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耀先代号是风筝,韩冰代号是影子。郑耀先确实是风筝,但韩冰是唯一的影子还是影子之一,是真影子还是假影子,郑耀先也未必清楚。
# |" o: A3 P1 I& H0 |5 }% G按照反特工作的纪律,没有正式办案身份和权力的郑耀先是不可以跟“影子韩冰”单独见面的,郑耀先“成全韩冰”,也就是放任她服毒自尽,这不但严重违反了纪律,而且还给后续反特工作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么多年,一直跟韩冰联络的上下线特务是谁?除了韩冰之外,还有多少潜伏特务没有挖出来?
1 R& v/ W/ L6 M, K) n; d我们细看特赦特务沈醉、文强(《特赦1959》中刘安国的历史原型)、徐远举(《红岩》中徐鹏飞的历史原型,徐远举本人曾用名徐鹏民、徐鹏飞、徐远甫)、成希超(沈醉的继任者,保密局总务处少将处长)、李俊才(可能是《潜伏》中李涯的历史原型)、章微寒(保密局浙江站站长,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唯一的上校特务)等十几人的回忆录和自供状,就会发现戴笠制定的“影子计划”根本就没那么简单,“假影子”江万朝和“真影子”韩冰先后服毒自尽都另有原因,郑耀先放任韩冰自尽,也极有可能是为了隐藏一些什么。# |, L1 a( S$ o$ R0 j. E
7 \) j* t! E7 C5 P; E/ W1 _" A2 }/ X. J/ e2 r
郑耀先被地下党游击队和中统(党通局)两面夹攻追杀后出逃并隐姓埋名,这时候第一个未解之谜出现了:郑逃跑前是上校,他的落脚点连徐百川、宫庶、赵简之、宋孝安都不知道,郑介民是怎么找到他并将其晋升为少将的?
% q3 `/ k B" H8 e. I# X1 N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郑介民兼任军统局最后一任局长、保密局首任局长的时候是“国防部第二厅”厅长,并于1947年晋升为“国防部常务次长”,依然直接管辖第二厅,而毛人凤接任局长的保密局的全称是“国防部保密局”,也就是说,毛人凤依然是郑介民的下属。
* O j: d( P( W- f8 S% y6 h' l这就是说,郑介民虽然被毛人凤和沈醉联合设计坑出了保密局,但他依然是毛人凤名义上的“长官”,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郑介民所直管的第二厅,跟保密局和党通局一样,也是特务机构。
/ ~# m- ~# R+ i' H. [0 r考虑到郑耀先与毛人凤积怨甚深,所以郑耀先从上校晋升少将,肯定是郑介民暗箱操作,毛人凤并不知情,于是郑耀先必然是“国防部二厅少将”而绝非“保密局少将”。* @/ w' ?( x% A6 W2 `" B
1 F' O# a% [! Z4 M8 Q
# A- z) s+ e. K4 M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郑耀先向陈国华和钱副部长提供的潜伏特务名单,包括中统(党通局)田湖本人及其手下,甚至也包括郑耀先的“兄弟”徐百川、宋孝安、赵简之,还亲自参与了对宋孝安的抓捕,为什么却对二厅的潜伏特务只字不提? c& a. W4 @+ k+ J
事实上当年“国防部二厅”的潜伏特务数量比保密局潜伏特务少点也有限,比党通局的潜伏特务更多,破坏性也更大。
* Y) ]6 t- x) I7 i# D) v7 P1 ~郑耀先身为“国防部二厅少将”,却没有交出手下潜伏特务名单,这不能不让人怀疑:郑耀先通过陈国华和韩冰之手消灭毛人凤和叶秀峰留下的潜伏特务,是不是当年他与毛人凤和中统仇恨的延续?是不是二厅与保密局权力之争的余音?
4 ]6 F/ d) o0 P: o) a( l. b说起韩冰,第二个未解之谜也就出现了:韩冰不但没有对同属军统的徐百川等人进行半点庇护,反而穷追猛打,劝降了徐百川、生擒和击毙了赵简之和宋孝安?
! o. J! g& {' ~韩冰对付徐百川的手段大家都看到了,那真可谓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就是想让徐百川供出所有的潜伏特务并进行诱捕。
. C8 h9 K- M) E S
4 _9 |( U( o0 ~6 m9 a! C0 X2 q, q4 n' @6 ?
韩冰是戴笠亲自安插的影子,后来又成了毛人凤亲自联络的高级特务,自然应该有其独特的联络方式和联络员,韩冰对保密局特务展开无情追杀,毛人凤知道了,肯定会怀疑“影子已经变节”。: I2 d5 h& |& Z7 T6 W
韩冰的所作所为要是传到毛人凤耳朵里,那头笑面虎能气哭了:“莫非我寄予厚望的影子,其实才是真正的风筝!”
9 X2 M& s4 n$ X影子韩冰抓特务,而且是赶尽杀绝,一点放水的意思都没有,这倒有点郑耀先在军统期间对地下党大开杀戒一样,在《风筝》小说原著中,戴笠对郑耀先的心狠手辣极为欣赏,在郑耀先中枪生命垂危之际,戴笠还把自己的血输给了郑耀先——这段剧情在送审版中有,播出的时候删掉了,但还是留下了戴笠露着手臂与徐百川谈话的场景,那就是在戴笠刚给郑耀先输血之后。
( D/ R D% H5 D | ~/ ?" Z送审版采纳了小说原著的描述:“‘看什么?’戴老板瞪他一眼,迅速挽起自己的衣袖,‘抽我的血吧!’‘局座!您不能啊……’一时间,徐百川彻底慌了神,他紧紧拉住戴老板的手臂,一激动,差点儿掉下眼泪。‘慌什么?’戴老板若无其事地推开他,‘老六的血型和我一样,要抽,你们先抽我的。’‘先生……’‘少废话,快点准备!’”
7 M/ c' a8 q9 @3 l" ^
. D" ?/ o- N# S
. P2 A: I: w3 ]: q C7 O2 H戴笠给郑耀先输血,当然有收买人心的意思,但是输血之后郑耀先会怎么想,那可就难说了。
9 L0 v( N0 A6 z) y; ^6 N戴笠之所以对郑耀先如此信任和器重,就是因为郑耀先经常抢着干不属于他的工作,那就是到刑场上亲自开枪,其狠辣程度,给戴笠留下了深刻印象:“抬手又是三枪,枪枪见血,血水从这年轻人身下蜿蜒弥漫,霎时间,将一片青草地染得猩红醒目。远处观刑的戴雨农,不由眉头一皱,掏出洁白的丝帕,轻蘸额上的冷汗,‘溅了一身血,居然连眼睛都不眨……唉!造孽啊……’”) M3 h* _! G4 J# I8 q; T
郑耀先不必亲自上刑场开枪,而且是不止一次开枪;韩冰没有必要在抓捕特务时动用非常规手段以达到目的,比如他用徐百川的儿子做筹码迫使其招供,这就有些过于认真了。/ l# s1 U" w2 U: i3 \* ]/ m6 C
郑耀先杀地下党的时候眼睛都不眨,而且还不是一枪结束,一定要多打几枪以表示自己的狠辣,韩冰也经常主动献计献策,力图将潜伏特务一网打尽。
& ]9 @* _& r7 a# w5 G5 v郑耀先和韩冰这样的表现,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伪装,但是伪装时间长了,内心会不会发生变化甚至根本转变,那就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了。
; m8 l5 h/ d5 Q9 f! N3 `$ @
# a- R, S1 [4 t' g' ?* s X& m" G3 S4 ^
对“间谍排行榜”上数一数二的郑耀先和韩冰来说,名字是衣服,代号也是衣服,是可以随时更换甚至互换的,所以要是有人说影子就是风筝,风筝就是影子,沈醉和徐远举都不会有太大的反对意见,因为他们知道,章微寒之所以能成为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唯一的上校特务,就是因为他后来虽然穿上了我们的军装,但还是帮助很多特务逃台,后来又在家里藏匿毛人凤派回的特务而被人赃并获.
* L# J3 F% B8 B( B7 w. r$ I0 |沈醉回忆:“最后有两个没有被查出,混到杭州找到了他。他只是劝这两人赶快回去,表明他的处境,既不能掩护他们,更无意再为军统去冒生命危险了。这两个是奉命而来,不能因章的几句话就回去,便自己去活动,结果一个被发觉而遭到逮捕,另一个便找章请求暂避一下,好找机会逃走。由于那个被捕的供出了章与他们的关系,公安部门便去章家搜查,把那个漏网的抓住了。这样,章微寒也就被‘捉将宫里去’交代问题了。”% \+ n: ~1 f* d% W0 s) g5 ?
从沈醉的回忆录中能看出,“不念旧情”的郑耀先、韩斌,跟章微寒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们就能理解袁农为何对郑耀先恨入骨髓了:风筝如果没有变节,为何对被捕的战友如此痛下杀手?
- a2 I/ H9 L) b1 Z当然,袁农身上也不是一个疑点都没有,他怎么逃出渣滓洞,又如何进入公安队伍,这原本也是难解之谜——按照行规,像袁农那样的人,是不可以再干老本行的,去别的部门管一管农业是可能的,如果他不让农民烧秸秆,就可能会被调查的。
) t$ Y( B2 z/ ^; i' Q0 c5 T
4 d& t) T% a$ @. S. V. Q; x2 y$ U* U3 E4 r# J' k( t
不管怎么说,郑耀先单独会见韩冰并“成全”其自尽,不但违反了反特工作纪律,还会让人怀疑他另有深意。0 v+ r, P6 R0 s% S n
郑耀先已经知道韩冰必然自尽,但还是听之任之,甚至还在韩冰喝毒酒前进行了暗示和“督促”:“我知道以你的性格……(这番话看起来有点前言不搭后语,是因为有些话送审版里有,播出的时候删了)猜得出你要干什么,你能等我回来,我领情了,我成全你……”
% t6 q8 Q5 f! v郑耀先“成全”了韩冰,也掐断了所有跟“影子”有关的线索,但不知读者诸君看了这一段,会不会对郑耀先也产生怀疑? |