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横亘于我国北方广阔的土地上,东起渤海,西至新疆,一共经过了十五个省份,总长达大约二万五千公里。9 |; k* a& e0 [1 H) S- ~
. g+ }6 V! N/ z! x2 A
: A5 r% W+ |5 z, k
# H; J; z6 u1 b3 _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长城似乎是从秦朝才开始修建的,但实际上西周时期就有了长城的雏形,战国时期正式开始修建。4 l# [6 b+ z/ z
战国时期,出现了七雄争霸的局面,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为了吞并对方而发起战争。. f' D* \& a ^( j$ Q, h+ r
趁着中原各国战乱不断,北方游牧民族,也就是所谓的胡人开始崛起,他们为了获取生存空间和物资,而不断骚扰秦、赵、燕三国,给三国百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5 A( t. t! c! @% p$ C8 d: U: _- |不过,胡人精于骑射,行动灵活,擅长野战和突袭,而中原国家以步兵和战车为主,因此在战争中很吃亏,无法解决胡人骚扰问题。$ V. ^. T$ c: Y/ I# z
后来,中原国家开始发展骑兵,对胡人实施打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秦国就曾击败义渠并夺取大量土地;赵国在大将李牧的带领下,则先后击败林胡、楼烦等部落;燕国在大将秦开的率领下击败东夷,等等。: l l! G1 Z |, L6 M. X
但是,中原国家虽然取得了很多胜利,却无法往北方推进太多,因为一旦过了气象学所说的400毫米降水线,气候就会变得寒冷而干旱,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进而无法维持人民的生活和军队的运转,还需要从内地运粮,难度太大,得不偿失。6 y3 I! ~/ ^: L2 ?2 z
但是,不打到北方去,又无法彻底消灭胡人,不消灭胡人,胡人又要来骚扰中原国家,该怎么办呢?% \7 u# m) N: ]6 B( J9 ^
这个时候,就有人想到了一个办法,即在北方边界修建长城,以此作为界限,长城内的肥沃土地适合耕种,属于中原国家,长城外的土地雨水相对较少,则可以任由胡人放牧。 G) [; n$ t; I9 }
战国时期,大规模修建长城的国家只有燕赵秦三国,成为后来秦长城的模板。
: b! Y/ D& |/ E7 O3 v8 f4 U4 p& h一、秦始皇与秦长城。9 M; s- G! r: d: V7 U! A+ y
( P, d* y5 m5 o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战争并未停止,他先后发起了南征和北伐。- Y& [5 w. F9 f" C9 p, m, n% O+ b
9 a, q- a6 @* e4 g8 I
7 Z& s2 m! f4 `$ }6 d& a. H+ Q( M$ ^1 q3 ], ~1 _6 `7 R8 s8 F( X
南征,主要是征服百越,为此秦始皇动用了五十万大军,但过程并不顺利,遭到了百越的顽强抵抗,秦军损失惨重,主将屠睢还战死了,这是秦朝最艰难的一次战争。
]* L. |8 h) {/ ^7 a! u但是,秦始皇并未放弃,而是让任嚣和赵佗再次征讨百越,最终取得成功,从而将岭南纳入秦国的版图。
2 _- }& [8 p% m+ x3 B: R南征岭南,可以让秦朝得到大片可耕之地和大量人口,北伐却不一样,秦国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自卫。/ U3 }" y% G4 c/ j0 }/ L
在秦始皇眼中,北方新崛起的匈奴,在吞并了林胡、楼烦等部落之后,变得十分强大,它才是秦王朝最大的威胁。
4 `$ j; E/ T0 o) F! Y与历史上绝大多数草原游牧民族相比,匈奴人更加骁勇善战,他们得行动也更加迅速、飘忽不定,即便是百万大军,也难以将其消灭。6 o! v( Q( M# D- Q8 E
对付匈奴的办法,李牧曾做过成功示范,反也只是守株待兔,不能凑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X# V3 l; C. _: `* F" A1 y说到底,对付匈奴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快制快,用骑兵对付骑兵,但问题是无论是秦燕赵还是秦朝,都是缺少骑兵的,所以即便取得胜利,也只能是局部胜利。! L/ u5 f3 c4 ^* @5 @9 }& r
当时,秦始皇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也只是收复了河套地区,无法深入漠北对其实施毁灭性打击。4 k5 G/ m$ X8 g4 f/ }+ M, A, ^
这让秦始皇意识到,至少在当时,匈奴是不可战胜的,因此他不打算浪费太多资源对付匈奴人。, F: Q- m( n1 C* U& e" q
即便是匈奴可以战胜,秦始皇也没什么兴趣得到匈奴的地盘,因为那里太过苦寒,根本不适合中原人生存,并且在那里驻军也不现实,因为交通运输问题,代价实在太大。# V! c$ N! N) P/ V) O
" [* d$ Q' F0 D. w- b) L
6 f" _ r2 e# K7 j" v% O* U
, u8 ?) c, {: q! C/ ~6 U
$ o' o- C p3 a但是,放任匈奴不管也是不行的,因为匈奴生活的环境太过恶劣,注定他们需要从中原地区获得额外的补给才能生存下去。
4 x6 |6 w+ Y' ?, E9 z8 n9 I为了获得补给,匈奴人采取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直接到中原边界去抢,抢物资、抢人口,总之一切能带走的东西都抢。
8 C* l# ?# u0 @7 Y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历史上胡人对中原早就有觊觎之心,从西周开始,犬戎等胡人部落就多次进攻中原,比如平王东迁就是胡人袭击之后造成的结果。* T/ T' E4 x( A# V5 ~3 W; S
秦始皇担心,如果放任匈奴不管,匈奴强盛之后南下攻打秦朝,颠覆秦朝的统治地位,那罪过可就大了去了。/ N" Q. b. g3 }. c/ M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匈奴这个民族了,作为胡人的一支,它的民族性格更加残暴、好战,几乎到了人人皆兵的程度。, g: O2 T$ K4 ^4 x9 x8 `4 [) t% N
匈奴人更是天生的战士,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骑射,而且他们生活在半奴隶制社会,不懂得中原的礼仪,根本没有规则可言,这也是为何他们非要抢,而不是通过交换来获得物资。% e9 O& _. l/ C" K
当然了,在中原国家的引导下,匈奴的社会文明逐渐在也在不断向前发展,这当然那是后话,但不管匈奴怎么变化,其好战、善战的属性从未变化。' j0 |2 y$ ]* h7 _6 j
秦始皇很敏锐地观察到了匈奴人的各种特质,所以将其视为心腹大患,为此他采取以防守为主的措施,即修建长城防止匈奴人南下,他还修建了秦直道,一旦匈奴军队来袭,可以让军队快速赶往边界。7 O0 u" p( w" W+ ~
秦长城是在蒙恬的主持下修建的,它以秦燕赵长城作为基础,大大降低了成本,使得长城的长度达到了万里。
; d6 B0 E# {' P3 V/ l% S e" c/ T) p6 g' v/ b
0 Q% N0 q' G0 r# G1 i
& D( D( }4 C# X) @; z
0 w7 h; h2 ]2 p4 L, H/ {
并且,秦始皇还派遣了十数万大军镇守在长城沿线,这就让长城的防御能力大大加强。# n. D- E' b) j0 A+ ^8 G7 _1 r9 q4 k- u7 m
从秦朝开始,长城不但是军事堡垒,还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分界线,一边是草原游牧民族,代表着野蛮和落后;另一边是中原王朝,则代表着文明和先进。
& C- p2 A8 T) f* c' ]/ k1 x5 C随着时间的流逝,长城逐渐将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分割开来,在各个方面都泾渭分明,当然也变得更加敌对了。" H; E+ M; K* T2 k- X9 T3 O
二、长城究竟有什么作用
$ X& c8 Z7 E: k* ^8 R- p! n8 s" Z
+ I. n+ E6 K1 ^' I% {战国时期,匈奴人为了获得放牧的地方,于是出兵侵占了河套地区,那里水草肥美,是天然的牧场。
: b* B* e9 Z" m" c" ]/ h+ E但是,秦始皇派遣蒙恬夺回河套之后,匈奴就失去了最佳的放牧场,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t9 u4 M/ z$ [7 _! X: k) U
我们都知道,大漠的天气变幻莫测,而且经常下雪,匈奴人的牛羊时常被冻死,而牛羊又是匈奴人的主要口粮,因此一旦遭遇天灾,他们就要饿肚子。
$ B8 y+ q% \- G. W+ @+ t据不完全统计,在匈奴存在的几百年时间里,较大的雪灾就有几百次,其中有几次雪灾直接让匈奴的人口腰斩。6 J' [7 N: E2 d6 x0 r" j# O
由于气候的影响,匈奴的人口始终无法得到长足增长,最多时也只有三百万;由于人口少、居住地分散,又使得匈奴的文明发展比较缓慢。
* l% w. f* L5 W5 V5 `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匈奴人做所有事都以生存作为目标,他们因此野蛮残暴、好战嗜杀,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战胜大自然。
% a0 H! k; i) `作为匈奴人的邻居,中原王朝气候适宜,生存环境更好,这让他们十分眼馋,出于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需求,他们时常进攻中原王朝,以获取放牧的草场或者生活物资。7 M* i& @* {3 |/ i/ A
, Z: s( i3 {4 \! W7 V. h- m
0 i* ? X- l6 t4 X9 }# i/ z7 k
# q: [7 t2 x" l) t4 y3 D- `: |* }% g) U: Y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当匈奴人生活的地方没有出现天灾之时,他们与中原王朝相对和平;当出现重大天灾之时,他们往往会对中原王朝发起战争。
4 x3 `$ n/ ^- `% e* a0 f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攻战以侵伐。! d5 g' @8 N! Z! A0 i: t1 i; r
在没有秦长城之前,由于秦赵燕长城分散,建设也不完善,因此无法阻止匈奴人南下,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秦赵燕三国总有一国适合匈奴人攻打。
/ p$ n* g+ ]6 R$ R t) {并且,秦赵燕三国为了自身安全考虑,还时常将匈奴人引到对方一边,算是间接助攻匈奴从中原获得生活物资。
2 D$ h E; N; @2 N所以,在战国时期,匈奴人生活得还不错,人口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经济和军事也得到长足进步。
0 C. j4 ]% x7 E* s* {但是,秦长城建成之后,事情就变得不利于匈奴了,他们猛然发现,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随意到中原抢掠了。 q. q$ o- ~! b3 \
有人可能要问,长城不是一道墙,建得不是很高,平均只有7.8米,而且多数是夯土所建,并不坚如磐石,挡得住匈奴人的铁骑吗?5 W& @9 E. m$ i0 D
事实上,如果我们这样看待长城,那就大错特错了,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因为它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 }; F) Y6 ^, d: Q
首先,秦始皇在建造长城的时候,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宝贵经验,这是长城建造的最基本原则。
8 Q+ {$ C. y% _5 K- [/ d% `简单来说,长城不是随然找块平地建造的,而是依据天险而建,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或是两山峡谷之间,总之易守难攻,难以逾越。9 Y( S3 g2 G8 H( l* Q# S. `9 v
. V& |& L0 O/ N# t/ q; f% Y2 ?
9 T: B9 h; L3 H+ T V/ x5 @: Q' `/ e; ^4 n. Y& p' c
% |; o, Y( ` w/ J8 V
我们都知道,匈奴人擅长骑射,军队也以骑兵为主,而骑兵是无法跨越长城的,只能先将长城摧毁再跨过去。
% F0 | r. g; m+ k9 G但问题是,匈奴人擅长的是野战,而不擅长攻城战,因此他们只能望长城兴叹。
) D8 A( k4 X5 e" n4 K3 s0 M即便匈奴人有能力攻城,他们也需要长城一块一块拆掉,而长城虽然是夯土所建,但也是十分坚固的,还没等匈奴人拆完,秦军就赶来了,也一样过不去。
# E, I8 f# A$ q4 [ j' l# m其次,长城具有先进的信息联动体制,可以快速调动军队。& x$ [5 r( l3 e8 U5 D1 W! |) C
长城长达万里,而秦军的数量有限,自然做不到每一处都防守严密,但也没有给匈奴人可乘之机,这是因为烽火台的存在。
7 k8 o9 z! j6 N" x( \烽火台既是驻兵防御的堡垒,也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我们最熟悉的是狼烟传递消息,其实除此之外还有蓬、火炬、积薪等多种信息传递方式。
$ L' R7 V g1 F5 H7 D在长城沿线,每隔十里就有一处烽火台,通常建造在方便瞭望的高台之上,一旦敌人来袭,守军就可以通过烽火台传递消息,援军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6 a) v' q' d8 Z/ f; o* s
古代通信不发达,烽火台的出现,可以说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而信息的及时传递,又使得军队的调动速度得以加快。
" b+ @$ J- Z6 }* k( u5 q/ o- _% t) _6 K) \5 D; J
7 v7 c. j2 F( ]3 x0 e
- c# N6 r3 _9 R) `" r3 ?3 ~7 g' z
. i, {- N. Z9 D: J0 w+ Y再次,长城不是简单的一道墙,而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 Q, f: A7 R) U9 V) G+ G长城上建造了许多隘口、军堡、关城,还与许多军事重镇相连接,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3 p4 f' _; l0 b A9 M0 G z/ S* V这长城在军事防御思想上的创新,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一直沿用到了明朝。
! | L& n3 D; z表面上看,长城的修建,意味着不主动出击,实际上它何尝不是积蓄力量,化被动为主动,从而继续进取的一种谋略呢。
: g! d! S2 N5 E0 W9 G! p最后,长城阻断了中原的物资输送到匈奴,这是很致命的。: W4 {: F$ n9 s+ l
为了获取生活物资,许多匈奴人私自与秦朝边民进行贸易,用牛羊换取所需物资,从而改善生活。
+ d3 M( U% S) J* L0 \但是,有了长城之后,贸易变得困难起来,匈奴人的生活品质因此变差,使得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 m* m' M/ ? @9 \总之,长城虽然矮,却掐住了匈奴人的命脉,在无法从中原获取足够生活物资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与其他草原游牧民族进行“内卷”,相互攻伐,彼此消耗,从而削弱。
; z/ b: O6 Q0 S随着时间的流逝,匈奴人想出了其他办法来解决生存问题,欧洲人的噩梦因此到来。
. l; [. O7 F: }/ M! D3 P5 ]7 u2 ^) Q三、长城的存在对欧洲的影响
) v& {3 `3 u0 D J# {* _% F+ q) F" O" u8 j9 |, t$ U
在秦末汉初的混战当中,匈奴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冒顿单于,他拥有超强的智慧,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还击败了周边20多个草原游牧民族,并趁中原军队无暇他顾之时,再次侵占了河套地区。9 A* g" Z; j7 S6 H, H O/ i q6 f
: n3 }$ q3 r! b3 g+ y
: i$ U8 C1 \2 o1 N
N7 e7 d: {2 s s# z! m( a/ d% x/ p1 z L( h
汉朝建立之后,因为没有河套地区,而受到了匈奴的严重威胁,时常被匈奴人骚扰,匈奴因此变得越发强大,并逐渐走向鼎盛,人口三百万,兵甲六十余万。8 K( w) C; Z: L
当然了,这里所述的匈奴,其实是包含了许多其他民族的,因为匈奴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吸收人口。8 j9 I3 k$ A6 u& f! m
匈奴人口的增长,或者说草原游牧民族的聚集,形成了强大的草原帝国,对长城的作用其实是有抵消作用的,尤其是匈奴夺取河套之后,进入到长城以内,就更加明显了。& a" t" r" {0 e- x
最著名的一次事件,是刘邦在位时期的白登之围,冒顿单于用40万骑兵围住刘邦,刘邦差点就丢了性命。" A ]. I4 Y7 B0 ^( O. A0 d
最苦的其实是汉朝边界的百姓,他们经常就被匈奴抢掠,要么破产,要么妻离子散,以至于后来边民的数量大减,他们或被匈奴掳走,或前往内地。' H& H% ^! R9 G- v
可以说,匈奴人进入汉地,就如同进入自家后花园,“大入则大利,小入则小利”,因为打不过匈奴骑兵,汉朝选择了和亲的方式,但效果不是很好。( p% F9 P3 N0 c- v
除了汉朝之外,匈奴铁骑还横扫中亚,西域诸国被迫向匈奴称臣纳贡,那时候的匈奴可以说是称霸了亚洲。
9 z) _ | Q" `8 x但是,汉朝毕竟是一个大国,随着国力的逐渐恢复,对年久失修的长城进行了改造,加之汉朝军队也在不断发展,导致匈奴南下中原掠夺的成功概率也在逐渐降低。
+ T; |" H$ z! M" F与秦长城相比,汉长城更长,因为它有外长城,长度达到了两万公里,并且汉长城还进行了防御升级,拥有烽燧、古堡、亭障等防御工事,极大提升了防御能力。 P0 J. w' Y, l c# j8 E% D" ]0 p* g
3 q5 r* m3 u7 N# S8 Q
3 J& w; T2 S0 f5 ?7 O: K
7 ^7 l0 A2 e7 E) t: v1 L" J3 Y7 I! o; I( \6 R% W( \
而随着长城的防御升级,匈奴对汉朝边界的掠夺就变得更加困难,攻守形势也在逐渐发生逆转。6 z" d6 V, o: e" n; N9 _) W, H
汉武帝继位之后,汉朝的国力已经很强了,他便决定主动出击,对匈奴实施毁灭性打击,为此他大力发展骑兵,并进行战术创新,以长途奔袭、迂回包抄、快速穿插等方式袭击匈奴军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涌现出了卫青和霍去病等大量名将。
) {2 M# ~# Z! w3 S! v8 v V0 W在汉朝的打击之下,匈奴损失了数十万骑兵和数百万牛羊,最后被赶到苦寒的漠北,自此之后不敢再入侵汉朝,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攻守关系彻底扭转。
4 N" O8 t6 ~- q0 i2 u汉武帝之后,历代汉朝皇帝继续对匈奴实施打击,最终导致了匈奴帝国的瓦解,一部分成为汉朝的附庸,即南匈奴;一部分则继续留在漠北,即北匈奴。$ ]# b# {- G1 }; ?( p
北匈奴已经很微弱了,却依然不老实,将触手伸向了西域,汉朝不能忍,于是继续攻打,一直到东汉时期,才彻底被消灭。
3 T, t" u4 P' j8 j# f( _% B但是,匈奴并未就此消失,而是远遁欧洲,成为了欧洲人的噩梦,匈奴人的后裔阿提拉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匈人帝国,给欧洲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s5 f9 p' F' }3 I" T, s! W
匈奴之后,草原上又出现了薛延陀、鲜卑、柔然、突厥、蒙古等民族,他们都曾辉煌过,如果没有长城的存在,中原将迎来更悲惨的结局。
3 V+ C9 h" L% [/ e0 l: v
* M" @2 q. m+ {3 u* s
3 f7 B5 M7 L$ a/ ~% {; w# p
0 |. f8 m0 H6 G* l/ r
. l* d3 |9 W% p# e7 g3 F而在欧洲人看来,长城的存在将他们害惨了,比如匈人帝国,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欧洲学者是这么认为的:; A! l# o4 T/ ^, A7 |+ J
秦始皇修筑长城,使游牧帝国不得不将关注点放在曾经不屑一顾的欧洲诸国身上,从而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侵略之潮。/ s7 t/ [! u1 g9 l% A
自秦始皇修建秦长城之后,草原游牧民族就被挡在了长城之外,他们一旦在中原打不开局面,就会退而求其次,对西亚和欧洲实施侵略,实施抢掠和屠杀,给西亚和欧洲人们制造了巨大恐慌,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西亚和欧洲的历史进程。
- _2 t1 l5 ~, T4 Z1 v除了匈人帝国之外,被北魏击败的柔然曾入侵欧洲;突厥帝国强盛的时候,对东罗马帝国实施过大规模侵略,突厥可汗一度被称为“世界之主”;蒙古帝国崛起之后,也曾多次远征欧洲,给欧洲人带去了永远的噩梦。7 n$ r# i, J4 j* l3 V
所以,长城究竟拦住了什么,我想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拦住了草原游牧民族的野心,让他们知难而退,将军事重心从东亚转移到西亚和欧洲。' b" @* |, e/ c/ v9 c0 q) H
而长城的修建,则体现了中原国家抵御草原游牧民族的决心。从体量上来说,草原游牧民族即越过长城,也很难消灭中原国家,因为中原拥有广阔的纵深,草原游牧民族与其陷入战争泥潭,不如不越过长城。
. `# L+ C" ~% T+ s因为长城是强大的中原国家修建的,所以草原游牧民族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越过长城会付出什么代价。
4 [4 E2 G( @6 R# J- h% B' c3 g. Y& P' A
' k# M0 M; M) e" M
) d) D8 K0 t/ W0 c, q7 ]6 \
% r: S5 Z9 q0 S8 C k/ W; M3 p也就是说,中原国家的强盛,也是长城防御能力的重要保障,如果非要说长城是一堵墙,那也是一堵足以隔开两个世界的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