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超现实,我觉得人工智能就是超现实,超越了现实的局限,可以让现实更加广阔。它很像一个艺术家——这种在很多人眼中‘不合理’的东西,在艺术上可能就是合理的,‘不合理’恰恰就是艺术的独特之处,是艺术必不可少的成分。”+ O9 F% p" U% \
9 `# U Q' U4 Z7 [2 E' }9 E9 i
——张望6 z* w! X0 A! C9 x: C+ }
6 v. @6 P+ ]6 i" p$ Z/ ^" p @- E6 @1 k6 ?' v
" }; Q: j& Z' G: m& \& W% y4 a
“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正在进行,图为张望与自己的作品《生成》(220cm×330cm×10)。+ B$ n m1 T" C, k& I" l" J# _
3 C+ {( ~4 H7 l2 \
【上篇】, X7 ~# {6 G; q! M8 n5 f
& P8 [. V" a& D
在艺术家张望看来,2023年等于“AI元年”,人工智能爆发式的成长刺激了世界,也刺激了每个人的神经。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很多革命性的发明创造以及技术应用,比如蒸汽机、电力以及后来互联网的普及,这些技术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今已到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又取得了巨大突破,预示着世界将面临重大转折,每个人都会在洪流当中产生新的变化。
" v8 v+ |. C( G3 z# N+ D
' s3 m h+ t" v# j( o$ l3 H“人工智能的工作模式很像我的创作过程。”谈起人工智能,尤其具体到“AI水墨”,视野开阔、视角独特、惯于创新的张望有自己的见解。除了在作品中体现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偏爱外,他也会用文字或者影像来记录自己的感受。8 R+ G( K0 g: U, I5 K4 N3 \
+ y. A7 i# L; X$ Z% y) u4 n7 N
在众多艺术家当中,张望是对人工智能尤其感兴趣的一个,“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正在进行,他的参展作品叫《生成》,由10幅2.2米乘以3.3米的巨型头像组成。画面在纸上“生成”,画家用笔墨“生成”了他心目中“意识生成”的过程。一切都很随机、很意外,意念如此神秘而复杂,人类已不需要面部特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些头像都没有脸孔的细节。这一切呈现都突破了我们的日常想象,也都在美的范围圈之内。, ^5 y& W) _ e" k" n
; }: |- t g7 s* }1 U2 e z, J* w* ^( E; K- T0 ^5 R
+ x! L: Z/ {; h% R7 A+ a因兴趣所在,总是求新求变的张望有关人工智能的思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持续而深入的。
* W9 }! H1 W6 s: k: ^8 o
* o S; D- H ?# J0 L' D“人工智能最重要、最有价值或者我们最期待、最关注的就是它的智能化。”以往的技术发明更多是工具式、辅助式的,能够帮助人类解放生产力和提高生活质量,但它们并没有与人类智力产生过较量。张望说:“人工智能就不一样了,它突破了很多局限,未来很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人工智能可以去做,一些人类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也许在人工智能面前会迎刃而解。”张望甚至觉得,将来人工智能或许会主动地帮助人民、帮助世界、改变世界。这也可以算为张望的一种愿望,他希望新技术的运用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但归结到根本,一切文明和技术的发展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Q1 X* ]: u8 |: U
0 `0 @8 p0 f, f2 ^; W/ [
" j6 N' B8 w A$ T7 S) m# r) J) U( [0 P
这是一个正在产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深刻地思考如何应对和融入。谈到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张望认为,任何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都会对社会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对艺术也不例外。比如摄影技术的产生和推广,极大地改变了艺术的面貌,特别在绘画方面,甚至成了写实性绘画逐渐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现存的写实绘画艺术家,大多也在使用照相技术来辅助创作。9 D% q1 o- Y2 H( O& `$ r
5 P: @7 P$ F5 C9 P [; _, Z
最新的一次革新,则是人工智能的登场。 j" K/ O/ Z( m7 h3 \" [
$ z& W1 N- K: I6 Z% t$ q7 \" E
“它不仅仅能提供素材和简单的图像,更可以帮助艺术创作实现无限可能。”张望说。事实上,他自己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_# f3 Z! q @% Y
+ y/ ]4 Y$ x* O( w5 n! V- h# `& C# v: s. r+ y
- w- o# h8 e1 [- S4 W, j
从之前倡导新现实主义水墨到后来主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和山东美术馆工作时的国际化思路,张望一直都处在艺术理念与实践的前沿,他相信心之所向就是路之所向,意识先行,脚步跟上,终究能在纷乱世界中理出一些头绪,找到新的可能。如同《生成》系列中所画,很多东西在意识中生成,分不清是人自有的还是AI的产物,多半是二者互为启发、互作阶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是,现实并非眼前所见的现实。
& x4 S5 x* Y2 S' h: \( `% A3 b# P- z( Z! s; Q, l* V/ v8 f9 s
当然,目前人工智能还没有在“纯”艺术圈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或者说一切仅仅是开始。张望分析其原因有二:第一,技术的完善和普及还没有到达一定的程度,需要时间;第二,从艺术家角度来说,会存在自我封闭或者自我保护,也可以说惧怕自己原有的东西遭到破坏的心理。9 c$ i7 s: @* R% Y
) [+ m, O& y( X5 a; n4 k3 ^这些都是现实问题。每个人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不一样,张望就属于对新鲜事物尤其敏感、比较乐于接受并较有前瞻性的人,对于一些东西的潜力和未来,他会不由自主地去探究,相信未知世界或许更广阔。这也是一种人格特点。9 j8 i7 X* M! O8 k+ C6 i" {* _
* R) h* b" D" T- r8 \
; Q; t- X0 j$ C+ m, z' s5 h$ \' Z8 [% V6 n) y
目前人工智能还不完善,但一直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并在很多专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令人惊讶的作用,简单说,它很好用。通过思考和实践,张望意识到,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艺术家加强艺术表达力,会在艺术家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给予提示和参考,可以提供更多方案去扩大表现范围,这是好事儿。当更多的人掌握了这个方法并成为常态后,一切依然是公平合理的。艺术家要打破旧观念,不必执着于感觉层面的东西和已有的成果,而是可以适当利用更强大的归纳助手,在有限的时间里探索和实践更多的东西。7 L( C+ v8 |3 R9 d
7 ?5 I, d w# |+ z说到归纳,张望举了齐白石的例子。虾是齐白石标志性的绘画主题,如果人工智能学到齐白石画虾的技术,就可以画蟹、画鱼、画飞禽走兽,甚至可以用画虾的思路和方法画人物。也就是说可以实现更多的可能,突破画家的局限,进一步完善、扩大笔墨的表现力,从而也能提升艺术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体现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是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的。: o. b1 W8 W+ D
9 [" G2 Z, T3 @2 ]. f5 _; w/ g
# n4 E! c) f. [3 M/ j
事实上,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脑依然是最复杂、最智能、最具有艺术创造力的“生成基地”,是AI无法替代的。只是我们可以逆向思维,如果人工智能能模拟人类的思考和整合方式,我们也能模拟人工智能的包容性、多元性与开放性,合理借力,如此,人工智能就可以对人类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4 U" c+ x* o3 X: s$ m3 x& v) f. n
5 N9 t6 Z; u Q# v" |4 U3 S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因人而异,不必强求。像张望这样不但走在艺术前沿,同样也愿意与科技同行的艺术家,他们所体验和收获的一定极大丰富,与其说他们可以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不如说是自己探索、包容与毫不迟疑的步伐帮助了自己。
' c1 v% b( l9 l1 c+ D+ U& \8 I1 P, e6 u0 t8 ~' z! M
$ w2 h* n/ M, _' M6 Q
. j6 c! X; |, [8 X. L! M【下篇】. S/ d& K4 F. d* _/ v4 l
: M a# {& P: e6 ~2 C- U8 H当下,几乎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AI都可以提供“无限”可能,信息资源的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趁手。尤其它的效率更是令人惊讶,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习、归纳和生成,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当代,这种光速一般的感觉叫人震惊,是我们无比羡慕的能力。作为较早关注人工智能的艺术家之一,张望用一种欢喜又冷静的心态来看待、使用以及在艺术作品中描述这种类似精灵的、有强大功能的新生事物。" x% h6 D( t* H; b5 D+ q" O- W
/ D" {, m% A' {* _7 {4 Y0 J“人工智能不但提供知识,还提供一些预判。”这是让张望尤其感兴趣的地方。艺术本身也可以算作对某些意识落点的预判,这样看来,人工智能确实像个艺术家。这个“艺术家”很会做融合的工作,“比如一个人喜欢毕加索的风格,想要尝试,但他的知识储备、文化背景和想象力达不到,这个时候,人工智或许可以帮忙。你的东西和毕加索的作品结合,可能生成超出预期的、更理想化的东西。”
' X2 T/ c% J7 c) r% B
( f) d, A e# A' ^" n& h
; X6 g. b4 T4 e$ s/ c% z/ g) Z9 I1 v0 G- c' k& Y4 J% I! S
更加令新时代艺术家们摩拳擦掌、充满期待的是,人工智能可以融合不同类型的艺术,甚至可以跨学科、跨艺术——音乐、美术、舞蹈甚至科技之间或许都会产生新的融合。“因为它的学习是一个无限广泛的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积累,可以说人工智能是一个超强大脑,它的学习和储备能力是超越很多个体的。”张望说。
/ m1 M3 D. S' r# n1 B2 _
6 F0 y) @1 Y! {张望觉得,面对新世界,人类还是应该有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因为科技的发展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无法阻挡。就像照相技术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创作一样——在之前的胶片时代,我们会百般思考后非常小心地按下快门,但现在人人都是摄影师,我们都拿着手机拍摄。数码科技的产生成为对胶片的革命,海量摄影作品可供选择,成本降低,效果提升。
- Z7 E1 Z+ l$ @2 p7 f# h: P, ~4 [8 L
/ ~5 S" s# K. v. L5 I0 `! I& z; l
人人都是摄影师,进一步说,人人也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这也许会成为人工智能给艺术界乃至全部人类群体带来的新现象之一。张望创作之余,经常思考那些可能产生的结果。
; o" k, d b: M$ o0 i2 O
8 S1 X7 }; b$ w0 ~$ i/ ]“人人成为艺术家”,想想就很美好。虽说人类从来都带有创造性和艺术性,但后来所说的“艺术家”,是更加倾向于专业化的。当代艺术所倡导的,又回到了创造力的自然本源方面,鼓励打破局限,强调“艺术不是某些人的特权”,正如张望所说:“我们每个人如果有想法、有创造力、能实践,也许都能成为艺术家。”这种理想化的目标,有可能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跨越技巧这一关而得到实现。: b4 T+ v# J! t4 Q: U7 O
- D. [9 M& |6 C4 k; |$ F( ?
# v# Q7 ^: \, u, a" ]
G; Y. S- s; j( b0 e
现在大家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越来越娴熟,很多人都知道人工智能可以对艺术的想象进行生成,我们可以输入语言,输入自己的想法,它会帮助我们得到想要的、指定风格的画面,而且这个画面是唯一的,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模仿。哪怕你没学过艺术、没有画过一天画,但是你有想法或者有艺术鉴赏力,就可以实现绘画的目的。“这等于改变了我们艺术学习的方式。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很多都是在技术层面上去磨炼、去感受,怎么勾线、怎么涂色、怎么塑造等这些技术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实现。如此就会改变我们的教育,改变我们对艺术的学习方式。”张望说,“人人都成为艺术家是可以做到的。”
. M( M0 u) F% b0 T! w1 D. k
2 Z- P$ J2 \1 \9 r6 a但有个最关键的问题需要关注,就是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强大,在艺术创作中,人的审美能力、审美选择永远是第一位的。7 R4 w5 A/ E' d1 O' A% C" a' p
" m$ v; m# v( T, n- r审美的能力、品位的高低是有区别的,人工智能只能提供参考方案,如何选择才决定结果的高低优劣。艺术创作不是堆砌和抄袭,无论以何种方式作辅助,也需要有方向、有选择、有的放矢。张望清醒地认识到,在艺术创作中以谁为主,至关重要。“选择”决定了这是你的作品还是人工智能的作品。或许这方面将来会引发一些纠结和讨论,但出现问题、探讨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 {3 l: Q( P) {/ {) t! T0 H: P9 X0 z' u7 Z/ u8 ]3 F+ S; C
$ x, u6 R9 K# @0 B" B" s+ x) d
6 V) u( X9 v5 ?“无论怎样,人都要作为主导。艺术的创意、艺术的表达是不是深入人心,这是最重要的。”张望说。
0 X3 w' i! V1 h4 T' C* D4 P5 ?+ r0 h4 j* f) M7 _! s4 o
正因艺术始终以人为本,所以张望更加关心艺术教育的方向,“未来的艺术教育,我认为更多应该是品位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和锤炼技术。”张望预测,或许某一天,会有更加有天赋和创造力的一小部分人被保留下来从事纯原创,他们具有可以和人工智能平起平坐或者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艺术家——不光艺术界,各行各业都会存在对这样人才的需求。”
7 m5 e; r# _7 }8 {/ U x8 w- Q9 {! K1 k0 J- z* T* f
张望预测,将来可能会有两部分艺术作品,一部分是人工智能辅助产生的作品,实现人人成为艺术家的梦想;一部分就是传统艺术的保留,甚至可能还有更加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为我们不断贡献新作品,引导新路径。' H1 ]; [5 A4 v$ P) p$ r% \7 P
1 V, i' g6 _. i" H- O6 z# n1 F人工智能对艺术的作用是否积极,哪些东西可利用、哪些东西要回避,也需要人类加倍注意。未来或如此,或不然,究竟如何,就交给时间来检验。
: X1 ?! V& y; F
& \: Y/ @$ _# _- T- ?+ \% `# ~1 k) E2 d/ ]) w: L. X4 S
+ ]' W X( T8 y1 x
张望在创作中
v$ h2 H* G: R6 x. ?8 A; `6 I7 {% J& p0 I
作为一个灵魂狂奔身体紧随的人,张望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期待,达到了一种“多说无益”的状态,所以看起来很安静。2022年从繁忙的社会事务中抽身回归画室的他专注创作,并以自己的方式对人工智能进行解析和表达。日前“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举办,主题就叫“人智时代”,与他所关注的方向不谋而合。事实上,他最初了解和接触人工智能相关信息时,是非常激动的,他希望这种革命性的技术能够和自己的艺术产生结合。人工智能与人类将来如何共处还无法具体预测,但艺术家与之融合、碰撞的尝试,必定如张望画中所示,有新的水墨“生成”。
; B. d3 B- z/ N x& \+ ?+ y$ a1 }7 b# k1 j5 P
“我相信人工智能还会不断地完善和进步,它的作用会更加强大,说不定有产生‘心理艺术’的可能。”( @0 Q* R3 S# s4 \& w/ d2 X7 N! u
4 O. j9 | t+ U C9 O张望所想,也是走在各个领域前沿的先行者的期盼。(文/李可可)/ [2 d$ o4 a9 ~3 v- T
0 {+ t: A% G5 `$ P
: c9 H/ d& r; S# y" @/ u, U( x6 h! }5 I' O8 G* R* k
张望,1961年生于济南。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济南市文联主席,山东美术馆原馆长,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文化名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