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资讯!4 n# C J+ f9 y; A& O) c$ c
( t; y4 J p# o* I" n& k% j
辽沈战役中,曾泽生率60军起义,麾下3个师长后来结局怎样?
% P- e4 J! ^; z8 X! I L- f. b( V" C4 w) o( g( O! g U- h
1948年的中国,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国共两党的较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而东北这片土地成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战场。就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事件悄然发生,为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j2 `# o2 t! \7 t( Z. k3 d) X6 q+ m4 P: K7 E" w' d. K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墙头草"这个词,形容那些见风使舵、朝秦暮楚的人。历史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在辽沈战役中,有这么一位将军,他的选择让很多人刮目相看。这位将军就是曾泽生,国民党第六十军的军长。
$ b; B6 n" n9 @
) n& u- s8 z+ C) u) _) f曾泽生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作为滇军出身的将领,他在国民党军中颇有地位。就在辽沈战役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率领整个六十军起义,投向共产党的怀抱。这一举动,不仅让国民党高层傻了眼,也让许多人大吃一惊。( {4 i0 `) [7 I3 W7 P, L6 H3 X" x
8 k8 B! |, l, I: V& G Y
要知道,当时的形势可谓是错综复杂。东北野战军正全力以赴攻打锦州,而长春成了一块烫手山芋。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眼看情况不妙,打算带着部队突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曾泽生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1 A% q; U, j- i% B! A! O% Y
" g) J! ], Y5 \7 U) F'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见势不妙,赶紧跳船吗?别急,事情可没那么简单。其实,早在战役开始之初,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就已经在暗中与曾泽生接触。他们耐心地分析形势,讲述大义,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般,慢慢打动了曾泽生的心。( V; F8 p( d7 j& v! e Z
, {# H. \& l; _" O
8 f5 `8 a+ k6 a
. N4 F7 f8 H& X2 b, Q0 x再说回曾泽生,他可不是一时冲动。作为滇军出身的将领,他和他的部队一直被蒋介石视为外人。后勤补给常常被刁难,这让曾泽生心里憋着一股气。更重要的是,他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能,心里早就有了想法。
. W; n; ?* V7 `6 n* X, I* ~( z7 b* K$ z+ W% e
2 F; D# W9 n7 i$ x10月17日凌晨,当郑洞国还在做着突围的美梦时,曾泽生已经悄悄地和解放军接上了头。这一举动,不仅让长春的解放事半功倍,更是创造了国民党军队首次整军起义的先例。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大手笔!
2 p5 W$ C: i+ A. \: ]4 f6 l y7 h5 y' H( p5 D0 V5 q( W, H) r; X2 e
中央对这支起义部队的处理也很有意思。他们没有将其打散重组,而是只是派了些政工干部过去,把番号改了改。这一手可谓是高明,既让起义军感受到了尊重,又巧妙地将其纳入了解放军的体系。就这样,国民党的第六十军摇身一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五十军。
+ r% u( y3 Y9 X: k) u
$ N1 O/ ~0 _+ ?% Q3 s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曾泽生率军起义,那他手下的将领们是什么反应呢?这可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要知道,一支军队里面,将领们的态度往往决定着大局。曾泽生手下有三个师长,他们的选择和后来的结局,堪称是一部活生生的近代史缩影。! L$ ^' X3 P7 H+ K
: l* }5 R: o: ], D; m9 j这三位师长,一个个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故事。首先登场的是暂编第21师的师长陇耀。这位彝族小伙子可不简单,从云南大地主家庭出身,一路走到了滇军的高层。他曾是龙云的贴身卫士,后来又随卢汉到河内受降,可谓是经历丰富。在起义一事上,陇耀可是功不可没。当时曾泽生还在犹豫不决,正是陇耀力挺起义,说服了其他人。这一手可真是神来之笔,为整个起义事件添了一把火。
* F& L& ]: U5 U% x0 a3 j( d
, s5 w, v' F/ i: P$ k% I起义后,陇耀的部队改编为解放军第149师。别以为改了番号就完事了,这支部队后来可是大显神威。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们打得可谓是虎虎生风。回国后,陇耀又在四川省担任要职,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虽然他在1977年因病去世,但69年的人生可谓是精彩纷呈。9 u$ C- c( w9 c% J) x4 D
, i3 o; C1 I* [- ` y a ! F* O1 R. @( M: @% m
1 e: U! V( @# D+ Y% x
再说说暂编第52师的师长李佐。这位云南大理人可是滇军的老资格了,从1929年就开始在滇军系统效力。抗战时期,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起义时,李佐紧跟曾泽生的步伐,显示出了非凡的政治嗅觉。这一选择为他的后半生奠定了基础。
5 Q! c5 c, J. z* Y+ c3 F* v0 o
/ W$ I) t8 f, y; I8 k1 O4 ^' S3 O( Q5 I; v) ~# V
李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不俗,回国后更是平步青云,当上了50军副军长、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还成了全国政协委员和四川省政协常委。这位老将活到96岁高龄才与世长辞,堪称是长寿典范。看来,选对了阵营不仅能保命,还能活得精彩啊!. ^# Y h) M/ v! t' k% n% }
P2 Z$ X2 P# O8 m. J
最后一位可就有点意思了。182师师长白肇学,既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高材生,又是黄埔军校的干部,可谓是左右逢源。但正因为如此,他在起义一事上犹豫不决。曾泽生为了说服他,可是费尽了口舌。
( f* e# u3 a4 u% Q( A3 l0 I( e2 J4 R
5 H! j" R+ ~. [白肇学原本还在纠结,觉得起义就等于叛变。曾泽生灵机一动,用滇军的历史打动了他:"按照你的说法,那我们反清重九起义,反袁护国起义都是叛变了?那我们是被老百姓唾弃了吗?"这番话可真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白肇学听罢,如梦方醒,终于同意了起义。
4 n+ r, h- t! n& z4 \5 s" p' k) V" X. q+ B V/ I
起义后,白肇学的部队改编为解放军第148师。从朝鲜战场凯旋而归后,他在云南省担任了工业厅副厅长、交通厅副厅长等职务。有趣的是,关于白肇学后来的资料却很少,连去世的年份都成了一个谜。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难道是隐退江湖了?: f. Y# I" M/ X( H7 v9 w
' m8 o7 _8 j: C, O" \7 [1 X回顾这三位师长的经历,不难发现他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选择,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虽然他们在1955年时已经离开了军队系统,错过了授衔的机会,但从他们后来的任职情况来看,结局也算是不错了。
7 h2 C' G$ s4 E4 q! a3 Y! h3 Q
# |3 X+ C7 f" t7 A9 H
3 l) g( b/ r% c/ \! {$ ?+ n0 L
$ r+ z; C! u( V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思的空间。在风云变幻的年代,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在乱世中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思考。或许,曾泽生和他的三个师长给出了一些答案:要有政治智慧,要有历史眼光,更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 a$ r* w6 R; i }( b% a! X- { f) _9 k! X- m
4 K& M* Q& W- _ P8 V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总有一些故事值得我们铭记。60军的起义,不仅是一个军事行动,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一个正确的选择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而这三位师长的后续发展,也证明了只要真心为人民服务,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w1 ~, l- S0 S
/ z" @% d& X7 H. Q% i0 U8 H让我们用一句老话来总结这段历史:"顺势而为,方得始终。"在历史的洪流中,那些能够洞察大势、顺应民心的人,往往能够书写出精彩的人生篇章。而这,或许就是我们从曾泽生和他的三个师长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0 p& r3 W) N$ L1 e( M
`; ]+ [" N7 a! B* L(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