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东风重组启幕,中国汽车“新航母”破浪前行

[复制链接]
查看6334 | 回复0 | 2025-3-2 23: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车见万宜讯——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母公司兵装集团和东风集团同时宣布筹划重组,引发央企汽车板块整合的猜想,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有可能整合为一个新的汽车央企。  q8 J, v) R* t1 X4 Q- H3 E
4 v9 S7 K( X8 F! z  B( v4 t: \
破局时刻:央企整合的深层逻辑与时代使命) A# X- n' ~% P9 j$ J

2 N* M) t! M" Q1 @/ r自2015年南北车合并开启央企重组大幕后,国资委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装备制造、汽车等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58%,但三家央企阵营中仅长安汽车进入新能源销量前五,一汽、东风的市场声量持续走弱。这种“大而不强”的困境,倒逼央企通过整合实现1+1>2的聚变效应。
; J# C6 L6 V7 H: b- v& \" O! x5 Q: n
, e& V3 X0 `' N6 f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呈现“金字塔”格局:顶层是掌握操作系统的科技型车企,中层是拥有完整供应链的传统巨头;底层则是依赖代工的模式。若重组落地,新集团年销量将突破500万辆,超越比亚迪,跃居全球第五大车企,仅次于丰田、大众、现代起亚与Stellantis,在规模上形成对抗外资巨头的战略纵深。这一动作不仅是国资委推动央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的缩影,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技术突围的关键一跃。
/ [% }; v8 {9 V2 h$ c% Q) Z
6 }. U$ }3 P% G( {
长安东风重组启幕,中国汽车“新航母”破浪前行-1.jpg

( s9 v& p! `( S9 T# \0 p9 A: L% B
解剖双雄:长安东风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图谱( W8 l" U4 C) P
! A9 v/ u4 r! G9 s
截至目前,除两大集团领导层发生变更外,长安与东风的具体整合安排还未公布。在车见君看来,两家企业的业务有互补性,但也存在不少市场重叠。- J6 g" g1 I+ U' L% l/ L
. a! y5 ~6 D. ?! y0 s! B
长安汽车的“三叉戟”攻势:
9 T2 |5 I5 ]4 S3 z8 s# ^- Y$ Q0 E7 _& V- E
长安汽车2024年总销量为268.4万辆,旗下有自主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阿维塔、定位中端市场的深蓝和启源,产品矩阵形成金字塔结构。凭借“北斗天枢2.0”智能化战略,长安在智能驾驶领域率先突破。“中央计算平台+区域控制”的EE架构,其SDA平台算力达到1000TOPS,支持L4级自动驾驶。深蓝汽车搭载华为智驾系统后高速NCA功能使用率达8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交付24.38万辆,销量激增30%,成为中端新能源市场的现象级品牌。2月9日,深蓝汽车先于比亚迪喊出“全民智驾”,宣布其入门车型将具备高快速路领航智驾功能,可以说是未来可期。合资板块方面,长安汽车较为羸弱,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销量占比较低。
3 J7 W% Z4 D& H' d! d7 i* P; h/ s$ @% z8 b6 @8 X
长安东风重组启幕,中国汽车“新航母”破浪前行-2.jpg

0 n2 ^! |( @$ g: I/ e' B% k" {* I& r% \  U7 v0 z9 ~3 H& L
东风集团的“隐形冠军”底蕴:0 A0 [( l( F- E
6 D: A$ o: H; u* K, r$ ]
东风集团2024年总销量为248万辆,旗下自主品牌方面有专攻新能源汽车的猛士科技、岚图、奕派、纳米等。东风的长板一方面体现在固态电池技术储备上,已建成10GWh半固态电池产线,能量密度突破360Wh/kg,装车实测续航超1000公里,其纳米级固态电解质涂层技术专利数量位列全球前三。另一方面是其积淀的商用车生态壁垒,在重卡领域市占率达31%,“龙擎”动力链实现柴油、混动、氢燃料全覆盖。另外,东风集团的合资体系具备一定输血能力,东风日产累计产销突破1800万辆,年技术反哺资金超20亿元,技术输出至神龙汽车、东风本田、易捷特新能源等多个合资品牌。
. O# B7 v% j* A
+ v# }# v+ B3 L- I+ L0 A8 W重组难题: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九重关隘; B0 {. N5 T) l

9 W! W$ a$ x5 ?. _* C回望汽车产业百年史,成功整合案例无不遵循“技术协同>市场协同”的铁律,例如雷诺-日产联盟,通过CMF平台节省30%研发成本;上汽-广汽交叉持股,共建前瞻技术实验室攻克800V高压平台等。反观失败案例如戴姆勒-克莱斯勒,文化冲突导致的“平等合并陷阱”值得警惕。以史为镜,长安东风重组需明确“以长安智能化体系为骨架,以东风硬科技储备为肌理”的主导路径,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难题。* j, b5 D# }5 J& X# z
% ?; S/ R# A: l9 v3 n
市场重叠的“左右互搏”:深蓝SL03与岚图追光在20-25万元价格带正面交锋;阿维塔12与猛士917在豪华SUV市场存在客群交叉。解决方案可能效仿长城汽车的“主品牌+品类品牌”策略,建立差异化的用户心智定位。
4 a! a1 s6 V: W2 ?4 {
' K4 g; T9 W* S9 t# R6 Y供应链整合的“大象转身”:双方现有供应商超5000家,重叠度约40%。特别是电池领域,长安主要采购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而东风与孚能科技、欣旺达深度绑定。需建立“Tier0.5级”超级供应商体系,通过集中采购降本15%以上。- r. m8 L. A8 E/ q
7 v& v- `* m, v8 J9 T+ c$ u1 i
合资板块的“多方博弈”:长安福特(年销28万辆)、东风日产(79万辆)等合资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可以借鉴上汽奥迪模式,将合资公司纳入新能源技术反哺体系。
) ~" ]2 T  f* ~; q; @' U4 e+ D: ]; A$ g: j* M: G; c. @! ^% N
组织文化的“基因重组”:长安的“狼性文化”与东军的“军工底蕴”需要融合再造。可参考海尔“链群合约”模式,建立前端作战单元(品牌公司)+中台能力中心(研究院)+后台资源池(供应链公司)的三层架构。, U6 n6 [' [: x. l8 [; J3 q
- z4 T# x0 `% n7 H3 z& s4 w: U
长安东风重组启幕,中国汽车“新航母”破浪前行-3.jpg
2 t# m1 U, z/ e7 U5 b. S5 w2 s
' N4 s, [1 t1 Q# V& h- z
未来图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东方变量, n  T6 Q+ M6 t& b; f
* w' @; y6 K7 [1 g' M- P* G4 Q
这场重组不仅关乎两家央企的命运,更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成人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话语权的重构、商业模式的颠覆创新、全球市场的战略卡位。当全球汽车产业的聚光灯转向东方,长安东风能否以中国方案重构游戏规则?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一次充电桩的电流声与智能驾驶的算法迭代中。唯一确定的是,这场始于规模整合的变革,终将以技术创新之名,重塑人类出行文明的未来图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