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红旗落地苏联解体,这个曾经代表着苏维埃最高信仰的联盟一夜之间骤然坍塌。9 |: R/ e0 S; C+ p) V( }) s! s' |
三十多年来每每谈到苏联解体,人们都会将一切都归罪于苏联的最后一届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实则不然。
' f0 e+ c# u! H# t1 e. b4 a2 k+ d$ X. A' g% A5 `# l" m
1 y# N/ Z9 L/ d+ i$ N叶利钦在当年作为戈尔巴乔夫的副手,在苏联解体的问题上和戈尔巴乔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S9 O7 n/ O8 e
可能会有人感到不解,苏联比俄罗斯的国力强、领土多,叶利钦当苏联总统不比当俄罗斯总统好吗?为什么还要和戈尔巴乔夫一起搞垮俄罗斯?
a8 ^, ^2 o. O5 i5 r在这个问题上,俄共的领袖也是叶利钦最大的竞争对手,久加诺夫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C2 t$ c( w9 j( ]6 g, _
- I0 b' S! {+ T9 b( Z$ _; Z, u5 L
. }% [- L1 Z# g5 x
戈尔巴乔夫的提携) g' z' g; i: ^7 F+ @
' J" e# H4 S m0 S6 k
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下走上了苏联领导人的位置,不过和他上台前的信誓旦旦相比,上台后的戈尔巴乔夫显得力不从心。
' Y# l: q! o+ k! @8 }: i) q) s经济情况是苏联老生常谈的问题,戈尔巴乔夫接手时,苏联的年生产增长率已经下降到了2%,劳动生产率甚至比前一年还要低1.5%。, u: Y0 D; E6 E7 @& E
' \ k) H; f c* t3 @& E- O
# _# H( W/ l B/ c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上一任“苏勋宗”勃列日涅夫还给戈尔巴乔夫留下一个入侵阿富汗的大难题。7 o0 R6 U3 w5 D' y( l4 t
国内经济萧条,国际上名声败坏,一时间苏联在世界上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
" k$ c$ a$ ^0 T/ O9 a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也意识到了只靠自己想要实现“让苏联重现辉煌”的海口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0 r& l( `3 Y4 E' ^9 e
M: H! }1 {; r1 R* l. C+ G: |4 v" Z: F0 s5 @5 `
因此,戈尔巴乔夫决定构建一套以自己为核心且具有改革思维的政府班子。
$ M6 y4 ?. s a+ x E而在当时担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叶利钦走进了戈尔巴乔夫的视野中,之所以选择叶利钦,除了因为他的过往履历辉煌、个人能力强外,也是因为叶利钦是一名激进的改革派。
- A' X- ^9 `; b$ P戈尔巴乔夫从一开始就构思好了蓝图,自己上台后要一改之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一条路走到黑的执政方式,而是要对苏联这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进行从头到脚大刀阔斧的改革。
4 D0 n' W; g- l, p7 U0 N% S% d" O t4 N& ]+ z$ {$ E: i
! b; n9 ~- t; D& Q4 q. t7 Q甚至触及到苏联的国之根本,政治体制。. v$ a9 ]# w7 ~+ T& z+ ]
既然如此,叶利钦这样的军师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8 ^2 g b4 F( T* ~ b
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苏联政府内保守派的声音还是太大,需要像叶利钦这种激进的改革派在政府中间起到平衡的作用。
' B$ \' V5 k1 f$ S1 o" {/ J, a- Y- g
+ M& d9 ^; E/ [5 r: m
戈尔巴乔夫用叶利钦的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让戈尔巴乔夫没想到的是自己却是养虎为患,叶利钦实在隐藏的太深。& ~9 H, B3 y6 C r
叶利钦这种激进的改革思想并不是80年代苏联病入膏肓的时候才萌发的,早在叶利钦加入苏共在政府内开始工作的那一刻开始,叶利钦就已经开始筹划起了,该如何让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彻底的“西方化”。0 l6 u' _* r- Z E
3 r! }: K# s( W/ g, \0 T" r$ K
" u; u; @6 t' A" d1 J+ T; k自掘坟墓4 T- i$ l# Y0 g1 ?2 }" Y
3 f8 h1 ?. b9 V% D+ r
前面提到过,经济问题是苏联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从赫鲁晓夫时期就已经存在。1 y! w2 s) \/ w* d7 n
计划经济过度的僵硬化,再加上苏联对轻工业的不重视,让苏联的民生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t8 E' [, M* W2 M2 [4 O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出在“苏穗宗”赫鲁晓夫的身上。- ?- n: o k: @% L: A
1 [+ _1 ~7 G J5 O4 d
7 i. N5 n r% C9 l. K& R/ L赫鲁晓夫上台后先是对斯大林之前的一切进行了完全的否定,并且在1956年“秘密报告”事件更是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批判的一无是处。
1 K+ h! |" T. s0 T& _/ L) r# T e这对于当时六十年代的苏联年轻人大为震惊,其中就包括正处在一腔热血时期的叶利钦,那时正处在美苏争霸的高峰期,军备竞赛让苏联将大笔大笔的钱都投入到了军事中,导致苏联的经济结构头重脚轻,民生问题频现。1 e+ M* A/ H: n1 X2 Y
8 Z5 B7 k4 y, |8 L5 G
% S$ _9 M2 c1 [2 c
让当时不少的苏联的年轻人看向了对手美国,奇怪的是美国虽然同样进行军备,每年军费也高的惊人。但是美国人民的生活却都很富足,这对叶利钦有着很深的感触。
) T' H/ K/ e1 @* ]从那个时候起,他就经常开始翻阅关于美西方政治体制的资料、书籍,通过多年的研究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想要过上好日子就要向美西方比葫芦画瓢,进行改革。
0 @( `% o Z" g2 C- _
5 W% s* _- {5 G' |
$ @. [2 p$ z& F# A* Y而想要完成这一“壮举”就必须要先踏足到苏联政府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叶利钦开始了是他的从政生涯,秉着“改革”的目的一步步的走向苏联的权力高层。7 p" \4 L: t; j3 n
当苏联的经济问题还没大到足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叶利钦就是苏共当中的好干部,但到了80年代苏联面对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国内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问题。
) d7 _+ R1 @' n3 u* R
K1 _% N& {* f5 s4 p7 C# G* m1 ^8 x/ @- A/ {4 g
即便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也见不到任何成效,反而将这苏联多年积攒下来的问题激化,一发不可收拾。
* |1 d- g' _+ O& _长期隐居在幕后的叶利钦看到苏联的这种情况,意识到了自己是时候“登台表演”了。/ \2 K4 D' c% d7 A) I$ [9 @
于是在1987年举行的苏共会议上,叶利钦当着众人的面跳出来先是不留情面的指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力度不够。
) G" f! D0 O; A' {. V6 ?3 @) }
% }9 x; p# Y8 [8 r W1 A/ Q( s0 S& Y x2 Y
意思就是说戈尔巴乔夫“西方化”的不够,还保留着苏联太多的旧制度。9 Y' z9 N' }1 K
实际上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一样,都是比较亲美西方的人,只不过和叶利钦相比远远没有那么激进,毕竟触及到国之根本的体制,短短一年的时间谁都不敢一下子迈那么大的步子。0 V/ p# ^7 u& s1 l3 K
紧接着叶利钦又针对苏联的官僚主义开始进行大肆批判,虽然叶利钦没有说的那么明白,但是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无不充斥着什么都是西方好。5 k) s1 A. Z* o
6 q0 G0 o/ d: N* H0 W$ E
$ k4 m4 c! x, p4 t/ B6 d叶利钦的行为给苏联人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在叶利钦极具洗脑性的话术下不少苏联人也开始认为苏联有全面西化的必要性。( k# n2 o" G0 W6 S2 I
人们甚至还发现叶利钦的个人生活极其朴素,尤其是和那些苏联的高官们相比,甚至为了省油连车都不开,近的路就步行,远一点的就骑个自行车,俨然一副廉洁的模样。
9 C0 y* f) d9 [# t; j
2 V2 @/ b$ _ p8 c3 x# b- b3 Y3 i. a2 Q
这又为叶利钦积攒了一大波支持率,到了1990年的时候叶利钦以压倒性的优势被选举为俄罗斯共和国的总统,随后开始不断在大街小巷进行演讲,告诉苏联人民“改革”的必要性。
$ S8 t7 ]& i- X( k: L: y' s与此同时,苏联的经济问题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加盟国们纷纷选择独立。这个时候的苏联已然名存实亡。" M0 R- E$ Z2 r5 f
另一方面美西方在私下也在接触叶利钦,并且向叶利钦承诺,只要苏联解体美国和西方国家就会对俄罗斯进行无偿经济援助。
d. C8 V0 v$ R: {
% s3 V u( W0 E7 Y/ ?7 o, W4 D3 v& E$ v, T
叶利钦本身就极度亲美,面对美国人画的大饼,叶利钦没有半点质疑。
+ ]! Z' y: J$ {9 D5 k1 T( A2 p& R7 `9 I最终在叶利钦的推进下戈尔巴乔夫这个苏联最后一个领导人,不得不在1991年12月25日向世界宣布苏联解体的消息。* F6 q3 J1 r: @7 R( Z8 ]
久加诺夫的话
& F, p9 U9 ^' U4 n: c0 F! V/ S8 h2 ^6 ?0 w& y
苏联解体后,原来的苏共又成立了俄罗斯共产党,久加诺夫就是俄共中的一员,也是叶利钦最大的政治对手。2 [2 R, I' {1 p8 x* R$ M/ a5 f
5 j. X+ |9 z( {4 B! g6 N
" F2 ]) U, D' u0 N+ C8 d+ f, {他在曾经就这么评价过叶利钦:7 h; r" H3 A: w5 z! r6 \
“苏联解体的核心原因是苏共上层的腐败,而叶利钦要搞垮苏联的最大原因,就是他本身已经思想腐化了,并且想通过搞垮党和国家获取利益。”
7 ]7 A( x& C3 L9 J' _, W 事实也的确如此,俄罗斯在独立后叶利钦一改之前给苏联人民营造出的公正廉洁形象,关于叶利钦贪腐的新闻在俄罗斯层出不穷。4 D, N4 Z2 \( c3 b8 B# ~% Z
不仅如此,叶利钦选择相信美国人的话对俄罗斯进行“休克疗法”,结果通货膨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之前在苏联是人们手里拿着钱排着长队买面包,现在是人们手里拿着一大摞一大摞的钱却连个面包都买不到。
, {" \& R6 d' i r5 T: o9 n! A! t$ `/ k( v
/ S4 X/ V% ] a
还有美国人答应给俄罗斯的经济援助更是空话,俄罗斯面对的是美西方不断的制裁以及北约一步步的东扩,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0 w4 C+ L* f% }: _, a
这一切都和叶利钦想象中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背道而驰,就像久加诺夫说的那样,叶利钦从一开始思想上就被美式的价值观所腐化,最终带来这样的结果。
G2 Z8 ]7 [5 C. C8 m& g
3 ?' [2 @$ l2 o- O) D9 P3 D! y! L* q
很多人都认为苏联解体在于戈尔巴乔夫,实则幕后推手则是叶利钦。
/ v5 s$ |/ R" w参考资料:6 D h+ b9 T+ C$ `$ t$ x6 R
苏联为何、如何亡党亡国——苏联社会矛盾和叶利钦搞垮苏联的步骤[J].科学社会主义,2002(01):56-63.; T/ M/ @' @! _5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