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0 v% D$ O% O, q6 r; ?
4 X( T/ h9 K8 G7 o2 s5 V
18所协作单位代表签署《中医药自信教育协作协议书》。 武俊杰 摄; N2 x3 x2 ~# H4 A1 K0 Q( Y! D
4 M2 W3 v2 k8 w: Y- `18所协作单位代表签署《中医药自信教育协作协议书》。 武俊杰 摄7 B2 H2 U0 \0 x: M" M3 _
, b# r0 K( W- y( ^% x: a' n
中新网晋中7月3日电 (记者 范丽芳)基于在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突出成效,中医药在全球“火”了一把。如何让中医药持续“火”下去?如何通过院校教育重塑中医从业者及民众对中医药的自信?7月3日,中国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代表齐聚山西中医药大学,围绕前述主题展开讨论。
( ^, A1 [# x z1 T8 j
" @2 [' `0 _& b6 a. Y ]' i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保存完整、使用人口众多的传统医学体系。近代以来,中西医学观念激烈碰撞,当前的中医药发展仍存在“中医思维弱化、中医评价西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特色优势淡化”等中医药自信不足现象。' b X! c- q# P$ n6 l4 f! C
8 S& W, r# o4 J2 t; e9 l' N0 M传承创新中医药,需重塑全社会的中医药自信。山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段志光、校长刘星带领的研究团队针对中医药自信要素进行调研。
' x- y7 a/ c& \, {+ b/ |
, l& ?' M" w: B3 {7 s6 U7 \8 G该校研究团队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中医药自信的消极因素包括中医师传统文化底蕴不厚、中医理论掌握不透、中医临床技能不高、中医治疗急症见效慢与用药剂量不够精准、社会大众对中医药的片面认知、中医主体地位与中医思维淡化等。 G* C3 z L& `5 y
& G) ^# b/ V5 H6 F+ }, B! K5 @“中医学历经千年不衰,在于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和中医思维体系。”段志光坦言,在教学方面,中医药高等教育缺乏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西医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培养不足,师承培养不够;在诊疗方面,中医院西化现象严重,中医门诊萎缩,中医主体地位丧失,“而在社会上,虽然大家对中医药的医学价值认同度高,但中医药文化知晓度低,以致于出现假中医骗人、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现象”。
2 X- ?8 [+ O& S# h, i9 h# j1 w" s7 o! }+ _7 A- F
刘星介绍,该校通过文献研究、全国范围调查研究等,梳理中医药自信影响因素,并希冀以此探索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改革路径,构建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模式。
, o* @7 w+ x, v. a0 P+ _1 s9 l
8 @) c \3 w. K7 l6 \此次“中医药自信教育协作会”聚焦中医药自信教育核心要素,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等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代表进行经验共享。
/ I$ w/ H# K6 E; j3 T8 O
% Q2 h+ j% ~" P, C5 m$ }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力说,讲好中医药故事,不仅要讲孙思邈等古代中医人的故事,还要讲屠呦呦等现代中医人的故事;南京中医药大学宣传部部长刘晓认为,作为中医药教育的参与者,首先要弄清楚中医为什么“能”、中药为什么“行”、中西医结合为什么“好”,以疗效、创新、人才培养为先导进行教育;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党委书记龚慕辛建议,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学习要与古汉语、古诗词等内容学习相结合。
% f6 L: u6 `4 V- N$ S+ _
! ]2 E m0 Q# N) }' n0 J5 f K: t4 e( s与会专家认为,山西中医药大学将中医药自信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覆盖课程全类别、贯通教学全环节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1 F2 d$ g7 Y( Q, v" K) K* Q# {9 i7 ^2 [$ l$ Y. i( Q
当日,18所协作单位代表签署《中医药自信教育协作协议书》,将共同开展中医药自信教育研究、探索中医药自信教育标准、推进中医药自信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建立中医药自信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中医药自信教育品牌活动等。(完)
# w/ g* ~* J4 C" }6 r8 i1 P4 @
, F! l0 j; y* I! E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