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 e; H6 ?4 S L- B: F! r
2 P \' q9 R d; b# `
4 Z! N! m) k0 t c) u t! Q$ S5 N
文 |老闫侃史 " }3 Y& p2 h6 U0 g3 h, c# p
编辑 | 翊星辰 & B5 X& {5 G3 Q" L- Z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 y9 h, U" n& h+ M <hr>唐太宗李世民在病重之时,嘱咐站在床前的李治:“你要记住,这个臣子太厉害,你若能管控,他生,若你镇不住,就杀了他。”
3 h. q( x# _) |" C! K/ v李治听清了这个“臣子”的名字后,频频点头表示已牢记在心了,那么,能让李世民如此忌惮的人会是谁呢?他又做了什么,为什么能让君主如此要注意他呢?1 N+ j; L' S/ o" Y/ I6 n
4 \9 X+ K d; |* x4 Y5 y+ c: F0 u
s9 t9 M: }1 L( @( u
) f3 ^% x- b: Y$ i
5 {( u/ \: P! P- _
从军从政6 G1 ?* h/ G5 k8 B
9 L- q/ k# b# ?, t! m) W0 P, f李世民口中的这个“臣子”便是李勣。
; l5 _, a Z% @2 `李勣,本名徐世勣,字懋功,594年出生在山东菏泽,出身于高平北祖上房徐氏,在隋朝末期,和家族的人迁居到滑州卫南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浚县那边。7 p( g" ^/ D/ H2 T! R
他们徐家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乐善好施之人,只要遇见贫苦的人,都会施以援手,也被当地的百姓称为“大善人”。" t% Y& k9 p- J
! R. q0 @4 B2 u& `
* s; V# `+ ]6 l* [3 A4 f0 o
徐世勣自小就接受家中长辈们的教育,每天都在读书,但他不仅仅只读“文书”,也读“兵书”,也很关心国家大事。
* @* T8 n; @! Z2 {- Y _% }- ]在徐世勣17岁的时候,隋朝气运将尽,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徐世勣看到如此,便起了参军的念头,家里人不让他去,但他就想去,于是就趁家人不备之时,找到了当地翟让的瓦岗军加入了。
3 h/ T: A! ]4 y$ j3 W在徐世勣的建议下,翟让的军队变得更有钱,也更有人,最后则发展到了一万余人,是不可被轻视的一股地方力量。
& i( o' |# n) H' Q
5 R3 f1 J6 Z7 E7 u* o3 Q
9 p" L* v3 s, x+ V2 l. J7 w+ K2 q _但翟让的胆子不敢和别人硬碰硬,只想在这乱世中能有吃喝活下去就行,所以当听说名将张须陀带了许多人要讨伐他时,第一反应就是要逃跑,是徐世勣劝住了他,还给他当军师,教他该如何对付。
6 k' T; u1 k$ `翟让这时是很看重徐世勣的,便采纳了徐世勣的建议,果然经过一番“排兵布阵”后,将张须陀他们一行人全都消灭殆尽了,瓦岗军更加名声大噪。0 x# I, y" }9 {! K
同时期,李密正在逃亡,徐世勣和王伯当知晓后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这是因为他们两人都知道的李密是个人才,是大英雄,他逃亡是因为他参加了杨玄感的反叛,战败后才逃亡。
5 u A. l2 d/ R4 a
1 {: B3 y5 L- C. O& O: z
$ T0 n% }! a9 F- A3 L只要以李密为主,那么瓦岗军将会收获的更多的人心,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只会更大,翟让琢磨琢磨后便同意了,他们就与李密常在一起谋事。
{' c( w$ w$ U& ~ I1 T& ~9 v, }617年,王世充讨伐李密,在徐世勣的辅助下,李密大破王世充的军队,徐世勣立下功劳,被封为东海郡公。想要军队规模继续扩大,就需要更多的战士,可那时兵荒马乱的别说招人打仗了,人们都快饿死了。* g! W b: A% U5 N
这时徐世勣又建议李密说,河南和山东发了大水,灾民遍地,如果给他们放粮赈灾,必能收获两地的人心,果不其然,这两个地方的灾民在拿到粮食后很是感激,纷纷愿意加入李密军队,拥护李密等人,在十天之内就有二十多万人报名参军,军队规模再次扩大。
# A* [3 A0 L) }3 v. f" z& @; ]2 N6 K. H1 P* d, _
E5 H9 t' ]4 @6 c7 P' M T* `+ p1 a; ?
4 D( z" ]5 p: g8 R) L
拥护唐主
3 Q X' B( q2 I% k
, d$ l: f3 L/ a {: i/ O% L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军内的权力之争也愈演愈烈,这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翟让和李密之间的问题。
; y8 p# G) G& w& x2 I在某次宴席上,李密斩杀了翟让,但是宴席上一片混乱,若不是王伯当及时又掌控了现场的局面,恐怕连徐世勣也要命丧于杀红眼的士兵的刀下。( o2 x" g- a% @7 ~) m8 T; x
事后,军队必定是人心惶惶不利于军心的稳定,为了安稳人心,李密便安排翟让的旧部让他们都到徐世勣和王伯当等瓦岗军老领导手下做事,这才让事情局势稳定了下来。
) W9 A) E& W; P( v, u! j, n
: ?+ ^* V1 }1 x1 ?8 k [* f' _9 i7 `: {, c; \
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了大唐,同一年十月,李密选择归顺大唐,徐世勣自然也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李渊注意到了徐世勣是个极具忠诚的臣子,有什么功劳自己不承认,而是直接推给李密,让李渊颇为欣赏。+ P7 U/ H0 X5 E/ z& V) H$ t0 P
的确是如此,李密后来因为不甘心久居人下便起兵反叛,下场自然是一死,徐世勣便向李渊请求允许他去埋葬李密,李渊知道他有情有义,便答应了。
. \3 R! P9 x1 m: s- N只见徐世勣为李密披麻戴孝,和李密旧部一同埋葬了李密,实在是忠义。
% A; E9 Y2 p- ] O9 T4 W/ v
: P) [& S/ C5 {/ p7 W7 Z$ K7 ?$ ~! B/ C3 }& J
徐世勣归顺李渊之后,屡立功劳,被前后封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加爵为莱国公,后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又为曹国公,被赐“李姓”,自那之后“徐世勣”就是“李世勣”。
( y, ~; G; m# ]1 }& Q- U4 U李世勣自 620 年到 625 年,带兵打仗,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朝堂之上全都是李渊和大臣对他的赞美之词。
: w8 ~5 y# E+ l f2 T' F/ I后来李世民继位,为“唐太宗”,为避“李世民”的“世”字,李世勣便将名字改为“李勣”,李世民封李勣为并州都督,赐封邑九百户,之后李勣继续为唐朝杀敌立功。
& N7 B# q3 z: L9 i9 {. v" l
4 j6 F6 y, t% o/ l/ [$ ?- H) l; ?! J# x$ u, u
7 Q4 L7 G5 R/ t' r/ \1 [
0 e# J7 s4 I3 c. P) D' v继续受唐君王的重用
2 Z! ]. n& z0 e+ j) o3 Y- n" n9 {5 W0 u- L1 ]( v, F3 I' \0 S8 a
贞观十七年,因李勣立下了不少功勋,所以在李世民命人画二十四功臣的肖像时中,就有李勣的画像,这些画像被放到了凌烟阁,这对李勣来说是君王对自己最大的认可。2 s- ~2 N9 e& T
李世民很是尊敬和关爱李勣,李勣在一次患重病时,迟迟不见缓解,这可急坏了李世民,当时李世民听说一个药方,是以“胡须烧灰”便可治病,为了李勣尽快好起来,李世民不管到底有没有用,居然真的剪下了自己的胡须用给李勣做药引。
) w1 Y9 J1 v8 D2 K6 n3 l+ [李勣知道后很是感动,心里对李世民的忠诚又多了一分,皇帝能为臣子做到这一步,也真的是难得了。, ?* ]! G) A; Z8 ^
* R# K1 A; D% y; r" E# ^
. D# j1 R& s! H, b
之后李世民病重,像李勣这样好的忠臣自然是要留给儿子李治用的,但不能直接给李治用。他嘱咐李治:“有一个人,你可能管不住,我先将他贬谪出京,半年后,你再将他召回,如果他不听话,你就把他杀了。”1 ^8 z8 z" z/ l
于是李世民就先找借口将李勣贬到了其他地方,等李治登上皇位就再把李勣给召唤回来,恢复官职。& F- w! ^& b8 a, i1 ~, K
李世民这样做就是想要为李治积攒人情,李勣见李治又将自己召回来,肯定是要承这个人情的,果不其然,李勣回来之后对李治很是感激,李治还进一步对李勣加官进爵。5 r6 p R8 k9 K# S6 k$ j% [% j5 B
4 D; ~2 x) L' p. u, D
: @2 V: G6 k# [" N. n q+ ^$ c李治对李勣的信任不亚于李渊和李世民,比如当他想要改立武则天为后时,因遭到大臣们反对一时没了主意,于是就去询问李勣到底该怎么办。 d( k1 p- {' a* S# t
李勣的一句话让李治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而这一句话就是“这是陛下的家事,外人又为何要干扰呢?”言外之意就是这是皇帝你自己的家事,你的家事没有必要问外人。这下,李勣又深受武则天的信任。
' T& W% w8 F. l$ h3 {669年,李勣去世,享年76岁.。不管是李治还是武则天都在李勣去世后善待李勣的家人。但奈何李勣的孙子却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可咽不下这口气,就下令剥夺了李勣的所有官爵,还掘了李勣家的坟,并恢复李勣一家的“徐”姓。
& g& L6 k2 Z; n: V! U0 H- k3 _+ F _$ p3 M, p, S1 I' _ G) J
6 T9 D" H$ d! P* j# X这要是李勣还活着自然不会让孙子如此鲁莽行事,李勣一家直到李显复位后,才又被恢复官职和爵位,并重新被埋葬,李勣后还成为武成王庙中配享的十位历代名将之一。3 E! t& ]( ~- g: s, O1 L! _: R# a4 ]
李世民生前对李勣的打算,按照君王的逻辑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好在李勣的确是一心一意为国为民,这才让李治继续重用他。
; O, \; W7 F& z* K$ v: I
" B7 d0 k- D- a9 F0 z' p: t
e* e9 H0 m6 K5 K2 M( ^信息来源:, j6 d3 I7 b* p, Z# O) I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为何执意要将李勣贬谪出京?读了《智囊全集》才明白,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让人动容 海峡网 2024-10-25 10:024 r1 j2 m3 J$ U" C8 e# h/ p
' c5 `" K ^9 [/ X4 N# r- a
9 r, o/ C7 E' j# N* c# U4 ] x6 c ?% I* B' X1 ^*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