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拥抱新科技

[复制链接]
查看579 | 回复0 | 2025-3-8 02: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会场走笔】
2 {- m/ d3 K( L8 `' u: t- g) M9 J  f4 b
光明日报记者 殷泽昊
! O0 N* Q+ s* g( M4 j: A
$ M2 b& E# u7 L# Y, j7 }3 M“去年9月,北京近5万名本科新生同上一门课,这门课就是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教育界委员的小组讨论中,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委员介绍了北京邮电大学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方面的探索和经验。) X/ j) j: _( b' d3 h
* D, o# G' i- |( C. _# x% ?+ x
他的发言得到不少委员的认可,引发了有关教育该如何拥抱新科技的热议。
; M' Q. F' G0 v6 }+ Y. I3 N: p  [* {: {% U/ q( I
“我在学校感受到,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许多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会感到焦虑。”西安财经大学原校长方明委员表示,下一步他将继续就新科技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调研。还有委员认为,在利用新技术时,既要看到其提高教学效率的优势,也要警惕技术依赖可能带来的人际互动弱化的后果;要追求技术赋能的广度,更要注重因材施教的精度。
% ^5 c. l' c: ]- p$ x
2 g6 |& F+ @! J* w; H小组讨论结束后,记者与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郭坤宇委员就相关话题进行了交流。“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可以在教与学两方面,开发生成内容安全可靠、实际使用效果优良的产品。在师资短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可定点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示范校,探索出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并进行推广。”他建议。
9 r  z; e& H) [7 h. V- ?5 s/ l( k" x0 n% G8 P: G
新科技的浪潮滚滚而来,记者相信,只要合理利用,教育的温度与技术的理性相融,将会相得益彰。
- X( w' h$ T  L3 E7 t% V$ `% e3 O& v. I) f3 {; l4 D; f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08日 09版): O  a' e2 `) I8 Y# X- G7 i

5 Y$ J# _% l7 o5 E# A  L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