S+ z- M" L* f! h9 `2 z& x) }# J% {" b
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下:感谢我的父母,给予我自由。我能自豪地说出无论AI凉不凉我都不介意,会继续踏实做research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拥有了足够多的资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