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过,万物萌动。草儿的绿意在土地蔓延,花儿的嫩芽在枝头含苞。风是柔的,阳光是暖的,脱去厚重的棉衣,感受轻松与舒展的惬意。春,总是让人面向未来、心生希望。
8 E) ^3 t* ~( J4 [: ]
5 x" g- ]' h0 R% v那就在这个春天,在新学期,让教育也遇见更多美好吧!
8 x- d R9 |' \ t( Y, R& K/ b6 i0 G
让教育与美好相伴。春的气息挡也挡不住的清晨,让我们带孩子到小花园、长廊下、小桥边或操场上晨读吧,阳光穿过树叶缝隙投射在书本上的光点欢喜跳跃,也许书上的每个字都变成了活泼泼的生命。在青草香气沁人心脾的清晨,我们完全可以把目标确定为对美好的感知,对生命的感动,对自由的向往。让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一些,这个清晨,也许孩子并没有记住书本上的东西,却品尝到了空气中飘荡的清甜是什么味道,晨光中阅读的美好是什么感受,春天里万物的萌动是什么声音,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怎样的美好。当一个孩子对春花秋月、明媚灿烂能够敏感觉知的时候,我们还担心他的作文干涩生硬、言之无物,还担心他的生活乏味无趣、过度焦虑吗?而老师也一定能相逢久违的鸟语花香、舒畅满怀,更能相逢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发现不一样的教育趣味。/ ^; m/ J6 E% L+ @- L
- Q% D) z% n8 f8 J% B% B, A" G让成长与体验相遇。孩子的成长需要参与,需要体验,每天都固守在教室里,学习只能在课堂上,会让孩子的童年缺少丰富与趣味。作为教育者,我们要通过各种对孩子有益的活动和方式,让他们置身其中,主动成长。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对学校生活记忆长久的往往不是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是在某项活动中经历了什么,有怎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新奇感受。可当我们成长为大人时,往往会自动屏蔽孩童时期的期待与希望,不察童心,不理童趣,只愿做我们眼中和心里所谓的“为了你好”的事情。新学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辛劳付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更快乐的童年生活与更完整的成长体验。. r% o$ f0 Y3 u$ U
# {8 S- M1 O2 H1 k让获得与心灵相通。偶尔,让我们装出一副孩子样,对着难题试一试,和孩子一起尝试、犯错、纠正、解决,也许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是我们给多少他们就吸收多少,孩子需要的是自我教育、自我说服、自我改进、自我成长。想想我们的童年,成人多少苦口婆心化成了风,而自己经历过、体验过、挑战过、尝试过之后得出的结论,却慢慢凝结成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我们随着年龄增长,距离儿童越来越远的时候,每天与孩子相处,我们就需要时不时试一试、改一改、变一变,你会发现,孩子不会笑话你,他们只会与你更亲近,因为你离他们的世界很近很近。
. _. W' \) ~/ Q* Q5 t! j3 z
x; q4 J9 r$ I+ m& x让生涯与静心相逢。老师们,短短的书法课上,当孩子静心习字的时候,让我们也一起拿起笔,寻找久违的一笔一画写字的感觉,让孩子在大家的影响下不再东张西望,让那间小小的教室,在更多的时间里只有笔尖流淌的声音。整理一下自己的办公桌和讲台,放一张自己最满意的照片,置一盆曼妙生姿的小绿植,写一句激励自己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话语,让新学期在安静与淡然的加持下走出更理想的模样。" F3 a' q! G, Z& s, Q
0 n" q- _7 Q( v& c
新学期,我希望在校园能遇见更多这样美好的画面、更生动的教育和看似不那么像课堂的课堂,我希望能遇见更多孩子投入的表情、会心的微笑和专注的眼神,我希望能遇见更多尊重儿童特点、体察儿童心灵、追随儿童期待、给予儿童回应的教育。这些相遇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灵性,让我们的老师和孩子能在有幸相遇的生命里,共同感知生活,共同感知美好。由此,学习和成长具备了触手可及的温度,才是“万物之灵”在春天最好的姿态。) j7 a( }" ?! R# ] ?
: i6 J( x' k! m新学期,愿我们把自己的教育生活,过成一首饱含美好与感动的诗。! i5 n2 l% y- p2 h2 L$ @
$ x/ m$ A6 W) g0 `; O(作者系陕西省宝鸡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宝鸡第一中学附属小学校长)
$ l6 D: i; u8 ]/ `
. m0 @5 ^0 s# f X《中国教师报》2025年02月26日第6版
! L/ |4 ~; t6 C \ W- {7 g4 ]" {* j/ t& ^% l
作者:崔 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