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不会说话的人,后来都吃亏了

[复制链接]
查看2715 | 回复0 | 2021-9-25 05: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职场上,会说话是一项很重要的本领。缺乏沟通技巧,会让我们的职场成长受到很大的阻碍。
+ r4 C. U4 b  C% X1 x
& y3 b( S1 t9 n$ B$ T2 ^2 V+ g" q$ t3 O
今天分享3个职场沟通的反面案例,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K) m2 {- c9 r& E7 M3 z- ~5 a" B
$ q1 ?% x6 g8 J: B  d- n
( _# t! t1 x  d8 |% i; k
下面进入正文。: ?, a) R9 m4 \  g
+ {- Z4 m+ c; Z4 r
& u$ F  B& G. X- }2 g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经常会接到不同的销售电话,五花八门,卖什么的都有。
3 p) U) J: i& J2 T
3 @3 w( ^: p) k+ Z- v+ f: b5 E# ?% |+ Y; j5 Y# Q- a% e/ L
电话接的多了,我就发现一个现象:
; L1 f- N4 R6 T4 ]4 J. m# R* n7 t7 f' ]! }! Q! `
$ E' ]: W) c8 M- y7 i! r8 i
大多数电话销售,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本能的抗拒感。能让人愿意耐心听完一分钟的,10个电话里面有1个就不错了。& F, A  v/ i; @  }7 S' v
6 n5 X' b$ _, g/ r" v1 E8 u

0 |. D: T' M$ y0 @4 K7 X0 u举个例子。
- m- ]! K8 J' l- V
  I% H0 M& a( n4 j) p8 P5 g8 y; i4 w4 ?2 r, {5 }6 ?* N4 R# ^1 P
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某个银行的客服销售,向我推荐他们新出的信用卡会员福利。
3 n' i3 P' ]2 P0 S0 {9 |- v2 e1 ~9 U! Z, `7 K

8 t1 O# c: A9 m- n6 d, N& P/ a他在电话里是这么说的:6 c5 {/ S* a2 N9 Z9 ^( Y! a9 n

' l5 H# L" H- G4 T# I, V& L' c+ T! P$ q
“尊敬的张先生您好,我是XX信用卡客服中心工号XXX的小陈,注意到您是我们的白金卡用户,最近专门为您这样的客户推出了一款高端定制服务。”& X3 F: {: D$ q( E

# u2 u/ w0 e' X3 _: n# L8 `& l: j& X( Y: u! V
接下来,他花了足足3分钟向我介绍这款服务有多么厉害,和多少个大品牌都有资源合作,能够覆盖全国多少家酒店和机场,能免费去听多少次音乐剧和演唱会,一年下来能够为我节省多少钱....... y9 ]; R( P- B: T! a

+ E0 M( p) V/ s7 ?8 ~' O4 V! ^; e( ]. ~# X+ T2 }6 C
我耐着性子听了一会,最后礼貌地回道,对不起我不需要,就挂断了电话。
, ]! \+ n, Q& f) t, \" i: V" u- @, ?4 v6 F. H
4 @4 S' |7 _& f& s2 J
为什么?) Q9 G& r$ N3 p& B6 U

- M/ z: x5 _0 d' p; B5 P& T: k* Y+ P
因为这种沟通方式,给我的感觉不大好。这位电话销售的说话逻辑,都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
. z- v' m" q5 q5 J
$ S# z4 [6 c" x
, ~0 j1 F) `) l“我是谁,我有什么,我多么厉害,不选我你绝对吃亏。”
/ a( t4 T# U% ], q+ X) Y( ]: o. `" Z

4 ~. {+ u! v7 a5 t" m' y中间有一次我还打断过他,问你们的这个服务需要我额外付费吗?
3 E# p! C; D+ k% J4 |( [" c  d1 h/ x9 \0 I2 P/ W% `
2 X: s& N& e5 d: d! a
可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自顾自地接着说,请您先等我介绍完,我们还和全国20个重点城市的机场有合作,提供VIP贵宾室按摩服务,还有免税店折扣......
+ C8 B" q, |+ L1 U6 ^% @5 C/ Z/ \, ~" o
- {  a5 O0 k8 t8 @/ P
于是我又一次打断他说,你先告诉我我要做什么。因为根据我的经验,你们提供这么多服务不可能是免费的,不如你先告诉我要付出什么代价,我再好好考虑一下。
3 a% E9 g6 e4 Q  M
9 M$ h- }/ U$ M6 q, B# I7 B& u8 ~
4 z& n# U) S9 A! u' C对方这才停下滔滔不绝的介绍,跟我解释起来。
0 m9 z4 g8 b  @0 `7 k" U$ |8 _% s+ z  r8 ~$ s- ~. f
& e: S5 U* @# C6 d
而这段解释我听下来非常生硬,和前面他熟练的业务介绍台词相比,显得非常不专业。
/ A# G) N. ], D: F' w# h5 k* L. `8 k9 f5 c  a+ T3 u" o# X6 e
$ P& h  R5 d8 l( R$ c9 T& g
听得出来要不是我临时插这么一嘴,他根本没准备好要认真讲这个。
" ]8 j4 W. p% S( Q# u% I4 W# l$ s2 U& }/ M

0 Y9 e% x% q4 c' ]% y5 t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些服务升级,是需要我把每个月的刷卡消费额再提高10000块才行。如果连续三个月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要额外支付一小笔“服务升级费”。
* P7 _3 b0 Y7 H7 F) W/ \% m8 q' z
" T9 {8 B& c4 {! v0 S$ W  y0 g+ i$ P1 b
我就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全都是套路。5 ]) p+ V; a7 s! P% a' H  Y; ^# v. p

% ?2 ~# ~4 o; T& O1 ^' G0 q5 \$ @. q
0 M! p: a$ b/ {5 I; e% V% F但从这段对话里,其实是可以看出来一些问题的。
. e  n$ ?4 @0 W! ~) B4 w' Z5 h: P! b9 |7 R" v

# `7 O- ~7 h0 z6 K3 V$ x2 |' Y; r& t它反映了职场沟通的第一个大忌:沟通逻辑错位。
4 U# T/ k, J: Z! K4 S% w3 d4 {4 S
9 v  i3 X! R$ z9 e
% \5 N( F/ H4 q2 \2 M  R所谓沟通逻辑错位,就是说者和听者对于信息的接受方式并不相通。7 W5 k5 B- R! d3 D1 p4 l& p+ g+ z
# a6 M2 |7 ^! e1 K6 R# a5 q

9 y8 m' B4 J/ o+ \& i% @! D我们不能把自己的逻辑,强加到别人的脑子里,迫使对方按照我们的思路来接受信息。* [2 C& `, ?2 o, t5 O7 Y

- l, x, V; ~, p* Z; ~6 o5 L6 [
) `$ ~4 v6 U3 k* T( c% |9 ^8 |反而应该顺着对方的需求,把已知的信息打散了揉碎了,再想办法匹配到对方的逻辑框架中去。
/ n; o& t  f! e# g2 p* Z% Q
6 Q3 v$ Y5 b& ]- o& ?/ \+ @5 [% @/ j4 h- V! a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这位电话销售明显是背熟台词再来跟我沟通的。他的逻辑是:
0 \- K. V0 M! j/ O+ b9 T/ s  r4 [+ w9 c( b1 R, Q* y# k

/ N% n) J7 `5 N5 f, O5 [& F我服务多,我牛逼。9 p( T4 p3 Z! M$ O7 @
. {+ v8 n6 ~( r# S& x9 x

1 M% T7 ~+ j) t4 W: R但作为顾客,我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听你解释这些服务亮点,我最关心的东西不是你有多么牛逼,而是划不划得来。所以我的逻辑是:
* V: \3 L5 s) A+ E9 k+ \! W7 }+ P0 a0 z5 S( j0 b! p
, |6 i; U7 f/ w0 q* e) \  i3 l
你这个服务要花多少钱,我是否真的需要。
& b+ c8 e' @- I) l' ]
! X. u8 \1 Y0 K! U  [; w' S0 c
/ [0 G6 G: H& b8 t+ k( ~这时就产生了错位。但如果他按照我这个逻辑来重新介绍这些服务,没准我就听进去了。
' _+ a1 U) |2 D; z, d# L; Y
1 E4 ?# M7 O" P9 n! ~; E- |6 R
0 J- C, m* B$ Y1 ^说白了,这是一种对信息的重新组织能力。) @' s/ B. j7 T* e/ i$ h$ ^

* }. K& j% ~2 U6 K$ ?' o
) U" }# {4 `, c; s) M4 b$ J职场上这种现象其实有很多。" f7 q; K. \: r5 N
( x2 m# |: ^& w9 D

7 V- I, D; `! |( x$ Q/ @比如产品经理和程序员的沟通逻辑是不一样的。产品经理在意的是用户体验和数据增长,程序员更在意代码的逻辑连贯和运行效率。' K, D. ]# X, T( q2 W/ c. Q! G) i

1 O. @3 _* w/ q, I/ l3 Z: A8 N1 [+ m6 [& {+ Z5 r
那么在沟通产品需求的时候,产品经理就要从程序员的思维出发去和对方讲。
' T3 J6 `+ G6 X3 t' o4 v" ], x- r) z6 B
1 h9 [- ~; B/ R9 G7 E$ ]
再比如项目对接人和设计师的沟通逻辑也不一样。
  C: a1 z$ l2 p" t$ ]" `% ?" z* X* V: N+ y/ B' I
4 d! {: }# p( T4 {/ Q
项目对接人看重的是客户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能不能按时付款。设计师看重的是作品的整体质量与美感,以及这个作品出街后会不会影响他在行业里的口碑。$ ~( @) q3 w% Y; b2 x

& ^2 O' c/ H0 p3 y% n% \/ n& [3 Q8 D. [2 N- n+ f/ N
因此一个修改意见,需要中和双方各自的考量,再去沟通。
7 Z# |  b# J7 X5 T/ Y! o
- h( S( w9 x* @# \  U
/ Z7 T& x, s+ H1 c, S, c总之,努力匹配听众对信息接受的逻辑框架,你才更容易说服别人,职场沟通也会更高效。  o* R  Y# t: d! U1 q9 {8 m
, U$ z2 T, R: U! i

- f! z' h% u; F3 L" v- P7 f( ]% m/ B) P+ `( F
职场上不会说话的人,后来都吃亏了-1.jpg
- ^! ?2 V1 D+ n; w  X: e7 B

" `' y* z- ~6 R: [& e1 a& l  ?
3 A) u3 g8 y' ]% l( B4 I. E3 M4 o第二个案例,来自一次商务会议。
' r& ~7 Y# N3 Q3 t. ]  Y( ~6 z! n! _) J$ @

+ G) \) X# t+ D# f5 \对方是一位做IP资源的合作伙伴,暂且称他为X。0 o+ M( x/ Q7 `5 s# ^, J
6 H) ?9 V  [/ V
  ^, `) ?7 x1 a) ]$ D7 z
因为X和我们大老板有一些私交,所以特意来公司给我们介绍一下手上的综艺节目资源,看看未来有什么合作机会。% D5 A: E' y! _! ~' O; Y
; I+ q# A, ^$ K& c" v

- j7 @" J8 Q$ {0 A6 ~9 W: d3 v这次他介绍了一个格斗比赛的IP.# D! |  l/ f% |

1 {9 P+ K. _9 L7 v2 p5 {5 P
: {& `3 N  U3 u对于格斗这个东西,我和同事们都不了解。作为我们这方在场唯一的男人,我也只是听过几个重量级比赛的名字而已。5 K6 o* ]7 H1 ?

* o4 p# @3 B3 i; f: b+ e2 A+ Z! D% i" d* ?+ y! z/ {  y' I6 J6 l% S0 V
但X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m8 m4 y6 ^) _
8 r' r' A- |% ~8 |6 _7 J' r/ ]

* x/ I0 A$ Y  x( N0 g4 L) [他自己本身是一位格斗迷,平时也喜欢打拳,可以说是把兴趣和工作完美结合在一起。
% a* J/ d; m2 y0 P& ]/ [
9 A# M% k0 @7 E8 y5 x8 D7 {; x3 n# n# @5 R1 a
这很好,但我们这边并不是这样。所以当X对那些著名的格斗家们如数家珍的时候,我和同事们都是一脸懵逼。
8 T6 T( o: t, U' L( I% U4 r" O4 S  g2 }/ a
! W* w9 X1 p5 ^5 i* Y* P$ `( C
更不要说格斗比赛本身的规则我们并不清楚,听完他的介绍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提问题,于是只能问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比如:5 w; w5 [6 U) p: l, U, i
$ j+ \. I+ Q3 O# N9 v+ O

$ `$ ]$ P3 J+ Z* u4 O0 ~: j8 I这个比赛怎么算输赢?
/ L- n8 v) {' P; m2 D8 P7 _* d9 U
' A3 s0 [* h1 a# @5 D, C6 y* A/ ~% D3 {+ t- D" x
一场比赛要打多久?
7 C! Q# |9 p4 j/ g
, N: f: T+ y# E! c# ]7 B( B
" S6 J4 G. R5 p. O3 q6 X( U7 U这些格斗家能提供哪些商业合作的空间?! H1 y" U. F! B1 B+ e) j
# @: E, a1 O  i: t/ _
0 _: q5 m. q! U
国家相关部门对这种比赛有没有什么限制管控?3 _+ h( p) V. l* g

) ~& k* z& [* q" Z& K7 @
1 m+ L0 g2 ?5 L" {) ~) V0 G/ j听完我的问题,X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格斗小白,刚才他那一番激情洋溢的解说我们并没有听进去。
0 c! ~" m5 E# T  o/ y& |
! e% D; @; F% \7 x- X$ J5 R4 o/ n9 T( y8 P  F: C& X- F- H
这其实反映了职场沟通的第二个大忌:理解程度错位。% R. E! z% S) y/ n& O! z

' H9 i& p5 f5 B2 ?3 y
7 K6 s, R5 d; b; P  z5 i. X双方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程度不同,彼此不在一个水平面,就会造成沟通障碍。/ S, W; B; y1 n& i/ b

+ c+ s/ P# I& I! _: O- t" P$ O: \8 R( b
当一个专家,向一个萌新解释一件事情,如果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对方一定是听不懂的。
2 V# U, S! }3 p6 g' C( \3 S  t; l* _! H
! ]2 L! G5 C2 }" z8 S
那怎么办?& l% u& l* [4 l# ~7 O
7 S( a. k/ |( Y
/ E- K4 ~8 B4 n" x( x/ t
做降维。
. q: y$ Z) A. M' t% d' Z! l9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来拆解和包装这件高深难懂的事情,让它变成傻子都听得懂的东西。8 \& k. S4 V. P
从高维慢慢降到低维。不要摆道理,而是讲故事。- T3 r0 M$ Z0 ~# A
! w+ |/ A) A& z$ S+ z0 V, f
- ~; l- N9 z* x" X. h, W' `% M; s
比如曾经有一位记者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 B5 c" [/ k/ ~( `0 O0 @
$ A" i  d7 n2 A  u5 C
3 w1 c' H1 B1 Z3 k! E4 P
爱因斯坦并没有拿出复杂的物理公式,只说了简单的三句话:& T$ T. g( E' k3 D8 H

& }- @- N5 Y# V4 K5 k+ H, V3 a- W' O  [
“现在你对着一个火炉坐1分钟,你会觉得时间像坐了1个小时一样漫长;但你如果对着一个美女坐1个小时,你会觉得时间像坐了2分钟一样短暂。这就是相对论。”' P5 h, h& q: S  Z/ F

3 g/ A" E3 d5 {! D# ^5 s. A3 H8 y4 @. S
这个就是打比方,深入浅出。+ @& u  ^" {7 U% {: b( Y

# g2 p! c: N/ M9 N2 }! W2 s. g) ]) p5 X2 T
反过来也一样成立。$ R) f: f2 J5 V! Q% i2 R( U

* n& m0 V; `" a: d% ?( d, u
" z/ e2 Z$ r/ v当一位职场新人向一位专业老手介绍自己的工作,就没必要举出各种高大上的词汇,反而接地气的说法更容易获得认同。; Q' y' ^- K  ~7 ]* X# V

! T! D/ U, I2 x! G% k. I7 f3 t1 }: Q; |- m% b0 C, o/ N' `
这个叫升维。
9 x+ o* j: \- @! j4 s- O3 X3 F% D7 y7 i. C+ R9 f' t9 s

( L( `' Y4 Z. ~2 {( k( d4 I' z把低维的东西提炼出精华,去除掉不重要的边角料,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做总结。* _1 N" r. p# f% V

6 X0 j, s2 F) c0 q0 Z5 `0 m# |2 p! k/ J" E
比如许多公司的CEO就符合这个习惯。
0 m+ l# c# q; g7 }# [9 H6 Z% k. j) C6 W) R

6 a0 f: q) F5 h' F$ ^5 w/ Q; A- o这类人都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少年了,早就见识过各路牛鬼蛇神。因此他们更关注事物的终极本质,不在乎你在外面套了一层又一层的“花衣裳”去包装。
  C. @5 o: \7 Z; i5 ]2 _  I0 }
% m& h; U* j+ S7 p( r: M& k& f. c+ y0 c9 w( [  K  o
你讲得太天花乱坠,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你华而不实。
0 |0 O/ |( |: f1 h
+ R# O% G  q9 _# @. K9 h6 x7 z
3 x. Y% d2 j% c; n# T: v3 Q不信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在一个公司里只有中层和中层以下的人,才热衷于往自己的PPT上堆砌各种高大上的词汇,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想尽办法解释地无比复杂。
! d% x) T2 i7 i4 A5 b
; K+ R6 n/ k- y  {, n* I4 m
' A; Z+ f2 K' Q) |$ P" q可到了大老板那里,他看PPT从来不会超过10页。9 n+ S$ k5 ?0 R6 H/ Y
' H5 u5 i6 Q% O) x
. F7 ~! t- b; O  B' ~: l$ K
因为他对业务的理解早就已经化繁为简,只会专注在最关键的几件事情上,剩下的都是无关大局的东西。
/ s) @7 M- \, G: K: r; k  N$ g' a- F- m, e, u" M
4 C6 p' `0 p8 j4 n2 f+ U! m
所以和高手沟通,一定要讲究快准狠,“切中要害”比“什么都讲”更能显示出你的智慧。" g% @+ d* a, @6 j9 H
7 @  Q5 t) ?6 v/ Z# W# ^  ?

0 V# q9 m: E: V( c4 C2 s4 @/ G4 I# T
职场上不会说话的人,后来都吃亏了-2.jpg
- v* D! Z( d8 {7 V
9 l4 T5 k- O# p

# |5 M3 J4 b# [  I, P% e% X) Z最后一个案例,来自一次开会的经历。2 s, ^; H( n9 p; t7 q9 Q9 x; A
9 V4 \9 r1 T- k' t& h3 x: F
. X3 w2 ]5 |6 h7 D9 ^. Y
有一次我和内部同事们开复盘会议,大家对项目的结案报告有些争论,其中一位小伙伴A说:
8 v( q6 F  J  e
0 y9 Z; i- t' v8 E4 h5 M' l* F5 p0 ^' W6 G4 p9 B
“这次广告投放数据不好,我觉得是因为一开始的媒介渠道选择有问题。”* U& }4 W! a$ ^; `
' K  g8 V+ _4 S. n, z. Q( Q* C. A
* S+ y/ o5 [1 \6 v* G5 r
负责媒介的小伙伴B不同意了,连忙反驳道:
) J- g& |) F9 \; y9 H1 }* e( a- O  J' U8 N% z# `. u& ?
4 Z7 ?3 p* V$ R, t. M) d
“当时大家都是同意这份媒介方案的,反而是这次的广告文案写得不好,对产品的描述太笼统,不够吸引人。”
" J6 {8 m- N( y! b, [: g- i% R8 Q& N) z0 o/ `2 W, N* r

1 J# W* q! a8 ~  @7 |6 O: t接下来双方你来我往,争执了半个小时,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
9 A  o9 P9 p- O0 O& l* n- B8 b( j# [6 ^
, L2 P& D! \' H3 Q4 W( G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派生出更多与主题无关的话题。大家的路线越来越偏,花的时间越来越久,牵扯到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变成一场“混战”。. n% r9 d3 N# o. k

) c1 @+ B8 H6 a$ {+ B% {$ t# r8 Q$ t) x' _5 D, T- s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熟悉?( T( C+ {/ G! Y; W4 ]6 @& \

" X* I( }$ ^5 C# Z; B9 T: I) m
. i* S) a9 u5 g$ |- \很多人一定都遭遇过这样的场景,无效会议,无效讨论,无效扯皮。+ d' O; j- X1 O& }$ k

0 d1 F) A2 V$ j$ s# p
2 Q1 B  L7 E- U% h$ I  w; ]这反映了第三个职场沟通上的大忌:沟通目的错位。
9 T9 U( k- F; ]$ \- s$ s' o. l* B( l" `% B- a# n/ r

; G' k  l, c. ?. v/ _用上面的案例来说,大家忘了开这个会到底是为了干嘛。不是吵架,也不是甩锅,而是复盘。' u/ U  U8 c/ b) h7 a4 ?' ]$ D
3 B8 C6 k# v) W. {

8 Q% E: ]. N5 w' P/ g既然是复盘,那么就应该把项目所有的得失都讲出来。犯了错,先不要关注是谁犯的错,而是要关注犯的什么错,为什么会犯这个错,以及下次如何避免犯错。/ [. m% w$ Y  e4 @) _+ X" V
; j4 B3 f; v7 H- s9 J
! I; t# `2 X; T( ?
先论事,再论人。% W* c0 W: c9 t  T
+ `  i4 u8 @4 |' r) K' L" g% i5 Q
9 H4 B( K* X' {# L  q
我曾经说过,职场沟通只有2个目的:6 {& X) I( }% {, {# E

7 G" t  N8 V2 j5 I9 f! P' e5 h
2 {1 `7 v8 \+ y1 t推进事情和解决问题。4 q, E+ z5 F' k5 R
8 m4 }4 v9 G4 y( H4 b

' R/ c) `* x9 h, w除此之外的目的,都应该被及时扼制。如果事情推进不下去,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所有沟通都是无效的。
8 C8 c. f0 Q; S" o0 @! h
4 u; W0 X% b2 S! v1 f
7 H6 j: W4 E# N) i" k80%的职场沟通陷入僵局,就是一开始的沟通目的发生了偏差。本来双方要解决A,结果说着说着跑到C去了。
7 }1 @- Y) Z: @# O  K2 n1 E# h# k. u& L2 W# X. }
+ x8 J, n2 @0 U# |7 ]1 A
这个责任在于谁?沟通主持人。
6 ~' R/ |9 i4 P+ ^1 r0 H
" j: ~$ o) n% T5 J1 |6 k4 G' Z6 A6 w# y7 M- t
负责控制整场沟通的那个人,最重要的职责,只有6个字:
) o5 i3 v# Q0 g, _0 t. J( m
* n' O$ p. v0 u0 y0 A- S/ Y7 W1 Z2 d
) R2 h$ v8 Q/ Z7 m9 E散出去,拉回来。9 Z7 z0 i1 M9 p' M/ g3 D4 Q% g
& P4 n+ k) _5 J0 c
5 x" s' l$ G; [2 D: l; m+ s8 o
一开始就把沟通纲领讲清楚,我们今天为什么聚集在这里,要解决什么问题,沟通结束要产出一二三四五哪些结论,沟通时间是多久。1 c8 g9 W! }: j( f2 l
; r& i  Y; A, U; d  D
; p# g/ J" _% ?4 F
把这些关键点都散出去,每个人心里才会有清楚的标尺。
# c8 G: I) B/ Y& w9 g5 c* Y* \6 j. W) d% e  Z/ z2 P6 r6 ^
3 N- Z* W2 m7 U5 ]
接下来要做的,是监管。/ u$ d5 q9 ]8 o6 n- ^. H3 M3 E
' O5 \# X1 W6 Y- T* q
* U' v- K+ I# J2 J0 ]6 \
会议讨论中间发生了偏差,谁对什么事情有疑问,哪个话题跑出去太远,主持人都要及时处理,把讨论的焦点拉回正确的轨道。- ?  Z: V/ }$ h

) l) X/ V' D" I! g; T2 c  s1 W, W0 Y! }
这就像玩平衡木游戏,你要时刻紧盯手上那根木头,左右调整保持平衡,才能从A点顺利抵达B点。0 H# S+ Y& h) D* h  G, v

; T1 ~4 V# f) F2 G1 ]" l! t; V# x0 {: ?3 L
大家无论做哪种类型的职场沟通,脑海里都要时刻谨记:9 p: H% @0 e# F3 H
2 w2 s$ Z1 r, L% }
. x4 w$ @5 {1 a6 _0 _
我做这个沟通是为了干嘛;
' ~  m- U1 m/ C; R现在沟通的东西能不能帮我解决问题;2 }' t0 [4 m7 u) k  I) l
沟通完以后是否能产生明确的结果;
# O0 L' w/ J6 I  \; A# m1 t( Y
) O, V! I& t9 Y
) m% K; M# e3 i+ m. }. v' Z( W养成这个习惯,你会发现自己的沟通效率瞬间提升N个档次,再也不会陷入漫无目标的精力耗费中去。: W4 {- r, a; j+ }$ C- u; H+ Y$ E
/ ^* a: z9 w1 s* V& z6 `( B
来源:张良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