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总结,夏令营本身不是“智商税”,只是有个别的机构让家长交了智商税。/ J! J" ?1 t8 u7 }" ~) @5 d
Summer camp,1885年发祥于美国,延续至今历史并不短。没有什么智商税项目能穿越世纪“存活”这么久。4 ]( ?* N# L$ ~1 V) x# Z' y8 s
中国最早的夏令营是第一批少先队员到前苏联去参加黑海夏令营。这次活动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组织的一次夏令营。2 \- M9 f- }+ B7 j9 r# M- }5 I
“当时的夏令营是由国家出资的公益性活动,是免费参加的。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一般只有少数的优秀学生才能参加,具有奖励性质。”[1]
" R8 P" \+ L* X, C. K也就是说“涉外”是夏令营的一个早期属性,“奖励性质”让这一“舶来品”身价比较高贵,在家长心里印象正面,甚至带了选拔色彩,能被选中参加夏令营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
3 c3 i/ h' Q3 V% A7 u3 p2 M夏令营在我国发展的另一里程碑是30年前的一次“中日草原探险夏令营”,起初是日方的提议,在内蒙古草原上办了一场。
7 o$ p8 y2 e6 G. R/ P在这之后,国内的夏令营正式“下凡”,组织者不再只是学校、教委等教育部门,能参与到夏令营中的学生也逐渐增加。也开始出现了大批收费低廉的夏令营活动。曾经有全校参加一个夏令营的情况。
4 L& U/ N' g( d3 d8 G9 {/ Q从夏令营彻底市场化以后,就免不了被“玩坏”。比如现在很火的“吃苦”夏令营,画风实在一言难尽。6 {3 `6 S+ o! Z2 }. B
我的夏令营6 G2 h e- }) l, w- B
8 e J3 ]5 Q; w; s! r1 I! t3 y
先说说我自己的两次夏令营经历,一次是高一暑假(2002年),去了南部小城伯恩茅斯住了17天,自费,2万出头。( C1 o# X; b' E* P5 Z4 g; m
另一次是大三,复旦大学和京都大学交换生活动,去了一周多。
! f0 x* |7 q8 W) t: u; K5 U0 `如果一定要细分我这两次夏令营都属于summer school,学习交流为主,尤其是高一那次,白天要去语言学校上课,而且是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学生们,俄罗斯、丹麦、瑞典、巴西等等。
$ b8 ^% V. r% n3 F' T( D$ H- Y不仅英语口语提升了一大截,更大的收获是“价值观冲击”。
+ f; v2 n J/ e1 o3 M4 [1 ~" h那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尽信书不如无书”,明白思辩的力量和价值,这之前我都是老师说啥就信啥,没有自己的思考。
' L! Q" k$ O0 N以及,看到跟我同龄的瑞典女生,白天文艺女神,一脸斯文,写写画画的。到了晚上摇身一变dancing queen,摘下眼镜,解开麻花辫,浓妆、热裤、露脐装,性感热舞,当时我是懵的:“还能这样”?
& j- V9 }% ^; A而这个被“打开”的瞬间,是此程最大的意义。3 B' e8 n! k; U
6 k+ D. J) g6 o
) U9 A/ i% ^3 K2 N9 k大三那次日本京都之旅,同样很愉快,是京都大学的学生先来上海,我带这些日本大学生逛了复旦,新天地,七浦路。
; q5 ^: Z6 y6 B3 r1 \" g8 e等我到了京都,他们带我们在京大听讲座,穿和服,体验茶道,去清水寺,金阁寺,还顺便去了大阪。
5 S0 d/ P8 w! P. Y: A+ E& K
P" z; E5 P0 B4 z' Z8 X2 k, y
1 C- W& z( o# N# E# _: \6 A这次交换经历直接改变了的毕业计划,决定去日本读研。
, Z c9 W5 G9 ?5 k/ o$ z' K4 T总之,于我而言,这两段经历至今让人怀念和感恩,如果以后女儿朵朵有这样的机会,我也会支持她参加。1 Y# a* V/ N, P4 O" `! T, p |
夏令营避坑指南
$ j% J9 V8 I# l0 f- c: c4 a! }4 Y, G0 [$ n/ {1 n8 ^1 d
最近网上有一段话挺火的,是一个95后羡慕我们这代人,说起我们的人生,“顺势成长的时候时代也在顺势成长,与人广泛联结的时候世界也在广泛联结”。$ K3 d j: r. s
还盘点了一下伴随我们成长的是欧盟成立,申奥成功,中国入世,是奥运会和世博会。那时候互联网方兴未艾,有个概念叫“地球村”,One World One Dream。. G* O, ^3 T% K1 U6 \
而他们只在童年时见过这些美好与善意……) i" X6 S+ m# v t% G5 F$ O
今天回忆起两段夏令营的经历,确实觉得也算幸运。起码我在2002年出去的时候,是很少有“中国班”的,我想跟人交流,只能说英语,别人也一样,这是我外语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m% q4 r: r/ X9 O9 x
如果孩子是跟着中国团,趁暑假出去溜达了一圈,全程都跟中国孩子待在一起,虽说可能也是个不错的夏令营,但更多的是旅行的意义,而不是人文交流的意义。
1 J4 O8 g& b9 D& B甚至当地的地接也都是用“旅游团”的思路在运营,会当场让孩子家长转账,钱数远高于实际票价,但家长们远在国内,只能是觉得老师推荐了要去,就给孩子临时加了项。8 O3 ^: f5 b7 j7 T( ]2 \1 j6 b
这两年由于疫情,孩子们的出国夏令营很多都被迫取消。机构们纷纷转向国内,组织一些主题夏令营。如果是我可能会考虑体育或艺术相关的主题训练营。8 `' H7 j' V- ~1 R
现在市面上比较火爆的主题有两种,一种是素质教育,比如以下的主题:. F& F- b, U. }2 k8 T5 H2 g
SQ灵性商数(Spirit Quotient)
! `- S& i% Z0 U9 E9 z" HIQ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
9 `( `- v7 Q7 {' w6 w& jEQ情感商数(Emotion Quotient); d0 g+ E- a2 W& j
AQ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
, L6 S( j# v- Z# q0 O4 [3 JCQ创造力商数(Creation Quotient)
& S4 t4 [- D0 q; B* m& FRQ资源管理商数(Resource Quotient)
* R+ q" g( \+ D" H/ @6 c因为每一项都是很难量化考核的能力,效果自然也会因人而异。
2 r9 f' u" c. z( t8 }但确实补足了学校教育中很难涉猎到的部分,如果能组织孩子们做一些能锻炼思考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的活动,我会愿意让孩子去参加。( g2 Y, P, L! i9 w7 H% S. m: C
另一种火爆的是军事训练营,或者更离谱的“吃苦”训练营,这种我是不会考虑的。
5 P8 n% O3 v* P2 N5 |# Q' ~* V首先,军训学校本来就会安排,该给多大的孩子,设计多大的强度,一切自有安排,有学校给把关,不用家长操心。
8 P/ N( N% w7 C: H9 s! ^$ Z但一些机构,打着“吃苦”的噱头,人为制造一些焦虑和痛点去收割家长,培养所谓的“听话孩子”。% U7 q6 e3 E ?7 `( A
这些机构的营销策略是:“孩子不听话,就是吃苦不够多,孩子缺阳刚之气,就是缺乏锻炼。”
# ~5 Z$ z! G; C% w; w. \& ?8 U, ~先简单粗暴地给问题找原因,然后承诺,只要你把孩子交给他们,几天后就好了,这种夏令营家长要提高警惕。
2 c; w9 U" }/ e+ e: S+ s' r( X1 y早在2010年,就有新闻报道过某夏令营的孩子,8天7夜没有洗过澡,水是凉的,还被同班的男孩欺负、踢打,带着伤回来。
* E* _9 z6 o- ]现在在某音上搜一下“夏令营”,排在前面的都是很“激烈”的军事夏令营,而有些视频我看着很不舒服。
8 X% p5 E4 U2 _5 q
, F+ B2 V7 ?+ c8 q* x d5 d7 m
$ r: \ g" n; t! h, W' Y! ~0 I9 y孩子在泥坑里艰难爬行,还被人吼:“我认为你还没有拼尽全力”,甚至被按住肩膀,大声呵斥。$ I# c+ @% w% d4 _! e! E2 q
往下刷刷,也看过小女孩声嘶力竭地边哭边喊,要从A地到达B地,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永不放弃。这种对小孩训练“绝对”服从让我联想到了两件事。
% s, A8 k9 ^' X* Z6 I. ~* }1、前段时间甘肃马拉松比赛,很多顶级选手因失温丧生,就是这种心态,心里只装着目的地,“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放弃”,认为自己体能超常,毅力超凡。事实上,每多坚持一秒,就离死亡更进一步。
! y$ R! X$ x. l4 E/ O t2、2018年,夏令营里出了儿童版“Me Too”事件。7 x6 B# H; f, j" x/ K" m
( ~$ W0 m8 {1 d, ]+ e' y
9 v; ~; A% H3 L; N& P* R9 s
. K8 D9 M# D- r0 I+ K+ M* J! W图片来自网络' I- k4 u+ f, P( ^* E& \
8 ~. v, T3 i) q7 `; M- t, `$ r一对12岁的双胞胎姐妹,都遭到了猥亵。在爆料文章的后记里,还有这样一段话:
2 y2 W4 T6 i P* @6 u9 H) S教练凌晨3点把孩子带出屋,家长事后气愤地问孩子,为什么要听教练的?
) {+ l$ j# [) f( z! o4 e孩子回答:“不是你叫我,要听老师的话么?”. z& [. E) N3 }3 S; S: Z
孩子家长说,那一刻自己不知道该说什么,心中绞痛。$ `: A( ?, X1 X, ^8 ?8 a
这是一次儿童版的“Me Too”,与成年人的“Me Too”不同,受害者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受了侵犯。 所以在短视频中看到女孩哭着大喊,表明要对教官给的任务绝对执行,坚决完成,而且快哭抽过去了,我不太舒服。
1 G* g5 c0 M: ?) ]- }9 o8 A还有一些画风就更诡异了,一排孩子统一着装,蹲着在给父母洗脚,同样也有孩子边哭边洗的镜头……& m' T- ^) Z, A- t0 T0 Z
只能说现在互联网资讯还是挺发达的,家长付费之前可以多看一看孩子进营之后要面临什么。$ h0 L/ N9 d* E: M$ S
比较糟糕的是,不排除一些家长,正因为看了这种视频,备受鼓舞,热血沸腾,转手就给孩子报了名。
l" j0 U! ?5 r我理解的智商税,是花了钱,但是没有用,钱打了水漂。* V" M3 x" ^- h8 S
但是如果花了钱,给孩子弄了一身伤,甚至是心理阴影,那就不是交智商税的问题了。
' A$ p% c& I; l! Z: \- j9 X( u5 `6 U& p5 W4 e
我是 @多语启蒙老沐哥 ,知乎儿童教育优秀回答者,母婴盐究员,关注我,一起做高情商,有智慧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