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的中国,内忧外患,大多数民众尚不知“普及教育”为何物……; n y- e6 T: [" d8 A/ p4 {
2 h4 M( ~- m1 I; ~; p$ `, R: H
194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历经灾难的5.4亿人口,文盲率高达80%……
# m9 s; `7 c+ L$ I) t1 c! ]+ h
8 I2 ~" K/ o; a" I7 \. |2021年的中国,成就辉煌,建起了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总体水平已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8 X! R2 p; o# @* I V& `) N
* m9 y0 b7 E6 P, Y5 e; |百年激荡,是谁让中国大地天翻地覆?历史不会忘记,1921年7月,一艘红船在浙江嘉兴南湖启航。历史永远铭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3 ]2 L) N* S8 n* ]7 w
* x- O9 u. y; a, ]' W一
`: l% e6 z- @- N+ p4 c0 _: i- D$ M' C, `' I) i e4 n, Y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孕育出改变中国面貌的伟大力量。
+ ] n4 h' @& y l& I* e
( J* r' i/ F( l在革命战争时期,教育是无形但有力的武器。自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文化教育尤其是举办工人、农民教育当作革命工作的一部分。在北方,有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李大钊、邓中夏曾在此宣传革命真理;在南方,有沪西工人半日学校以及湖南等地的工人学校……革命的理想如星星之火,在中国大地渐成燎原之势。
; K3 u1 h. ]$ o e. G# B
- [0 n" g0 W/ `; H H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党的教育工作不曾中断。没有教具,墙上刷一层黄土做黑板;没有老师,毛泽东、任弼时、董必武等担任教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马列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束后,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被写进1931年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民族危亡之际,大批青年从五湖四海奔赴延安,根据地掀起新的教育浪潮。面向工农的社会教育让根据地的穷人开目见光明,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安吴青训班等成为党的高级干部成长的摇篮……
, ~* O. R( G) v6 W% n$ e! y
$ M& h8 D# y1 @; `- T$ o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历史掀开新的篇章。同年12月,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被写进宪法……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迅速完成了对旧中国教育制度的“坚决改造”,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E1 o$ l( q* O9 W& o* Z7 |
. s7 _1 S6 N( H7 M j
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前瞻性的智慧、披荆斩棘的勇气,及时校准教育巨轮的前行方向。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中国教育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教育被置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1996年,科教兴国上升为国家意志;2002年,“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被写入教育方针……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v. H8 W' Q. s, ?2 o3 T" Q9 ]! q0 G x6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部署,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完成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教育迈进世界中上行列……面向2035年,我国将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教育,将持续擘画更加壮丽的未来。 h5 t* Z! w6 U# Y7 ~
1 d% g6 i+ Y. I z二
, m* S& Y$ L; O
# B6 a/ N- F3 [4 B" H2 F6 y! u从一穷二白到建起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中国教育发展的所有经验中,最根本的是什么?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有了这一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的教育才攻破了一个又一个世所罕见的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P5 O& d7 v. O+ p2 E) o
" I" _& k: x( D q w) O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首先体现在政治方向上的领导。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培养革命和建设所需要的人才。5 J' a/ e$ t# T0 w( t
% v: u, K4 h7 H) s
革命战争时期,贯彻执行教育为革命服务、为工农服务的政治导向,为党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人才基础、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坚持为国家建设服务,让近1亿人摘掉文盲的帽子,国家经济建设有了基本的底气;改革开放后,落实好恢复高考、科教兴国等一系列改变国家命运的战略抉择,教育显现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巨大力量;进入新时代,“两个大计”为教育重新标注战略高度,优先发展教育成为共识。
; C _( w- e/ h1 _
5 z* D# x& {5 i* q8 r$ ~历史证明,教育的发展不可能脱离政治,更离不开坚定的政治导向。今日的教育成就已经充分证明,中国教育的发展需要党掌舵领航、把脉定向。, J) ?3 `- k* e8 A5 W# }
8 |5 `! v2 |. N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是党对教育领导的重要经验。
2 q7 H7 r2 V) G3 F, Z2 r: E% n0 B7 g: [( D/ `1 b2 r+ ?
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高度重视教育工作。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要求省、地、县第一书记要管学校思想教育,并指出不管教育的现象是不允许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走访视察各类学校,还对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教育发展是关系人民幸福的大事,教育办得好不好,是对各级党委执政能力的考验。
* h: P3 K! |0 S J9 l4 T% i! B( W4 n3 {4 h7 z& O* D1 W3 ~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学校党组织还得练好办学治校基本功。学校要抓好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1958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天津大学视察时曾指出:“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党的政策、方针要想得到有效落实,必须依靠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而且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要牢牢依靠这一优势。
) \$ u# P8 t7 z- w
* ]* H% q+ t! _——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更要牢牢把握思政工作这条生命线,培养一支强大的思政队伍。思政工作的开展是关系学生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重要论断。从大学到中小学,思政课被摆在了突出位置。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思政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统筹抓好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只有一批又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不断涌现,我们的教育才能更有温度,民族才会更有力量。
: r4 N* g8 e4 v0 w+ P. p# p
2 c T# k* f: S三
0 a6 U) a3 O4 Z% k! _0 W0 B0 A1 j5 `* V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身在何处,而是朝着什么方向走。" o6 n1 `9 J( n/ |: K3 R6 a8 |; v* I
+ _& V; v4 B% e- U* t$ Y
方向决定道路,教育方向决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穿越百年征程,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几经摸索、历尽坎坷,发展道路愈发坚定,教育方向愈加清晰。4 f% _$ w! Z* b; V `/ n: W
" }2 q+ B8 V" z0 \) T- F——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如何办好教育成为现实难题。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教育与世界同频共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培养人才的重任摆在面前。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并于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著名论断,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总方向。新世纪之交,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期,中国教育再次迎来新的挑战。199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2005年,胡锦涛同志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 d) N1 S# U' y- V; ~. }
5 L% k) f7 Q# V& f1 G7 a; {
中国教育呼应世界潮流而求变自强,伴着时代发展而革新,但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这条主线是什么?2018年5月,在美丽的北京大学校园,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由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实决定的,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更是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
( W, n% S) \: D5 w+ |$ P) o# T6 k: }! P* R! b6 h1 q) Y' ^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开始站在世界最前沿。就在此时,有些人质疑中国教育落伍陈旧,跟不上形势,鼓噪全盘向西方学习。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对抛向中国教育的质疑之声,我们党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决不动摇。
. [7 a( X4 s$ i! n* j9 z L
% X/ d q! M1 O2 u8 Q9 t4 j4 A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综合协同育人”作为根本途径;就是要把“四个服务”作为根本要求,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根本特征,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之路。: S. S; O2 \; o" A" Z
8 Z d5 T3 N# _8 s) v9 J. `$ V1 Y
四
4 \7 |" i1 j5 v- @( N4 X1 b$ j
: D6 {, {5 w% l8 K% }归根结底,党领导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牢记服务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根据中国国情决定教育的政策、任务、目标等。
' I) ]' g% W% J) V3 t" a5 R% Y- X: Y/ w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百年前,旧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石库门里,有一所由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这所存在不到一年的干部学校,为党组织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农教育、干部教育、青年教育在全国蓬勃发展。
8 Y) ~% g* e+ i, v7 u O% _+ y1 i7 _4 M, D# C
一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时期,都可以找到我们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实例。即便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根据地急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情况下,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校相继创办……当历史的车轮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1993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在“本世纪末”达到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如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从2012年到2019年连续八年保持在4%以上。: O2 @' x7 C) A( S' d
. q* s, o0 c3 K2 e* n) C$ l正是基于此,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师收入待遇不断提升,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支撑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迈上一个个新台阶的基础保障。1 v( T' E; ^6 w5 t2 x) a R! ?4 T" T- L: K8 D
4 e- H. m0 `, `7 e2 {9 R——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时,为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是正确处理学校“大”与“优”、学校发展与社会需要等关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典范。
5 Q. \5 } s' v& D" q$ ]! q0 C- A4 E2 A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一是要立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办教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学校向工农开门、大力扫除文盲,到今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无一不是如此。二是要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孕育了深厚的教育思想,这决定了教育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三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 X, C/ B$ v3 [5 d3 `" L# |# C) V9 b) }" {$ T5 ^5 N- Y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2012年,北京,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更”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被排在了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一是要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树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重点的人才培养理念,把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三是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待。
, U* P* A2 _; o9 I- Y0 I9 |+ ^
& v/ T9 c+ k4 [ O——坚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陷得越来越深,面临着“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l, V! y* \8 ?- [
1 |5 j( c0 p% L0 o8 g
一百年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持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 _% i+ F7 X, q2 D' @) ~" L8 }2 v0 Z
一百年来,从为民族独立服务、为建设新中国服务,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服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事业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始终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更加艰巨,理应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Y% i1 A. J7 f; l& K1 Q/ q! c
+ m- f2 J9 r! y( O; B# g五 W4 K. i: b& k& S
" c; y4 v1 @$ s8 ]' S4 X行百里者半九十。7 o3 G& z4 ?& P! y; E/ r
" ]; }- F# ]4 a
回首沧桑百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成就举世瞩目。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提醒我们:挑战依然严峻。2 \9 v4 t+ D# s" l# y; H5 U" p
7 l* E6 }) n4 y9 K. H揆诸现实,教育公平仍牵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学区房热、入园难入园贵、学生负担较重等仍不时成为舆情热点,“唯分数论”仍有一定市场,优质师资仍供不应求,不少家长仍时常被教育焦虑困扰……面对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人从未退缩,而是选择直面挑战,主动出击、积极作为:要以改革创新求突破,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求发展。6 b4 `& E( C7 S$ u, ~
% Q$ g* v1 @0 m5 U/ ]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从井冈山到瑞金、延安、西柏坡再到北京,党在领导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始终根据变化着的实际及时调整路线、方针、政策,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这是我们党传承百年的“法宝”。$ m0 T6 o7 ^ ~* Q' B V5 `
0 U! X! u+ l" I) c8 e1 }9 r6 n新中国成立后,从扫除文盲运动到高校院系调整,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举措,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为新中国各条战线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改革与改革开放大业同频共振,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6 D; Y' c; c( [
- c+ c# l8 x& S! X4 \" D- o- C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一系列重要文件接连发布,标志着教育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成功搭建。
) H Y# s# g% _2 Y& j7 K4 i3 w3 O- ?8 k/ E9 g
今年6月,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一代少年儿童的真切关怀。事实上,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全面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新高考改革、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国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等,一项项改革举措直达病灶;“双一流”建设、“新四科”建设、信息化与智慧教育等,一系列创新之举成效卓著。* j4 O0 E5 J; G' E- e$ k6 D
4 D$ ~6 X# F! B& B. F- p3 V/ A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我国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 p, s# I, B1 y
( `/ r$ h* x! ~& H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广大教师福利待遇,拓宽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乡村教师队伍支持计划让数百万乡村教师直接获益,让他们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2020年,经各方共同努力,全国所有县(市、区)均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目标,“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正逐步成为生动现实。: F( s g; ?" M {
$ x9 w2 h0 B+ I; m! R( b1 [0 L. L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引路人”重要理念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教师肩负的光荣责任和使命。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人民教师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认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改进和加强教育领域党的自身建设,尤其要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好“引路人”,就要先达到“四有”标准,这需要教师群体不断提升道德自律、磨砺教学水平,也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继续为广大人民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舆论环境。- t" _( B- [1 Q, E1 r
$ Y b( r# t: D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向未来,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扎实的教育基石和提供更加强大的人才支撑!
; q1 I" _3 a1 \* V+ d- `3 o1 X
) \$ D1 T3 d: `( Q《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01日第5版
3 H: G4 |4 i! E/ _1 E; @5 n3 c
" t; H6 i; y! A, S5 X4 |作者:钟曜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