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兴趣 让孩子爱上科普阅读

[复制链接]
查看9469 | 回复0 | 2021-5-31 09: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 F3 v: ^9 X) p; z2 w$ I" Z

: k' O3 A& E$ E6 L: B  D9 m/ b* ~□包晓云 马倩
# f% O) X! F9 b* t8 o  V' T: c# t
( m0 g: [% U& ]+ l科普阅读一直是帮助少年儿童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j, g* W  M+ A, h

9 A2 t- m8 N4 D# Z. g- I; E$ i% S) I今天的阅读环境变化很大,媒体融合、阅读形式多元、信息极大丰富,科学普及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科普强调科学的权威性,偏重具体知识和技术,很少讲科学方法与过程。第二阶段,关注公众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以及对待科学的态度。第三阶段,科学理解公众与公众理解科学变得同样重要。
& G+ S2 G1 |2 C4 a! @- s! x1 G+ b: U# c; S
科学普及理念虽然已经发展,但现实中的科普可以说是三种理念并存,很多时候还是要从传统科普的角度出发。然而,新的科学传播理念与我们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是一致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具体的知识,更是要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能力,形成价值判断能力。% u6 y; o5 u9 V" e5 A1 b  J
: J% f) y" n5 }* g
为此,孩子们需要的科普阅读不仅仅是传递科学知识,更应该注重介绍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孩子更深刻、辩证地理解科学,给孩子留下思考质疑的空间;更应该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形成今后生活决策中可以恰当运用的科学思维方式;更应该注重兴趣的引发、情感的培养,进而影响态度,形成价值判断。6 N# B( f7 _  o7 P% r* b. i

$ r8 x3 h1 b" t& _1 i. g; p4 `给孩子选择科普读物,在保证知识准确性的同时,要注重趣味性,让孩子乐在其中。现在有很丰富的儿童科学读物,比如“揭秘”系列的翻翻书,有很多可以翻动的折页,让孩子动手探索,这样的阅读过程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9 ~9 v  W% o4 K) |+ }4 a1 W
1 j1 Y- `1 ]0 z$ K6 Q1 O* h( i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及其系列,以绘本故事的形式,用丰富的想象力讲解科学知识,影响孩子日常生活行为,非常适合低龄小朋友。对于学龄的孩子,《李毓佩数学故事》《神奇校车》等图书趣味十足,广受欢迎。保证读物趣味性的好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读物。孩子的兴趣时常会变化,比如家里养了宠物就会对宠物很感兴趣,这时可以买一些介绍动物方面的书籍;或者参观了天文馆对天文发生兴趣,那么天文方面的读物可以及时跟上。有些书籍从形式上看似乎并不吸引孩子,但如果恰好是孩子兴趣点所在,也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时候跳着读,有时候反复读,有时候深入一个点找其他相关的书来读,只要尊重、配合孩子的兴趣,孩子就会在兴趣的引领下爱上阅读,逐渐深入阅读。8 K& b& L0 A3 F/ g! R
' n* ?2 |. V; n/ H0 N# V4 R
除了知识性的读物,有些读物中会介绍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科学的发展过程,以及科学家的生平,这些内容有助于孩子更深刻地理解科学,是一类不可或缺的科普读物。我们在选书时可以有意地选择相关书籍,比如《上帝掷骰子吗》《数理化通俗演义》、“里程碑书系”等。另外,很多科普读物中也会有关于研究过程、原理的简单介绍,在阅读时可以特别关注。: x! p. M# F: b* y; Z) e$ X

2 u) b" [2 ^% \8 b选择科普读物还需要注意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孩子能够把科学的思维渗透到生活中,比如有些指导孩子做实验的书,可以引导孩子动手实验,还有些科普读物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介绍其中蕴含的科学内容。把科普阅读与实验操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平面阅读立体化,增加了科普阅读的趣味性,也更有利于实现科普阅读的目标,让孩子形成在生活中可以恰当运用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未来的生活质量。科普杂志也是很好的选择,杂志的时效性强,可以让孩子了解当前科技的进展与面临的问题。
; K  r- a- C0 D9 ^* Z$ c
$ Q( M( T# Z* n( V' Z4 L6 p阅读的效果不在于给读者灌输了很多确定的东西,而在于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在思考之后会形成自己的思想。科普阅读也需要这样的过程,我们需要更多留有思考空间的科普作品,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孩子积极思考。找到答案并不是科普阅读的终点,阅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发思考,提出问题。老师和家长需要保护孩子勤思爱问的天性,肯定每一个问题的价值,有些问题可以悬而不决,有些问题可以一起讨论,孩子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主动思考的体现。我们不仅要鼓励那些有助于深入理解知识或者拓展学科领域的问题,也要鼓励那些看似与主流价值观不合,甚至质疑科学的问题,在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真正的思考能力。
# V  @. [% `5 }7 p3 @  p( P( v$ {! @5 I! }8 W2 w, c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那一部分才是教育。”科普阅读不仅要给孩子知识,更要给孩子教育。(《科普时报》)' y9 W/ _3 a; L$ R" Z: J( n
1 Q  f4 ^$ H- U1 P) J3 _9 A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2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