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人生观滋养教育家精神

[复制链接]
查看2239 | 回复0 | 2025-2-27 18: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程斯辉(湖北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教授)/ }' t* Q; E! C* V+ b: J: G$ y

' E+ v% @$ N. m' E! t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作出重要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党中央、国务院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一系列要求,使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是当下教育领域需要研究、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教师是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主体,在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需要激发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教师了解和学习教育家的人生观,积极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深厚人生底蕴与强大人生动力。2 a( b4 R+ ~! f& ?
, k1 W" ^6 Q3 a! ]! q! i
教育家的人生观是教育家精神之根
: Y* m) M. h/ ?0 O  @* U' m! W7 P. e
当前在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缺乏修炼教育家精神、走向教育家境界的追求和勇气。其实,教育家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教育家精神是在教育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修炼和涵养教育家精神是教师成为优秀、走向卓越的必备条件。/ |, V  e9 ~: U& g9 K

+ C( h$ O6 x0 g. F/ ?从过程上说,教师成为教育家的过程是人格修养的过程,是不断提升人格境界的过程。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必须修炼高尚人格,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教师成为教育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改进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过程。成为教育家不仅要立德、立功,还要立言;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总结、改进,使自己的实践走向有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指导的实践,因而更容易取得成效、走向成功。9 m- @' R: V% I

0 \) q% x& N1 M- ?* s) m3 u( n从关系上说,教师认清和满足社会需要,抓住和解决时代课题,是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教师自身拥有优异的内部素质,又能与良好的外部条件实现有机结合,这是走向教育家境界的基础。处理好教育思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则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偏离的路径。
! T7 @6 N" F' Z0 k/ u) s2 \) C6 Z. A2 T1 d2 ]1 `8 {$ O4 K5 l) h# b
从根本上说,能够在教育领域建功立业,是教育工作者拥有基本条件之后的自觉奋斗。教育家之所以能够克难奋进,是因为教育家的人生观起着支撑作用,教育家的人生观是教育家精神不断滋长丰富的根源。因此,在学习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讨论教育家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2 d( Q4 Y3 |: C1 g( k  @: s
; i4 E/ @" j0 l( \
教育家人生观对教育家精神的滋养
9 _# j, b) }9 j$ g
9 }" {6 y) @/ S6 v& E"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在人的有限的一生中,究竟应当怎样度过才有意义?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什么?教育家们对此都有自己的思考。. m) a# i, @4 h/ K

: n5 J: n; j2 g其一,教育家从不把甘于平庸作为人生定位,而是把追求卓越作为人生目标。
# N# Z% O7 l5 q0 q' _* r
& Y, o) Q' \- l8 s) R$ h; @5 t南宋教育家朱熹,10岁左右开始研读“圣贤之书”,并受到“圣人与我同类”等思想的激励,立下学做“圣人”的宏愿。通过自身的勤奋、刻苦、努力,他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 U: s0 k2 ^+ M) h6 [1 Q$ j  g! P1 ]2 q& h2 c" O- C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不断求索、追求真理,致力于人民教育、民族解放和社会改革事业。陶行知能够奋斗不止,与他的“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人生观密不可分。
3 R) X2 p, a2 u! o6 K% B9 q3 ^- ~* l  s' x2 @% v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晚年讲到他的人生立志过程时说,他自幼心高好强,具有治国平天下的豪志。平民教育、乡村改造都是放眼世界的运动,和他小时的理想,可说是殊途同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生观,晏阳初或许难以成为影响世界平民教育的大家。2 j- c$ r0 p% d. I( n0 Y

5 e3 C( V8 t3 Q5 _6 M# ^$ X8 s+ X其二,教育家从不把满足个人享受作为人生追求,而是把服务大众作为人生定位。
6 g, H1 y1 M7 @* U& Y4 F% e0 m! e4 e% i% x4 ?( D4 e
近代教育家张謇在高中状元之后,并未选择传统做官发财的道路,而是回到家乡投身实业、创办工厂,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事业。他也并未像一些工商业者那样在发财致富之后追求个人享受,而是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教育事业。在兴学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艰难困苦,但始终没有退缩,而是呕心沥血,勇往直前。张謇创办实业、兴办教育的艰苦奋斗过程,正是他“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之人生观和“以少少人之劳苦,成多多人之逸乐”之胸怀的主动体现。
2 {5 p( M7 P0 m9 r0 Z- F' W( H6 W+ e% W! ~
“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这是教育家钱伟长的人生追求。1931年,钱伟长以文学、历史双满分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然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毅然决定改学物理,立志科学报国。1983年,经邓小平同志批示,71岁的钱伟长离开清华大学,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后任上海大学校长,完成了从科学家到教育家的转型。在校长任上,他始终强调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首要的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种以国家需要为人生价值取向的信念和深厚的爱国情怀,支撑了钱伟长奋斗不息的一生。
: Y4 u2 [$ ~/ s" w& a) ?8 V6 I  q8 g& u" k. h* b1 m
其三,教育家以积极入世、改良社会、引人向善为人生定位,而非消极逃避现实。% c! D3 B3 A8 `8 u

3 M. _, j" _/ n近代教育家吴贻芳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帮助他人与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他人,也使自己的生命更加丰满。她以此人生观为支撑,克服了办学中的重重困难。
6 z* M& V; |6 X7 z  r; E$ j: s7 g2 h
/ x9 O; P: m8 a/ r" x; R人民教育家于漪强调语文教育要“教文育人”,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体现了她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积极人生观。
8 t: F+ e2 ^( m9 `
* X  n% o! m% n$ H2 ~; s' Y儿童教育家韩作黎青年时代立下“为了开辟那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世界而奋斗”的宏愿,毕生投身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X7 S. }0 c4 p, k

$ }& X. T, d+ j( V( M其四,教育家不以追求个人地位为目标,而是以追求有意义的事业为人生定位。  T( G9 A$ x4 m; l% i/ {
9 U1 ]  @' s/ \' a2 d# V& L. s
在人才奇缺的年代,陶行知毅然辞去了在大学的职位,放弃优越生活,投身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践行他“为中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的志向。斯霞,面对升迁机会,她坚持回到学校教书,始终把育人作为人生目标。
7 H0 E7 R( ?9 \+ B5 {+ z7 x0 M  M4 w! w3 u: g
教育家的人生观既非享乐主义,也非悲观主义;既非利己的功利主义的,也非追求权势的权力意志主义,而是具有积极乐观、为了大众、为了社会民族进步而奋斗的鲜明特征。这种人生观滋养了教育家精神的成长,使其人生值得敬仰和传颂。/ b& ?. U" z3 o& G+ {. c

% x( u8 \+ z( }" l教育家的人生观影响其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他们追求不平凡、服务奉献、积极进取的人生,最终选择教育作为实现理想的职业。在人生观的引导下,教育家结合自身经历、社会需要和时代趋势,选择教育作为奋斗的事业,通过教育建功立业。
' v1 O# W" ]$ p9 A2 V: {  U( X1 x3 I/ k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在坚定人生观上下功夫
0 q6 t6 k% P. @9 ?7 w1 P$ N9 z9 o4 S& d/ H
教育工作者虽未必都能成为教育家,但可以学习教育家精神,像教育家那样教书育人。弘扬教育家精神,关键在于反思、扶正和坚定自己的人生观。
- d" L) Z& U  v+ ~4 c) F
+ K# f% a* h. C就“反思”而言,首先,需要反思是否树立了明确的人生观。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人生便缺乏目标与动力。其次,需要反思人生观是积极还是消极,是乐观还是悲观。消极的人生观只会使人颓废。再次,需要反思是否处理好个人与群体、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只会让人生失去意义。最后,教育是心灵的互动,是一种人生观引导着另一种人生观,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自己用什么样的人生观影响受教育者。# \/ Y% x: |# v- d3 y
3 p( Q3 r, d. e, G+ S# _- m8 k+ ^
就“扶正”而言,教育工作者应在反思后,在消极与积极、悲观与乐观、享受与奉献、平庸与卓越、个体与集体之间做出调整。要勇于抛弃消极、享乐主义的人生观,转向积极、奉献、追求卓越的轨道,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因为人生观的核心在于如何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 \, g: c8 K+ ^. }; T0 l

1 x; \. n7 z$ \/ M4 T. h, ]就“坚定”而言,教育工作者在修正人生观后,还需要坚定自己的选择,抵制享乐主义的诱惑。积极人生观不仅是成就事业的动力,也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明确的人生观能形成坚定的信念,指引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5 O4 Z8 P! }; L0 J* ?, g

# A+ o+ [% V+ |8 @" m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激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信念、振奋精神。
; H8 z" @/ l* y
* @; T( W' _, R! l: _) u7 d' q来源: 中国教育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